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所有人唯一的相同點是,我們都有24小時,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時間是最為公平的,如果你不合理利用,生命就在不知不覺間浪費了。然而,對於那些拖延者來說,他們最苦惱的問題就是如何管理時間和提高做事效率。當然,不只是拖延者,每個人每天都要面臨很多事,我們只有做好時間管理工作,將24小時進行合理分配,將每天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進行劃分,才能提高做事效率,讓時間增值。
為此,這裡,效率專家向我們推薦四象限法。拖延者總是不善於管理時間的,他們總是認為劃分時間的標準是事情的緊急程度,最緊急的事情放到第一位,然而,接下來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一些人會每天忙於那些急事,也就是到處「教火」。在他們看來,他們做了很多很有價值的事,很有成就感,然而這種做事的方法好不好,這種「忙」越多就表示收穫的結果越多?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即便是緊急的事,也有重要與不重要的區分,也有可做可不做的,一直在忙些不重要的、也可以不做的緊急事件,是沒有多少價值可言的。如果將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事件上。那麼,即使你24小時不體息,也並不會取得多少成果。
事實上,很多拖延者的時間就是這樣被浪費掉的,他們也一直在尋求可以更好地規劃時間 法。於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著名的四象限法,這個方法把工作進行了更為細化的劃分,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們不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按處州順序劃分: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後才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
在四象限法的運用中,我們最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類和第三類的順序問題很容易混。另外,也要注意劃分好第一類和第三類事,都是緊急的,分別就在於前者能帶來價值,實現某種重要目標,而後者不能。接下來,我們對這一方法進行更為細緻的了解和分析:
1.第一象限:重要又緊急的事
這類事情有如客戶投訴、即將到期的任務、對務危機、治病求醫等。這類事件,一般未說,也是不易處理的,考驗的是我們的經驗、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如果延的話,那麼,事情就有可能變得更難處理甚至無法處理。
2.第二象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這類事情有工作規劃、問題的預防和發黨、參加學習等,如果將這個領域荒成,就有可能導致事情漸移至第一象限,使我們的工作壓力加大,甚互無
法挽回。事實上,很多重要又緊急的事都是經過了這樣一個量交的過程。只有
做好事先的規劃、預防措施,才能逆免很多急事的產生。
3.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這裡,我們最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與第一象限區分開。你可能會產生覺,認為這一象限的事也很「重要」,但你要記住,這只是別人的重要,而不是你的。電話給聲、不速之客、部門會議都屬於這一象限。很多時候,人們為這些事忙得焦頭爛,卻只是一直在為別人「效勞
4.第四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
從某種程度來講,一個人要是總為這些事忙,那就是浪費生命了,比上網、闡談等。實際上,這類活動並不都是愉說身心的休閒活動,反而可能讓人們感到空虛。
經過對四個象限的了解,現在你不坊回顧一下上周的生活與工作,你在哪個象限花的時間最多?請注意,在劃分第一和第三象限時要特別小心,急迫的是很容被誤認為重要的事。其實二者的區別就在於這件事是否有助於完成某種重要的目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應歸入第三象限。
生活中的人們,你是否經常感覺到自己天天忙,並且忙得毫無頭緒?你是否因為工作效率低而總是在拖延?那麼,請認真領會時間管理的四象服法,它會讓你的工作變得高效,工作不再是負擔。成就高效的越管理者就在於實踐時間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