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線創新》變化中腦爆創新思維,看完讓你的人生開掛!

2020-12-07 異想天開讀書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第二曲線創新》這本書,本書的作者是李善友。讀完不得不說這是一本我喜歡且值得深思與回味的。在不確定性的現今時代,世事變化無常,而變化也將成為一種常態。在變化中思考,在變化中創新,而把這種思維帶入到個人成長便是這本書贈予你的最佳禮物。

在變化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

企業為什麼創新?文章從企業紅利、管理、創新切入,曾經賴以發展的紅利,有一些正在漸漸失去它們對增長的助力,如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等,這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書中開門見山引出「第二曲線」的含義:這種創新所謂的「s形曲線」的增長形態,不是連續性的增長或是在一條曲線裡漸進性改良,而是從一條曲線變為另一條曲線的新組合。也就是從一個經濟結構向另外一個經濟結構的轉換形成的非連續性創新。

第二曲線創新模型

怎麼去理解這個話呢?更多的情況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地順應市場和創收的業務。而一個所謂的核心業務,他的創收增值率會有限,同時也會受到市場的競爭以及用戶需求。企業的第二曲線,需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去解讀。如果你是企業領導者、決策者、管理者或是執行者,那麼所在角色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思考的天花板。雖然都是從企業維度考慮第二曲線的問題,但是考慮的層面會非常不同。比如領導者的角色決定了他在戰略層面、資本層面、外部競爭等層面思考問題,而管理者的角色決定他有著上傳下達的作用,以及下屬的管理方式與工作結果的把控……

同樣的,你目前所在企業裡是怎樣的角色定位,可以去站在多個角色,去思考企業的「第二曲線」。它不再僅僅停留延續,更是一種創新思維,發展思維。無思考不創新,同理你也可以開始嘗試思考個人的「第二曲線」。

思考個人的「第二曲線」

因果有道,唯有思考才有「未來」

我們常常會在認知領域裡做深耕,自身的努力、技術的漸進、能力的鍛鍊等都是常用的提升過程。種下什麼瓜結出什麼果,這都是肉眼可見的「更好」。但「更好」也有局限性,越到曲線上方,增長速率緩慢。任何事物都不能無限增長,直到增長速率緩慢到一定程度直至出現大幅度負值,也就是達到了s曲線「極限點」的時候。

對於企業或者組織來說,由於有了「熵增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有效能量會轉變成無效能量。如果是企業方向,極限點前兆會相對明顯,即當某個單一要素發生10倍速變壞的時候。

類比於個人方向呢?通常不會有企業或組織方向那麼多的因素而導致的明顯結果,來預示這一極限點的到來。而所謂的個人s曲線的極限點,很有可能來自於成長瓶頸、競爭者出現、亦或是市場優勝劣汰等等,當然,這個極限點最先感覺到的通常會是你自己。

S曲線提到的極限點,可能是創新點,也可能是提升點,甚至是危機點。而這個點的出現,需要你去重視和正視。其實這更意味著:你該去思考,去創新或者做出改變。

創造個人的第二曲線,讓人生開掛

延長第一曲線的「生命」,以應對既有市場,而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應啟動獨立的第二曲線,以應對新興的市場機會。企業如此,個人也該如此。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就像曾經的包分配和鐵飯碗,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各種現實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個人也該嘗試去營造自己的第二曲線。敢於嘗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斷打破「曾經的自己」,去探索個人的更多可能性。

探索個人更多可能性

而個人創新方向,於企業方向不同的是,所有的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舊會基於個人已有的認知。而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不斷探索自己,了解個人的優勢和劣勢,發揮和挖掘你所不知道的自己,在社會中去尋找更有利的市場、資源或機遇。

也正因為創新具有多樣性,這個s型第二曲線是從第一曲線的分形創新中生長而來的,在概率上有了所謂的選擇結果。現實環境中,每天都有各種繁雜的大量信息在我們身邊,連基於用戶的平臺算法推送信息都不例外。我們需要在這些眾多的信息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信息或者有利信息。

與傳統時代不同的是,你會發現現代人都具有多重身份。你以為的前臺,可能也是某個美食博主;你以為的技術,可能在業餘時間是某知名的戶外領隊;你以為的金融大咖,也很可能是個佔星俠……時代在進步與發展,社會更需要在進化中打造複合型個體。而作為個人,無論是不想被社會淘汰,還是個人成長角度,或者是現實壓力等,都迫切需要你開始學習去思考個人的「第二曲線」。

走向人生巔峰

未來,長路漫漫。願這篇文章像一枚種子,種在你的思維裡。在變化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持續不斷地去創造屬於你的「第二曲線」。我們都需要重生,一次次在生活裡,在思考裡,希望你可以早日找到那條適合的「幸福曲線」!

