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宇宙全息系統(臺灣逢甲大學演講)

2021-02-15 傳統文化研修院

劉豐:宇宙全息系統

(視頻 建議WIFI模式觀看)

劉豐簡介:

中國林業發展促進生態責任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

全息生命-文化-生態系統集成倡導傳播者

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

參考資料:劉豐教授在波士頓演講稿

其實我每次有些時候,每時每刻都有一些新的靈感呈現,那我們今天的這個整體的主題呢?

是以全息宇宙作為的主題。

從我們這些年講到的至簡原理等等,這一系列的這個理論體系,它真正凝聚成的這個理論核心,我們把它叫宇宙全息系統,那麼宇宙全息系統本身給我們的這個啟發,他只是一個在理論上的描述而已,所以,我要強調的第二件事,其實每個人擁有的知識足夠你自己悟道的,人其實不需要增加太多的知識去悟道,那我們在講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知識性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借用的工具,我們借用它來對整個宇宙和各種事物之間進行關聯。

我們的這個物質能量和意識能量相互作用關係,還有整個宇宙結構的一種科學化的描述上,讓我們能夠對生命,對宇宙,以及對個人的引導對它的理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不會迷信在任何講的一種理論體系上,所以這也是我事先要強調的,知識性的東西它只是一個引子,只是一個橋梁。

我們今天全息宇宙理論體系這塊,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首先,全息這個概念,我最初接觸全息這個概念是從光學,因為我本人是光學的。

在大學的時候,我們學到了全息圖,全息照相這個概念,那個時候,我們還只是停留在這個現實物理層面在講這些問題,在光學系統裡面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況,當我們對一個物體進行這個圖像記錄的時候,大部分的情況,如果不是一個全息記錄的話,那麼這個記錄,他是某一個角度上的,對於某一部分信息的提取的一種投影,也就是我們一般的照相是把三維的空間的事物,投影到一個二維平面上。

它的工作原理,跟我們人演的這個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也就是我們通過我們的眼睛的晶狀體,它相當於是一個透鏡,我們在光學上用的術語叫成像器,它可以成像,把我們一個三維的物體這個空間的事物,把它投影到我們的視網膜,這個視網膜在光學原理上,它所形成的這個概念,它實際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上所成像,但是,因為我們的視網膜是一個神經叢,就是神經系統密集的地方,它對這個信息的感知,不是非得一定要是成一個二維的像。

它的視網膜基本在我們的焦點上聚集了所有的三維信息,在這個焦點上,我們眼睛的工作原理,實際是把三維空間的像投影到一維上,一個質點上,這是完全理想的這麼一種狀態才是這樣的,實際上光學他有在不同光學成像的過程會有不同的誤差,所以沒有一個完全在現實中找到這種質點,其小無內的質點,也就是零維聚集所有的能量信息,但其實,在這個理論上就是這樣的概念。

但是,我們在這個人類的科學儀器,照相機、望遠鏡、顯微鏡,這個呈像波,這個能量波去照亮一個物體,當這個物體被照亮的時候,這個物體上的每一個點基本都等於是一個漫反射點,他這個信息通過漫反射的空間傳遞出來,這時候的漫反射,實際上是每一個點都變成了一個發光點,這個原理上是這樣的,那這時候發出的是球面波了,然後我們用同樣長的一個波來做一個參考波,在空間產生一個幹涉能量場,這個幹涉能量場,每一個質點的反射光和參考光會產生一組幹涉條紋,而這一組幹涉條紋是一個質點的信息。

所以,這是一種幹涉現象,一般幹涉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幹涉的是兩個能量波當它的振幅相等,頻率相等,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位置上,他們會形成局部相疊加增益局部抵消的一種狀態,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物質被照亮的質點,它帶著這一點的信息,跟這個參考波形成一組相應的幹涉條紋,幹涉條紋反映的每一個單一的信息,那這樣的話,形成了一個光學上的全息照相的原理,那麼全息照相如果記錄下來全息底片以後,那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讓它呈現出全息像呢?

