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個病例,但請大家不要慌,這種情況很少見!
44歲男子,體檢發現肺結節
該男子不吸菸,沒有咳嗽、咳痰等肺部症狀,單位組織體檢,發現右肺一個小結節,直徑接近5mm:
小於5mm的肺結節都是低危結節,首選隨訪觀察,一般低危結節每年複查一次就好。但這個結節有2個地方要重視:
1.中央有關小空泡徵,仔細看箭頭指的位置,裡面有個小黑點。
空泡徵不止見於早期肺癌,良性病灶也可以見到,但概率不同:炎性結節出現率約5%,早期普通型腺癌約50-60%,而早期粘液腺癌結節估計在10%左右。
2.結節內有血管進入,看右圖矢狀位切面,下緣有一根很細的小血管進入結節。
結節進入也不止見於早期肺癌,但如果進入後變得增粗、邊緣模糊,要警惕惡性的可能。
鑑於這2個特徵,我們推薦他3-6個月複查(如果是老菸民,通常推薦3個月複查,菸草毒霧會讓某些肺結節加速)。6個月後,他回來複查了CT:
目測結節稍微有一點點增大,但測量直徑仍為5mm,不能排除測量誤差。他權衡了一下,選擇胸腔鏡手術切除,病理是浸潤性肺腺癌,腺泡型(相當於中分化),清掃肺門及縱隔淋巴結未見轉移。這種類型的遠期治療效果也非常好!
有人可能會擔憂:5mm的肺結節,也可能是浸潤性肺腺癌,太可怕了!肺結節超過5mm是不是就要手術?
不是的,這種情況非常少見,我們醫院最近這3年遇到幾千例肺癌,直徑才5mm就發展成浸潤性肺癌的僅此一例。
從1個癌細胞,長成晚期肺癌,大概需要多久?
大家知道,肺癌的發展速度是不一致的,有些幸運的「懶癌」患者,可以幾年甚至十幾年無明顯進展,這種的不可怕;而有的腫瘤從很小時候就具備快速增長的能力,需要重點監控!
豪大夫搜索了最近3年的肺結節病例,找到兩個速度最快的肺癌病例,我們來看看它倆的生長速度,了解查體的意義以及最適宜的查體頻率。
病例1,肺腺癌,3.5年
這是一位70多歲老人,前列腺手術後定期體檢,2016年基本正常,2017年右下肺出現4mm肺結節,2018年結節增大到5mm,之後隔了1年零9個月再次複查,結節增大到1.5cm,並出現分葉、毛刺等惡性徵象,沒有發生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
這是一個肺腺癌結節,從1個癌細胞長到1.5cm,用了大概3.5年;早期比較慢,長到5mm用了20個月,從5mm長到1.5cm,用了21個月。注意:這幾乎是最快的速度了!絕大部分肺結節的增長速度,要慢於這個速度!
我們下面再看另一例,是個肺鱗癌患者。
病例2,肺鱗癌,3年零10個月
68歲老人,老菸民,因為冠心病住院,首次胸部CT看不到明顯異常,之後逐漸出現肺結節:
在9個月時間裡長出3mm肺結節,又隔了13個月,增大到8mm,之後再過了8個月,結節卻萎縮變小了一點(大約7mm)。隨訪過程中逐漸增大的肺結節,要提升危險等級,積極處置。
有的肺結節暫時性縮小並不提示良性,之後過了1年零2個月,它猛然增大成一個不規則腫塊,直徑3cm,表面有分葉,並且牽拉胸膜了(下圖)。
一年多的時間快速增大,提示腫瘤已經進入加速期,這時候如果繼續放任不管,腫瘤會展露兇殘的真面目的!只過了2個月,腫瘤再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大,並且發生了胸膜結節狀轉移(右圖藍箭頭),病理穿刺是低分化肺鱗癌。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很多老菸民的肺結節,生長速度更快一些,似乎菸草毒素能為癌細胞提速。所以長期吸菸的人首次發現肺小結節,我們通常會建議複查間隔稍短一點,避免漏掉這種快速型結節。當然這種類型的很少!
以上兩個結節,病理分別是肺腺癌和肺鱗癌,都是在3年多的時間裡從無到有,到浸潤期。而且,這是我們這3年的肺癌病例中,生長最快的兩個!所以大家不要恐慌,高危人群每年體檢一次,完全可以及時發現肺結節,如果結節隨訪增大,可以考慮及時手術打斷癌細胞的進展。非高危人群,2年一次也是可以的。
早期肺癌可以治癒,這是毋庸置疑的!
肺結節的平均生長速度是多少?
有的朋友更嚴謹一些,可能會覺得一家醫院的數據畢竟有局限性,有沒有更大規模的數據統計?肺結節的平均生長速度是多少?
其實這方面的數據,國內外都有不少,甚至對於肺結節的細節研究,國內很多醫院做得很好,很多細節是領先國外的。
肺結節的體積倍增時間(VDT):指腫瘤體積增長一倍所耗費的時間(以月或天為單位計算),代表腫瘤細胞的活躍程度和侵襲力。
實際上對肺結節增長的判定有很多種方法,不同研究團隊的數據有一定差異。大家可以化繁為簡,參考下面這個數據:
1.實性肺結節,平均倍增時間為149天;
2.純磨玻璃結節,平均倍增時間為813天;
3.混合性磨玻璃結節,平均倍增時間為457天。
對於實性肺結節,隨訪2年以上未見增大,良性可能大;對於磨玻璃結節,因為倍增時間長,隨訪時間要大於2年,甚至建議長期隨訪。
其中磨玻璃結節中,結節的直徑、混合磨玻璃結節中實性成分的大小、吸菸和既往有肺癌史,是結節生長的危險因素。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