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計劃」建設的實施路徑探討與分析

2020-12-0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摘要] 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設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幹專業(群),隨後《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等相繼發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拉開帷幕。本文對32個省級行政單位推薦學校和專業群的數據和案例進行分析,結合相關政策文件,提出「雙高計劃」建設的幾大發力點,為院校建成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專業群;實施路徑 

  作者:張玲  魏麗萍  馬寧 

  張玲(1955-),女,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教授,碩士 

  魏麗萍(1987-),女,國泰安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碩士 

  馬寧(1981-),男,武漢雲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碩士 

  「雙高計劃」是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做出的重大決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並聯合實施。根據《關於開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雙高計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支柱產業,首輪立項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按照項目申報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於2019年5月31日前完成了省級推薦工作。

  一、各省「雙高計劃」推薦情況分析 

  全國32個省級行政單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推薦公示230所「高水平高職學校」, 453個「高水平專業群」,其中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等7所學校只申報1個專業群。 

  1. 各省推薦學校分析 

  各省推薦的院校數量佔全國全部高職高專院校數量(1423所)的16.2%,其中江蘇、山東、浙江、廣東、湖北、湖南、安徽、四川、重慶、河北等10個省級單位推薦學校數量均達到10所以上。

表1 各省推薦院校數量及比例(按推薦學校數量由多到少排序) 

  由上表看出,「雙高計劃」推薦數量佔全部推薦數量的比例與高職院校數量佔全國數量的比例並不一致,說明「雙高計劃」並非按額分配。有的省份「雙高計劃」推薦佔比較高,如浙江省高職院校總數量只佔3.44%,「雙高計劃」推薦數量佔比則達到6.52%;也有省份「雙高計劃」推薦佔比較低,如河南省高職院校總數量佔5.90%,「雙高計劃」推薦數量佔比為2.61%。 

  230所推薦院校中,有國家示範(骨幹)校159所、省級示範(骨幹)校60所、非示範校11所。未被推薦的國家示範(骨幹)校裡面有少量院校已升級為本科院校,如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升級為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等合併成立上海健康醫學院。最新認定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0所優質校中,有177所被省級推薦為「高水平高職學校」,未被推薦的有個別院校將要升級為本科院校。 

  從學校類型來看,申報學校中,理工院校123所、綜合院校54所、財經院校23所,農業院校17所,醫藥院校6所,藝術院校4所,師範院校1所,體育院校1所,政法院校1所。 

圖1 申報學校各類型數量分布 

  2. 各省推薦專業群分析

  各省推薦的453個「高水平專業群」的核心專業覆蓋了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的19個大類、73個二級類別,專業大類覆蓋率100%,二級類別覆蓋率73.7%,未被覆蓋的26個二級類別如表2所示。 

表2 推薦專業群核心專業未涉及的26個二級類別 

  按照專業大類來劃分,申報數量排名前三的專業群核心專業所屬專業大類分別為裝備製造大類(101個)、交通運輸大類(57個)、電子信息大類(50個),這三大類的專業群佔申報總數的45.9%。 

圖2 專業群核心專業所屬專業大類比例分布 

  另外,推薦公示名單中湧現一大批跨界組建的專業群。如XX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群內的5個專業屬於四個專業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裝備製造大類、電子信息大類、文化藝術大類,以此適應殯葬行業轉型發展的要求:殯葬服務個性化、產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設計藝術化。 

  從申報的專業群數統計來看,其中只申報1次的專業群有99個,申報2次及以上的有77個。機電一體化技術、畜牧獸醫、軟體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物流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電子商務、建築工程技術等專業群申報數量最多,都在10個以上。與《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認定的2920個骨幹專業相比,兩者有一定的對應關係。 

表3 申報數量前12的專業群(左)與「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認定骨幹專業(右)對比 

  3. 幾點總結 

  (1)各省級推薦數量不一:江蘇省推薦名額最多,共21所院校42個專業群獲推薦;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名額最少,分別推薦1所院校2個專業群。這是因為「雙高計劃」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設置了申報的基本條件,也從側面反映了各省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 

  (2)被推薦「高水平專業群」的核心專業覆蓋了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的所有大類,其中裝備製造大類數量最多,有101個,公安與司法大類數量最少,只有2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數量最多,有21所院校申報。這與高職教育現有專業布點和產業布局及發展趨勢有一定關係。 

  (3)被推薦「高水平專業群」的核心專業未涉及到的專業二級類別有26個,其中包括與推進城鎮化建設、糧食生產等國家戰略相關的城鄉規劃與管理類、糧食工業類等緊缺專業類別,這應該是「雙高計劃」下一輪建設的重要關注點。 