什麼叫全息在線呢?

用一個在線光,去照亮這個全息底片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在這個照相底片出現一個立體的圖像,它跟我們在現實中的一般的照相的底片不一樣,這個全息相到裡面的是一個完全立體的,而且立體站在不同的角度,你看到它的這個像也不一樣,因為它是立體感的,這就是我們講的光學全息的概念。

那麼光學全息它首先是建立在波動,也就是光的波動幹涉理論上的,這種波動幹涉理論,在宏觀上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宇宙空間的一種規律,也就說任何一個局部,他都具有整體的所有信息。

即使我拿底片把它摔碎或撕碎以後,他每一個局部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像,他告訴我們,在這個全息照相的這個記錄系統裡面,每一個局部都包含了整個記錄這個對象的信息,他這是當時我們對全息這個特別簡單的理解。

那同時被我們觀察的每一個物體的每一個點的能量波會遍布整個全息圖,其實因為他是球面波是由一個點發出的球面波,他可以遍布整個宇宙的,所以你在任何一個地方去接收他的話,都可以接收到這個點,而且這個點均勻的分布在整個全息底片上。

當這樣去理解全息的時候,我們產生的全息光學技術,在這個現實中用了很多地方,用做藝術方面很多,但實際上很多是用在防偽。這裡面有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就是一般的全息圖,它有對立的能量成像,有一定要求,就是它需要這個波長,因為只有同頻才能產生幹涉,也就是當它波長相等的時候,他才能形成這個相互的共振作用,所以這樣的話,形成了這個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也就是說,這個物質波跟摻號波,這兩個波長能量他們的頻率是相等的,只有發生同頻共振,這個全息圖才會出現。

當我們現實中提升一維來看,全息圖跟我現實中的所有的存在,就有新的關係了,我們換一個角度,再去理解全息。而我們在研究中醫,研究這個生物學的時候。

在20多年前,有個老師就提出了生物全息的概念,他當時不是單單從理論角度講的,而他當時講其實我們身體每一個局部,都有我們整個身體的全部信息,當時我記得他講到我們的每一節骨頭和骨骼,我們的每一節骨骼都有我們的從頭到腳的整個的這個信息。

他當時介紹了一種方法,那就是一種心臟病的自己自救方法,在我們的這個手掌食指下面,手掌下面這一節骨節,他對於我們全身的所有的位置,所以當你去按壓他的時候,那些局部發生那種異樣的疼痛的時候,那就對應著你的那個局部所對應的身體部位,是有一定的能量的淤積有問題,他姓張,是張老師,我是從他的看到第一次提出了這個生物全息的概念,那後來呢?

隨著全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呢?其實呢,我們發現,生活的全息是無處不在的,我們再進一步發展到量子技術的時候,發現我們掃描一個人的頭髮,掃描儀人的一些上皮細胞,這個上額組織的細胞,一些很局部的身體的部位,就能得到這個人全部的生物信息,這個生物信息能得到的這個數量,跟這個儀器分解的精度等等是有關聯的,那這個時候呢,我們就把光學全息和生物全息影像了解到了,他們原來有著這麼一種對應關係,那這種對應關係到底建立在一種什麼樣的這個結構體系裡邊?

他們之間到底是怎麼關聯起來?因為一個是生物,一個是光學,那麼實際上我們研究宇宙全息系統,我們找到了他們共同的答案,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講的宇宙全息系統裡面講的全息宇宙的概念,那全息宇宙的概念,它的背後是什麼呢?

在全息宇宙裡邊,我們講到有空間和存在,那實際,全息這個概念我們先是從存在這點發現的,那或者說是能關聯起來的,什麼意思呢?

