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注意!荷蘭出新規禁止騎車人看手機(雙語)

2021-01-10 新東方網

  現在馬路上的低頭族屢見不鮮,走路的人要看手機上的視頻和推送打發無聊,開車的人要看手機上的導航,騎車的送餐員要用手機搶單,因此也引發交通事故無數。近日,荷蘭因為騎車低頭族太多,相關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立法禁止騎車時用手機。

  Using a mobile phone while cycling is to be banned in the Netherlands amid mounting safety fears in a country where bikes outnumber people.

  荷蘭的自行車比人還多,令人們對安全隱患的擔憂漸增,於是荷蘭發布禁令,禁止騎車時用手機。

  A draft law scheduled to take effect next July will extend an existing 2002 ban on car and lorry drivers using their mobile phones at the wheel unless in hands-free mode to 「the use of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hile driving any vehicle (including a bicycle)」.

  2002年荷蘭出臺法律,禁止汽車和卡車司機開車時用手機(使用耳機或藍牙等免提模式除外),將於明年7月生效的新規在此基礎上將禁令修改為禁止「在駕駛任何車輛(包括自行車)時用移動電子設備」。

  The Dutch transport minister, Cora van Nieuwenhuizen, said the law was needed because the advent of social media and unlimited mobile data had changed how people used smartphones and the time they spent on them.

  荷蘭交通部長科拉·凡·鈕文惠真說,隨著社交媒體的出現,鋪天蓋地的移動端信息已經改變了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方式和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因此實施這一法律很有必要。

  Cyclist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initial ban because of their lower speeds, Van Niewenhuizen said. 「But in fact, using a phone is just as dangerous on a bike as it is in a car,」 she said. 「The fact is that whenever you’re on the road you should be paying full attention and not doing anything at all on a phone.」

  凡·鈕文惠真表示,最初的禁令不包括騎車,是因為騎車速度相對較慢。她說:「但事實上,騎車用手機就和開車用手機一樣危險。無論何時,只要你在馬路上,都應該集中注意力,而不要用手機做任何事。」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electric bikes meant cyclists』 average speed had risen, the minister added, while the country’s 22,000 miles of cycle lanes and paths had become more crowded.

  這位部長還說,電動自行車的日益普及意味著騎車的平均速度提上去了,與此同時,荷蘭長達2.2萬英裡(3.5萬千米)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也變得愈發擁擠。

  The Netherlands has more bikes – about 22.5m – than people: 17 million. Almost a quarter of the population cycles every day and cycle use has increased by about 12% since 2005; the average Dutch cyclist now covers more than 600 miles a year in 250-300 trips.

  荷蘭的自行車(2250萬輛)比人(1700萬)還多。近四分之一人口每天都要騎車,自2005年以來,自行車使用量增加了約12%;荷蘭騎車者每年平均出行250到300次,裡程超600英裡。

  Pedestrians, too, are at risk when they use mobile phones near cyclists: the Dutch town of Bodegraven last year launched a trial of foot-level traffic lights to prevent people wandering on to roads or cycle lanes while glued to their screens.

  行人在騎車人附近使用手機時,自身安全也會有風險。荷蘭小鎮博德赫拉芬去年開始試用地面交通燈,防止人們在盯著手機時不小心走到馬路或自行車道上。

  While research suggests the number of cyclists who need emergency care after an accident involving a mobile phone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high, less serious accid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particularly among young people.

  儘管調查顯示,因使用手機而需要緊急送醫的嚴重事故騎車人也許不是特別多,但因此發生的輕微事故日益常見,年輕的騎車人當中尤其高發。

  One in five bike accidents involving people aged 12 to 25 last year involved a smartphone, according to one estimate. A total of 206 cyclists died in traffic accidents in 2017,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CBS, 17 more than the previous year.

  根據估算,去年12歲到25歲的人發生的自行車事故有五分之一跟使用智慧型手機有關。荷蘭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06名騎車者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比2016年多17人。

  Opinion polling suggests 75% of the Dutch believe the 「active use」 of a mobile – calling, texting, playing games, downloading music, posting on social media or using other apps – on bikes should be outlawed, with a majority saying they had witnessed 「dangerous situations」 involving cyclists and smartphones.