  (4)「雙高計劃」實行動態管理、過程監測、有進有出、優勝劣汰,進入「雙高計劃」建設之列,不是一勞永逸,要認清形勢,率先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此次沒有入選的學校,後面還有機會、有希望,更要隨時做好準備,養精蓄銳、蓄勢待發。 

  (5)隨著新科技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創新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基於新業態、新技術、新產業高度跨界融合的專業群體系,以應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6)各高職院校只有做到與眾不同,打造自身的特色和亮點,才能真正達到「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可、國際可交流」[1]的標準和要求。 

  (7)高職教育從示範(骨幹)校建設,到優質校建設,再到「雙高計劃」,名單並非一成不變,充分體現了「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競爭法則;也不是簡單的優中選優,而是以持續的政策供給,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動職業教育發展[2]。 

  二、重點案例分析 

  1. XX職業技術學院 

  XX職業技術學院位於深圳。近年來,以IT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引領深圳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湧現出華為、騰訊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IT企業,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深圳重要的支柱產業,2018年產業規模達2.1萬億元,佔全國1/6[3]。深圳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全球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實力最強、產業規模最大、新技術應用最快的城市之一。XX職業技術學院緊密對接深圳產業布局,申報的兩個高水平專業群:通信技術專業群、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群,均屬於電子信息大類,凸顯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與特色,為深圳產業發展提供支撐與服務。 

  通信技術專業群:全國共有3所院校申報,群內專業共覆蓋9種不同的專業,除核心專業通信技術外,3所院校都將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納入該專業群中,移動通信技術和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分別有2所院校納入。群內的支撐專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通信技術應用場景的相關專業(如物聯網應用技術、電信服務與管理)等,另一類為通信技術的延伸專業或相近專業(如移動通信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等)。

圖3 通信技術專業群內具體專業分布情況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群:全國共有5所院校申報,共覆蓋11種不同的專業,專業覆蓋面較廣,涉及電子信息類和裝備製造類。軟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等專業分別有2所院校納入專業群中。 

圖 4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群內具體專業分布情況 

  2. 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全國共有16所交通院校(不包括航空、汽車、鐵路、船舶類等院校)進入省級推薦名單,約佔全面推薦院校數量的7%。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兩個高水平專業群為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群,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其他6所交通院校申報的兩個專業群一樣。整體來看,交通院校的競爭非常激烈。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全國共有12所院校申報,共覆蓋20種不同的專業,道路養護與管理、工程造價分別有6所院校納入專業群中,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有5所院校納入專業群中,有9個專業只有1所院校申報。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其他3所院校有3個專業相同,專業群組成有一定的相似度。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納入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打造喀斯特山地交通人才培養特色和交通基礎設施(高大橋梁)數位化智能建造特色,以此形成差異、尋求突破。 

表4 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其他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相似度對比 

  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群:全國共有11所院校申報,共覆蓋14種不同的專業,汽車營銷與服務有10所院校納入群中、汽車車身維修技術有6所院校納入群中、新能源汽車技術有5所院校納入群中,有6個專業只有1所院校申報。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將物聯網應用技術、物流管理專業納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群,緊緊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打造喀斯特地貌環境下的西部山區智能交通特色。 

表5 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其他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群相似度對比 

  三、「雙高計劃」建設發力點 

  「雙高計劃」申報完成後,經教育部、財政部批准審核,院校即將正式進入建設階段,如何找到「雙高計劃」的本質特徵,找到精準發力點,探索出實施路徑,是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推進「雙高計劃」建設。 

  1. 認真領會政策文件精神,精準描繪學校發展藍圖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是黨中央和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設計和政策舉措。自頒布以來,國家陸續出臺涉及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1+X證書制度、高職擴招專項工作、現代學徒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等多項配套措施。 「雙高計劃」建設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是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各高職學校應當堅持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總引領,以各項具體政策文件為操作指南,根據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設想找到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建成「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學校和專業群。 

  2. 緊抓產教融合發展主線,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從發達國家尤其是製造業強國的成功經驗來看(比如德國的「雙元制」、日本的官產學研體系、美國的合作教育等),堅持校企雙元辦學主體,發揮「政校行企」多方優勢,搭建產教融合大平臺,是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力所在。「雙高計劃」建設學校必須針對不同企業的核心痛點,創新合作機制,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學校應著力打造集人才培養、大師培育、應用研發、科技攻關、團隊建設、技術服務、智庫諮詢等於一體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一是幫助處於高端產業或產業高端的行業龍頭企業或者創新型企業引進國內外前沿技術和領軍人才;二是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賦能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同時學校應從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出發,結合企業真實生產的項目、技術、工藝、規範、標準等,重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實訓實踐體系等,真正培養企業所急需的人才。 