就說我們在現實中的所有的存在,當我們找他們共性的時候,我發現所有的存在的共性是分子,分子存在的共性是原子,原子存在的共性是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存在的共性是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存在的共性是中子和正電子,當然有些人的還是只描述到質子,而質子裡面含有一個中子和正電子,當我們把這種存在描述出來後,我們的一切存在只有三個東西,中子、正電子和負電子,那麼這三個的存在,他們的真正的共性。

在現實中,人們把它都稱之為基本粒子,那實際上是我們最簡單的有形的存在,也就是說所有的東西都是由這三種粒子疊加出來的,但這個人還無法跟全息關聯上,那怎麼繼續往下關聯呢?

一個基本粒子,都被稱之為量子,他們有著共同的量子屬性,而量子的屬性是什麼呢?

就是波粒二象性,就有的時候,它有時候是波有時候又是粒子,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一個突破點就說粒子性是波動相干成像也就有能量波相干,在空間形成共振疊加,才形成了它的粒子屬性。而這個本身,粒子的屬性是兩個能量波幹涉,就具備了粒子的屬性。

但是這個粒子是看不見的,這個粒子一定得由第三個能量波去渲染幹涉它,跟它共震才能被看見,這第三個能量波就是觀測者,最近我們就知道了哦,原來這個幹涉的這個現象本身,而實際上呢,粒子性和波動性的這個轉換也就是他相干成像就構成了粒子性,而沒有成像,就構成了波動性,在我們看這個微觀世界的存在,我們研究這個存在的最本質的存在,也就到這兒。

我們發現,它就是粒子和波,其實它全是能量波,當我理解到全是能量波,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幹涉全息圖的這個能量概念化,那就很簡單了。

其實一切的存在,都是能量波相干成的像,而這個能量波本身才是存在的本質,這個我們在至簡心法和宇宙全息系統裡面對存在的這個核心描述,最終都歸結到了正弦波上,當這個正弦波,在這個理論裡面專門有一個對能量波的描述,就是不同類型的能量波,不同的波長,不同振幅的能量波,他在複雜,最終我們都可以分解成簡諧波,這是傅立葉變換在這個數學體系裡面,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而這所有的複雜能量波,你最後全部可以分解成正弦波,也就是簡諧波,那就是我們都知道,原來一切的存在都是正弦波。

一個正弦波它帶有它的振幅和它的頻率,和它的空間位置為項構成單一信息,這個單一信息,是我們一切存在最基本的信息元素,它也是一個信息單元,當兩個能量波疊加的時候,這個信息就被渲染了,就被記錄成一種存在的一種基礎,但是大家注意這個時候呢,它還沒有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像,它必須有第三個能量波的介入,也就是觀測者的意識能量破介入,它才能夠真正呈現出我們在三維空間能夠看到的相像,這個就是一個全息。

其實也就是我們所看到,一切相都是全息像,只是我們只看到了全息像的局部,而我們不知道這個全息影像的內在,他的豐富,是包括了所有信息的,我們現在這樣去描述的話,大家還是覺得它確實很抽象,但實際上,在全息照相和全息生物學裡面已經表達了這個全息概念,包括我們的中醫,大量的用到了一個全息概念,我們的足底,我們的耳朵,等包括我們的手掌,這種全息對應關係,其實的它的最終機理源於宇宙全息系統,也就能量波的全息幹涉的概念。

那為什麼說要有第三的觀測者才能呈現呢?

這是因為,兩個能量波所成的幹涉條紋,在我們現實中基本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有。

那我能不能看見這個全息圖呢?

那一定是有在線波的出現,我們在三維空間宇宙裡面在線波,既是觀測者的意識能量波,這個意識能量波,使我們能夠渲染出我們看到的一切存在的關鍵。

所以這個近代物理裡面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量子物理實驗的實驗結果與實驗人的意識相關,大家注意,實驗人的意識也就觀測者的意識是什麼,它就能渲染出什麼樣的量子實驗結果,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薛丁格的貓,這些量子實驗的這種神秘的狀態,雖然它說的是微觀世界,但實際上在宏觀世界依然適用。

我們看到的一切存在,完全取決於觀測者內在意識能量分布,而他的意識能量分布成一種什麼樣的能量共振結構,他就能渲染出一個什麼樣的共振的像,當然,這個能量共振他可以有像的形式呈現,但同時它也有其他類型的能量作用,那其他類型的能量作用在佛經裡面,把他叫受、想、行、識。

