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等優化新型藥物載體材料

2020-11-30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繼穩領銜中法合作團隊發明了一種快速、溫和的方法,顯著改善環糊精金屬有機骨架(CD-MOFs)在水中的穩定性,克服了CD-MOFs在水中穩定性差的缺點,拓展了CD-MOFs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該研究成果於7月26日發表於《化學通訊》(ChemComm)上。

 

金屬有機骨架(MOFs)作為新的「明星」材料,迅速成為科學家的研究熱點。以環糊精為有機配體、鉀離子為無機金屬中心形成的CD-MOFs,是安全性高的新型藥物載體,其微粒尺寸可控、功能多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藥物輸送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CD-MOFs遇水迅速崩解,限制了它的應用。現有的增加CD-MOFs在水中穩定性的策略反應耗時長,並降低CD-MOFs的載藥能力。因此,合成穩定的多孔性CD-MOFs材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由上海藥物所、法國Paris-sud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採用簡單高效的方法將膽固醇分子嫁接到CD-MOFs上,在CD-MOFs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的疏水性外殼,顯著提高了CD-MOFs在水中的穩定性,即膽固醇修飾的CD-MOFs (CD-MOF-CHS)。膽固醇修飾的CD-MOFs(CD-MOFs-CHS)與水接觸24 小時後仍能保持其內部結晶性結構和外部完整的形態。CD-MOF-CHS納米粒可顯著提高阿黴素在HeLa細胞的攝取,有效地遞送藥物。大鼠體內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CD-MOF-CHS載阿黴素納米粒的生物半衰期和曲線下面積(AUC)均顯著提高。(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膽固醇表面修飾CD-MOF可顯著提高其在水中的穩定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發現納米藥物載體遞送力學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甘勇課題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施興華團隊合作,深入解析了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 核酸藥物新型納米載體問世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的樊春海與黃慶課題組合作發展了兩種新型的納米載運體系。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報導抗萬古黴素耐藥菌候選藥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黃蔚課題組與藍樂夫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以Extra sugar on vancomycin: new
  • 生物物理所發表鐵蛋白藥物載體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閻錫蘊團隊在Nano Today上,在線發表關於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中科院打造智能抗腫瘤藥物載體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馬光輝帶領的課題組了解到,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實現降低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多年來,抗腫瘤藥物的嚴重毒副作用一直受到科學界的極大關注。因為對於患者來說,理想的化療方法應該是只對機體的癌細胞發揮作用,而不對正常細胞產生效應,或者引起的毒副作用微不足道。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高召兵和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王華翌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證明程序性壞死執刑蛋白MLKL(The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形成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首次將離子通道、鎂離子與細胞程序性壞死聯繫起來。
  • 中科院神經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發原創藥—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丁佳)1月23日,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松江區G60腦智科創基地舉行。
  • 海南海藥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
    海南海藥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籤署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 2020-11-17 21:04:52 來源:中國證券網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
    而能把藥物精準遞送到癌細胞的載體,就像「飛彈」的制導系統和動力裝置。人類對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對生物體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藥物載體,有著永無止境的追求。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在總結近十年工作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FDC)的概念,相關論文發表在《控制釋放雜誌》(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與傳統的給藥方式相比,將藥物分子搭載到納米藥物載體上可以實現藥物的高效精確傳遞和可控釋放。近年來,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在改善藥物口服吸收和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前期,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甘勇和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施興華團隊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和超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發現棒狀粒子特有的「旋轉-跳躍」運動方式能促進其在網格狀黏蛋白液體內的擴散速度,可有效提高遞藥效率,並提出了一個考慮顆粒黏附效應的障礙-擴散理論模型。
  • 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原標題: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利用味精的原料——穀氨酸,為抗癌藥物打造了一輛「好車」。這輛車既能運藥,又能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發明叫作「γ-聚穀氨酸納米藥物載體」,目前已獲國家專利。
  • 上海藥物所等抗急性肺損傷先導化合物發現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張翱課題組聯合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梁廣研究團隊在基於天然產物的抗急性肺損傷藥物先導化合物發現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受其生源合成途逕啟發,研究團隊首先發展了一種全新的「一鍋多步」串聯環化反應,成功構建了一類苯並[def]咔唑四環骨架,並在此基礎上,以兩步56%的總收率完成了沙爾威酮的仿生化學合成,同時進行了基於代謝特徵的成藥性優化,最終獲得抗炎活性顯著的先導化合物。其肝微粒體的代謝穩定性和體內藥代性質也獲得明顯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從天然產物不足1% 提高到30%。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新聞—科學網
    而能把藥物精準遞送到癌細胞的載體,就像「飛彈」的制導系統和動力裝置。人類對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對生物體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藥物載體,有著永無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在總結近十年工作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FDC)的概念,相關論文發表在《控制釋放雜誌》(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小G蛋白Rho亞家族不可逆變構抑制劑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小G蛋白Rho亞家族不可逆變構抑制劑 2020-05-20 上海藥物研究所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羅成、復旦大學研究員黨永軍、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劉川鵬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劉博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上海藥物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孫中雅、上海藥物所博士張豪、副研究員張元元、博士生廖麗萍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周文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中國科學報】無機納米材料:提高藥物「工作效率」
    本周刊將圍繞新型醫用植入材料和介入醫用材料、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材料、新型藥物和基因控釋載體及高效生物診斷材料等領域,展示納米技術在生物醫用材料上的獨特魅力。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藥物擁有一雙識別癌細胞的「眼睛」,並找到病毒的靶心,讓那些「敵我不分」的化療藥物,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指哪打哪呢?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像制導飛彈一樣的納米藥物載體應運而生。
  • 中科院生化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揭示腫瘤化療引起的腸道毒性的分子機制
    4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孫兵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題為
  •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意義的事」——追記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新華社上海11月12日電題:「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意義的事」——追記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逸平新華社記者張建松、龔雯、王琳琳丹參多酚酸鹽,是一種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造福2000多萬患者的創新中藥。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由於FTO以及m6A修飾在實體瘤中也發揮關鍵的調控作用,該項研究針對RNA去甲基化酶FTO能否作為抗腫瘤藥物靶標實現了藥理功能確證,指明了分子靶向性幹預m6A修飾從而影響基因表達來實現抗腫瘤的研究新方向。  該研究主要由上海藥物所、希望之城貝克曼研究所、佛羅裡達大學等合作完成,同時得到了辛辛那提大學、復旦大學、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芝加哥大學等合作支持。
  • 上海藥物所開發抗新冠肺炎藥物靶標預測及虛擬篩選網絡應用平臺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網站消息,近日,《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發表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開發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抗新冠肺炎(COVID-19)藥物靶標預測及虛擬篩選平臺(D3Targets-2019-nCoV)的介紹文章。
  • ACS Nano:新型納米載體或可將肺癌藥物的作用效率提高25倍
    2015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可以作為藥物運輸載體來幫助抵禦肺部癌症,近日,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載體首次在人類組織中證實選擇性藥物的運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型納米載體,其金輝在肺部腫瘤區域釋放攜帶的藥物,研究者Silke Meiners教授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新開發的納米顆粒首次實現在人類肺部腫瘤組織中的選擇性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