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路「低頭族」進行懲戒:不失為解決「車讓人」副作用的良方

2021-01-10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1月25日,在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針對「低頭玩手機」過馬路等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通過人行橫道使用手機等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將由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責令改正,處警告或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這標誌著繼浙江省溫州嘉興兩地市之外,河南首次作為一個省級單位開始以法律手段對馬路「低頭族」進行必要的懲戒。這無疑是一種頗具先導意義的有益探索,值得肯定。

近年來,隨著文明公路的建設推進,「車讓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成為了許多城市的文明標籤。司機遇斑馬線自覺禮讓行人本該是毫無疑問的好事一樁,然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卻成了某些「低頭族」在斑馬線放鬆警惕,漠視規則的「保護傘」。據《中國青年報》在2017年的調查顯示,72.2%的受訪者表示曾在斑馬線上玩過手機,

玩手機時行人缺乏對外界信息的判斷,馬路上的不確定因素又如此之多,大大增加了事故的發生風險性;同時慢吞吞的走路也給正常通行帶來了很大影響,嚴重拉低了城市通行效率,駕駛員反響強烈。一味地限制車而放鬆了對行人的約束,不見了曾經人與車「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互不相讓,卻也衍生出了如今行人「斑馬線上誰敢撞」的肆無忌憚。行人走路慢悠悠,自得低頭玩手機,甚至結伴嬉戲打鬧的現象有增無減。如此顧此失彼所導致的「車讓人」副作用,使得斑馬線亂象成為持續扎在中國城市文明筋骨上的一根刺。

相對於「車讓人」,「人守規」的步伐好像慢了一點。此前對於「低頭族」這一新現象是否屬於違法行為,無論《道路交通安全法》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均未作出明確規定,而河南首次作為一個大省作出此次符合上位法的禁止性規定,無疑加大了規模形成了立法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給全國做出了一個表率:人人都是文明交通的參與者。禮讓是相互的,而不是單方面的無限遷就,「禮讓斑馬線」作為一種雙向文明,僅僅依靠約束機動車是遠遠不夠的。行人作為參與者,也應該為交通安全承擔相應的責任,履行相應的義務,即遇紅燈時自覺等候不搶行,遇綠燈時不看手機快速通過。城市交通管理中,必須要戒除行人是弱勢方,可以隨意破壞規則的慣例,斑馬線是安全線,也是文明線。對於行人在馬路上看手機的行為同樣應該予以相應的懲戒。

「車讓人」的目的不是為「中國式過馬路」創造方便,而是城市交通文明的一種體現。同樣的,最高擬罰200元的罰額,處罰也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安全警示和價值導向,旨在引起大眾對斑馬線低頭族的重視,倒逼民眾強化對自我道德的要求,體現的是交管部門對市民安全的尊重,展示的是法律法規對城市文明的呵護。單純依靠苦口婆心的教育,對於喚醒「手不釋機者」道德自覺的效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高度的社會文明素質必然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其實在之前南京、上海、濟南等市也作出了一項規定:行人闖紅燈一年被抓到一定次數,將會構成失信行為,並計入個人徵信。和罰款同理,這也是一種普法性懲罰,為的就是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降低社會現實風險,規避意外,讓所有人都認識到自己身為交通參與者應該遵循相關的規定,對於提升斑馬線行人文明踐行力必然效果顯著。作為解決「車讓人」副作用的良藥,顯然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和效用力,值得全面推廣。

此外,希望這筆罰款也能專款專用,用得其所。比如官方可以將其公開透明地用於相關規定的宣傳上,處罰宣傳雙管齊下,從而使公路安全文明意識真正做到深入人心,進一步培養民眾自覺性。相信此舉不但有利於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也有利於提升民眾對相關部門的信賴度。

車讓人、人守規歸根到底反映的是人的守法意識和文明素養問題。一個人的素養尚且只能說是美德的體現,一群人的修為就足以證明文明的進步。隨著更多城市對於斑馬線低頭族問題重視程度的加深和處罰措施的完善,相信公路文明安全意識會不斷轉化為個體的自律行為,並逐漸達成共識擴散成為一種社會文明風尚。

文/曹璇(華中師範大學)

