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不鏽鋼不會被磁鐵吸引?本質上與量子力學有關

2020-09-14 探索XXX

不鏽鋼是鐵基合金,以其優異的耐腐蝕性而得名,這種特性主要歸因於其中的鉻含量。不鏽鋼有幾種不同類型,而其中最主要的兩種是奧氏體和鐵素體。鐵素體不鏽鋼可以被磁鐵吸引,而奧氏體通常不是磁性的。而這種差異歸因於兩個因素:高鐵含量和基本結構。

奧氏體不鏽鋼中的金屬原子排列在面心立方(fcc)晶格上。 fcc晶體的晶胞由一個立方體組成,每個立方體的八個角處都有一個原子,而在每個面的中心處也有一個原子。

但是,在鐵素體不鏽鋼中,金屬原子位於體心(bcc)晶格上。 bcc晶體的晶胞也是一個立方體,儘管和fcc類似,它的八個角也各有一個原子,但僅在立方體的幾何中心處有一個原子,而不是每個面的中心。

將不鏽鋼與鎳,錳,碳和氮等元素製成合金會增加它在室溫下具有fcc晶體結構的可能性。最受歡迎的不鏽鋼是304型,其中包含約18%的鉻和8%的鎳。在室溫下,304不鏽鋼的熱力學穩定晶體結構為bcc。然而,合金中的鎳以及少量的錳(約1%),碳(小於0.08%)和氮(約0.06%)保持了fcc結構,因此304型不鏽鋼是非磁性的。

但如果在室溫下機械變形,比如彎曲,304不鏽鋼將部分轉變成鐵素體相,並且將變成部分磁性或鐵磁性。

另一種鐵素體不鏽鋼是鉻含量為13%至18%的鐵鉻二元合金。這些合金在室溫下是鐵磁性的。像所有鐵磁性合金一樣,當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居裡溫度)時,鐵素體不鏽鋼會失去鐵磁性並變成順磁性,也就是說,它們不會保留自己的磁場,而會繼續被外部磁場吸引。

一塊鐵素體不鏽鋼通常是未磁化的。但是,當它受到磁場作用時會被磁化。即使去除了外部施加的磁場後,它仍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磁化。這是由鋼的微觀結構造成的。

具體來說,鐵素體鋼在其自然狀態下由稱為磁疇的小區域組成,這些區域已被完全磁化。但一般每個磁疇的磁化方向都不同。結果就是所有區域的疊加使整體的磁矩為零。但外部磁場的施加會讓這些磁疇統一定向,從而導致了整體磁性。

總之,鐵素體不鏽鋼是鐵磁性,奧氏體不鏽鋼不是鐵磁性的。但如果尋求其根本原因,需要量子力學。鐵磁金屬由具有不完整電子內核的原子,以及特殊的晶體結構組成。而正是這些特殊結構形成了的能帶中高密度電子態,而且其原子間距正好允許能帶中的電子進行交換。