  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培方案,重構人才培養體系 

  「雙高計劃」建設既面臨新一輪產業變革所催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職教大好機遇,同時也面臨基於傳統產業和企業崗位所構建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不適應新職教背景下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新體系的巨大挑戰。因此,高職學校應深入對接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國家「學分銀行」以及高職擴招等政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培方案,重構「新職教」人才培養體系。具體來講,一是踐行現代學徒制,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育人雙主體的作用,積極探索三天在企業、兩天在學校的「3+2」培養模式[4],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二是堅持書證融通,將體現行業龍頭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的職業技能證書與學校的課程體系融合,探索柔性、可拓展、面向崗位群的課程建設新模式,按照「平臺+模塊+方向」思路,系統重構課程體系[5],將證書的內容作為專業的一兩門甚至是四五門核心課程,確保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三是積極參與國家「學分銀行」,大膽嘗試不同學習成果(如職業技能證書、職業技能大賽)的認定、積累與轉換;四是針對傳統渠道招生(應屆學生)和擴招學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高中後非應屆生)的學習特點,實行彈性學習時間和「線上微課+直播互動+線下實踐」的多元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4. 堅持新科技賦能新職教,積極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態 

  我們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前沿,是「雲物大智」技術(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時代,它們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影響甚至左右著傳統職業的生存和發展[6],也正在催生新職教,比如「人工智慧+X」專業、「VR+專業」、「智能製造+專業」等正在成為職業院校「做強、做優、做特」專業(群)的創新舉措;VR仿真實訓、直播錄播等正在深刻影響職業教育在線教育等。因此「雙高計劃」建設必須搶抓新技術機遇,快速打造核心特色。一是在專業或專業群建設上,要以「新技術+專業」的新模式,促使傳統專業煥發新的活力;二是在教學實踐體系方面,應當圍繞「理論教學-仿真實訓-實踐操作」過程,打造集「智慧課堂+虛擬工廠+智慧工廠」為一體的「實戰型」校企聯動的智慧教學環境,實行教學、實訓相融合的教學方式;三是在教學管理評價方面,充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貫穿教師、學生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校園和智慧評價體系。 

  5. 「不拘一格降人才」,傾力打造「一體化」教師團隊 

  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素質具備一般教師的普遍特徵,同時又受到高職院校教育的特點及高職院校學生發展需求的影響,體現出明顯的高職教育特色。教師團隊是「雙高計劃」建設的重中之重,學校應當打破過去條條框框的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形成現有師資團隊、企業一線技術大師、技術骨幹及各級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優秀高職畢業生等「一體化」教師團隊。同時,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創新活動的引導者。學校應鼓勵和引導教師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用「行動導向」教學、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讓每位教師都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質的教學風格。 

  「雙高計劃」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高職學校要緊抓重大發展機遇,不畏挑戰,探索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的實施路徑,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積極主動服務教育強國、人才強國戰略,紮根中國大地辦好高等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 專題_2018年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布採訪活動?走進湖南[EB/OL]. (2018-11-8)[2019-7-3].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1/zt1811_hn/ [2]. 謝俐.中國特色高職教育發展的方位、方向與方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4):1-5 [3]. 中國IT產業由「跟隨並跑」 向「並跑領跑」轉變[N]. 南方都市報,2019-4-1(A04-05) [4]. 教育部關於印發孫春蘭副總理在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EB/OL].(2019-5-10)[2019-7-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 /zcs_zhgg/201905/t20190510_381564.html [5]. 崔巖.創新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9-5-28(09) [6]. 俞仲文,丁豔.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呼喚新職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25-29 