來源:紅網

作者:曹璇

編輯:田德政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27/6264106.html

相關焦點

  • 又一城市對「低頭族」開罰單 過馬路看手機危險係數提升4倍
    繼浙江的溫州市和嘉興市,以及河南省都分別對過馬路玩手機開具了「罰單」之後,又一城市對「低頭族」開罰。根據相關調查表明,玩手機過馬路的行人闖紅燈機率比普通人高 4 倍,且橫穿馬路所用的時間也比正常人多出 2 秒。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每年有超過 27 萬行人,死於路面交通事故,而行人走路時玩手機分散注意力被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
  • 2018年寧夏公務員面試熱點解析:對「低頭族」的看法
    過馬路玩手機、騎電動車看訂單、開車刷微博……越來越多的馬路「低頭族」,正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新生「隱患」。   對於駕車接打電話的情況,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
  • 李振忠:「低頭族」罰單必先抬頭看法
    1月14日上午9點24分,在溫州市區學院路口,交警對斑馬線上的「低頭族」市民胡女士現場開具了處罰罰單。(1月16日 新華社)首先,這是一張具有開創意義的罰單,換言之,此前並沒有關於「看手機」被處罰的罰單。那麼,這樣的過馬路看手機罰單,到底於法律有沒有依據?人人都覺得低頭看手機過馬路不妥,但至少有一部分人正在做或者不小心這樣做。
  • 聚焦手機「低頭族」(組圖)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刷屏」。「低頭族」日漸壯大,資訊時代的無禮與冷漠正在蔓延。與此同時,近在咫尺的十幾位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沒人注意到兇手。我們身邊這樣的畫面俯拾皆是。地鐵上、飯館裡,乘電梯、過馬路,生活的每一個縫隙都被手機填滿。朋友聚餐、家人團聚,「低頭族」依舊忙著看微博、聊微信、玩遊戲,就算搭話也是敷衍了事。「低頭族」的隊伍正在壯大,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在加入。
  • 對「低頭族」開罰單具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些「低頭族」無視交通安全,通過路口或橫穿馬路時,只顧看手機而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情況屢見不鮮。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明確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不得瀏覽電子設備」,違者將處警告或者50元罰款。
  • 立法禁止過馬路玩手機,正當其時
    (12月31日澎湃新聞)<br><br>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過馬路不忘刷手機的「低頭族」儼然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群體,他們覺得等紅燈太無聊,就刷刷手機,看得正精彩處,綠燈亮起後,就盯著手機不知不覺地過馬路了,他們以為綠燈亮時過馬路很安全,前後都有人,跟著走就是了。<br><br>  殊不知過馬路玩手機,首先嚴重影響通行效率。
  • 2020國考面試政治熱點:拒絕馬路低頭族,實現安全出行
    人們對於手機也越來越依賴,甚至有很多人有不只一部的手機,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手機。因而低頭族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在過馬路的時候也不忘玩手機,這對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甚至有很多人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為解決此問題,多地政府曾出臺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罰。其中河南省通過省級層面對過馬路玩手機的行為進行立法,涉及的範圍更大,影響也更深。
  • 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創新高 低頭族需警惕!
    原標題: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創新高 低頭族需警惕!   據外媒3月31日報導,美國行人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急劇增多,2016年共有6000名行人喪生,也是2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交通事故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在駕車或過馬路時玩手機分心所導致。
  • 低頭族無視交通信號燈 行人過斑馬線五壞習你有嗎
    結果調查發現行人過斑馬線存在五大壞習慣,過斑馬線「眾生相」:有人「一鼓作氣」、有人「舉棋不定」、有人「閒庭信步」、有人「半途而廢」……  誤區一:   等待時未站在等候區  據民警介紹,行人穿行斑馬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察看是否有來車,這時候,人是要站在人行道上的,也就是所謂的等待區等候綠燈通行
  • 低頭族注意!荷蘭出新規禁止騎車人看手機(雙語)
    現在馬路上的低頭族屢見不鮮,走路的人要看手機上的視頻和推送打發無聊,開車的人要看手機上的導航,騎車的送餐員要用手機搶單,因此也引發交通事故無數。近日,荷蘭因為騎車低頭族太多,相關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立法禁止騎車時用手機。
  • 手機」低頭族「英文這麼說
    澳洲的字典把手機低頭族納入到了他們的字典裡,這個詞是形容那種在社交場合只顧著玩手機的「低頭族」,我得承認,有的時候和一些熟人介紹的陌生人在一起時是有些尷尬的
