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將拍劇版《三體》國產科幻片差在哪?

2020-11-24 藍鯨傳媒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

近日,Netflix 宣布要把劉慈欣所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拍成英文電視劇,讓粉絲歡呼之餘又倍感惋惜。

科幻類型電影在國外一直備受推崇,但是在國內卻仿佛「水土不服」。

從《三體》到《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屢屢撲街,這其中有何「難言之隱」?

靠著春節檔大爆的《流浪地球》真的說明科幻片覺醒了嗎?國產科幻片的機會在哪?

國內科幻並不缺乏優質IP

中國科幻的第一個高峰期是由一批科幻作家帶來的。那時候,熱愛科幻的作家奮筆疾書,為現在的科幻電影儲存了大量的優質IP。

1978年,葉永烈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開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大門,後來又推出《小靈通漫遊未來》、《珊瑚島上的死光》、《飛向人馬座》三大力作,讓科幻這一題材真正進入中國小說界。

80年代,科幻小說進入創作繁榮期。金濤的《月光島》、魏雅華的《溫柔之鄉的夢》、蕭建亨的《密林虎蹤》、童恩正的《雪山魔笛》、劉興詩的《美洲來的哥倫布》、鄭文光的《太平洋人》和王曉達的《波》紛紛出版,催生出第一批科幻小說讀者。

直到2015年,一個劃時代的事件發生了。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雨果獎是世界科幻最高獎項之一),太空人Kjell Lindgren在空間站上為劉慈欣直播頒獎,轟動了整個中國科幻圈。

這至高的榮譽也讓科幻文化加速「破圈」。彼時科幻在國內是非常小眾又小眾的文化。雨果獎也只有科幻圈和深度科幻迷知道。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推向高潮,自《三體》之後,很多作家都閉關寫科幻小說,也出現過像《天年》《逃出母宇宙》這樣橫掃國內科幻獎項的作品,但很可惜都未能在海外拿獎,延續《三體》的輝煌。

但是,最可惜的並非是《三體》後繼無人,而是大名鼎鼎《三體》改編的電影卻撲街了。這也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不得不提的一樁「痛事」。

國內科幻電影為何失敗?

《三體》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很快輻射到電影上,在那個IP還沒有流行的時代,2015年導演張番番只花了10萬就買到了《三體》的電影改編權,揚言要拍一部科幻巨製電影。但是在當時能拍好科幻電影就是一個幻想。

1、歷史原因,不像國外電影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體系,商業類型片豐富。中國電影行業的商業片只局限在武俠片中,缺乏對科幻片的開發。中國科幻片起步於80年代,第一部科幻電影是邱嶽峰先生主演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影片轟動一時,但是在國產電影泛娛樂化的大趨勢下,科幻電影並不是影視公司的優選,因此導致了科幻電影技術以及創作方面的落後,至今30年來並未得到大的發展。

反觀外國,最早的科幻片出現在19世紀末,帶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幾乎和娛樂電影同時誕生,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國外的科幻片已經積累了大量優質影片,科幻電影也成為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重要的類型。

2、文化原因,科幻電影在國內是很小眾的東西。儘管早期我國有很多出色的科幻作者,但是卻沒有足量的科幻電影受眾,中國的電影觀眾思維偏文科化,對於物理,科幻,相關的思維概念想像力不足。早期被拍成電影的科幻小說寥寥無幾,甚至如《霹靂貝貝》《瘋狂的兔子》等科幻電影都在往兒童科幻電影上發展。

再加上國內影視製作公司也並不把科幻電影作為自己發展的重心,受眾喜好沒有經過培養,反觀國外,國外科幻電影在題材就寬廣了許多,有冒險片、動作片、史詩片、神話片、災難片、驚悚片、社會片等等類型,涵蓋了不同年齡段的電影觀眾。

3、現實原因,在劇本上,自《三體》之後十年來,科幻圈的佳作乏善可陳,大多都是沿著三體的路線拙劣模仿。在電影製作上,雖然電影行業吃足了人口紅利,但電影從業者素質低,媒體素質也不高,電影評價也一直沒有標準。由於科幻小說的高成就,也讓科幻電影的改編變得越發困難。

除此之外,國內的科幻電影受眾基本上是在國外科幻片的薰陶下成長,對於科幻電影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現階段我國科幻技術和製作能力上與國外電影存在差異,每次科幻電影問世之後,總要被拿去與國外大片相比較,這讓很多知名導演望而卻步。

另外,我國政策對於科幻文化也不是很支持,1983年,「清除精神汙染」運動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為「精神汙染」,受到正面的打擊,直接導致了科幻小說的斷層。而且我國電影審核較為嚴格,而科幻片的設定大多是災難與破壞,很長一段時間內,超級英雄」和「拯救世界」題材不符合我國傳統主流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幻片的發展。