如果金屬晶體中的原子間隔太大,則這種交換效應太小,無法導致相鄰原子的磁矩對準,晶體將不會表現出鐵磁性。此外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具有相同自旋的電子佔據相同的能級。因此,如果電子態的密度相對較小,則電子將需要佔據較高的能態才能讓所有電子都具有相同的自旋。如果由於佔據較高能級而導致的能量增加超過因電子交換能而導致的能量減少,那麼這個結構將不是鐵磁性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有磁鐵而沒有磁銅或磁鋁?你得懂電磁學和量子力學!
    當你拿出的是兩塊磁鐵,見證奇蹟的時刻就不請自來了!無論多少次,它們都會自動靠近並吸引到一起。磁鐵的相互吸引示意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兩塊磁鐵靠近後,能夠互相吸引靠近,正是因為磁場的作用,使得物質可以奇蹟般的長距離相互吸引。那麼真正的問題來了,磁場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問題可不簡單!科學史上,有著流傳已久的這麼一個排名「一牛二愛三麥」。其中,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大名,同學們聽到基本就得跪了;而這個「三麥」,他就是同樣鼎鼎大名的麥克斯韋。
  • 為什麼磁鐵能夠吸引鐵鈷鎳等金屬,而不能吸引其他物質?
    能被磁鐵吸引的金屬除了鐵之外,還有鈷、鎳、釓[gá]等等,這些都屬於鐵磁性物質,在鐵磁性物質內部存在很多未配對的電子,由於量子力學效應產生許多磁疇,當外界施加磁場時就會被磁化,從而受磁鐵吸引。磁力鐵塊能被磁鐵吸引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其中的原理卻非常深奧,有些關鍵甚至需要量子力學才能得到合理解釋。
  • 為什麼鐵能被磁鐵吸引,而其他大部分金屬卻不能?
    除了鐵之外,能夠被磁鐵或者磁場吸引的少數金屬還包括鈷、鎳、鏑和釓。那麼,為什麼只有一些金屬能被磁鐵吸引?磁鐵吸引金屬的原理是什麼?磁力的來源從本質上來講,磁力是電磁力,這是四大基本自然力之一。磁力的產生需要從原子尺度上進行解釋。對於一個原子,其中心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氕核只有質子),外圍則是繞核運動的電子。但不像行星那樣會在確切的軌道上環繞恆星運動,電子出現的位置是隨機的,只能知道電子出現在某個位置的概率。
  • 為什麼磁鐵能吸引鐵卻不能吸引木頭和鋁?
    &nbsp&nbsp&nbsp&nbsp大家小時候一定玩過磁鐵,肯定也發現過這樣的現象:磁鐵可以吸引鐵釘、鐵片之類的鐵製品,卻不能吸引木頭桌子或者鋁鍋,這是為什麼呢?
  • 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個非常遙遠的名詞。但在量子力學研究和教育領域,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幾乎相當於納粹對德國及德國人的影響。對我來說,量子力學研究對我來說意義頗多。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個工具,用來對未知力量進行假設推論,並為解決一些問題提供新思路。量子力學還揭示出物質與物質之間一些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聯繫,這種量子力學的理論,對我一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量子力學入門1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既然電磁力是由光子傳遞,那為什麼磁鐵吸引不會發光?
    就目前所知,一切力的相互作用在本質上都可歸咎於四種基本力——電磁力例如,讓磁鐵之間互相吸引的磁力、接觸力(包括摩擦力、彈性力)在本質上都是屬於電磁力。 理論上,每種基本力都由一種基本粒子來傳遞(傳遞引力的引力子尚未被發現),以電磁力為例,它的傳遞依賴於光子。既然電磁作用會交換光子,那麼,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兩塊相互吸引的磁鐵、或者推動物體時所發出的光呢?
  • 為什麼磁鐵不能在某些不鏽鋼上工作,如何確定不鏽鋼的鐵磁性?
    不鏽鋼是鐵基合金,以其優異的耐腐蝕性而聞名,這主要歸因於鋼的鉻濃度。不鏽鋼有幾種不同類型,主要的兩種類型是奧氏體和鐵素體,其都表現出不同的原子排列。由於這種差異,鐵素體不鏽鋼通常是磁性的,而奧氏體不鏽鋼通常不是磁性的。鐵素體不鏽鋼的磁性歸因於兩個因素:它的高鐵濃度和它的基本結構。
  • 《時間的本質(六、量子力學中的時間)》(論文)
    六、量子力學中的時間時間並非宇宙屬性,是意識邏輯思維的屬性,歸屬於生命世界中能動性的主觀領域,時間本質上是主觀大於客觀性的,其中客觀性是生命必須獲取到自身功利成功率,不得低於維持生命生存的精度;低於此精度的生命種類不是被淘汰了,就是必須有其它方面能力彌補。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如果我們懂得它,那我們就可以講量子力學的數學表達式,為了體現更加通俗的意思,量子力學可以是數學中的符號,那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所以稱為薛丁格方程組。量子力學是作為數學定律,與數學定律的結合體,那些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數學,所以他是應該應該以數學的意思去講的。
  • 視覺的本質——超現實主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電和磁的統一(發現無形的領域),與放射性(新發光的能量)的存在,與相對論(時間膨脹、長度收縮,時空的扭曲),和量子力學(其激進的關於因果關係和影響觀察者的角色在測量),物理學是宇宙取代有序發條不可思議的方式。
  • 量子力學為何如此詭異?
    哥本哈根學派的補刀「嫁接」,造成確定性的薛丁格方程「樹杈上」,開出概率性質的波函數「奇葩」,致使量子力學陷入無法自洽的困境。量子迷霧量子力學是繼相對論之後,20世紀物理學取得的重大的成果,也是被眾多的實驗所證實,描述微觀領域現象最精確的理論。
  • 人類為何會做出愚蠢的決定?科學家:這跟量子力學有關
    那為何會人類這種智慧動物也會愚蠢?科學家多年來一直都在研究這個問題。《自然》雜誌上最近刊登了一篇新的研究論文,中科大的一個團隊研究了人類決策過程中的經典強化學習CRL與量子強化學習QRL兩種不同模型的結果,前者就是典型的胡蘿蔔+大棒,做對了就獎勵,做錯了就懲罰,而
  • 物理學的兩大真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何相互矛盾?根源在這個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7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為何不能相融的事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的是宏觀世界,而量子力學是微觀量子領域的科學,按照常識來說,宏觀世界是由微觀量子世界組成的,而微觀量子世界被包含於宏觀世界,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但令人奇怪的,解釋宏觀世界的相對論卻無法解釋微觀量子世界,而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現象在宏觀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現象,甚至連邏輯上都解釋不通,兩種理論根本無法融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生命由量子力學驅動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一個古怪的世界: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或兩個粒子彼此相距很遠都存在著某種聯繫。多年來,生物學家小心翼翼地把量子力學引入到生物學領域,發現量子力學可以解釋一些令人驚奇的生命現象。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本領,因為地球磁場的強度要比一個冰箱門上磁鐵的強度要弱100多倍。另外,知更鳥本領更大,通過一個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量子效應,它們可以直接「看到」地球的磁場。過去幾年裡,科學家針對知更鳥和它的量子「第六感」的研究,已經發展出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個領域把生命科學與量子力學結合了起來。這就是量子生物學。
  • 磁鐵的原理這麼簡單,作為本科生的我,突然問我我卻不能具體回答
    但是如果你放上兩塊鐵……奇蹟出現了,我是說磁鐵。磁性物質可以奇蹟般地長距離互相吸引,因為物體之外形成了肉眼難見的磁場。但是有個問題:磁場是從哪裡來的?這簡單,我們很早就知道磁和電本質上是同一事物。正如質量與能量、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它們都能相互轉換。實際上,磁場本質上是電場轉化來的,這種現象在帶電物體開始運動時產生。
  • 為什麼量子力學認為人永遠不會死?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量子力學,它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微觀事物。相比於經典物理學很難解釋微觀系統,量子力學則是遊刃有餘。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物理學家創立了量子力學,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
  • 為什麼量子力學認為人永遠不會死?
    在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會死去,這沒有任何異議,但在量子力學中,這個結論不一定成立。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量子力學,它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微觀事物。相比於經典物理學很難解釋微觀系統,量子力學則是遊刃有餘。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上帝不會擲骰子?——談談量子力學
    大約90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就在量子力學領域有了重大突破,薛丁格波動方程表明量子力學中,粒子以概率波的方式出現,具有不確定性。之後,量子理論在無數科學巨人的推動下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就是玻爾和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