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億年之前,銀河系迎來一場恆星爆發期,核球也由此出現

2020-11-22 騰訊網

提到宇宙中人類最熟悉的大星系,銀河系一定當仁不讓的排在第一位,因為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就是銀河系恆星大家族中的一員,那麼,銀河系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演化至今,它都有哪些變化?

來自宇宙早期的銀河系

宇宙中的一切,都來源於一場奇點大爆炸,畢竟如果沒有宇宙大爆炸,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也就都不會出現。

當宇宙剛剛誕生的時候,宇宙中什麼都沒有,後來,一些星際氣體、塵埃等融合,讓宇宙中誕生了第一代恆星,這個時候,星系也隨之出現。

通過放射性元素研究,銀河系的年齡大約在130億歲左右,這意味著,銀河系是來自於宇宙早期的,在宇宙演化的過程中,銀河系也不斷壯大自己,目前,銀河系的直徑已經達到了190萬光年,未來它仍然會通過不斷吞噬、融合周圍的矮星系,來讓自己變得更大。

銀河系中有多少恆星?

在宇宙中,恆星是最普遍的天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大約為1000億-4000億顆,而且銀河系中還不斷有很多新生恆星被孕育出來,這意味著,銀河系中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統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前段時間的一項研究就表明,銀河系中至少存在著36個外星文明,只不過人類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銀河系目前仍然在不斷壯大自己,這表示銀河系中的恆星年齡分布,範圍是非常大的,研究認為,越是接近銀河系中心的位置,恆星的年齡就越古老,而銀河系的外圍,恆星的年齡則相對較小。

拿太陽系來說,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邊緣地帶,太陽的年齡大約在50億歲左右,在銀河系中,屬於相對年輕的那一類。

如果你仔細觀察銀河系的形狀,你會發現銀河系好像是2張大煎餅粘連在了一起,而銀河系的中心位置,則是銀河系的核球所在地,那裡也是銀河系最古老的地方。

銀河系的核球厚度大約為1萬光年,其中分布著大量的白矮星。前段時間,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銀河系中的核球,是來自於銀河系早期的一場恆星大爆發,在觀測研究了銀河系中數百萬顆恆星後,研究者發現,其中大量恆星都來自於銀河系早期,它們的集體出現,讓銀河系核球也隨之誕生。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何要研究銀河系的核球呢?因為核球並不是銀河系的專屬配置,在宇宙中,和銀河系一樣的漩渦星系中,都有著類似的核球,它們都在星系中心區域高高隆起,那裡也是星系最古老的恆星之家。

