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發布」微信公號12月6日消息,最近,松鶴樓官方微博上這樣一條消息,引發網友熱議。
本文圖片均來自「蘇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劃重點!「重口味、辣口味、鹹口味」,好好的蘇幫菜館難道要改行做川菜了?
享譽海外的蘇幫菜館,菜單大變樣
說起被譽為天下第一食府的松鶴樓,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年歷史,早有『名廚薈萃之點,蘇菜發源之地』的稱號。
松鶴樓始創於清乾隆初年,是中國四大名店之一,也是商務部首批認定的老字號餐飲品牌。
在某種意義上,松鶴樓代表了蘇州美食。在電影和文學作品中,時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30年前的電影《美食家》中,鏡頭裡的蘇幫菜令人垂涎欲滴。
小說家金庸,也在其《天龍八部》中多次提到松鶴樓。2007年9月23日,八十四歲的金庸重回松鶴樓,在品嘗了蘇幫美食後,欣然命筆,寫下了"百年老店,歷久常新,如松長青,似鶴添壽"的題詞。
蘇幫菜以其甜而不膩的口味,不時不食的精緻選材,贏得了海內外很多吃客的心。
但如今,老字號在菜單裡融入了一些「新想法」。除了傳統的松鼠鱖魚、響油鱔糊,還增加了不少的重口味菜品,比如下圖的酸湯肥牛、尖椒油爆蝦等。
不止重口川菜,為了滿足不愛吃甜食的顧客,松鶴樓以響油鱔絲為基礎,研發出鹹口味的炒軟兜。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少老蘇州提出了質疑,「蘇幫菜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何必多此一舉?」
川系菜品蘇州熱,蘇州人愛上了重口味?
這些年,蘇州的餐飲業可以說發生了巨大變革。老百姓對於美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在固有的思維裡,蘇州美食和「甜」密不可分。可蘇州人對美食的熱愛,卻不再局限於「甜」。
在實際生活中,川菜和一些時尚餐廳在蘇州的街頭湧現,獲得了不少的市場份額,難道蘇州人都愛上了重口味?
隨意走進一家蘇州的商業體,多樣的餐廳品類中,一定會有四川火鍋、串串、麻辣燙等的身影。生意都相當好,在飯點時刻人頭攢動,等位幾小時也不在少數。
這樣的成功並不只局限在蘇州,而是在全國遍地開花,小魚思考了一下,川菜的成功和這幾點密不可分。
1.麻辣口味迎合年輕人味蕾
川菜食材大多選擇簡單,但用調味的方法,刺激食客的味蕾,達到了簡單食物也能非常美味的目的。麻辣的口味充分迎合了年輕人,喜歡挑戰刺激的心理。
2.菜譜更新快,口味包容性
川菜主打平民消費,以麻辣味主打的口味背後,還有十幾種其他口味做為輔助。菜品會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推出應季新品。在不同地域,川菜會相應發生著變化,幾乎所有蘇州的川菜館中的辣味,都是蘇州人可以接受的程度,體現出一種深度的包容性。
3.品牌打造意識強
同樣都是賣四川火鍋,可是卻用不同的風格,打造出完全的品牌感。充分打動了年輕人消費意識。店面的裝修、細節的設置,融合了許多的時尚元素。
要知道,川菜在原來也並非以麻辣取勝,在不斷的演變和融合中,它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是蘇幫菜可以借鑑的。
正因為這樣,松鶴樓在菜單中加入了川菜等元素,也是隨著市場需求做出的變化。
蘇幫菜館搞革新,松鶴樓這麼說……
松鶴樓主廚長,楊師傅表示:「更新菜品,創新一些適合現代人的口味,主要還是為了迎合市場變化」。
楊師傅十多年前來到松鶴樓學藝,當時灶臺邊上根本看不見任何辛辣味的調料。
但隨著時代發展,松鶴樓的連鎖店越開越多,單一的口味和菜式滿足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吃客需求。
所以店裡不光增加了川菜,其他各個菜系也都有涉及,同時他們對蘇幫菜也進行了創新改良。比如「麻辣豬手」就是蘇幫菜裡「紅燒豬蹄」的升級。
在服務上,服務員除了要主動詢問客人是否要少甜、少油,還要為顧客配菜,比如松鼠鱖魚和咕咾肉口味類似,服務員就要建議客人不要同時點。
迎合市場的改變不意味著顛覆傳統,傳統蘇幫菜仍然是主打。小魚看到,松鶴樓的官方網站中,「金牌蘇幫」的介紹中,仍然都是蘇式名菜。
小魚為此聯繫了餐飲業內人士蔣大廚,他談了自己的觀點:
餐飲業內人士:蔣大廚
1.蘇州是個移民、遊客較多的城市,松鶴樓融合其他菜系可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2.蘇幫菜應要有一種胸懷大局的心態,借鑑、融入其他菜系文化。
很多支持者表示:「改變並不意味著蘇幫菜在走向衰亡,而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創新手段獲取更大的空間,或許能讓蘇幫菜常變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