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圖書館:在歷史的公轉中自轉

2021-01-08 百家號

100年前的秋天,復旦大學部分學生發起戊午閱書社,每人捐洋兩元購置書籍,自主管理,由此形成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雛形。走過百年歷史,今天這座圖書館裡,每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是過去一個世紀裡某一個時段的見證者。

如果一本書有生命,是否會記住每一雙曾翻開它的手?

如果這些有生命的書,聚集在一起慶祝它們在人世間度過的歲月,那麼這畫面是否會像一群學者的聚會,又或是像一群長者的重逢?

100年前的秋天,復旦大學部分學生發起戊午閱書社,每人捐洋兩元購置書籍,自主管理,由此形成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雛形。走過百年歷史,今天這座圖書館裡,每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是過去一個世紀裡某一個時段的見證者。

書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的延續,而圖書館,就是愛書人魂魄的居所。過去的一個世紀,風雲變化,在復旦大學裡的這些書,也並非都在書架上安靜站立,它們中的許多,走過不平靜的歷程,有的經歷戰火,有的劫後重生,有的見證離散,有的甚至繞過大半個中國。

如今,當復旦大學圖書館錢京婭、史衛華領銜的編寫小組,為梳理圖書館百年歷史而觸摸到這些書背後的故事時,不禁感慨,這麼一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場域,原來也折射出時代發生的波瀾壯闊。

館址的變遷

1905年9月14日,復旦公學創立,借江蘇省寶山縣吳淞鎮提督行轅開學。

早在這一時期,學校就曾撥一間房屋為閱報室;1912年,學校遷往徐家匯李公祠後,在祠堂戲臺陳列少量圖書報刊作為閱報處。但這些還夠不上算一座圖書館。1917年,復旦公學始創大學本科,改校名為復旦大學。戊午年,即1918年,部分學生發起成立戊午閱書社。1920年春天,學校在修訂大學章程時明確規定:「學生每年應繳閱書費兩元。」同時也宣告:「本校備有各種書籍數千卷,西文書籍數百卷。俟經濟稍裕,尚擬多增西書以供研究。」

在以後的幾年裡,圖書館有了正式的圖書室用房。翻閱史料,錢京婭看到:1921年6月,愛國華僑、印尼富商黃奕柱捐銀一萬兩,建築校舍一所,為校辦公及圖書室用房。1922年春,大學部遷往江灣新址,圖書館佔奕柱堂樓下二間。校董、曾國藩的外孫、後來成為上海總商會會長的聶雲臺捐贈《四部叢刊》一部,計2100冊。到了1923年4月6日,復旦留學同學會商議贈書母校圖書館。到了是年秋天,圖書館藏書總數已經達5260冊。1924年春,復旦大學聘杜定友為圖書館主任。這位圖書館學家擬定《復旦圖書館計劃》,提出「蓋大學而無圖書館,猶人之有軀殼而無靈魂也」。有鑑於此,擬募捐5萬元,建一座仿美國圖書館之建築。1925年,幾經籌措之後,圖書館的捐款數目僅達計劃數的三分之一,學校決定將奕柱堂辦公樓擴建後作圖書館用。1930年,新擴建的圖書館舉行開幕典禮,不久以中國合作運動創始人、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務長薛仙舟教授之名命名為仙舟圖書館。

此後10年間,圖書館的藏書日益豐富,到1935年達34260冊,閱覽座位可容400餘人。至1936年,藏書總數已達39151冊(各科研究室藏書不計在內),其中中日文圖書27519冊,西文圖書11632冊。另外,尚有合訂本雜誌2955冊,其中中文雜誌141種,西文雜誌60種。在此期間,各科也相繼建立圖書室,如心理學圖書室、商業圖書室、社會科學圖書室、文科圖書室和中國文學科圖書室等,各室藏書多為各科教授所捐贈或寄存。

但戰火襲來,偌大城市,也不再有能安放書桌之地。幾代學人為圖書館所做數年之功,瞬息化為灰燼。

1937年8月,上海華界相繼淪陷,10月,日軍火炮、飛機對復旦校園進行大規模轟炸,校舍2/3被毀,教學大樓、圖書館、教學儀器等悉數受損。復旦、大夏、大同、光華四所私立大學組成聯合大學準備內遷。最終,復旦大學和大夏大學組成復旦大夏聯合大學,分批前往江西廬山、貴州貴陽。之後聯合大學解體,復旦大學選擇在重慶北碚辦學。1938年3月,學校確定在北碚黃桷鎮複課。嘉陵江邊,一幢三開間三進民房,成為復旦大學遷川的圖書館。圖書館因地制宜,分藏書、參考、閱覽等室,可容讀者百數十人。商學院和新聞系在重慶市內復旦中學內辦學,因此另闢圖書館分館。1939年5月,在重慶市內的院系遷北碚,分館撤銷。此番西遷圖書僅12593冊。