研究者表示,只有搞清楚了銀河系核球的形成之謎,才有機會揭開其它漩渦星系核球的秘密,同時,通過研究核球,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漩渦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3日文章《銀河系核球或誕生於100億年前》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核球或誕生於100億年前
    NASA我們所在銀河系的形狀就像兩個煎蛋背靠背粘在一起星盤中心有一個隆起的區域叫核球,這是無數漩渦星系的一個共同特徵,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核球是何時以及如何形成的。10月2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在我們所在星系中央隆起處,多數恆星形成於100億多年前的一次恆星誕生爆發期。
  • 最新研究:銀河系核球或誕生於100億年前
    NASA  我們所在銀河系的形狀就像兩個煎蛋背靠背粘在一起星盤中心有一個隆起的區域叫核球,這是無數漩渦星系的一個共同特徵,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核球是何時以及如何形成的。  10月2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在我們所在星系中央隆起處,多數恆星形成於100億多年前的一次恆星誕生爆發期。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銀河系最厚的地方,核球厚度達10000光年,100億年前已出現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國外的科學家團隊,在通過對數百萬顆恆星進行調查分析後,最終確認位於銀河系中心位置的核球,大約出現於100億年之前,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天文學月刊》上。
  • 最新研究:銀河系核球或誕生於100億年前
    NASA我們所在銀河系的形狀就像兩個煎蛋背靠背粘在一起。星盤中心有一個隆起的區域叫核球,這是無數漩渦星系的一個共同特徵,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核球是何時以及如何形成的。10月2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在我們所在星系中央隆起處,多數恆星形成於100億多年前的一次恆星誕生爆發期。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人員對數百萬顆恆星進行調查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大多數恆星是在100多億年前銀河系內充滿氣體時形成的,這個過程可能是由原始物質的簡單積累所觸發,或者更戲劇性的,也許是與另一個年輕的星系合併而成。
  • NASA揭開銀河系中心區域神秘面紗,核球竟然是一顆「花生」?
    而且他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我們剛才看到的那些漂亮的旋渦星雲,都在銀河系之內。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科學家都贊同夏普利的觀點。1920年,美國科學院就爆發了一場關於宇宙尺度的大辯論,一派以夏普利為代表,一派以柯蒂斯為代表。夏普利這一派認為銀河系非常之大,它就是整個宇宙,旋渦星雲就是處於銀河系內的氣體雲。
  • 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中心發現吸血鬼恆星
    用綠色圓圈圈出的位於銀河系膨脹區的可能的「吸血鬼」恆星。天文學家認為,這種藍離散星之所以會如此年輕,是因為它們偷取了其他恆星的氫燃料,或許是通過碰撞吞噬了附近的恆星。這種「吸血鬼」恆星經常出現在密集的恆星簇裡,這裡的恆星從其他恆星獲取能量的機會更多。現在科學家已經在銀河系中心被氣體籠罩、恆星密集的銀河核球(銀河系盤面中央的隆起區域)發現藍離散星。
  • 我們能看見銀河系以外的恆星嗎?
    這是一顆非常紅的碳恆星,距離銀河系大約40萬光年。以每秒40公裡的速度,它與銀河系之間的距離使它並沒有受到後者的太大束縛。它與麥哲倫星雲的軌道離得並不遠,可能是一顆逃離了麥哲倫星雲的恆星。雖然它的亮度是太陽的近1000倍,但光度僅有18。詳見《天空和望遠鏡》雜誌,1984年4月,第316頁。
  •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燦爛的焰火表演,亮度相當於100億顆太陽!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恆星誕生發生於本星系群的R136星團,其中最大的一顆恆星質量相當於太陽的250倍!無數顆恆星散發的燦爛光芒猶如一場規模宏大的「焰火表演」,向我們展示宇宙的瑰麗和神奇。
  • 發現「非法入侵者」,這一恆星本不屬於銀河系,中國望遠鏡立新功
    我們的銀河系囊括了數千億顆恆星,光芒輻射16萬光年的空間,雖說在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中,銀河系不過是2萬億個星系之一,但仍是無數星球的樂園。這枚恆星編號為J1124 + 4535,位於北鬥七星方向的「大熊座」。為什麼說它「不應該出現在銀河系」呢?
  • 銀河系恆星怪胎榜:有一個恆星竟可能比宇宙早8億年誕生
    你知道恆星是怎麼發光的嗎?是因為在恆星內部發生了核聚變,將一堆氫熔化成氦,在這過程中質量虧損轉變了能量,從而照亮了恆星周圍。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些恆星與其他恆星略有不同。它們不滿足於像一個巨大的迪斯科舞廳那樣簡單地照亮夜空,它們變焦、閃爍、昏暗,甚至四處遊蕩,似乎比實際的宇宙還要古老。
