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這人體六大營養素的大名大家一定聽過。
這六大營養素最重要的作用有:供給能量、構成人體組織、調節生理功能。我們日常熟知的糖類、蛋白質、脂肪都有這三大作用。另外礦物質、水所起的作用是構成人體組織與調節生理功能,而存在於人體的微量維生素則主要起到調節生理功能的作用。
那麼你有沒有聽說過「第七大營養素」?沒聽過也不打緊,今天我們就要來介紹下這個老七,它就是「膳食纖維」。
什麼是膳食纖維?簡單來說,它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食物成分。它來源於植物細胞的細胞壁,而動物性食品中,是沒有膳食纖維的。很特別的是,它雖然也是碳水化合物,但它是一些區別於澱粉的不容易被消化的多糖成分——纖維素。
營養學中將其分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因為可以在水中溶解、與水組成膠狀物而得名。它遇水體積增大,可以「黏」住血管內的膽固醇等物質,幫助其排出;而且體積變大更能增加人的飽腹感,所以減肥的人經常被建議吃膳食纖維。
非可溶性膳食纖維則一聽名字就知道是不能溶於水的膳食纖維,其遇水體積不會變大。它除了增加飽腹感以外,最大的功能的是因其不可溶而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排毒。
根據中國膳食指南,膳食纖維的每日攝入標準是30g。而在營養學中,每100克的食物裡,膳食纖維含量高於2克的食物,都是高纖維食物。
以下羅列了常見的三類高纖維食物。
一、菌類。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菌類中膳食纖維的比例含量遠遠超過其他蔬菜或粗糧。就比如說銀耳,它的膳食纖維比例可以達到30.4%;木耳達到29.9%,紫菜可以達到21.6%;而一般的嫩蠶豆、嫩豌豆類也不過3%左右。
二、水果類。水果類有一種特殊的吃法。一些腸胃不好的老人或小孩可以把水果蒸熟後再吃,比如煮蘋果、燉梨等,這樣烹飪的水果膳食纖維只是煮軟卻不會受到多的影響,而且水果中的有機酸從細胞中釋放,使這道「水果菜」別有風味。
除烹煮外,還有人喜喝果汁。不過這種做法有待商榷,因為一旦榨汁,就會把膳食纖維——果渣濾出。這畢竟還是種損失。
三、堅果類。堅果更是一把補充膳食纖維的「絕世好劍」,像杏仁19.2%的含量、核桃9.5%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堅果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這類物質對人體有多重要想必也不必多說了吧。
不過,堅果普遍含較高的油脂量,每日需注意控制攝入量,不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