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第二曲線創新》這本書,本書的作者是李善友。讀完不得不說這是一本我喜歡且值得深思與回味的。在不確定性的現今時代,世事變化無常,而變化也將成為一種常態。在變化中思考,在變化中創新,而把這種思維帶入到個人成長便是這本書贈予你的最佳禮物。
在變化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
企業為什麼創新?文章從企業紅利、管理、創新切入,曾經賴以發展的紅利,有一些正在漸漸失去它們對增長的助力,如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等,這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書中開門見山引出「第二曲線」的含義:這種創新所謂的「s形曲線」的增長形態,不是連續性的增長或是在一條曲線裡漸進性改良,而是從一條曲線變為另一條曲線的新組合。也就是從一個經濟結構向另外一個經濟結構的轉換形成的非連續性創新。
怎麼去理解這個話呢?更多的情況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地順應市場和創收的業務。而一個所謂的核心業務,他的創收增值率會有限,同時也會受到市場的競爭以及用戶需求。企業的第二曲線,需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去解讀。如果你是企業領導者、決策者、管理者或是執行者,那麼所在角色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思考的天花板。雖然都是從企業維度考慮第二曲線的問題,但是考慮的層面會非常不同。比如領導者的角色決定了他在戰略層面、資本層面、外部競爭等層面思考問題,而管理者的角色決定他有著上傳下達的作用,以及下屬的管理方式與工作結果的把控……
同樣的,你目前所在企業裡是怎樣的角色定位,可以去站在多個角色,去思考企業的「第二曲線」。它不再僅僅停留延續,更是一種創新思維,發展思維。無思考不創新,同理你也可以開始嘗試思考個人的「第二曲線」。
因果有道,唯有思考才有「未來」
我們常常會在認知領域裡做深耕,自身的努力、技術的漸進、能力的鍛鍊等都是常用的提升過程。種下什麼瓜結出什麼果,這都是肉眼可見的「更好」。但「更好」也有局限性,越到曲線上方,增長速率緩慢。任何事物都不能無限增長,直到增長速率緩慢到一定程度直至出現大幅度負值,也就是達到了s曲線「極限點」的時候。
對於企業或者組織來說,由於有了「熵增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有效能量會轉變成無效能量。如果是企業方向,極限點前兆會相對明顯,即當某個單一要素發生10倍速變壞的時候。
類比於個人方向呢?通常不會有企業或組織方向那麼多的因素而導致的明顯結果,來預示這一極限點的到來。而所謂的個人s曲線的極限點,很有可能來自於成長瓶頸、競爭者出現、亦或是市場優勝劣汰等等,當然,這個極限點最先感覺到的通常會是你自己。
S曲線提到的極限點,可能是創新點,也可能是提升點,甚至是危機點。而這個點的出現,需要你去重視和正視。其實這更意味著:你該去思考,去創新或者做出改變。
創造個人的第二曲線,讓人生開掛
延長第一曲線的「生命」,以應對既有市場,而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應啟動獨立的第二曲線,以應對新興的市場機會。企業如此,個人也該如此。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就像曾經的包分配和鐵飯碗,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各種現實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決定了個人也該嘗試去營造自己的第二曲線。敢於嘗試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斷打破「曾經的自己」,去探索個人的更多可能性。
而個人創新方向,於企業方向不同的是,所有的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舊會基於個人已有的認知。而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不斷探索自己,了解個人的優勢和劣勢,發揮和挖掘你所不知道的自己,在社會中去尋找更有利的市場、資源或機遇。
也正因為創新具有多樣性,這個s型第二曲線是從第一曲線的分形創新中生長而來的,在概率上有了所謂的選擇結果。現實環境中,每天都有各種繁雜的大量信息在我們身邊,連基於用戶的平臺算法推送信息都不例外。我們需要在這些眾多的信息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信息或者有利信息。
與傳統時代不同的是,你會發現現代人都具有多重身份。你以為的前臺,可能也是某個美食博主;你以為的技術,可能在業餘時間是某知名的戶外領隊;你以為的金融大咖,也很可能是個佔星俠……時代在進步與發展,社會更需要在進化中打造複合型個體。而作為個人,無論是不想被社會淘汰,還是個人成長角度,或者是現實壓力等,都迫切需要你開始學習去思考個人的「第二曲線」。
未來,長路漫漫。願這篇文章像一枚種子,種在你的思維裡。在變化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持續不斷地去創造屬於你的「第二曲線」。我們都需要重生,一次次在生活裡,在思考裡,希望你可以早日找到那條適合的「幸福曲線」!
#個人成長#
往期文章:
「重磅」知行合一讀書路,深入解讀你最想知道的那些實操乾貨!
「思維篇」超級乾貨精彩分享,帶你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推薦」讀書與自我成長,註定是一場融合式的靈魂修行
(預告:在下一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究如何才能創新個人的「第二曲線」,歡迎關注「異想天開讀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