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物時間與狀態的表徵
五行的狀態與十二長生建立萬物時間與狀態的關係模型。在古代曆法中用天幹紀年,用地支紀月,因此可以理解為天幹地支表示時間的軸線。地支配以五行生剋的狀態(旺、相、休、囚、死)可以每個月的萬物狀態;進而天幹地支同時配五行,推演出五行寄生十二長生(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最終表述了萬物產生、發展、衰敗消亡的整個狀態。
地支配五行體現了單個人或事物的狀態;天幹、地支配五行體現了群體的人或事物循環生滅的過程。五行的狀態與十二長生本質上是將人或事物的生滅狀態建立與時間的關係(天幹、地支),進而運用五行生剋運算分析預測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二、天幹地支與五行的關係
要理解五行狀態圖和十二長生表,首先要了解天幹地支與五行的關係以及五行生剋原理。五行的順序為金、水、木、火、土,領位相生,隔位相剋。天幹與五行的關係為: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與五行的關係為:子水、醜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三、五行的狀態
五行與地支及十二個月的關係如下圖。
根據五行強弱變化定義其五種狀態旺(旺盛狀態)、相(穩定狀態)、休(休息狀態)、囚(衰落狀態)、死(死亡狀態),並結合上圖,我們可以得到每個月份的五行狀態(旺、休、囚、死)。
四、十二長生
十二長生的名稱解釋為:
長生:嬰兒剛剛誕生,或新事物剛剛萌芽時,代表生命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沐浴:嬰兒出生後清洗去身上的汙垢;新事物剛剛起步,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經過歷練以得到生命狀態的改善。
冠帶:從小兒成長到青年,逐漸可以穿衣戴帽,顯得儀表堂堂;新事物經過不斷進步,也進入了更好的發展階段。
臨官:又稱「進祿」,人進入成年以後,可以出仕做官或掙錢養家;而新事物逐漸在發展中成熟,地位日益鞏固。
帝旺:人到壯年,身體和智力正值鼎盛,最能全面發揮個人的作用;而新事物臻於完善,為世所公認。然而旺極必衰,無論人或事,到了「帝旺」這一鼎盛階段,同時也已經播下了衰敗的種子。
衰:任何事物的質變在這時發生,人將開始氣衰神弱,力不從心;而新事物也將變為舊事物,此時會臨其他新事物的挑戰。
病:人逐漸衰老,百病叢生;而舊事物千瘡百孔,積重難返。
死:人衰老之後,繼之就是肉體的死亡。
墓:舊事物消亡後,其陳跡可能被藏入博物館之類地方,留待後人參觀,或被收於倉庫,又叫「庫」。
絕:又被稱「受氣」、「胞」,在重生之前,與人相關東西消失的無影無蹤;而萬物在未產生前,無形無象。
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時,或萬物在地中萌芽時。
養: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
將天幹、地支及其五行求取十二長生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