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的機器人能「聽音識物」:準確率近八成

2020-08-26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實習生 何青怡

聲音裡包含了豐富的信息,例如,聽到「吱呀」的聲音就知道門開了,聽到「沙沙」的樹葉聲就知道起風了。依靠聽覺,人類可以更好地感知世界。但對於機器人來說,目前它們只能基於視覺和少量的觸覺進行操作。為了讓機器人未來具備更好的感知力,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賦予機器人聽覺。

近日,卡內基梅隆大學(CMU)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聲音和機器人動作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發現聲音可以幫助機器人區分物體,識別率能達到79.2%,還能識別使物體發出聲音的動作,以及預測物體的物理屬性。相關研究發表在《機器人技術:科學與系統》雜誌上。

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算法,也沒有數據集可以幫助機器人建立對物體的理解,形成機器人聽覺。主要原因在於聲音的產生受到許多因素的相互影響。例如,機器人撞擊物體時發出的聲音取決於撞擊的力度、物體的結構、麥克風的位置等等。這使得從聲音中提取對機器人有用的信息變得十分困難。

項目的研究人員之一萊雷爾·平託(Lerrel Pinto)說:「在其他領域的許多初步工作表明,聲音可能有用,但尚不清楚它在機器人技術中有多有用。」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首先創建了一個「傾斜機器人」(Tilt-Bot)。這個「傾斜機器人」由一個方形託盤、一個機械臂和固定裝置組成。託盤的四周有擋板,擋板上貼著聲波捕捉裝置,託盤上方安裝有一個攝像頭。

研究人員將60種常見物體(例如蘋果、鞋子和網球)分別放置在託盤上,隨著機械臂向隨機方向傾斜,物體會撞擊擋板並發出聲音。通過「傾斜機器人」,研究人員收集了60種物體的15000組交互記錄,每組交互記錄都包含聲音、動作和視覺數據。

用於創建數據集的Tilt-Bot(中),可用於收集視覺(左)、聲音(右下)和動作(右上)數據

利用Tilt-Bot收集的數據,研究人員得出了關於聲音和機器人動作之間相互作用的三個發現。

首先,聲音可以幫助機器人區分物體。通過建立學習模型,機器人可以通過聲音區分60種不同的物體,而且識別準確率達到79.2%。

第二,聲音還可以幫助機器人用於識別使物體發出聲音的動作類型。通過建立模型,機器人只要一聽到某一物體的聲音,就能預測出使這個物體發出聲音的動作,而且產生的誤差比只用視覺信息進行識別的機器人低42%。

第三,僅通過一個物體發出的聲音,機器人就能判斷出這個物體的物理屬性,而且產生的誤差比僅用視覺進行判斷產生的誤差低了24%。也就是說,聽覺比視覺更能捕捉物體的物理性質。

平託認為,機器人能利用聲音提取信息並不奇怪,他說:「真正令人興奮的是,我們預期它會失敗時,它真的就失敗了。」例如,機器人無法通過聲音分辨紅色和綠色之間的差異。「但是,如果是不同的物體,例如一個磚塊和一個杯子,它可能會弄清楚。」

研究人員聲稱,這是關於聲音和動作之間相互作用的首次大規模研究。他們將把Tilt-Bot數據集公開,為將來在機器人聽覺領域的研究提供幫助,擴展聲音在機器人中的使用範圍。

平託補充說,我們的研究結果是如此令人鼓舞,以至於未來機器人將可能配備一根帶工具的拐杖,只要用拐杖輕輕敲擊,機器人就能識別出想要識別的物體。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丁曉