  民意調查顯示,75%的荷蘭人認為在騎車時「積極使用」手機——打電話、發簡訊、玩遊戲、下載音樂、在社交媒體上更新狀態或用其他APP——都應被視為違法。而多數受訪者聲稱,自己曾親眼目睹因為騎車時用智慧型手機而發生的「危險情況」。

相關焦點

  • 聚焦手機「低頭族」(組圖)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刷屏」。「低頭族」日漸壯大,資訊時代的無禮與冷漠正在蔓延。與此同時,近在咫尺的十幾位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沒人注意到兇手。我們身邊這樣的畫面俯拾皆是。地鐵上、飯館裡,乘電梯、過馬路,生活的每一個縫隙都被手機填滿。朋友聚餐、家人團聚,「低頭族」依舊忙著看微博、聊微信、玩遊戲,就算搭話也是敷衍了事。「低頭族」的隊伍正在壯大,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在加入。
  • 立法禁止過馬路玩手機,正當其時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些「低頭族」無視交通安全,通過路口或橫穿馬路時,只顧看手機而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情況屢見不鮮。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明確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不得瀏覽電子設備」,違者將處警告或者50元罰款。
  • 「低頭族」用英文怎麼說?(深度雙語)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低頭族」越來越多「plubber」 這個詞開始漸漸流行起來
  • 沉溺於手機:對當代年輕人「低頭族」的思考
    當今社會,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沉溺於手機無法自拔,乃至整天低著頭玩手機,無論吃飯、走路或休息時。甚至幾歲的小朋友就開始刷抖音玩遊戲,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手機和網絡的升級換代,也見證了低頭族的誕生,甚至自己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 手機」低頭族「英文這麼說
    澳洲的字典把手機低頭族納入到了他們的字典裡,這個詞是形容那種在社交場合只顧著玩手機的「低頭族」,我得承認,有的時候和一些熟人介紹的陌生人在一起時是有些尷尬的
  • 漫畫繪乘地鐵只關注手機引議 "地鐵低頭族"是偽命題?
    這組漫畫通過描繪進站、安檢以及乘車等地鐵出行的各個環節,表現了不少乘客在此期間只低頭關注手機的畫面。曹軍興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創作這組漫畫並非諷刺低頭族,只是覺得低頭看手機佔據主流的現象值得分析,希望引起大家反思。  廣告插畫師曹軍興的作品《拿什麼拯救你,都市地鐵低頭族》在經過「北京地鐵」官微轉載後,引來了網友的閱讀和評論。
  • 又一城市對「低頭族」開罰單 過馬路看手機危險係數提升4倍
    繼浙江的溫州市和嘉興市,以及河南省都分別對過馬路玩手機開具了「罰單」之後,又一城市對「低頭族」開罰。又一城市對過馬路看手機開罰單另據第 59 條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瀏覽電子設備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警告或者 50 元罰款。
  • 對「低頭族」開罰單具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些「低頭族」無視交通安全,通過路口或橫穿馬路時,只顧看手機而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情況屢見不鮮。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明確規定,「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不得瀏覽電子設備」,違者將處警告或者50元罰款。
  • 為什麼「低頭族」很可怕?-過濾器理論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聚會的時候,聚會往往都是有很多人的,同樣也可能是昏暗的燈光,嘈雜的環境,身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是我們會發現,我們與人交談的時候,能很好的聽清楚對方說的是一些什麼內容,聚會結束後你對這次談話記憶猶新,但是當時聚會放了些什麼音樂卻怎麼也記不起來。這就是信息被過濾的原因。
  • 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創新高 低頭族需警惕!
    原標題: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創新高 低頭族需警惕!   據外媒3月31日報導,美國行人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急劇增多,2016年共有6000名行人喪生,也是2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交通事故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在駕車或過馬路時玩手機分心所導致。
  • 2018年寧夏公務員面試熱點解析:對「低頭族」的看法