4、科幻片本身就是高風險項目,與其他類型片不同,科幻片要求過硬的特效製作技術、新穎的超現實題材、成本高投入周期長、這些特點都導致了科幻片的發展緩慢。

拿《三體》來說,當時國內電影製片水平不夠,缺乏3D技術,也沒有像樣的電影人才,最終電影《三體》拍砸了,張番番導演也背上了一身罵名。科幻IP是高風險性並且容易虧本的買賣,需要電影界長期投入,而在前些年信奉「流量明顯」的電影圈,並沒有用錢和耐心去澆灌這個產業。

拿好萊塢說,之所以能夠生產出那些風靡全球的科幻電影,不僅是有錢,更是因為他們具有科幻製作的工業基礎,擁有專業級攝影棚,並且照顧到影片當中的每一個細節,所有裝置都是真實設計與建造,在特效方面也是盡善盡美。

所以能有像《黑客帝國》、《後天》、《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終結者》、《我,機器人》、《銀翼殺手》這些佳作,但中國電影的錢都流向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和泛娛樂題材電影中,而且中國科幻電影中的亂象也不少,IP存在不少半成品甚至0劇本進行招投的現象,相比之下,國內科幻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體》之後,有超過20部科幻小說的改編版權在同一年內完成了交易。但是都沒能為科幻電影殺出一條血路,直到2019年春節檔,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票房高達46億,中國科幻電影才算是「揚眉吐氣」了一番。

《流浪地球》之後再無科幻大作了嗎?

但是《流浪地球》火爆,大多佔了春節檔和導演吳京的光,並不能真正代表中國科幻電影的實力。

中國科幻小說具有強大的科學邏輯和瘋狂的想像力,不僅有劉慈欣的「三體世界」,還有郝景芳的「摺疊世界」、凡爾納的「月球世界」、威爾斯的「未來世界」等等優質大IP。就連郭敬明的最世文化也籤約了大批科幻作家。

科幻電影作為一個電影新興領域,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很多人都想再吃一波科幻題材爆發的蛋糕。很多有識之士也時刻在這個領域裡做著準備戰。

1、持續激烈的IP搶奪戰。雖然科幻電影還處於早期,但是IP卻具有長效價值,開發IP遠比打造單片爆款要穩妥得多,不僅影視公司內部搶奪IP,就連與科幻完全不相干的行業也紛紛殺入IP的搶購戰場。

2、科幻影視產業基地飛漲。早在2014年,《科幻世界》的社長萬時紅就提出了要建立「中國科幻產業園區」,資本快速流入這個領域,持續燃燒著整個科幻行業。根據《經濟觀察報》報導,連房產大佬孫宏斌的兒子孫喆也一都加入科幻產業基地布局。

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工業化生產能力也大幅提高,一系列科幻電影相關的活動湧現並受到了關注,科幻電影的創投項目也持續增加,相信不久之後,會有一批科幻電影問世。

國內科幻電影的機會在哪?

中國科幻小說即便是在國外也備受讚譽,《三體》三部曲在全球範圍內出版19種語言版本,銷量突破2100萬冊,其中海外銷量超過150萬冊,僅英文版就超過100萬冊。對於偏小眾的科幻作品來說,這種「火爆」現象是很少見的。

但中國科幻電影的藝術水平明顯遜於科幻小說,為了改良這一現狀,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了《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政策助推科幻電影發展。

從前製作科幻電影的多是中小體量的公司,但是中小體量的公司完全沒辦法滿足科幻大IP對於技術和經驗的需求,只有頭部影視公司入局,大IP與大公司、大團隊結合,才有可能將我國科幻電影推向一個新高度。

如今科幻大IP與頭部公司或導演強強結合的趨勢明顯。在2021待映影片中,科幻片有15部,數量不多,但都是大製作。包括寧浩、張一白監製,劉慈欣策劃的《時間之外》,根據雨果獎獲獎小說改編的《摺疊城市》還有陳思誠《外太空的莫扎特》在內的「外太空三部曲」,以及劉慈欣的小說《球狀閃電》。

整個產業的頭部影視公司參與度明顯增高。不僅有像中影、上影、萬達這樣的傳統頭部公司;阿里影業、愛奇藝影業、貓眼娛樂等網際網路巨頭,南派泛娛、三體宇宙這樣的作家工作室,還有像融創、北京文化這樣的跨界大戶。整個資本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興趣濃厚。

此外,全產業鏈的公司都開始重視科幻電影。像聚光繪影這樣的知名特效公司也加入了科幻電影圈。日後科幻電影在細節方面也會進一大步,在創意不缺,細節到位的情況下,中國科幻電影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就出現了。