在心經就把這個能量幹涉成像,一切存在的來龍去脈的根本,說的非常的通透,也就說能量波它是本質,它既構成了這個實體的像,這叫色,而又在一種自然狀態下,讓它不執著的像的狀態下存在這就是空,而其中的本質,全是能量波,所以色不亦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而它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他不會因為這個地方有相而多了任何的物質,也不會因為無相而少了任何的物質,而他不單單停留在這個對相的描述,他在這個人的覺受,人的思想活動就意識活動,人的行為的相互能量的相互作用,和人的認知的積累,知識性的積累,也就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全都符合這個能量波的幹涉的概念,而通過幹涉而呈現相互的作用,這就是我們這個全息幹涉理論,它是用在微觀,也適用於宏觀,只是我們對宏觀我們積累了太多豐富的這種能量認知在我的內在,所以它疊加投影出了現實複雜的這個狀態。

那麼在道德經裡面,把這件事又說得非常的精彩,而且就是當一切都是正弦波的時候,那道德經裡講道生一,也就易經裡面,講的第一個能量波而被稱之為龍,而這就是一個單一能量波,如果要另外一個能量波跟他幹涉的時候,這就變成了兩個能量波發生幹涉,這個時候就形成了四象和五行能量了,因為一個能量波是ab兩部分,a+b=1,兩個能量包的是,(a+b)的平方,a的平方加b的平方加ab加其他,這就是四象,也對應的是五行能量關係,為什麼呢?

因為是講的四象裡面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分別對應水星能量,火星能量,金星能量和木星能量,他們的綜合能量對應的是土星能量。

東方智慧裡面講的五行能量,實際是兩個能量波疊加幹涉,形成的幹涉條紋,只是幹涉條紋,他在我們現實可看到周邊的一切事物裡面都有,只是我們看不見,除非你藉助了光學儀器,你才能看到幹涉條紋,而你在現實中幹涉條紋是有的,但是看不見,它有也是空性,也就是這個幹涉條紋具備一切所有的可能,這個能量波,但是,哪一部分能看得見呢,那就是第三個觀測者出現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第三個能量波a+b的三次方,展開a的三次方+b的三次方,加3個a方b加3個b方a這就是八卦,八卦是我們在三維空間看到的最簡單的物質相,他一定是有觀測者參與才能看到的,而只有在這個時候八個物質像和八個信息像,一疊加構成八八六十四卦,64卦,是我們在三維空間能夠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基因。

人的心情都是一體的,他們都是從事物的最本質的呈現開始表達的,我們並沒有發明任何東西,我們只是把我們人類的智慧的結晶,智慧的精華,把它聚合到一起去看懂這個世界,看懂這個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那這樣我們也就理解什麼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概念了。

我們也就理解為什麼說量子物理實驗的實驗結果與實驗人的意識相關,因為第三個能量波,帶著我們實驗人的意識,但是我們在實驗中這個觀測者的意識,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觀測者的內在認知,這個內在認知在佛家就直接就管它叫業,而在這個基督教直接管它叫罪,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帶著我們自己有限的認知投影和渲染出了周圍的像,而這也叫萬法由心。

宇宙空間裡面都符合我們易經裡說到的,兩儀四象八卦,也就一個能量波,兩個能量波,三個能量波疊加呈現的原理,每一維都存在,一維存在,二維存在,三維存在,四維存在,N-1維存在,隨著這個邏輯體系裡面,我們突然就知道了,存在,是在整個宇宙空間,他不是只是在我們一維到三維的空間裡面存在,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的表述來表達這種這麼一個概念,也就是說這個宇宙空間的存在,以數學歸納法,用數學線性幾何的概念來講,它應該是涵蓋的N維N趨於無窮大的宇宙空間的智慧系統,那這樣的話我們就一下就突破了,我們對三維有限認知,那麼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但是三維實踐檢驗三維真理,高維實踐檢驗高維真理,你不會用三維實踐去檢驗高維真理,那就是妄想。

那我們知道這個存在了,那麼縱向的關係,他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其實是投影關係,因為什麼呢?