    【熱點背景】   臺北交通文教基金會主辦「行人過街看手機是否該取締」座談會。專家認為,對於行人過街看手機行為,採用「立法」規範與處罰,不但具有宣示性、教育性,而且是真正保護行人交通安全的作為。過馬路玩手機、騎電動車看訂單、開車刷微博……越來越多的馬路「低頭族」,正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新生「隱患」。
  • 當攝影師P掉所有人手裡的手機 震撼的一幕出現了
    有人說現代人越來越像每天過著VR(虛擬實境)的生活,整天低頭看手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為數不多現實的事之一就是:給手機充電。 最近國外一攝影師為了呼籲大家放下手機突發奇想,把大家照片裡手上的手機P掉會是什麼效果?令人震撼的情景出現了!
  • 李振忠:「低頭族」罰單必先抬頭看法
    《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今年元旦開始實施後,開出在斑馬線上看手機被處罰的首張罰單。「你好,剛剛你拿著手機邊看邊過斑馬線,根據《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行人橫穿道路時低頭看手機要處以10元的處罰。」1月14日上午9點24分,在溫州市區學院路口,交警對斑馬線上的「低頭族」市民胡女士現場開具了處罰罰單。(1月16日 新華社)首先,這是一張具有開創意義的罰單,換言之,此前並沒有關於「看手機」被處罰的罰單。那麼,這樣的過馬路看手機罰單,到底於法律有沒有依據?人人都覺得低頭看手機過馬路不妥,但至少有一部分人正在做或者不小心這樣做。
  • 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 能管得住嗎?
    還有人提出,相關禁止性規定能否延伸至公交車、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  很多乘客吐槽被迫追劇、聽神曲煩不勝煩  近期,不少乘坐上海地鐵的乘客發現,車廂內張貼了不少海報,禁止飲食和禁止外放的標誌格外醒目。  根據《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要求,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飲食。新規從12月1日起施行。
  • 北大出新規電動車進校須辦證 學生:「一刀切」管理
    《通知》規定,從今年11月1日起北大將禁止無非機動車通行證的校外電動自行車入校;12月1日起,將禁止所有無通行證的電動車入校。快遞、外賣等校外服務保障電動自行車也不例外。此舉一出引發了北大校內學生的爭議,認為屬於「一刀切」管理,傷及學生利益。校方回應稱,此舉是為整治校園電動車亂象,防範交通事故。
  • 對馬路「低頭族」進行懲戒:不失為解決「車讓人」副作用的良方
    這標誌著繼浙江省溫州嘉興兩地市之外,河南首次作為一個省級單位開始以法律手段對馬路「低頭族」進行必要的懲戒。這無疑是一種頗具先導意義的有益探索,值得肯定。近年來,隨著文明公路的建設推進,「車讓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成為了許多城市的文明標籤。司機遇斑馬線自覺禮讓行人本該是毫無疑問的好事一樁,然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卻成了某些「低頭族」在斑馬線放鬆警惕,漠視規則的「保護傘」。
  • 長期玩手機「腦脊液外漏」 專家提醒:不要再做低頭族
    而發病的原因是,長期低頭看手機。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三科主任醫師李銳提醒,「長期伏案低頭工作危害很多,低顱壓症候群是其中危害之一。」醫生追問病史發現,宋先生空閒時間喜歡宅在家裡玩手機,甚至走路的時候也會捧著手機,是個妥妥的「低頭族」,平時也很少運動,有時候感覺到脖子酸脹不適也不當回事。今年25的江女士最近也出現類似問題。江女士是一位幼兒教師,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需要給學生線上講課,「原本頸椎就不好,線上課程需要重新備課,策劃內容、準備PPT需要長時間電腦工作,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確實很疲勞」。
  • 低頭玩手機,腦子竟然「漏水」了|腦脊液|低頭族|手機|脊柱|脊髓|...
    上班用電腦、下班玩手機「低頭族」當久了很多人都會感到頸椎不適如果感到頭痛,那得小心了最近,兩名年輕的「低頭族」因頭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腦子漏水」了低頭玩手機為什麼會導致腦脊液外漏?
  • 「低頭族」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低頭族」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中國的很多爸爸媽媽都是手機黨,身處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變身「低頭族」是很多年輕父母的通病。下面我們看看做低頭父母對孩子的危害,作為父母可不要給孩子起不好的帶頭作用哦。無論是在家裡、在家外,抱著手機、平板,聊聊微信、刷刷微博已經成為一種日常。
  • 這個月開始各地出臺了電動車新規,違反以下3點會處罰,請速看!
    導讀:這個月開始各地出臺了電動車新規,違反以下三點會處罰,請速看!但是有件事很多人在做,希望大家要注意一下,到底是啥呢?接下來一起來揭開謎底吧! 隨著各種交通工具的退陳出新,以前去鎮上都是靠走,自從有了自行車以來人們交通方式就變得多樣化,從自行車到摩託車再到現在的電瓶車小汽車,但是從12月份開始,現在各地推出了電動車、電三輪的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