工業化發展的大背景決定了,科幻能夠成為未來的一大類型。在頭部公司的入局下,能夠為科幻電影提供成本、資源等的支持,完成工業化生產體系建設,行業也會進入「洗牌期」。

中國科幻的基底還是很薄弱。被激活的國產科幻產業要看清虛妄,將目光更務實地放在了項目內容和產業生產本身,拋開刻板印象,培養開放性思維,才能迎來真正的中國科幻片。

 

相關焦點

  • 奈飛將拍劇版《三體》,國產科幻片差在哪?
    從《三體》到《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屢屢撲街,這其中有何「難言之隱」?靠著春節檔大爆的《流浪地球》真的說明科幻片覺醒了嗎?國產科幻片的機會在哪?國內科幻並不缺乏優質IP中國科幻的第一個高峰期是由一批科幻作家帶來的。
  • 《大聖歸來》導演將拍《三體》,國產科幻片為什麼就敢不認命?
    國產科幻究竟行不行,看這一局了。對,新《三體》。不是孔二狗張番番那部傳說要上映多年的張靜初馮紹峰版,而是《大聖歸來》導演+《哪吒之魔童降世》製片人的新《三體》真人版。其實今年4月,光線就放出話來,要碰《三體》。
  • 劇版《三體》殺青:張魯一演男主汪淼,演嬴政被批,這次行嗎?
    這個爭議還沒平息,張魯一的又一部大劇,又初露真容,他在劇中飾演汪淼,掀起一陣新的熱議。什麼劇?科幻劇,《三體》!這是無數科幻迷和觀眾盼星星盼月亮,都在等著被影視化的國產重磅科幻作品。去年《流浪地球》的大火,掀起了一股國產科幻電影熱潮,還被不少影迷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科幻巨作《三體》劇版開拍?前景令人擔憂
    劇版三體官宣了!被認為沒有足夠的實力絕對不可以拍的科幻名作,竟然在今日宣布開機?劇版三體陣容,看起來真的是沒有多少吸引力。根據簡介,該劇講述納米材料學家汪淼與刑警史強共同揭開地外文明「三體」世界的神秘面紗,找尋「三體文明」入侵地球真相的故事。網友評論「劇版《三體》的官博都開了……我好煩吶!這陣容真的一般,王子文能演誰啊你們告訴我?別跟我說葉文潔,我統帥不是這樣的!一點氣質都沒有啊!段奕宏也不適合!
  • 網飛和國內公司同拍劇版《三體》,真能拍出這部科幻巨著的精髓?
    網飛這次拍的《三體》劇版,編劇是《權利的遊戲》的主創大衛·貝尼奧夫和D·B·魏斯(下面簡稱2DB),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參謀製造人,布拉德·皮特地點的B方案娛樂公司(Plan B)任執行製造方。2DB稱《三體》是他們所讀過的最雄心勃勃的科幻系列,他們等待著用未來幾年時刻將其拍成劇集,獻給全世界觀眾。
  • ...奈飛將拍攝《三體》英文劇集;華為仍然是基站天線市場領導者
    今日焦點 Zoom股價暴漲市值超過IBM 奈飛將拍攝《三體》英文劇集 華為仍然是基站天線市場領導者
  • 「三問賀歲檔」系列報導之三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國產科幻片是受制於想像,還是受制於電影工業,我們既能打造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也能炮製口碑甚差的《上海堡壘》,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觀眾又會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國產科幻片呢?《三體》殺青的消息又來了近日,電視劇《三體》宣布殺青,該劇由張魯一、于和偉、林永健、李小冉、王子文等主演。
  • Netflix將拍劇版《三體》,「權遊」主創2DB打造
    Netflix將拍劇版《三體》,「權遊」主創2DB打造金羊網  作者:  2020-09-02 雖然《三體》電影版還遙遙無期,但劇版的開發似乎已經初現曙光。
  • Zoom股價暴漲市值超過IBM;奈飛將拍攝《三體》英文劇集;華為仍然是...
    今日焦點 Zoom股價暴漲市值超過IBM 奈飛將拍攝《三體》英文劇集 華為仍然是基站天線市場領導者
  • 劉慈欣《球狀閃電》拍劇!但說好的《三體》呢?
    網友質疑劇版前面兩條都與另一部更膾炙人口的作品《三體》聯繫在一起:遊族影業將拍攝《三體》電視劇版;B站宣布將出品《三體》動畫版。 劇版《三體》集數為24集,製作周期12個月,即將於2019年9月開拍。從內容提要來看,劇情主要圍繞《三體》小說第一部展開。
  • 《三體》要拍成電視劇了,可能是史上最貴
    這次,亞馬遜工作室分別計劃投入5億美元和10億美元,來製作劇版《指環王》和《三體》,還是讓人放心的。先說《指環王》,西方奇幻的開山之作,一部偉大的史詩作品。然而《三體》的影視化,確波折不止。最早傳出改編,是一個拍懸疑小爛片的導演張番番執導。
  • 國產巔峰科幻小說《三體》最有望成為國產《復仇者聯盟》的電影!