一維的能量在線上傳播,它是縱波,二維的能量在面上傳播的,是橫波,三維的能量在立體空間傳播,它是螺旋,所以縱波橫波螺旋的關係是一個遞進的投影源的關係,也就說一維是二維的投影,縱波是橫波在線上的投影,橫波是螺旋在面上的投影,這樣我們依次類推,我們知道每一維空間,都是它上維空間的投影,也是它下一維空間的投影源,這樣的話,我們就把整個縱向宇宙的關聯,把它關聯起來,橫向他是全部信息的一種疊加,而縱向的,他也是全息的,而且他彼此之間有著一種投影關係。

而這種投影關係能夠讓我們縱橫的理解整個宇宙空間存在,它所包含的這個信息彼此之間的關聯是怎麼回事兒,那麼這樣就構成了我們一個整個宇宙的空間和存在的架構,那這個空間和存在架構,是全息的,這個全息就超越了我們在三維空間,認知的全息,我們現在的科學家,現代科學包括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這部分,它只是在這個三維空間去驗證這個全息這個這個邏輯關係,當到我們從理論上把它拓展到N維,N趨於無窮大,依然符合這個全息的概念,但這個還不夠,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全息的概念,是個很空泛的無限的大,你都沒法去跟我們現實去對照。

當我們到四維的時候,我們在關聯我們這個三維,已經渺小的不得了了,因為到四維有無窮多的三維了,在這個更大的空間格局裡去看全息的時候,我們發現,即便你上升到N維N趨於無窮大,它包括了整個宇宙的全部信息的這麼一個博大的空間裡面,它依然可以在一個質點上把它表達出來,這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存在的屬性決定的,因為我們一切存在的屬性最終都是能量波,都是鹼性能量波,根據能量波的傳輸特性的,也就是一個單一的能量波,他可以遍布整個宇宙空間,這也是我們在這個我們的東方智慧裡面說的起心動念,驚動十方神煞,所以,當我們起念的時候,這一個念就是一個世界。

佛家講的,一念一眾生,這個一念就是我們的一個正弦波,一個簡諧波,一個簡諧波能夠遍布整個宇宙空間,那好,在零維這一點上,零維是一個其小無內的質點,所有能量波動會通過它,這個宇宙空間中的所有能量波,N維空間裡面的所有能量波都會通過它,所以每一個能量波的頻率,振幅,對這一點都會有擾動,那麼這個這個擾動,因為頻率和它的像和它的振弧構成了信息,所以這樣告訴我們這一個質點,俱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他們的相互關係。

這句話相當的重要,告訴了我們這個宇宙空間的任何一個質點,宇宙中的所有的信息和他們的相互關係,這是宇宙全息在零維這一點上,所要表達的關鍵,那麼這個他跟光學全息和生物全息高度契合,只是比他們更抽象地表達了,那這種表達告訴我們,其實零維和N維N趨於無窮大是一回事,而他們之間而在零維和N維N趨於無窮大,中間裡面的各個維度裡面的所有存在,都源於,分別,都源於其心動念,所以當我們理解到這個層面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這個宇宙空間的宇宙全息的概念,到底指的是什麼?其實指的就是在零維和N維合一的境界裡面,一切存在全部包括。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每一個生命,每一個人,你內在是俱足圓滿一切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概念,這一切,你都可以從你內在找到答案,只是那些在中間層次答案有多大的意義。

如果你沒有找到生命宇宙的終極答案的時候,中間所有的答案其實意義並不大,因為你在,二維空間裡找到的,只是在一個面上的答案,你在三維空間找到的是在立體空間的答案,你到四維空間找到答案,是把時空能量一體化的時候,但是你知道每差一維差了無窮多倍的信息量,但是,3比無窮大等於零,4比無窮大也等於零。

