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簡述計算機的發展史以及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2021-01-11 向陽花開滿山紅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必須依賴於計算機,可以說計算機就是人工智慧的載體。

本教材以故事的形式,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循序漸進地介紹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力和運動、計算機應用、數學和編程思維、電子控制等內容。

青少年人工智慧技術水平測試(三級),在計算機方面的考題樣例(參考答案文末提供):

第1題(單選),計算機存儲設備中,無法進行長期存儲的是()

A、內存 B、硬碟 C、U盤 D、網絡雲盤

第2題(單選),馮諾依曼的計算機結構由幾部分構成()

A、6 B、5 C、4 D、3

第3題(多選),以下屬於計算機外設的是()

A、印表機 B、掃描儀 C、攝像頭 D、麥克風

讓我們先從計算機的發展歷史開始吧。

01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簡稱:ABC),但不能編程,只能進行線性方程組的計算,是個電子化的「計算用的機器」。

1、1946年,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誕生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是馮諾依曼和工程師埃克特、莫克利、戈爾斯坦等人在1946年發明的埃尼亞克(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這也是全球第二臺電子計算機。

當時這臺計算機佔地170平米,重達30噸,運算速度每秒5000次,採用十進位計數系統,需要多人操作。

雖然它不及現代一臺普通電腦的運算速度,但卻標誌著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

2、1964年,恩格爾巴特發明滑鼠,產生人機互動思想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這是一年多來,清華在類腦計算領域繼「天機芯」和「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之後於《自然》正刊發表的第三篇成果,也是計算機系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首篇《自然》論文
  •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清華研發類腦計算機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和他的體系結構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世紀發展,在這一個世紀裡有許許多多的人為計算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馮·諾依曼則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是美籍匈牙利人,是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
  • 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原子彈也有他一份,馮諾依曼何方神聖?
    ·諾依曼體系結構,直至今天的計算機仍然在使用,所以我們一般都稱他是「現代計算機之父」。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此份報告中所提出的計算機新架構,被稱為「馮諾依曼體系架構」,一直沿用至今!他認為,任何能夠自我繁殖的系統,都應該同時具有兩個基本功能:第一,它必須能夠構建某一個組成元素和結構都和自己相同的下一代;第二,它需要能夠把對自身的描述傳遞給下一代。他把這兩個部分分別叫做「通用構造器」和「描述器」,而描述器又包括了一個「通用機器」和保存在通用機器能夠讀取的介質上的描述信息。
  • 馮諾依曼與計算機
    馮諾依曼與計算機對計算機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有位美籍匈牙利數學家,叫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原因進什麼請聽我慢慢講來。計算機之所以有如此快速的發展,與馮諾依曼關於計算機發展的設計思想分不開的。馮諾依曼關於計算機的設計思想有三個主要方面:分為別是二進位;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計算機硬體的五大組成部分。1、二進位。
  • 學計算機的小同學看看,《三體》對馮諾依曼計算體系的描述最生動
    -馮諾依曼說他們來到東方,見到秦始皇,利用三千萬人力建設一個人列計算機。不要以為這是小說的誇張,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馮諾依曼用三個士兵依次建設了與門、或門、非門等等,進一步構成了人列計算機。馮·諾伊曼指著下方巨大的人列迴路對秦始皇說:「陛下,我們把這臺計算機命名為『秦一號』。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軼事
    搞計算機的都知道計算機之父是馮諾依曼和阿蘭圖靈,本文介紹一下馮諾依曼的一些軼事。1、貴族出身匈牙利猶太貴族。
  • 天才馮諾依曼的傳奇人生 他為何被稱作通用計算機之父?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上期咱們介紹了圖靈以及英國這邊早期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今天咱們來聊一聊馮諾依曼和美國這邊的計算機發展情況。馮諾依曼是1903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愛因斯坦有著一樣的血統,這是一位猶太人,後來又加入了美國國籍。
