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 發表於 2018-09-17 15:40:14
自動駕駛在發展的過程中,最大的推動作用來自於算法的進步和避障技術的提升。特別是近年來,經過工程師的努力,具備精確的測距、空間定位與描述、可靠的障礙物檢測等獨特能力的雷射雷達的面世後,自動駕駛的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早在幾年前,有業內人士預測2018~2020年將是自動駕駛技術初步普及元年的時間節點,如今2018年已經到來,然而這項技術的普及看似還遙遙無期,那麼,自動駕駛技術到底走到哪一步了呢?又是什麼難題讓L5級自動駕駛技術遲遲不能落地呢?在剛剛結束的「OFweek 2018中國(上海)國際人工智慧展覽會」上,北京佳光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雷射雷達方案。為深入了解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中的作用及應用,OFweek汽車科技網專訪了北京佳光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慧開發總監李鑫先生。
北京佳光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慧開發總監李鑫
「我們的目標就是在自動駕駛浪潮真正爆發之前做好充分準備。」李鑫坦言,目前佳光科技已經在雷射雷達的產品線布局上做好了充分準備,隨時準備迎接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事實上,北京佳光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9月正式註冊成立,是一家專注於雷射雷達、視覺測量的高科技公司。佳光科技在北京、上海、深圳3地設立了研發及生產中心,主攻車規級雷射雷達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剛剛成立2年的佳光科技已經在產品研發及商業化落地上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線。
「早在2017的2月,佳光科技就完成了第一款純固態雷射雷達研發,並在隨後獲得了第一批訂單。」李鑫表示,從今年1月開始,佳光科技就相繼研發出了第一款百米以上測距單線雷射雷達、國內首款車規級MEMS雷射雷達以及國內首款24線雷射雷達INS-24等多款產品。雷射雷達是實現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技術雷射雷達的興起離不開智能汽車時代的到來,李鑫認為智能汽車時代到來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來源於人們對汽車安全、高效、舒適、情感交互等方面的需求。智能汽車能實現消除人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概率高達90-95%,同時,可提升高速公路汽車容納量達5倍;在釋放駕駛員的雙手、雙腳、雙眼甚至大腦,以獲得更多的時間用於情感交流,並有助於消除負面情緒。他預測,到2020年,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智能汽車按模塊劃分,可分為四大技術模塊——環境感知、定位導航、路徑規劃以及決策控制。
目前,對環境感知主流傳感器的選擇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紅外熱成像以及雷射雷達等。在李鑫看來,雷射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在智能駕駛場景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1、作為一種工作在光學波段(特殊波段)的雷達,雷射雷達具有極高的解析度、且測量距離遠。而其他幾類傳感器很難在需保證精度的遠距離探測上表現穩定;
2、抗幹擾能力強:雷射雷達可不受地面雜波影響,擁有良好的抗幹擾能力,因此既可單獨使用可與其他傳感器配套使用;
3、獲取的信息量豐富:雷射雷達可以獲取目標物的距離、方位、速度、形狀等信息,生成3維立體圖像,幫助自動駕駛大腦識別行人、追蹤軌跡、繪製高精度地圖等等,可以實現更為精確的定位功能;
4、可全天時工作:由於採用主動光源,雷射雷達受外界光強影響較小。「雷射雷達測量精度高、距離遠,解析度比較高,不受地面雜波影響,擁有良好的穩定性和魯棒性。」李鑫總結到,在自動駕駛的多種技術路線中,雷射雷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目前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在L4/L5級別自動駕駛場景中,以雷射雷達為核心的多傳感器融合的感知方案將成為主流。而佳光科技專注於車規級雷射雷達技術路線的研發和應用推廣,目前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
不懼歐美 做最具性價比的國產雷射雷達談及自動駕駛,首先想到的是國外的企業,包括谷歌、特斯拉等企業,而作為自動駕駛用於環境感知的雷射雷達,也早有外企研發生產。但在成本上,以單線雷射雷達為例,國外雷射雷達單價大致在幾萬元級別,而同性能的雷射雷達,佳光可以把單價做到幾千元級別,量產形成規模效應後甚至可以把成本做到更低。因此,相比國外的雷射雷達,國產雷射雷達成本優勢明顯。在問及此次參展的產品及其區別於其他廠商產品的優勢時,李鑫表示,在此次展會上,佳光科技帶來了多款產品。其中包含了3款重磅產品:兩款單線雷射雷達、24線雷射雷達。單線和24線是目前主要面向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單線雷射雷達可應用在無人配送車、智能環衛清潔車上等低速無人駕駛場景。佳光科技研發的雷射雷達能實現更高的角解析度和更遠的測距範圍,其單線雷射雷達的水平角解析度精度可達0.1°,測距範圍達200m。此外,佳光還創新研發了離軸式單線雷射雷達,擁有長方體規則外形、良好的性能及更低廉的成本。而24線雷射雷達的水平角解析度為0.09°,測距範圍為150m,測距精度達2cm,與16線雷射雷達相比,24線雷射雷達精度更高,但其定價與16線雷射雷達相差不大。所以,相比國內廠商,在產品價格不變或稍高的情況下,佳光科技能把雷射雷達的性能做得更好。另據了解,佳光INS-M1作為首款車規級MEMS雷射雷達,其測距範圍為200m,精度可達3cm,解析度可達0.1°,目前已交予主機廠測試。
目前,已有不少的整車廠家與佳光科技達成合作意願,並與多家企業合作共同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最後,談及智能汽車市場何時會爆發,李鑫坦言,目前為時尚早,在2020年前後,市場爆發點可能會來臨,在2025年形成規模效應。而雷射雷達將推動智能汽車向L4、L5級更快更好地發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