即使你把三維的信息掌握,你也在N維N趨於無窮大面前也不過就是個零,任何有限都比無窮大都等於0,所以為什麼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告訴我們很簡單,在中間任何層次上的圖像,覺受和功能的執著沒有意義,我們說的意義是真正的對宇宙整體的覺悟的意義,它只是一個局部的了解,像盲人摸象,摸到一個局部,他從摸到象的一根毛到摸到象的一小片皮膚,到摸到象的一個局部,其實對於整個象來講他沒有意義。

所以覺悟是什麼,是睜開眼睛看整體宇宙,東方智慧的特點的是站在整體宇宙觀來看宇宙,站在N維和零維這兩個極致的角度,來看整個宇宙。

所以他能看到宇宙存在的本質,這才是我們把這個建立真正文化自信,而真正的理解我們這個老祖宗,傳遞給我們的這些智慧財富到底是什麼?

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生命的意義,理解生命和宇宙的關係,在這個大的框架裡面,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我們人類在三維空間構建的認知建構的繁榮,建構的這個龐雜的知識系統額,在更大的宇宙空間裡面是多麼的渺小,但同時它又讓我們去理解去了解我們到底障礙在一種什麼狀態下,我們的認知,當我們站在一個極狹小的空間狀態的時候,我們去顛覆這個認知就能提生維度。

而當我們提升的一個瞬間,那個當下,會產生發自內在的喜悅,那個就是法喜,這樣我們理解了這個宇宙的全息宇宙的概念,而它是建立在空間和存在兩個概念,在這個全息和存在兩個概念下,我們對人類的所有智慧系統,都可以關聯起來,因為它是全息的,它包括了所有的信息。

而在東方智慧裡面,用一個字就把它包括了,就是「太」太陽的太,這個是N維N趨於無窮大,這一點是零維,一個是其大無外一個是其小無內,所以我們講太和是整個宇宙之和,太極是整個宇宙空間的兩極,太乙在我們甲骨文裡,他是一個正弦波的符號,所以它代表了整個空間的空間和一個最基本的存在。

這樣的話我們就理解了,這個太,它表達的就是宇宙全息,我們理解到他太太和太極太乙的表達宇宙全息,那我們用宇宙至簡心法和至簡原理,如果要描述的話就四句話,第一個叫起心N維在無窮就能看整個宇宙,而是它的整體,站在N趨於無窮大,和零維看整個宇宙,這是起心N維在無窮;然後第二個是存在至簡正弦看到一切存在就是正弦波,最簡單的存在就是正弦波;第三個是一切呈現投影,所有的呈現,全是投影的重疊,這告訴我們一切,不過都是投影成的像;最後第四個零維全息萬物有,零維包括了一切信息,所以他最開始從N維最後匯聚到零維。

這四句話就把一個太字全部包括了,所有理解這樣的話,我們從最簡單的,架構理解,我們整個人類的這個全息宇宙概念的時候,形成的這個系統,我們叫宇宙全息系統,他基本上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對於全息宇宙的解釋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去說。讓我們把它化簡到最簡單的,概念裡面其實就四個關鍵詞,N維、正弦、投影、全息,全息就包括了N維和零維所有的信息,那麼我們第一部分的,我想介紹這個全息宇宙的概念的,雖然說的很複雜,其實,很簡單地歸結到一個太字,太極、太和、太乙,就可以把它表述出來了。