    2015年8月《三體》獲得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雨果獎」,是國產科幻小說的巔峰作品《三體》講的是宇宙的黑暗森林,每個星球的生命都在為追求自己文明的延續而不擇手段,甚至毀滅其他星球,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另一位金主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在2014年就認可了《三體》的價值,並放話願意出錢拍,就按照《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片去拍,拍6集,每集出資2億,但還是同樣的結局,又被張番番的無理要求所阻撓。
  • 劉慈欣謝絕卡梅隆邀請,好萊塢電影很好,但《三體》最好中國人拍
    去年,大家應該都看了票房火爆的《流浪地球》,46萬的票房一下子就挺進了華語電影票房榜的第二名,開啟了我國「國產科幻元年。」我國在科幻電影,或者說科幻作品的創作上確實和世界水平有著一段距離,但是劉慈欣的出現大大拉近了這段距離,將我國的科幻作品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先有《流浪地球》,後有《三體》。
  • 美國將拍劉慈欣《三體》,將與國內劇版對打,權力的遊戲主創操刀
    我們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經典之作《三體》,早年間就傳出版權被多個內地影視公司買下,電影版、電視劇版都在籌備中。在目前未傳出多少國內版《三體》消息的當下,近日,美國Netflix公司宣布,他們將拍攝電視劇版的《三體》,原作者劉慈欣會是美版電視劇的顧問製作人。
  • 《三體》要拍美劇?可能是我們想太多了
    不過他也強調,並不是錢多就能拍好,如何將文字轉化為影視畫面需要花很多心思。講到這裡,又令人想起那部失蹤的國產《三體》大電影。影片由張番番執導,馮紹峰、張靜初、唐嫣、杜淳、張翰聯袂主演,雖然曝光了拍攝花絮、海報、劇照。
  • 《三體》網劇曝光!難度不輸《流浪地球》,電影版拍完5年不敢上
    熟悉娛樂圈的網友,對白一驄團隊肯定不陌生,從李易峰版《盜墓筆記》開始,《盜筆》系列的《老九門》、《沙海》、《怒海潛沙&秦嶺神樹 》,《鬼吹燈》系列的《精絕古城》都是由他團隊製作。除此之外,《豔勢番》、《聽雪樓》、《香蜜》、《黃金瞳》、《怨氣撞鈴》、《大主宰》等劇也由他操刀,可以說是IP改編大師。
  • Netflix拍攝劇版《三體》,英文翻譯劉宇昆擔任顧問製作人!
    劇版將由《權力的遊戲》主創David Benioff和D.B.來源:知乎@Cirkus劉慈欣回應表示對「劇版的創作團隊有著最高的尊敬和信念」,稱:「我著手寫作的是一個超越了時間和國家、文化、種族的故事,一個強迫我們去考慮全人類的命運的故事
  • 《地心引力》一周吸金2.7億元 本土科幻片蹤跡難覓
    同為太空題材的《地心引力》探索了人面對宇宙的孤獨與恐懼,把科幻片的精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了。在科幻作家韓松看來,好萊塢導演對科學技術的熟知和敏感令人感嘆,但中國人現在還拍不出《地心引力》,因為沒有那種思維和感悟。  國內電影圈裡,一個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科幻片只不過是現代版《封神演義》。「科幻片不是魔法式的電影,要有科學原理、時代感覺和藝術想像。」
  • 《三體》將拍電視劇,誰是你心中的汪淼和史強?
    年初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這部電影讓大家看到了中國科幻片的希望,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期待劉慈欣的另一部作品影視化,那就是《三體》。不僅如此,《三體》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其實早在很久前,就聽說《三體》將會影視化,不過說的是拍攝電影,但因為各種原因,所以沒有如期拍攝,在《流浪地球》熱播的時候,採訪劉慈欣說到最多的話題,除了「流浪地球」本身以外,就是關於《三體》影視化的動態。
  • Netflix「權遊」主創拍《三體》,劉慈欣十分看好,2DB卻遭質疑
    Weiss(D·B·威斯)擔任美劇版《三體》編劇。監製由Alexander Woo(亞歷山大·伍)和Rian Johnson & Ram Bergman(萊恩·詹森和拉姆·伯格曼)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