  • 上百顆銀河系恆星突然消失,科學家提出一種可怕的可能性
    然而就算是恆星,也有衰亡的一天。如同太陽一樣的恆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核聚變,一旦燃料耗盡,恆星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這時候恆星會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慢慢冷卻下來,變成黯淡的白矮星和星雲,另一種就是「迴光返照」,突然發生超新星爆發,成為一顆超新星。
  • 100億年前,銀河系吃了蓋亞星系
    圖源:美國航天局/歐空局/哈勃,CC BY-SA 3.0 IGO一個新的觀測和模型顯示, 大約在100億年前,銀河系與一個較小的、鄰近的星系合併,並且達到了現在的狀態。結果顯示,光環中的恆星都比光碟中的恆星更古老,而前一類的恆星都超過100億年的歷史。研究人員說,年齡的巨大差異證實了這一說法,並且首次準確地確定了銀河系的祖先與鄰近的較小星系(稱為蓋亞-恩塞拉多斯星系)之間的巨大的相遇時機。兩種光環的不同顏色表明了它們各自恆星的鐵含量。
  • 100億個太陽100億年釋放能量總和!宇宙發生大爆炸以來最大爆發
    2月27日,科學家們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迄今為止最為巨大的一場爆發事件,當然,創生宇宙的大爆炸除外。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發,好吧,實際沒有詞語能夠形容這場爆炸的劇烈程度,這是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以來,我們已知的最大一場爆發,其爆炸範圍超過了15個銀河系的寬度,釋放的能量更是高達全人類每年消耗能量總和的100億億億億倍!
  • 超新星爆發: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的總亮度,竟然趕不上它這一顆?
    二、超大質量恆星,一般都在8倍太陽質量以上。當這些超大質量恆星演化到末期,在形成白矮星時,超過了1.44倍太陽質量的錢德拉塞卡極限,由於恆星核心質量太大,會引起比形成白矮星更加猛烈的坍縮,溫度會升的更加的高,核聚變產物已經從矽聚變到鐵了。
  • 恆星核聚變的最終產物是鐵,為何恆星卻不會變成一個大鐵球?
    在宇宙誕生之後,各類天體也都紛紛出現,恆星便是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根據科學家們研究得知,恆星在誕生之後,主要成分大部分都是氫元素,此後,伴隨著恆星內部被點燃,開始進行核聚變反應,氫元素也伴隨著恆星內部的活動,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 5.7億光年外上演手撕恆星:每114天爆發一次猶如呼救吶喊
    ,後者半徑有1億光年,匯集了至少100個大型星系。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距離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心大約6000萬光年,ASASSN-14ko事件所在的星系遠至5.7億光年。在對ASASSN-14ko事件進行觀測時,科學家發現了多波長耀斑,這暗示這顆恆星已經時日無多,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罕見的機會來觀測黑洞吞食恆星的過程。
  • 銀河系有上千億恆星,太陽帶著地球轉,為什麼還沒撞上別的恆星?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下限是1000億,上限大約高達4000億,當然這只是恆星的數量,每個恆星系又有數量不等的行星,而且還有多如牛毛的小行星,瞬間銀河系中的天體數量就從千億級開始了指數級增長,太陽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穿行,實在是太危險了,啥時候迎面就飛來一顆恆星,整個太陽系就完蛋了......?
  • 太陽的100億倍,這顆恆星就是宇宙中最大的了嗎?
    卡爾·薩根曾經說過,宇宙中的恆星比地球上的沙子還多2016年,天文學界根據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預估可觀測宇宙內有2萬億個星系,包含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
  • 從「星震」看銀河系前世:已誕生100億年,與宇宙年齡相當
    在天文學中,關於銀河系星盤中的恆星分布年齡數據一直與模型不符,但是天文學家並不清楚是哪裡出現了差錯。在得到由克卜勒望遠鏡(現已退休)提供的恆星地震觀測數據後,研究人員開始對這份觀測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大量的研究計算之後,研究人員得出厚星盤具有100億年歷史的結論,而這也終於讓天文學家找出星盤恆星年齡分布與模型不符的原因。
  • 銀河系100顆恆星突然消失,科學家猜測是外星人所為。
    結果發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在銀河系內15萬個候選天體內的15%內,至少有100顆恆星曾經一度增亮,然後消失,且再也不出現。左圖舊照片正中的恆星,在右圖(2019年拍攝)中消失了。Beatriz Villarroel夜空中一個類似恆星的黯淡紅點亮度突然增加幾倍甚至幾千倍,時間持續不到一小時,隨後神秘消失。這種現象在天文學上被稱為「紅色瞬變」,過去幾十年的天文觀測已經發現大約15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