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題出版物可以這樣做營銷推廣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新書發布會在深圳舉行。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圖書成為這一年主題出版物的重要內容。各出版單位基於自身特色和專業優勢,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中共黨史出版社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楊鳳城教授,以及各領域的青年專家學者,編寫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叢書注重學術性和通俗性的結合,從青年學者的視角,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外交、執政黨建設7個專題全方位解讀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既有研究價值,又有較強的可讀性。
近幾年來,主題出版物持續火熱,呈現出兩個趨勢:第一,從單純實現社會效益到力爭「雙效」統一,朝著「叫好又叫座」的市場暢銷書的方向打造;第二,出版物內容表現形式更加豐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闡述主題,受眾對象從廣大黨員幹部向大眾讀者擴展。結合近幾年主題出版物的這兩種發展趨勢,針對叢書的特點,在叢書的營銷方面,我們主要著眼於以下3個方面。
借勢借力營銷
圖書的宣傳造勢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要提前謀劃營銷動作,給市場一定的消化期。
在叢書出版前,我們考慮到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節點,黨和政府、社會各界都會對此主題足夠重視和關注。對於叢書的宣傳而言,這是極大的利好。按照慣例,中央會在12月份召開慶祝大會,屆時社會對改革開放的關注會達到一個輿論宣傳上的頂點。2018年4月份,我們得知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對於宣傳改革開放的圖書,擁有足夠的吸睛點。叢書出版前夕,我們便積極與博覽會組織方聯繫,在博覽會期間舉行了本書的新書發布會以及全民閱讀「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這兩項活動面向的是出版業界以及大眾讀者,我們對活動精心謀劃,注重對活動前、中、後期的各種宣傳,放大活動效果,打響了叢書宣傳的第一炮。
11月份,叢書的編寫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主辦了「新時期與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出版座談會」,邀請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參會,凸顯了叢書的學術性和研究價值,是一項著眼於向學術界宣傳叢書的重要推介活動。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重要的學術研究陣地,加上叢書的編寫隊伍大多來源於此,在這裡召開叢書的出版座談會,是一份對叢書質量和水平的保障宣言。
打造內容營銷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是以套書的形態面世的,我們考慮叢書形態特點,著眼於以點帶面,對其進行多維度立體宣傳。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圖書很多,如何突出其特點,是宣傳營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對於圖書而言,有價值的內容營銷是成功營銷的關鍵。在圖書試銷期,我們立足於叢書整體的宣傳,主要從叢書特點、編寫團隊、出版價值、出版形態等方面介紹叢書情況;在暢銷期,我們按照主題介紹分冊內容,約請各位青年學者從作者角度撰文介紹自己的作品,責任編輯從編輯角度撰寫分冊書評,營銷人員從受眾角度談叢書的市場價值,多維度地基於內容宣介的方式強化渠道、讀者對叢書的認知;在飽和期,我們主要是介紹各方反饋和市場反響,進一步增強讀者對叢書的認同感。
持續發力營銷
在前期策劃叢書的宣傳營銷方案時,我們將其定位為一場「持久戰」。
首先是因為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接受及消化;其次,這也是配合整體社會背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宣傳需要。正如上文所說,這種持續發力,是提前籌備好各個階段需要宣發的內容,既按照較強的邏輯關係層層推進,又突出各個階段的重點。從2018年7月叢書出版到12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召開,持續5個月的宣傳營銷,不斷延長本書的銷售周期。
從傳播手段上看,我們注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結合,做好媒體的優勢互補。《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等多家主流權威媒體發布書訊、書評、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對叢書的《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分冊予以宣傳展示。新媒體方面,藉助於其傳播快、受眾廣、記錄久的特點,我們側重於相關活動的預告、介紹和回放,以出版社自媒體為主戰場,積極聯繫行業新媒體,利用各種渠道自媒體資源,做好宣傳文章在不同媒體之間的共享與轉化,力求最大範圍內實現傳播效應。
這套既有學術品位又有市場品相的精品出版已9個月有餘,通過積極的借勢營銷、精心布局的內容營銷,不斷發力,持續營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本叢書的分冊加印3次,至今仍有需求,展現出旺盛的銷售生命力。這種主題出版物的營銷模式對其他同類圖書的宣傳發行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作者系中共黨史出版社營銷部副主任)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