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我來做

2021-01-21 初中物理微課講堂周老師

 我是歐幾裡得

我的學生是阿基米德

F浮=G排是阿基米德發現的!!!!


周老師的學生,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八13班的劉天鴻同學

也探究了F浮=G排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試題

如圖,「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圖甲);

②將物體浸沒在水面恰好與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從溢水杯裡被物體排開的水,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F(圖乙);

③測出接水後小桶與水所受的總重力G1(圖丙);

④將小桶中的水倒出,測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圖丁);

⑤分別計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並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

回答下列問題:

(1)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     ,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用上述測得量的符號表示)

(2)指出本實驗產生誤差的原因(寫出兩點):

(a)                                                    ;

(b)                                                    。

(3)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水中,     (選填「能」或「不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

(1)根據稱重法測浮力: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G-F;

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1-G2;

(2)實驗產生誤差的原因:

(a)測力計的精度不夠,測量時測力計未保持靜止等;

(b)小桶中的水未倒淨,排開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3)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水中,按照上面的方法,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細說阿基米德原理
    我們學習了浮力相關知識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是計算浮力大小的重要方法,結果很多同學就誤以為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是獲得浮力大小的實驗,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
  • 如何通過阿基米德原理來檢測液體密度
    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來檢測液體密度?答:可以檢測液體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實驗室臺式密度計、U型法密度計 浮力法置換法密度計 可攜式密度計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檢測液體密度的方法,而我們通常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實驗室臺式密度計,也可稱為電子比重計,測量精準,操作簡單。
  • 微課堂 | 阿基米德原理
    下面通過實驗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G排=m排g=V排ρ液g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例題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利用上下表面壓力差計算浮力,從理論上也可以推導出阿基米德原理。後臺輸入關鍵詞「背後的故事」可查看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到底是如何發現「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的。
  • 力學之父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
    為此, 他曾給當時的國王亥尼洛寫信說: `我不費吹灰之力, 就可以隨便移動任何重量的東西;只要給我一個支點, 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槓桿, 我連地球都可以推動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阿基米德利用槓桿原理製造了一些特大的弩弓——
  • 阿基米德原理實驗
    密度、壓強、浮力的知識交織在一起,做起題來讓人感到非常困難,原因自然有本部分內容綜合性極強,一些基本功我們還做的不夠紮實的因素。但對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大部分同學僅限於一個浮力公式,但對這個公式的由來並不理解,下面由圖說物理帶您來重新認識阿基米德的實驗過程,來加深對浮力公式的理解。
  • 用一種美妙的數學思維來分析阿基米德槓桿原理
    如下是一個阿基米德槓桿問題,左邊是1KG,右邊是2KG依據平衡原理,平衡點是在2/3處的位置我們從另一個點來分析平衡點的位置,首先將2分成兩個1+1,如下圖,很明顯3個1之間都相差2個單位,所以平衡位置就是
  • 親子閱讀||阿基米德與槓桿原理(2年級)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
  • 阿基米德——他們奪走了我的軀體,但我將取走我的靈魂
    20 世紀數學史 學家 E.T.貝爾說:「任何一張列出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中,必定包括阿基米德。另外兩個數學家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豐功偉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對比,拿他們的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大家都知道的阿基米德檢驗國王王冠是否摻假的問題,其靈感來自於水。他去澡堂洗澡,當他坐進澡盆裡時,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託起。
  • 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撬起地球一釐米將會怎樣?
    而阿基米德崇尚科學的嚴密性、準確性,要求對每一個問題都進行精確的、合乎邏輯的證明,在發現了槓桿省力的現象之後,進行系統科學的研究,並最終得到槓桿定律。發現了槓桿原理的阿基米德曾說過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
  • 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位歷史人物是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就是這位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也是當代青年充滿激情與自信,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成功宣言。阿基米德為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找到了一個可供支撐的支點。
  • 卡瓦列裡原理 阿基米德對球體積的計算
    而在中國,則在早於卡瓦列裡1100年前,祖𣈶就提出了這一原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我們稱之為祖𣈶原理。阿基米德對球體積的計算卡瓦列裡原理的一個極為著名的應用是由早於卡瓦列裡兩千多年的阿基米德所實現的對球體積的精妙絕倫的計算。下面給出巧妙利用卡瓦列裡原理得出球體積公式的全過程。
  • 初中物理——10.2阿基米德原理
    本節學習阿基米德原理,通過阿基米德原理我們就可以很快的計算出一個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條件。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02重點難點重點:做好三個探究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認識浮力,總結測量浮力的一種方法——稱重法,發現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 中考物理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物理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   1、下面各圖是探究物塊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之間有什麼關係   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 阿基米德展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 10.2「阿基米德原理」知識梳理02:阿基米德原理計算
    知識回顧重力差法求浮力F浮=G-F拉壓力差法求浮力F浮=F下-F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求浮力F浮=m排gv排求浮力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例題01:將一重為80N的物體,放入一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從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80N B.30N C.50N D.110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 視聽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基礎鞏固
    阿基米德原理(又叫浮力定律)是流體靜力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豎直向上並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原理,奠定了流體靜力學的基礎。
  • 阿基米德的一些重要發明
    一位老人正在花園裡的一塊沙地上專心致志地做著一道幾何題。這道幾何題,他已經苦思冥想好長時間了。這位老人名叫阿基米德,已經75歲了,是一位天才的數學家。此時他並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事。原來,羅馬軍隊對敘利亞古城包圍了兩年,久攻不下。
  • 《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和曹操的秘密武器》——HS家的樂高課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6月11日  樂高課阿基米德和曹操「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啊,他最早提出槓桿原理。槓桿定義:一根硬棒(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彎的,但必須是硬的,不易發生形變。如曲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槓桿。
  • 中考物理知識點: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
    中考物理知識點: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   (1)測鐵塊的密度   解析:此實驗主要是巧妙運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又由於物體全部浸沒入液體中(即V物=V排),從而可以求出V物;至於m物,可以運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運用G=mg求出m.
  • 阿基米德:「力學之父」
    阿基米德,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力學的奠基人,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他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前212年,所說羅馬士兵闖入阿基米德住宅時,他正在地上埋頭做幾何圖形,阿基米德對士兵說:「你們等一等再殺我,我不能給世人留下不完整的公式。」還沒等他說完,士兵就殺了他。他是帶著遺憾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