相關焦點

  • 學科會聚引領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路徑探討
    四所世界一流大學實行新技術推動型、任務拉動型、共同願景驅動型、科技平臺吸引型等各具特色的學科會聚模式,浙江大學正在探索頂層戰略設計驅動、新型研發機構迭代、研究範式變革推動、多學科協同培養等學科會聚路徑。學科會聚引領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突破傳統的院系-學科框架,以服務重大戰略需求和解決重大挑戰問題為牽引,實現大跨度的協同創新。
  • 經貿學院列入「省高職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財政廳發布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建設名單。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群被確定為「高水平學校附建專業群(A類)。
  • 雙高計劃中的黎明職業大學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
    「雙高計劃」:國家重點支持、就業率高、畢業生水平高、社會支持度高,並且校企結合好、實訓開展好、「三教」質量好的專科高職學校。下面我們為您介紹雙高計劃中的黎明職業大學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專業介紹 實習實訓在校內進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塑料配混、塑料擠出、塑料注射、高分子材料分析和測試等實訓。 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生產等企業進行實習。
  • 「雙高」建設績效審計應質和量雙保
    對第一輪入選國家「雙高計劃」的197個建設單位(簡稱「項目學校」)而言,實施「雙高」建設績效審計,是確保其如期實現績效目標的必然要求。對項目學校「雙高」建設績效審計,不僅要在量上下功夫,而且要在質上做文章,實現質、量雙保。首先,「雙高」建設績效審計要保持適當的範圍和頻率,以保證監督的力度。
  • 以智慧校園建設為藍圖,哈職大步邁向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
    去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到2035年,推動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如何向這一目標邁進 ?
  • 對數字經濟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討
    此時,民航提出運用創新來解決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與建設創新體系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二、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我國探索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得出的結晶,這與民航高質量發展高度契合。在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特徵指標體系中設置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 資源庫: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基礎、要求和表徵
    摘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任務,也明確健全專業資源庫,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的要求。  一、資源庫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基礎  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雙高計劃」實施意見和遴選辦法,將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以下簡稱「資源庫」)作為「雙高計劃」遴選的基本條件之一。  (一)資源庫是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創新舉措  新世紀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
  • 當前中央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的主要路徑
    而對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不少企業都提出要實施員工持股,將員工持股當作實施中長期激勵的唯一路徑,似乎只要讓員工持有了企業股份,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率攀升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這實際上體現出,很多企業對中長期激勵的政策規定和市場實踐學習研究不夠、理解認識不深、應用能力不強。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權威解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訪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 服裝行業智能工廠建設要點探討
    服裝企業紛紛投身智能化改造,服裝企業的裝備水平、信息化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在技術創新、製造升級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具體的成績,一些知名服裝企業已初步建成了智能化生產車間。智能生產是智能製造的主線,而智能工廠是智能生產的主要載體,是服裝行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  智能工廠集初步的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技術於一體,主要通過構建智能化生產系統、網絡化分布生產設施,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 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通過對馬奧尼本人的深度訪談和對話,我們不但可以對他的學術歷程、思想來源和研究取向有較好的把握,而且可以藉此機會釐清比較、歸納、演繹、機制、路徑依賴、關鍵時點等概念,還可以一窺比較歷史分析與制度分析的學術脈絡、哲學根基、邊界劃分、前景展望,把以馬奧尼為領軍人物的比較歷史分析置於相關的學術背景中,並啟發我們對質性和量化研究的分歧以及社會科學和歷史學之間的關係進行思考。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通過對馬奧尼本人的深度訪談和對話,我們不但可以對他的學術歷程、思想來源和研究取向有較好的把握,而且可以藉此機會釐清比較、歸納、演繹、機制、路徑依賴、關鍵時點等概念,還可以一窺比較歷史分析與制度分析的學術脈絡、哲學根基、邊界劃分、前景展望,把以馬奧尼為領軍人物的比較歷史分析置於相關的學術背景中,並啟發我們對質性和量化研究的分歧以及社會科學和歷史學之間的關係進行思考。
  • 雙高計劃中的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
    「雙高計劃」:國家重點支持、就業率高、畢業生水平高、社會支持度高,並且校企結合好、實訓開展好、「三教」質量好的專科高職學校。
  • 食品藥品檢驗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探討
    實現分析數據網上調度、採集、快速分布、共享,實現檢驗數據的溯源和審計、分析報告無紙化,實現自動化運行、信息化管理和無紙化辦公,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是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加強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全面提升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是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科學監管,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 廣東省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印發《廣東省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下文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哪些目標?有哪些具體內容?
  • 如何提高臨床路徑病種出院人數?這家醫院有高招
    科主任不重視臨床路徑管理,導致病種選擇不科學,部分符合診斷病種為疑難雜症,病情複雜,不適合進入臨床路徑管理,或為科室非常見病、多發病,一年難得納入幾例;路徑制定者不重視臨床路徑管理,未能及時對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及時作出修正,導致路徑文本可操作性不強;個案管理員不重視臨床路徑管理,未對所有未入徑病例進行監管,導致臨床路徑實施效果不佳;管床醫生不重視臨床路徑管理,未積極主動學習臨床路徑相關知識
  • 臺灣博士來福建平潭採論文 探討法制建設
    現在,他已進入攻讀博士學位的最後階段,畢業論文選擇探討兩岸視野下的平潭法制建設。  為此,春節前夕,他乘坐「麗娜輪」到平潭,近距離感受這座兩岸共同家園的發展脈動,為論文累積一手資料。早在去年8月,許桂榮就與平潭有過一次「交集」。當時,兩岸法學論壇在平潭舉行,他隨導師來平潭參會。  「第一印象超好,感覺很舒服。」許桂榮初到平潭,逛了康德夜市,接觸了不少臺商。
  • 太陽能熱發電已成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優勢產業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路書軍26日在202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上說,太陽能熱發電已成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產業。當日,202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開幕。路書軍介紹,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太陽能熱發電集發電和儲能為一身,具有機組出力穩定可靠,運行調節靈活等優點。是新一代電網友好型新能源電站,對於推動中國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