#個人成長#

往期文章:

「重磅」知行合一讀書路,深入解讀你最想知道的那些實操乾貨!

「思維篇」超級乾貨精彩分享,帶你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推薦」讀書與自我成長,註定是一場融合式的靈魂修行

(預告:在下一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究如何才能創新個人的「第二曲線」,歡迎關注「異想天開讀書哦!)

相關焦點

  • 畢闖:保險業「S」形生命曲線須從創新中來
    和訊保險(和訊放心保)消息 近日,由中國保險報主辦的中國第八屆保險業管理信息化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技術創新助推保險業變革再騰飛」。天安人壽副總裁畢闖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這10年來,保險業原保費收入的變化呈現「S」形生命曲線,恰恰現在屬於從頂端弧往下走的時候。第二個「S」必須要從創新中來。
  •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
    當下什麼都講創新,因為創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有沒有創新思維,具不具備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一個重要標誌。下面我從7個角度給大家分享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的具體方法:1、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
  • 創新思維在科技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世間萬事萬物事物皆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東西。而人們的思想也必須隨著客觀世界的不斷變化而變化,才能順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立於不敗之地。當前,創新已經普遍涉及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而創新的關鍵在於要學會創新思維,培育創新。
  • 尋找你人生的「第二曲線」: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
    所以是時候尋找你人生的「第二曲線」了!何為「第二曲線」?在了解「第二曲線」之前,我們需要認識「第一曲線」。「第一曲線」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被廣泛應用,而且人類依靠「第一曲線」行事已有很長的歷史。簡單的解釋,將你當前所從事的工作當作你人生發展的「第一曲線」就好理解了。如下圖S曲線所示,它暗示了你人生(工作)的走向。
  • 清華學霸作息表爆火:半夜1點睡凌晨6點起,自律的人生如開掛
    一、清華學霸作息表爆火,自律的人生如開掛生養孩子,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容易,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18歲以後的成人,父母需要煩心操持的事情太多太多!其中,僅僅孩子的學習問題就難倒了不少父母。最近,網友有份關於清華女學霸的作息表特別火,吸引了無數家長轉發點讚。
  • 「創新學院」三分鐘秒解混沌思維模型
    這叫批判性思維,調用了系統2;小青蛙們決定要跳出井外,看看是否有新世界,這叫破界創新;小青蛙紛紛往井外跳,我嘞個去,太高,跳100次都夠不著,這叫欺騙性失望區;小青蛙想,咋辦?看來得不走尋常路啊?這叫邊緣分化;小青蛙遊到一塊石頭上,借力石頭一跳抓住了青藤,這塊石頭叫戰略支點,這根藤成為戰略槓桿,出井口是戰略指北針;小青蛙先用跳,再借力青藤爬出洞口的方式,形成組合創新;順著青藤,小青蛙終於爬出洞口,這叫第二曲線成功破局,在井內是青蛙的第一曲線;小青蛙通過不起眼的青藤,用非主流的方式爬出老青蛙從未離開的井口,這叫顛覆式創新;小青蛙跳出洞口
  • 思維差異決定人生深度?具備這種思維,你的人生才能一路開掛
    因為思維模式的差異。一、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大部分人身上具有兩種思維模式,即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二、思維差異決定人生深度我們總結很多位在各個領域獲得成功的名人的案例之後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在體育界,很多人都相信天賦。他們會說,某某有運動天賦,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但事實並非如此。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有這樣一段話,「生命有限,不要在別人的思想中人云亦云;不要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你的想法;更不要讓別人成為你生活的主宰者。」職場上,這是我們堅持自我的一劑良藥。入腦入心的知識體系很難被打破,這也是歷史和實踐證明的。
  • 思維導圖——創新與整理的利器
