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什麼情況? 根據《環境研究快報 》發布的新消息指出,我們全球甲烷排放量又出現了極限值,已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這真的是二氧化碳創新高之後的又一個大問題,我們都知道甲烷是溫室效應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如今卻出現了排名靠前的「兩大溫室氣體」都創紀錄,這地球真的是會變成「火球」?按照這樣下去,全球變暖真的會變得越來越嚴峻。
而根據監測數據顯示,這些大量的甲烷來源主要是來自煤礦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而如今牛和羊牧場以及垃圾填埋場的排放量也在出現增長,所以途徑是越來越多了,我們要知道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強30倍,要是這樣的話,遲早我們會因為氣候變化「尋找其他」生存之路,因為生態環境會因為它們的增加變得更加糟糕。
在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們獲得了全球甲烷數據情況,從數據之中顯示,地球大氣出現了近6億噸無色無味的氣體,這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的氣體,而它就是——甲烷,如今所有的甲烷排放有一半以上是來自人類的活動,與2000年代初相比,近些年來,每年的甲烷排放量都增加了9%,即每年增加5000萬噸。並且我們還沒有計算在南北極地區永久凍土之中的甲烷氣體。
而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看農業,工業的詳細甲烷數據,根據報告指出,2017年農業產生的甲烷排放量上升至2.27億噸,比2000-2006年的平均水平增長近11%。2017年,來自化石燃料生產和使用的甲烷達到1.08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近15%。
其中非洲和中東是甲烷排放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而對於單獨的國家來說,美國是排名較為前列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450萬噸,主要是來源於美國的天然氣鑽探,分配和消費增加了,這就是整體的甲烷情況。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北極甲烷的爆發也成為了趨勢,並且釋放的規模也大了不少,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北極的異常氣候現象已經在加速之中,其中北極在今年還屢次出現了30度以上的氣溫,這都說明了北極異常氣候成為了常態化,那麼對永久凍土的融化也會成倍增長,我們不是在今年也說明了一個事情,那就是北極永久凍土的融化,釋放了非常多的遠古生物。
例如:在2020年2月份的時候,科學家們在北極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46000年古老生物屍體,同時在此前還發現了50000年歷史的山獅幼崽「 Spartak」,18000年的「 Dogor」的小狗等等,這都「萬年屍體」說明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一個變化,而它們的釋放也意味著科學家們反向的問題在出現,在北極冰蓋之下,還存在人類最為擔心的「古老生物」。這個我不說名字都知道,那就是大規模「病毒」。
在這些寒冷的冰之下,這些「古老生物」一直長眠於地下,而人類將地球的氣溫提升之後,這些冰川融化結束,它們就會甦醒過來,最為關鍵的不是「甦醒」,而是科學家們發現它們出現之後還具有「活力」,也就說這些病毒在沉睡上千年,甚至上萬年的之後,它們的生命依然沒有「終結」,並且具有極強的存活,感染能力,那意味著接觸它們的生命體都可能被它們所「護體」。
同時在這些「古老生物」之中,還存在人類很多未知的種群,會不會對生物影響還不好說,但是它的存在就是具有威脅的存在,所以「古老生物」一旦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出現大規模的釋放,那麼最終受傷的可能還是我們「人類」,就算不是人類第一個被受到影響,感染了其他生物種群,但是生物與人類都是生態鏈之中的一部分,那麼遲早這種問題我們將面臨到,所以不是太遙遠,而是太近了。
綜合情況來說,甲烷產生的影響可能比二氧化碳還強,科學研究者傑克遜及其同事表示,要想遏制甲烷排放,將需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並控制逃逸性排放,以及改變我們飼養牛,種大米等方式。同時還需要少吃肉,並減少與牛和稻穀種植相關的排放,減少汽車使用等等,也就是提倡綠色出行,這就是我們從甲烷排放創新高想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