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宇宙中人類最熟悉的大星系,銀河系一定當仁不讓的排在第一位,因為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就是銀河系恆星大家族中的一員,那麼,銀河系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演化至今,它都有哪些變化?
來自宇宙早期的銀河系
宇宙中的一切,都來源於一場奇點大爆炸,畢竟如果沒有宇宙大爆炸,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也就都不會出現。
當宇宙剛剛誕生的時候,宇宙中什麼都沒有,後來,一些星際氣體、塵埃等融合,讓宇宙中誕生了第一代恆星,這個時候,星系也隨之出現。
通過放射性元素研究,銀河系的年齡大約在130億歲左右,這意味著,銀河系是來自於宇宙早期的,在宇宙演化的過程中,銀河系也不斷壯大自己,目前,銀河系的直徑已經達到了190萬光年,未來它仍然會通過不斷吞噬、融合周圍的矮星系,來讓自己變得更大。
銀河系中有多少恆星?
在宇宙中,恆星是最普遍的天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大約為1000億-4000億顆,而且銀河系中還不斷有很多新生恆星被孕育出來,這意味著,銀河系中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統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前段時間的一項研究就表明,銀河系中至少存在著36個外星文明,只不過人類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銀河系目前仍然在不斷壯大自己,這表示銀河系中的恆星年齡分布,範圍是非常大的,研究認為,越是接近銀河系中心的位置,恆星的年齡就越古老,而銀河系的外圍,恆星的年齡則相對較小。
拿太陽系來說,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邊緣地帶,太陽的年齡大約在50億歲左右,在銀河系中,屬於相對年輕的那一類。
如果你仔細觀察銀河系的形狀,你會發現銀河系好像是2張大煎餅粘連在了一起,而銀河系的中心位置,則是銀河系的核球所在地,那裡也是銀河系最古老的地方。
銀河系的核球厚度大約為1萬光年,其中分布著大量的白矮星。前段時間,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銀河系中的核球,是來自於銀河系早期的一場恆星大爆發,在觀測研究了銀河系中數百萬顆恆星後,研究者發現,其中大量恆星都來自於銀河系早期,它們的集體出現,讓銀河系核球也隨之誕生。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何要研究銀河系的核球呢?因為核球並不是銀河系的專屬配置,在宇宙中,和銀河系一樣的漩渦星系中,都有著類似的核球,它們都在星系中心區域高高隆起,那裡也是星系最古老的恆星之家。
研究者表示,只有搞清楚了銀河系核球的形成之謎,才有機會揭開其它漩渦星系核球的秘密,同時,通過研究核球,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漩渦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3日文章《銀河系核球或誕生於100億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