    說到記憶力,它與「創新」一詞脫不了關係。記憶力的學習強調一個「創」字,大腦聯想創造出天馬行空的場景;同時它也強調一個「新」字,新鮮誇張的畫面會代替一成不變的思維,從而使我們記得更加牢靠。「創新」一詞仿佛是大腦思維運動的加速酶,它指引我們創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思維、新的機會、新的人生。
  • 《腦大洞開》回歸初心 網友:沒見過如此收官
    ­  歷時兩月,優酷超級網綜《腦大洞開》在歡笑與機智中,迎來了本季的收官之戰。昨日(8月2日),最新一期節目在觀眾的念念不舍中準時上線,「詞舊迎新演唱會」和「接大歡喜小劇場」再度創新來襲,具有現實落點同時又鬼馬幽默、腦洞大開的全新環節一如既往地驚喜連連,更被網友笑稱:「從沒見過收官還在出新環節的,果然腦大洞開」。
  • 腳踏混沌創新號遊輪,仰望浩瀚無垠之宇宙
    混沌「創新號」遊輪已經航行在太平洋之上,夜空下是5000名學員熱火朝天的比賽備戰,而夜空之上卻是浩瀚無垠的宇宙。腳踏實地,讓你找到人生的價值,而仰望星空卻讓你時刻銘記人生的意義。創新學院是主講思維模型的,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用,但是在深入學習和閱讀了《第二曲線》之後,我找到了切入點去運用「戰略槓桿」這個模型。在我的企業裡,我找到了四個「一」,相信未來對企業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大的幫助。Q:你心中的混沌大學是什麼樣的?
  • 郭麒麟「開掛」秀智商: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這種思維上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462/10000詞條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601天郭麒麟有著許多讓人記憶深刻的標籤,比如高情商、謙遜、受長輩歡迎等等。但這些標籤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讓我感到驚豔的,是他在綜藝《密室大逃脫》中的「開掛」表現。節目中有一個環節,要求嘉賓根據提示的數字信息,推算出鐘錶上正確的時間。
  • 一顆神奇的藥丸,讓你人生開掛,你敢賭命服用嗎?
    小舅子給了他一顆藥,說這顆藥可以讓你的大腦100%運作。男主猶豫了很久,最後覺得,應該再沒有什麼現在更慘的狀態了,所以就把藥吃了。奇蹟發生了,男主瞬間就想起了12年前看到過的一本書,也想起了書裡全部的內容。同時他用了一個晚上寫了一本書,把主編也是驚了個呆。但這個藥效維持不了多久,而男主對這種感覺已經上了癮。
  • 通過標準模型,實現規劃性創新
    仔細一看,每個小閉環中展示的也是標準化模型。到下達任務的關鍵因素相機來源發生變化的時候,構建了過程2.1來處理相機來源因素變化到購買的新需求。可能這個例子過於簡單生活化。但橫縱創新模型的普適性,導致了橫縱創新模型廣泛運用。
  • 2021國考筆試開考 考題思維容量再創新高
    2021國考筆試開考,考題思維容量再創新高「凡爾賽文學」(網絡熱詞,看起來像是在埋怨,其實是在炫耀)為啥會讓你覺得「飄」起來?那是一種名叫「控制錯覺」的定律在作怪。11月29日,2021國考筆試開考,考題的思維容量再創新高。
  • 4種線性思維帶來的人生困境,你陷入過幾種?
    對大象而言,適當的劑量應該接近幾毫克,而非實際中執行的幾百毫克。可見,藥物劑量的縮放變化並不會隨著藥物使用對象的體重變化而呈線性變化。相反,它的變化是複雜的。所以,害死這隻大象的不是別的,正是這三位研究人員的線性思維。
  • 歐陽娜娜星盤:雙子座的人生自帶開掛模式?
    歐陽娜娜星盤:雙子座的人生自帶開掛模式?看多很多人評價歐陽娜娜:天生貌美,聰明認真,拍過電影廣告,出過專屬黑膠,開過獨奏會,拿過無數獎,娛樂圈一圈全部玩下來,經歷了出名、爆紅、被黑、又爆紅,猛然發覺自己才18歲。
  • 101思維模型:適應性創新
    而柯達、諾基亞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不能夠快速的適應環境,最終走向了衰敗。在一個非線性的複雜經濟系統中,企業如何才能快速的感知變化,並調整自我適應環境?是每一個企業家或者創業者首要考慮的問題。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提出的適應性創新,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創新思路。一、什麼是適應性創新?
  • 改變思維路徑,發掘創新能力,為大腦賦能,成為更聰明的人
    及至現在,雖然我的記憶力再也無法回到巔峰,但因為理解力的增強,對於很多知識的認知,反而無形中多了一層。「學習」是這個時代永恆的主題,要想尋求最深層的安全感,我們就是要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以求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但現實極為殘酷,還未到中年,很多人就已經放棄了自己,覺得無論如何,人生的軌跡也不會有更多的改變。
  • 錢穎一:從0到1是創新,從1到N也是創新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在活動中做了《創新創業,從1到N》的主題演講。 他從美國企業家和投資人Peter Thiel的新書《從0到1》談起,在演講中分享了兩個觀點:一是創業者和創新者的思維模式應該與常人不同,即逆向思維。二是不要忽視從1到N,不要簡單模仿而要在學習中創新,創業者要抓住中國市場的巨大的N,並在1的基礎上創新,釋放N的力量,這是難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