  • 最新2019年6月英語六級作文預測及範文:如何看待「低頭族」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最新2019年6月英語六級作文預測及範文:如何看待「低頭族」 2019-06-11 11:4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天津處罰過馬路的低頭族 單次50元罰款或接受警告
    新風口讓一部分人先飛起來!導語:天津對過馬路的 「低頭族」開罰單……」過馬路喜歡低頭看手機,這個習慣不僅對身體不好,還可能會造成交通事故。據悉,這名行人當時正處在一個交叉口,在南京路由西向東過馬路時,他不時查看手機,行進速度明顯緩慢,差點沒能在一個燈時內通過路口。很快,他便收到了警告處罰決定書。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若干規定》第44條明確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不得瀏覽電子設備。第59條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瀏覽電子設備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警告或者50元罰款。
  • 學生要不要懲戒,老師怎麼實施懲戒?教育部《規則》一錘定音!
    小李說:是啊,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了,這不是我們教師千呼萬喚的結果嗎?這下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懲戒那些不守規矩的壞學生了!  誰知這小子一溜煙跑回了家,叫來一大幫人,把老劉也從教室裡拖了出來,衣服也撕爛了,臉也撓破了,還吃了好一頓黑拳!  最可氣的是,這小子一直嚷著說胳膊疼,說是老劉給他拉傷了。去醫院檢查根本沒毛病,還不得不買了一大堆跌打損傷的藥,又買了許多營養品,託人找關係上門賠禮道歉,還給了2000塊,這事才算完。
  • 漫畫繪乘地鐵只關注手機引議 "地鐵低頭族"是偽命題?
    這組漫畫也引來了不少的共鳴者,「是的,我們都是低頭族」。但也有人認為,長距離乘車可能也是人們總低頭看手機的原因。同時,還有網友提出質疑,認為所謂「地鐵低頭族」是個偽命題,在手機普及之前,車廂內也並沒有多少人交流。「而且很多人現在使用手機閱讀新聞,這和讀書看報相比在格調上並沒什麼差別」。
  • 「低頭族」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低頭族」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中國的很多爸爸媽媽都是手機黨,身處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變身「低頭族」是很多年輕父母的通病。下面我們看看做低頭父母對孩子的危害,作為父母可不要給孩子起不好的帶頭作用哦。無論是在家裡、在家外,抱著手機、平板,聊聊微信、刷刷微博已經成為一種日常。
  • 勿把馬路當遊樂場 萍鄉一女子快速行駛被平衡車甩出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陳強報導:近日,萍鄉城區就有一女子,將平衡車作為自己出行的潮流工具,快速行駛中被平衡車甩出,頭部受傷。  7月5日下午,兩名群眾焦急的到萍鄉交警直屬大隊報警稱,他們的同事於13時許,駕駛二輪電動平衡車上班途徑城區西環路鹽業大廈路段時,摔倒在馬路邊,傷情比較嚴重。當事人因頭部受傷,對自己是如何摔倒的一無所知,懷疑是被車輛撞倒的,車輛逃逸了。  交警接到報案後立即對事發路段的監控進行了查詢,經過幾分鐘的等待,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 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
    #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之間,難免發生矛盾,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前段時間,有個補習班老師的兩個學生,在課間發生了矛盾,其中一個學生的雨傘被弄壞了。按說,這是兩個小孩的小矛盾,互相道歉就能解決的事情,結果,隔天,弄壞雨傘的孩子家長,直接提前接走了孩子,沒有任何言語;壞了雨傘的孩子家長,也氣不過,心想孩子丟了也不幫著找,雨傘壞了也不表態,還提前接走避免見面,這是什麼人!於是,孩子爺爺就打電話過去,將弄壞雨傘的孩子家長一頓訓斥,好吧,兩個孩子的矛盾上升為兩個家庭的矛盾了。
  • 【多稜鏡 】教育懲戒須有「度」
    《規則》的出臺讓教育懲戒有章可循,為解決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同時有效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等提供了依據。  教育懲戒須有法度。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教育懲戒須有「法」可依,教師依法行事,明確職責邊界,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有章可循、有可操作性。為了用好這一《規則》,下一步,各地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方實施細則或者指導學校制定實施細則,因地制宜將《規則》落實落細。
  • 沉溺於手機:對當代年輕人「低頭族」的思考
    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手機和網絡的升級換代,也見證了低頭族的誕生,甚至自己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科技的進步本應該方便生活造福人類,但手機卻像新時代的「精神鴉片」,這值得我們反思。先談一談低頭族的壞處。(1)損害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許多人整體玩手機,對視力、脊椎、頸椎都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年青少年,而且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