相關焦點

  • 逢甲大學舉辦「思逸神超爍古今書法展」 林榮森盼書法雅俗共賞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書法創作不再書寫刻板的古典詩詞,反倒融入玉山、日月潭等隨時可觀賞的景點,讓書法藝術貼近民眾生活。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投入創作40年,不師法書法大家、逐步找出自己的風格,他的字體被稱為「森派書法」,強調融入庶民生活,即日起受邀在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展出。林榮森近幾年來喜愛書寫現代詩詞,藉以表達其思想,更貼近生活。(林欣儀攝)「沒有明顯風格就是一種風格!」
  • 臺灣大學校長互評調查 臺灣科技大學辦學績效最佳
    華夏經緯網2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了解各大學辦學績效,根據雜誌最新大學校長互評調查顯示,臺灣科技大學獲選為辦學績效最佳,其次是逢甲大學,進步幅度最大的則是雲林科技大學。    據報導,Cheers雜誌7日公布「2017大學辦學績效最佳Top20調查」,針對151所大專院校(不含專科學校)校長進行問卷調查,每位校長至多可推薦3所學校,共回收140份問卷,回收率92.7%。
  • 臺灣逢甲夜市必吃的5款美味,你吃過幾個?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今天我要介紹的逢甲夜市的美食!逢甲夜市是全臺灣最大且著名的觀光夜市,逢甲夜市的消費以「俗擱大碗」為最吸引各路愛好夜市的民眾,其中以新奇又有趣的小吃聞名,成為創新小吃的原始地。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逢甲夜市有哪些必吃的美食吧!
  • 臺灣
    東海大學,英文名稱 Tunghai University,簡稱東大、東海、THU,是臺灣一所由基督教創辦的綜合大學,藉以延續基督教在華教育事業並傳承淪陷於中國大陸13所教會大學之優良傳統在臺復校,校區座落於臺中市西屯區大度山山麓
  • 臺灣大學排名臺灣大學留學需要哪些條件
    臺灣作為中國的寶島,其臺灣的大學也更是備受人們關注。2017年最新發布的,臺灣大學排名,已然掀起一陣狂風海嘯,更有想要出海留學的學子,也開始關注臺灣大學留學需要哪些條件?臺灣大學排名據悉,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團隊與20107年1月發布了臺灣大學排名,這分排名榜單引起了不少時刻關心著臺灣動向的人們的關注,那麼臺灣大學排名的冠軍寶座究竟花落誰家?臺灣大學排名以下便是2017年最新的臺灣大學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穩居第二,臺灣成功大學排名第三。
  • 《科學的疆界》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演講揭秘為什麼兒童能用手指識字?
  • 去臺灣還是去香港讀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08級公共事業管理1班的王巖,今年1月份結束了在臺灣中國科技大學為期5個月的研修學習。前不久,他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在臺灣學習的收穫。    臺灣的大學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前兩周都是自由選課的時間,學生在兩周內可以自由增選和退選。
  • 校友會2019中國臺灣最佳大學排名,臺灣大學第一
    校友會2019中國臺灣最佳大學排名,臺灣大學第一 2019臺灣最佳大學排名榜首,晉升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報告顯示,在最新2019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和2019中國大學星級排名中,臺灣大學榮膺2019中國八星級大學(8★),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雄居校友會2019中國臺灣最佳大學排名榜首。
  • 10所臺灣學子「超想入住」的臺灣大學宿舍,你知道幾所?
    近日,中國臺灣地區的媒體《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來調查臺灣討論度最高的10所近三年內有進行改造或新建的臺灣大學宿舍,究竟會有哪些臺灣大學讓臺灣學子「超想入住」呢?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此外,臺灣大學傑出校友,北京大學名譽校董和名譽博士尹衍樑先生也應邀參加了演講會。北大方面,校長周其鳳院士、校長助理、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鄧婭博士以及各職能部門領導和院系師生代表200餘人參加了演講會。演講會由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巖松博士主持。
