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藥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

2020-11-29 中國證券網

海南海藥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

2020-11-17 21:04:52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孔子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孔子元)海南海藥公告,公司近期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簡稱「上海藥物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共同建設「神經精神疾病藥物聯合實驗室」。協議期間,由海南海藥設立專項資金,提供運營、研發經費。因該聯合實驗室不是獨立的法人實體,相關專項資金將由公司向上海藥物所支付。公司每年將提供專項研發資金200萬元,用於培育和支持經雙方立項的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發。協議期間,共投入項目經費1000萬元。通過聯合實驗室,雙方共同推動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神經精神疾病研究中心建設,促進我國神經精神藥物創新,同時為海南海藥的神經精神藥物創新研發培養人才及培育更豐富的項目資源。

相關焦點

  • 海南海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
    :40 來源: 億歐 舉報   億歐大健康11月19日訊,海南海藥發布公告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
  • 海南海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建設「神經精神疾病藥物...
    摘要 【海南海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建設「神經精神疾病藥物聯合實驗室」】海南海藥公告,近期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經友好協商,決定共同建設「神經精神疾病藥物聯合實驗室」。
  • 中科院神經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發原創藥—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丁佳)1月23日,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松江區G60腦智科創基地舉行。
  • 張江腦智院與賽默羅成立聯合實驗室 上海研發鎮痛藥有望撬動千億...
    但專家指出,慢性疼痛不容忽視,因為慢性疼痛伴隨而來的還有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這一發病率超過50%。早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慢性疼痛歸為「一類疾病「。全球首個針對特定靶點的鎮痛藥過去幾十年來,疼痛類藥物的研發方興未艾。
  • 安捷倫科技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同設立中藥創新聯合實驗室
    2016 年 10 月 19 日,安捷倫今日宣布正式設立上海藥物所-安捷倫中藥創新聯合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藥物所")與安捷倫科技的共同努力下,雙方在第九屆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發表了這一聲明。上海藥物所是中國藥物研發領域歷史悠久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其現代化研究中心對中藥的作用機理及其有效成分進行了探究。
  •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逸平:為做新藥「再戰一回」
    上圖 王逸平在實驗室做藥物實驗。右圖 王逸平在辦公室電腦前。(資料照片)王逸平,1963年2月份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所黨委委員、藥理黨總支書記。2018年4月11日,他因病逝世,時年55歲。
  • 上海藥物所等抗急性肺損傷先導化合物發現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張翱課題組聯合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梁廣研究團隊在基於天然產物的抗急性肺損傷藥物先導化合物發現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其肝微粒體的代謝穩定性和體內藥代性質也獲得明顯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從天然產物不足1% 提高到30%。  進一步研究發現,該衍生物特異性地在肺組織分布,相對於其他組織選擇性高達300倍。口服給藥10mg/kg時,該先導化合物可選擇性減輕肺部炎症反應,阻斷巨噬細胞浸潤,進而顯著緩解脂多糖誘導的急性肺損傷。該項研究為開發新型安全、有效的抗急性肺損傷臨床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結構先導化合物。
  • 上海藥物所與同濟大學合作發現抗哮喘老藥新用途
    7月29日, 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究的有關老藥新用的最新成果。  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類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造成青壯年人癱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上海藥物所與PerkinElmer公司開展新藥研發合作新方式
    10月13日上午,美國PerkinElmer公司高級副總裁、人類健康事業部全球總裁James Corbett,人類健康事業部董事長 Kim Brian及人類健康事業部亞太區副總裁Joe Gu一行參觀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藥物所所長蔣華良、副所長李佳接待來訪。
  •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意義的事」——追記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新華社上海11月12日電題:「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意義的事」——追記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逸平新華社記者張建松、龔雯、王琳琳丹參多酚酸鹽,是一種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造福2000多萬患者的創新中藥。
  •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個性化藥物——基於疾病分子分型的...
    針對「複雜性疾病分子機制、患者個性化差異與藥物敏感機制、藥物分層特徵與個性化用藥模式」等科學問題,以腫瘤、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和神經精神性疾病為切入點,發現並確定現有藥物及自主研發的候選藥物有效、無效、毒性、耐藥的生物標誌物,實現藥物的個性化分層;依據發現的生物標誌物與靶點,研發個性化新藥;整合、完善、新建個性化藥物研究關鍵資源平臺、技術平臺和信息平臺,建設我院個性化藥物研發體系。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記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
    郝小江說:依據中科院與貴州省達成的科技合作協議,由貴州省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建的省-院共建的重點實驗室經過六年多的建設,現已成為引領貴州民族藥物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2003年該實驗室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部省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報導抗萬古黴素耐藥菌候選藥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黃蔚課題組與藍樂夫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以Extra sugar on vancomycin: new
  • 神經科學年會參會人數創新高,陳天橋資助的數字藥物研究落戶上海
    中國神經科學研究有望趕超歐美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新當選理事長、中科院院士張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的參會人數規模創下新高,比兩年前翻番,這是個好現象,反映了中國參與神經科學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原來越多,社會各界對於神經科學研究越來越重視。」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等優化新型藥物載體材料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繼穩領銜中法合作團隊發明了一種快速、溫和的方法,顯著改善環糊精金屬有機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穩定性
  • 附屬瑞金醫院聯合中科院神經所揭示重度強迫症手術治療的神經環路...
    該研究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重度強迫症患者術前和術後額葉-紋狀體相關環路的功能連接變化,以及臨床症狀改善的關係,並利用術前額葉-紋狀體功能連接來預測手術後患者的臨床改善狀況,首次發現腹側和背側額葉-紋狀體功能通路分別對應著手術治療的作用機制和預測因子,為利用功能影像生物標記來指導臨床治療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高召兵和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王華翌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證明程序性壞死執刑蛋白MLKL(The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形成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首次將離子通道、鎂離子與細胞程序性壞死聯繫起來。
  •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藥物治療及預防研究進展
    PHN 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微創介入治 療(神經阻滯、神經毀損、脈衝射頻及臭氧療法)。藥 物治療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推薦一線治 療 PHN 的藥物有鈣離子通道調節劑(如普瑞巴林, 加巴噴丁)、三環類抗抑鬱藥以及 5%利多卡因貼 片。其他治療用藥包括阿片類鎮痛藥、曲馬多、局部 辣椒素、A 型肉毒毒素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新興 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 治療精神分裂症,首個純「國產藥」來了
    ◎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長長的處方單上,「純國產」缺席,「國外技術」成了主角。現在,好消息來了。一月中旬,由煙臺大學分子藥理和藥物評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主持研發,中國首個自主研發、開展全球註冊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微球製劑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此舉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 上海藥物所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及聯合用藥方案
    9月12日,《癌症細胞》(Cancer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Feedback activation o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 limits response to 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 in breast cancer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課題組、丁健課題組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