相關焦點

  • 美國知名頂級高校,加州理工學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學兩所學校都是美國頂級高校,而且都是私立大學,建校悠久,均有百年歷史的大學。不過兩所學校走的路線略有不同,加州理工學院屬於「小而精」的高校,更專注理工方向;而卡耐基梅隆大學屬於綜合性大學,學生相對來講稍多一些,但也不過13000多名在校生而已。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系統與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堅固、高度靈活的紋身式電路,用於可穿戴計算。l 歡迎在文後留言申請長期轉載授權l卡耐基梅隆大學
  •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金出武雄:對戶外機器人三十年來的探索|CCF-G...
    在大會第一天的AI學術前沿專場,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金出武雄做了主題為」Smart robotic systems that work in real out door enviro-ments」(戶外環境下的機器人系統)的大會報告。
  • SyncDaily|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造出新型機械腿、創業公司Kernel要...
    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造出新型機械腿、創業公司Kernel要給大腦植入晶片......機器之心日報,精選一天前沿科技優質內容。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造出新型機械腿,形似山羊腿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 Simon Kalouche 設計出一種新型的機械腿,可以大範圍移動。更重要的是,這種設計可以很容易地減少外力影響,非常適合火星環境。
  •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談馬斯克腦機接口:沒有體現神經解碼進展
    腦機接口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賀斌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評價稱,馬斯克演示了在腦機接口設備小型化和無線通信等工程領域的發展,但似乎沒有展現神經解碼方面的「任何重大進展」。8月29日,在超過兩百萬人關注下,馬斯克直播展示了新一代腦機接口植入物、手術機器人和一頭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
  • 機器人踢球 踢得比人還好
    浙江大學隊和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隊合影。  正當俄羅斯世界盃點燃了全世界的激情時,2018年度的機器人世界盃也在加拿大開賽了。當地時間6月21日下午,經歷了幾場苦戰的浙江大學隊在比賽中笑到最後,這也是浙江大學隊第三次奪得這項比賽的冠軍。大家肯定想知道,踢足球的機器人會是什麼樣子?機器人如果摔倒了,還能站起來嗎?它們可以「過人」射門嗎?是的,它們甚至比我們的踢球技術還好!
  • 假肢也能產生反射,這下不用擔心摔跤了
    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發的一種機械假肢腿藉助一種人類大腿控制技術,有望幫助截肢患者恢復平衡能力。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助理教授Hartmut Geyer表示,通過研究人類反射等神經肌肉控制系統,他們設計了一種控制策略,這種策略在模擬和實驗室測試中展示出了潛力,它能夠讓機械腿在不平整的地上走出穩定的步態,還能讓它在磕磕絆絆或者被推搡後更好地恢復平衡。
  • 機器人專業大學排名情況是怎樣的?
    麻省理工它的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已經創作出了一系列機器人。其中現在最負盛名的波士頓動力的前身腿足實驗室便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創辦的。還有機器人之父科林·安格爾,iRobot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海倫·格雷納,還有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的負責人馬特·梅森等等。
  • 由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可以看到某人在看不見的拐角處的樣子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小組開發的「 基於光學非視線物理的3D人類姿勢估計 」是一種估計無法通過障礙物看到的彎道前方人的3D姿勢的方法。先用於盲點的自動識別,以幫助防止事故發生,並且可以被認為是家用機器人
  • 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機器人皮膚」 連金屬都能癒合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傳統的機器人都是非常堅硬,而且動不動就容易損壞同時很難修復。但現在已經有科學家決心給這些機器人配上更厚的「皮膚」,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解決工程機械電子設備在使用軟性材料時容易出現表面損傷和電氣化故障的問題。就像之前類似的研究一樣,這種方法涉及到了一種聚合物。研究負責人Carmel Majidi和他的團隊為了能夠製造出一種既靈活又有一定抵抗損傷能力的材料,將一種基於鎵的金屬合金液體注入到柔軟的彈性外殼中。
  • 2018全球大學CSRanking出爐,美國CMU排名第一!
    全球高校排行中,前三名分別是:卡內基梅隆大學(CMU),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綜合全球排名前十位上榜的學校依次為:UC伯克利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康奈爾大學、密西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 華人科學家邢波出任全球第一所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大學校長
    當地時間11月29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宣布,任命華人人工智慧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邢波為院長。該校首批研究生計劃於2021年1月開始入校學習。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是全球第一所專注於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和科研應用的大學。2019年10月16日,該校在阿布達比正式成立。學校以阿布達比王儲兼阿聯武裝部隊副總司令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的名字命名。該校致力於為人工智慧領域提供新的學術和研究模式,探索人工智慧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潛力。
  • 機器人的未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簡稱 CMU)是全球著名的私立頂級研究型大學,作為NASA 航空航天科研任務的主要承制單位之一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非侵入性的假肢機器人手臂
    但是,這些機器人手臂需要特殊的大腦植入物才能工作。現在,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修復機器人手臂,不再需要這些植入物,而需要進行手術來植入它們。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與明尼蘇達大學合作,首次證明了使用非侵入性腦機接口(BCI)來控制機器人手臂。使用這種非侵入性BCI,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不再需要通過手術植入BCI的方式,就可以使這一新技術對更多的患者開放。
  • 「耳眼並用」的機器人,感知識別能力更強
    然而,機器人除了依靠視覺,最多還能有觸覺的幫助。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8月14日消息稱,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上個月的「虛擬機器人科學與系統」會議上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發現:通過增加另一種官感,可以顯著提高機器人的聽覺感知能力。
  • 【教育視線】英雄出少年:八位還是高中生的發明家【晶晶讀中英文故事】
    她的勤奮得到了回報——「因特爾科學人才研究基金(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為她提供了兩萬美元的獎學金。GPA:4.0;等值學分積4.2SAT分數:2400專利:尚無,但她的大學實驗室可能會申請一項大學:被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魯,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錄取,準備去讀哈佛。
  • 怕機器人統治人類?先讓機器人公司活下去吧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萌萌的機器人?他叫做 Vector,由前皮克斯設計師設計,2016 年一經推出,就引起了一網友們的追捧。因為這小東西真的太萌了。可惜的是根據外媒報導,創立了 Vector 的機器人公司 Anki 宣布從 5 月 1 日開始停止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