  • 臺灣各大學碩博論文資料庫連結(部分可以全文下載)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http://t.cn/RtfVcJb臺灣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t.cn/RtfVip6臺灣聯合大學(國立交通、國立中央、國立清華、國立陽明大學)博碩士論文http://t.cn/h1mE9Q政治大學機構典藏以上四個,我最近還在用,可以用。
  • 臺灣科學家郭兆林臺大演講 笑稱大霹靂像布袋戲
    記者趙文彬/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我們其實已經很了解宇宙了!」找到宇宙誕生時暴脹證據的臺灣科學家郭兆林,昨回母校臺大演講。他說,人類對宇宙的了解是很驚人的,若有人說還有很多未知、要去相信超能力,「我只能說,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了。」
  • 滬港臺「聯合大學」開學 為學子營建「開放式課堂」
    、香港理工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世新大學共同主辦的「聯合大學(暑期·2016)」17日在上海開學。包括特邀的澳門大學在內,五所高校400位學子走進這個為期12天的「開放式課堂」。  作為推動大陸與港澳臺高校更富實質性合作交流的創新之舉,滬港臺四所高校於2014年聯手推出學分互認的「聯合大學」。當年7月,這一全新合作辦學模式在同濟大學首次成功舉辦,次年暑期移師臺灣逢甲大學。
  • 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奪冠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 (記者 蔡麗潔)7月16日晚,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決賽頒獎儀式在臺灣高雄舉行。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的作品《Removable》獲得金獎。  7月14日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開賽以來,來自海峽兩岸15所高校的大學生們,已經在高雄駁二藝術社區緊張搭建了兩天,將設計藍圖變成模型呈現。7月16日上午,所有作品搭建完成,等待專家評委的檢驗。15件作品造型各異,構思新穎,用各種方式詮釋本屆大賽的主題「遇見」。
  • 臺灣不夜城!全臺夜市大搜羅,跟我吃遍臺灣吧!
    就說臺灣是個不夜城,夜市可謂功不可沒,夜市起初是一個個流動小吃攤,隨著人流越多檔口聚集,逐漸發展成為夜市的格局,成了臺灣的特色文化。賣的東西基本上是沒有限制的,類別,主要是小吃,後來也有其他雜貨等等,更有遊戲攤,存了各種階層的臺灣人,入夜以後的聚腳點,故此來夜市,除了嘗到各種臺灣美食以外,也可以留意到臺灣地道的文化。位於臺中的逢甲夜市,範圍遍及逢甲路跟福星路是全臺最大夜市,也是名符其實的創新小吃實驗所,很多會計人口的經典小吃,例如帝君胡椒餅,大腸包小腸和章魚小丸子等等,也是在這邊發跡的。
  • 北大教授劉豐:生命中唯一重要的是提升你的維度
    前鳳凰衛視主持人梁冬帶來的《生命》訪談節目中,北大教授劉豐把量子力學等前沿科學,與中國傳統哲學、佛教理論等融為一爐,提出: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我們的維度。每多一個維度,就能看到無窮多倍的美。
  • 劉豐《開啟你的高維智慧》宇宙至簡原理
    但是舊有的思維模式是根深蒂固的,當我們依靠我們現實的眼、耳、鼻、舌、身去理解這個宇宙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已經把自己限制在一個極其狹小的三維空間了。 劉豐
  • INTERSPEECH2020大會主題演講嘉賓:國立臺灣大學教授Lin-shan Lee (李琳山)
    本次大會共邀請到4位重磅嘉賓做大會主題報告(Keynote Talk),涉及的演講內容包括語言建模、語音聽覺感知、口語技術和面向會話應用的底層語音交互技術等四個方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演講嘉賓是:IEEE Fellow、ISCA Fellow,國立臺灣大學教授Lin-Shan Lee。
  • 小青蛙的旅遊:六天的時間,教你逛完臺灣!
    六天的時間,教你逛完臺灣!對自小就在 馬來西亞 長大的孩子們來說, 臺灣 ,是個特別的名字。那時候,擰開電視,幾乎每一檔綜藝節目裡看到的都是吳宗憲和蔡康永。臺灣 對 馬來西亞 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 馬來西亞 華人口中的「普通話」往往都帶有偏重的 臺灣 腔。這也是為什麼在 馬來西亞 華人中,到過 臺灣 旅行的遠遠要比到過 中國 旅行的要多得多得多。然而,我卻是少數的例外。在幾乎行遍了 中國 東西南北每一寸土地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 臺灣 。颱風帶來的陰雨天氣給這次行程留下了不少遺憾,本來六天的行程安排,最終只去了不到七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