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保險(和訊放心保)消息 近日,由中國保險報主辦的中國第八屆保險業管理信息化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技術創新助推保險業變革再騰飛」。天安人壽副總裁畢闖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這10年來,保險業原保費收入的變化呈現「S」形生命曲線,恰恰現在屬於從頂端弧往下走的時候。第二個「S」必須要從創新中來。網際網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給中國保險業帶來一個很好的機會。
以下是畢闖演講實錄:
畢闖:我不認為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我們是挑戰。保險行業平臺的數據還不完整,我們沒有資格去談網際網路對我們的挑戰。我們的挑戰來自於自己,即便沒有現在的信息技術,我們自己的日子也會很難過。
這10年來,保險業原保費收入的變化呈現「S」形生命曲線,恰恰現在屬於從頂端弧往下走的時候。第二個「S」必須要從創新中來。網際網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給中國保險業帶來一個很好的機會。
這個時代不太適合我們的最簡單的盈利模型——成本多少盈利多少、多少年會打平,這個模型今後不會再出現了,但大量的保險公司包括新成立的還在按照這個模型走。
找不到盈利邊際和模型才是未來保險業最大的問題。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可能是我們本世紀最後一次機會。希望移動網際網路可以有機會降低成本,有機會快速營銷,有機會粘住客戶,有機會改變盈利模型。
任何人、任何企業都有可能戰勝自己,但也許會輸給時代。保險公司同樣可能輸給時代,如果你堅持後工業化的思維方式——認為只要擴大規模就一定會有盈利,那你一定會走到破產的那一步。如果要前進就要考慮兩個維度:是顛覆還是改善?是把過去的戲唱得更精美,還是換一個戲種或者是拍部電影呢?是治療還是重生?這不僅是公司的問題,更是行業的問題。
考量一個企業是不是重視大數據,關鍵要看它有沒有確定的企業級大數據戰略思維。保險業要從存儲數據向處理數據轉變。金融更重要的在於大數據的算法,而不在於大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持續競爭的優勢來自於立即獲得成果,提高對客戶的洞察力。企業需要立即制定一個計劃來應對數據的指數型增長,這就是大數據策略。
2014年最關鍵的四個字「大、雲、平、移」是指大數據、雲計算、平臺化和移動網際網路,他們代表了當今的趨勢。網際網路構建的價值生態鏈環境是最重要的,網際網路一定是一個商業模式、生物價值鏈的連通,不是技術的連通。如果你這個企業是封閉的,不與人合作,不與人分享,完全是零和遊戲、是博弈競爭型的,你不可能是一個網際網路的企業,你也不可能具備網際網路思維,你一定要拿出來分享,這是價值鏈生態環境。
企業「一對一」的做法一定輸給「一對多」。大數據必將無情地摧毀企業的「小院子」,你想封閉在其中過好日子已然不可能。移動技術的發展已經把網際網路變成一個不可逆的方向,移動網際網路的終端可怕之處不是一部手機——現在沒有人承認它只是一部手機,它在「器官化」,它變成你的第六器官。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器官,在日常中會覺得缺了東西,而且這種器官化還可以自由地去觸發你周邊的組織關係。這個無線終端還在進一步朝著「智能器官化」發展,如果哪一天裝任何一個東西不需要觸發件的時候,那這個器官完全就可以長在我們的身上,這是不可逆轉的。
終端的小型化必須有後臺的大型化,網絡計算能力就叫雲,它一定會形成這樣的局面,所以,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它只會越來越讓人驚喜。
保險公司不要老把自己放在時代的另一面。任何一個行業都要隨著時代去進步,將來要把這個行業打上時代的烙印才是正路,如果這個時代的科學技術發展、人文發展和這個行業沒有關聯度,這個行業就會消失。如果那些科技公司在賣保險怎麼辦?你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雲計算一定會改變壽險的盈利模式,至少它會讓你的成本變低,至少你不用開出一份預算來買大量的伺服器,至少不用招聘那麼多的人。大數據一定會引導企業獲得所需的客戶的洞察力,每個企業都需要一個獲取數據的過程。處理數據、應用數據,而不僅僅是存儲數據,任何企業最重要的轉型就是研發大數據的算法,因為大數據很可能會共享,重要的是你的算法,你的算法才是核心競爭力。即便企業不知道很多的信息如何用,也要定一個數據計劃,數據所創造的價值遠高於最初的預期,千萬不要把他們拋棄和封存,真正的轉型必須快速建立在大數據計劃和網際網路思維上,用雲計算同時考慮你的企業的運行方式,這種運行方式就是一種顛覆的方式。
將來沒有專業的網際網路公司,每家存活的公司都是網際網路化的。如果你不了解大數據的話,壽險的測算基礎一改變你就不存在了。
(責任編輯:劉汝佳 HF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