  •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組成的金字塔
    因為計算機的所有「計算」都是由 CPU 來進行的。自然,CPU 也是整臺計算機中造價最昂貴的部分之一。第二個重要的配件,就是內存(Memory)。你撰寫的程序、打開的瀏覽器、運行的遊戲,都要加載到內存裡才能運行。程序讀取的數據、計算得到的結果,也都要放在內存裡。內存越大,能加載的東西自然也就越多。
  • 【大學】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馮諾依曼
    很顯然,這個時候的計算機是不實用的。1944年,馮諾依曼向軍方建議再造一臺新的通用的計算機,這樣他就和莫奇利、埃克特一起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案,成為艾迪瓦克。所以艾迪瓦克其實才是世界上第一臺程序控制的通用的電子計算機,並且是今天所有計算機的鼻祖。
  • 編程是什麼——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的出現
    EDVAC方案設計思想之一是二進位,他根據電子元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位。報告提到了二進位的優點,並預言,二進位的採用將大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馮·諾依曼的方案設計是十分先進的,直到現在我們如今的計算機都是在馮·諾依曼設計的計算機的結構中優化和迭代而來,而計算機的底層仍然還是二進位。
  • 金海:未來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的金海教授目前計算機的體系結構金海教授介紹了目前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幾個特點,第一點目前計算機都是複雜的CPU結構,多核多線程。第二點異構系統,採用CPU+GPU的方式。上述幾點是目前計算機上所處的狀態。那麼在未來的發展中,計算機的體系結構也在逐漸的改變著,未來面向大數據的到來,計算機也面臨著很多挑戰。
  • 編程是什麼——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史
    之前我們用了好幾篇文章介紹了計算機的發展史,不過那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計算機發展史,那時候美國有著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美國才能領先世界,下面我簡單的講一下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史。說到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就離不開華羅庚教授。華羅庚教授是我國計算技術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開拓者之一。
  • 【六中學科故事】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從20世紀初,物理學和電子學科學家們就在爭論製造可以進行數值計算的機器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人們被十進位這個人類習慣的計數方法所困擾。所以,那時以研製模擬計算機的呼聲更為響亮和有力。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馮諾依曼大膽的提出,拋棄十進位,採用二進位作為數字計算機的數制基礎。同時,他還說預先編制計算程序,然後由計算機來按照人們事前制定的計算順序來執行數值計算工作。
  • 馮諾依曼架構和哈佛架構
    1、馮諾依曼架構,也叫普林斯頓架構,其特點是程序空間和數據空間是一體的,數據和程序採用同一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指令和數據地址指向同一個存儲器的不同物理位置,指令和數據的寬度相同。也是這個原因限制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數據處理速度。馮諾依曼架構採用馮諾依曼架構的優點是硬體簡單,最典型的應用便是intel的x86微處理器。
  • 首提新概念,清華研發類腦計算機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世界航空發展史簡述
    衛星發展史第一章 世界航天發展簡史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美好夢想。我國在遠古時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公元前1700年,我國有&34;之說,還繪製了飛車騰雲駕霧的想像圖。外國也有許多有關月亮的美好傳說。
  • 首提新概念,清華研發類腦計算機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馮諾依曼架構,現代電腦的開端,團隊的愛恨情仇
    他 22 歲拿到數學博士學位後,隨即被柏林大學聘請,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並在三年內發表了 32 篇數學論文。1933 年,未滿 30 歲的他就被聘請至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愛因斯坦等人並列為創院的四位學者之一。
  • 2020雲南農信社計算機知識點:馮·諾依曼理論
    目前廣泛應用的計算機仍然是依據馮·諾依曼提出的結構體系和工作原理來設計製造的,統稱為「馮·諾依曼計算機」。(一)計算機的五大組成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部件組成。(二)採用二進位採用二進位形式存儲所有的信息,即計算機內不管是程序還是待處理的數據或是其他信息均為二進位編碼形式。(三)工作原理這是馮·諾依曼思想的核心。將事先編好的程序存入計算機中,計算機按照這些程序自動運行,這是計算機自動連續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