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會有很多種細分
有自然死亡,也有非自然死亡......
如今在網絡海洋還多了一個死法
——社會性死亡
如何理解社會性死亡?
它是一種較為慘烈讓人腳趾抓地的「死法」
處於心理上死亡瀕危狀態
有屍體頭目這麼重申道:
「在除去親密關係的人類面前
做出了無比尷尬丟臉的行為
只想入土為安,這便是社會性死亡」
/靈魂舉例:在爸媽or對象面前放震天響の屁(x)
在一眾陌生人包裹送心愛小偶像上飛機時放巨響屁(√)
/可見這種「死法」在人群爆發率很高
組內的畫風,讓院辦如同走進一家唱片行
正在翻閱一張張獨立音樂專輯的曲目表
院辦合理懷疑一些音樂人
會來這裡攝取柴米油鹽的靈感
▼
從前從前,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一個
名為「國際孤獨等級表」的榜單
總之戳中一些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
人均孤獨級別達到Lv.6
與此同時,經過院辦在組內
摸爬滾打多日的田野調查
也想來搞一個「全宇宙社會性死亡等級表」
你看看目前的你已經經歷到了第幾級?
·一級社會性死亡·
涉及範圍:各種常見的日常生活小事
總有著不按牌理出牌的戲劇性發展
如同麥兜點菜必沒魚蛋粗面
你出門吃海底撈必被面線甩到臉
真實經典案例賞析:《食堂打飯付款之時殺人事件》
編號為6987的「屍體」
正和朋友前去食堂打飯
根據當事人的描述,自己正琢磨著吃啥
然後走向了罪惡的番茄炒蛋窗口
並把碗遞給了美麗的打菜小姐姐
拿到菜品後正打算點開手機掃碼付錢時
唰的一下,當事人的手機失去控制
掉進了番茄炒蛋鐵盆裡
當事人和打菜者兩臉懵逼
此時,旁邊窗口的目擊者大叔
立馬遞紙巾過來讓當事人
擦擦剛撈起來的手機
並安慰道:「沒事,手機還有香味呢!」
據當事人回憶:「自己差點哭出聲
強忍著尷尬把菜打完溜了」
至於後面該R.I.P番茄炒蛋
還是心疼當事人的手機
成為了當日群眾的討論議題
當然,也收穫了不少過來人的安慰
·買一送一同級別案例大放送
《素麵朝天出門採購超市工作人員說
加五元可以換購一把小椅子
我心想還有這等好事火速購入
由於手上重物太多,我把椅子套腦袋上
又可以遮陽又可以玩手機我真是天才
結果遇到了爸爸的朋友A叔叔一家
以及他家眉清目秀很溫柔的兒子
過會叔叔對我說:「你這個造型還挺別致的」
《陪朋友去逛內衣店啥都沒買
又逛了兩家店,發現店員看我表情都怪怪
我低頭發現包上掛了
關於Lv1這個級別的社會性死亡
它往往讓當事人老臉一紅
但還是能勉強厚著臉皮解釋完
案件的起因經過掙扎一番
獲得傾聽者的同情票再進入復活區
畢竟這種令人尷尬窒息的事情
地球上每一秒鐘就有可能發生30件
·二級社會性死亡·
涉及範圍:雖然大體上還是日常小事的非日常走向
但較為集中在屎尿屁失控現場
而且還有著團體
或較為重要的個人,目睹了這場盛宴
真實經典案例賞析:《把廁所拉堵時遇到了直屬上司》
據當事人的回憶,那天處於炎熱夏天
新開的網紅店優惠大酬賓自己獨酌兩杯飲品
午休時開始乳糖不耐受拉稀
還把廁所給拉堵了
「已經拯救無望
本來打算神不知鬼不覺迅速離開
結果開門時剛好遇到了
對我印象還不錯的上司
待會肯定開蓋有獎,水漫金山現場!」
「已經回工位搜索如何寫辭職信了」
·買一送一同級別案例大放送
《公共場合這麼吵
突然屁意攻心,我偷偷放一個
應該不會被發現吧?
頂多大口大口人工吸氣
降低空氣中硫化氫的佔比就好
不會吧不會吧?怎麼突然在這個節骨眼
就全場「寂靜嶺」了嗯?》
人固有屎尿屁失禁的時候
這個級別的尷尬,還會伴隨著人聲3D環繞
——「剛才是什麼聲音?飄過了什麼氣味?」
讓當事人的心臟如同遭受古代鞭刑,隱隱發慌
這是一次解釋不通的作案過程
畢竟不是意外,這就是人為尷尬
但幸好屎尿屁是人之常情,旁人會理解
大概可能或許過一周就會忘記這一場死亡事件
·第三級社會性死亡·
涉及範圍:觸不及防地被他人撞見
你的生活怪癖、與性相關的小舉動
經典案件:《舍友為何那樣之他很喜歡聞內褲嗎?》
案發日為6月某一個雲南晴天
編號為「2024」的當事人是一個精緻男孩
由於近日下雨頻繁
難得遇到一個大晴天
便把積攢已久的髒衣服進行清洗
據當事人口述:
「我尤其是喜歡買南*人的內褲
好多男生都喜歡買
晚上8:20分的樣子,我去收衣服
剛好曬同一條竿的男生也在收衣服
但我有一個習慣是,我收衣服都喜歡聞一下」
當事人還強調是一件件收,一件件聞
收到最後一條內褲時「命案」發生了:
所以這個命運到底在哪一環出了差錯?
出在當天的風,當事人感嘆:
「我拿起內褲端詳,的確不是我的衣架
但內褲跟我一模一樣
原來,我的被風吹到地上了」
這個事件的核爆性
讓院辦想起了《男子高中生的日常》
這部番劇的第1集
主角團對女生的校裙充滿幻想
結果試穿感受時,親妹妹開門了:
死 亡 含 量 超 標
·買一送一同級別案例大放送
《公司開會投屏時
老闆和一眾同事不小心窺見了
我私人時間的涉獵愛好》
▼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古往今來
全宇宙範圍都有一大群
害怕尷尬的「完美主義」人類
院辦看過一篇論文
裡面有個關於人類心理研究結果是
——越是「非適應性完美主義」的人
越容易因為事情的「失敗」
而感到自我尷尬
死法有細分,完美主義也有細分
分為適應性和非適應性兩類
「適應性完美主義者」的高標準是
來自自我內心的嚴格要求
而「非適應性完美主義」者的高標準是
自己感到他人或社會強加於自己的高標準
任務失敗後會處於痛苦、消極等負性體驗
他們容易高估周圍人
對自己外表和行為等等關注
哪怕自己是一個垃圾桶
此刻也是一個聚光燈下的垃圾桶
但其實同一個事件
換到另一個心眼稍大的人身上
說不定就沒啥太大感覺
/還有一個小點是
有一些人動不動就湊熱鬧攬病裝死狀態
宣布自己「社會性死亡」了
於是當下的「屍體」越來越多/
如今,在這世上有著
最多音樂作品的人叫佚名
最多社會性死亡的人群叫匿名用戶
在網絡上面洋洋灑灑寫下自己的臨終遺言
不過時間時間會給你答案
總有新的「社會性死亡事件」
來洗刷掉你所製造的極度尷尬事件
讓不少網友一邊看,一邊喝水笑到嗆死
究其本源,有什麼破解的方法嗎?
有,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