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薩氏後人薩本介(右二)贈送給福建省圖書館一件珍貴的薩氏文物——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薩本棟的一通手札。 記者 劉可耕 攝
信中,薩本棟表達了對董作賓的關心,對其贈送鋼筆的感謝,並請他證實芝加哥大學藝術系一位教授欲來中國研究院史語所研究的事,最後表示期盼董作賓儘快回國。 記者 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3月30日電 (閆旭)薩氏後人薩本介30日贈送給福建省圖書館一件珍貴的薩氏文物——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薩本棟的一通手札。
薩本介是薩本棟的堂弟,這封手札是他在一次拍賣會上拍得。
薩本棟(1902-1949)是中國知名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學家、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的這封手札是寫給甲骨文專家、歷史學家董作賓。
信中,薩本棟表達了對董作賓的關心,對其贈送鋼筆的感謝,並請他證實芝加哥大學藝術系一位教授欲來中國研究院史語所研究的事,最後表示期盼董作賓儘快回國。
信札沒有寫明年份,根據信札內容,這封信的寫於1947或1948年5月,因董作賓於1947年1月至1948年冬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薩本棟正擔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兼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長。
薩本介認為,這封信中可以看出薩本棟對朋友的關心,亦能看出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嚴謹、嚴格、認真的態度。
短短一封二百餘字的信札,除了關乎薩本棟、董作賓二人,信中又提及夏鼐、李濟、傅斯年,五個人都是當時知名的學者,薩本介認為,這封信札藏著很多信息,從中可以看到這幾個人的關係,如何互相關聯、互相幫助,因此是非常珍貴的遺存。
「這個小小的東西改變了我的一個觀念,過去我覺得他是一個物理學家,我做的工作離他太遠」,薩本介說,董作賓、夏鼐、李濟、傅斯年是語言、歷史、考古、人類學等領域的專家,通過這封書信,知道了薩本棟和文史學科的聯繫是很密切、很有交集的,在學術上是一個「既專又博」的人。
同時,薩本介還認為,這封信亦是1947或1948年,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個證據、一段佳話。
兩張「國立中央研究院用箋」上,薩本棟的毛筆字娟秀可人。薩本介是一位書畫實踐、研究、鑑賞者,從事書畫創作、書畫理論研究和寫作,他說,初次看到這封信箋,他覺得十分驚訝,「薩本棟的字寫得太漂亮了」,他感嘆道。
福建省圖書館館長鄭智明表示,多了一份薩氏族人手澤的珍貴遺存,使圖書館的館藏顯得更加厚重並富有價值,也使讀者多了一個了解薩本棟先生當時思想,並探尋社會軌跡的窗口。
而薩本介說,他只是「做了一件把本棟護送回家的事」。「我沒有生長在福建過,把這個東西捐給老家,是我的一片鄉情,我始終覺得我就是一個福建人。」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