炮火落在耳畔,山腳農舍簡陋,但這些都未阻撓師生們向學之心。樸素的圖書館裡,弦歌不輟。1939年,創校人馬相伯逝世,復旦大學決定於重慶北碚建造相伯圖書館。1943年,復旦相伯圖書館在北碚夏壩竣工。當時當地,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戰爭會結束,甚至也不知道戰爭究竟會不會結束,今天建好圖書館,可能明天會被炸毀,今天畢業,明天也未必能有好前程。但去除了一切世俗功利追求後,讀書本身反而在此刻顯得尤為純粹。書架邊上,常常人滿為患。

如果這些書本會有記憶,它們一定會記住戰火中這些堅定的臉龐。

一個熟悉的名字

一個後來讓所有復旦人銘記的名字,在那些年開始頻頻出現在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故事裡。

1929年,復旦大學第一次校務會議通過陳望道為圖書委員會委員。1947年,抗戰結束,復旦大學舉辦師生復員回滬後第一次校友會,其中文物展覽設於圖書館(仙舟館),該展覽總招待又正是新聞系主任陳望道。

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遷回上海,被迫分居滬渝兩地8年之久的書和書,終於在上海的校園重逢。陳望道也從重慶回到上海。1949年8月,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是張志讓。由於張志讓不久即赴京任職,陳望道挑起校務重擔,1952年,陳望道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長。

也正是在這一年,復旦大學經歷院系調整。數千本書,帶著各自的烙印和原屬學校的藏書章,隨著時代的安排,進入復旦校園,一如當年加入復旦的大師名家一樣。據1952年記載顯示:「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調入書刊251,473冊(其中震旦大學98,991冊、滬江大學72,267冊、暨南大學13,157冊、華東教育部6,443冊、大夏大學4,560冊、安徽大學3,344冊、同濟大學1,634冊、浙江大學13,940冊、東吳大學811冊、光華大學689冊……)」

這一年始,復旦大學名師雲集,實力倍增,圖書館也隨之有了較大的起色。1958年,6440平方米的新圖書館落成。8月18日,陳望道在新落成的圖書館和教職員工一起參加義務搬書活動。1963年,陳望道向圖書館捐贈圖書44冊。

陳望道的名字幾乎貫穿了復旦大學圖書館前半生。望老的兒子陳振新記得,1977年,陳望道臨終前,囑咐家人把他一生心愛的幾千冊藏書連同書櫃全都贈送給復旦大學圖書館。

無數高貴的靈魂

而與此同時,還有許多文化名家、專家教授將一生心血留在了圖書館。

1956年夏,金山藏書家高吹萬將其舊藏吹萬樓《詩經》類圖書700餘種出讓給復旦大學圖書館。1973年6月,王欣夫教授家屬捐贈王氏蛾術軒古籍4,180冊(其中可列入善本的3,258冊,普通書刊922冊),同月,樂嗣炳同意將344冊古籍(含明代刻本、史書與清代文集)贈予圖書館。1986年7月,已故教授趙景深之夫人李希同根據趙先生生前願望,將他珍藏的27,000餘冊書籍全部捐贈給校圖書館及校古籍研究所。2016年,陳毅元帥家屬將元帥生前藏書以及相關重要文獻資料贈予復旦大學圖書館,開啟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紅色經典收藏的特藏計劃。

每一份捐贈背後,都是對文化的敬意。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上醫大圖書館紙藏書刊實點數為333,904冊,訂有中文印刷型期刊844種,外文印刷型期刊近600種。其中極具特色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護理學等領域的中英文書刊及部分人文科學書刊讓復旦大學圖書館增色。

上海醫科大學的歷史血脈也就此注入復旦。回溯歷史,館員們在講述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過往時,保留了這樣兩條看似不起眼的記載:1936年3月17日條記載: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管理員楊錫恩回家路上遇劫匪槍擊身亡,院長顏福慶因其工作勤勉,特發起捐款,以資助楊錫恩家屬,數月內捐款金額已超過2,000元;1946年9月16日,怡康輪在長江上燒毀沉沒,醫學院大批圖書資料儀器被毀,隨船的朱席儒也被燒傷,一名工役下落不明。

這不是名家大師在那些年的遭遇,而是圖書館普通職員、工友為圖書館做出的犧牲。如今,圖書館已不僅僅是藏書、讀書的場所,更承載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重功能,但往昔這些經歷,包括守護著知識和文化走過這些歲月的人和書的經歷,如今化作某種守護神,都深藏在圖書館深處,走入其中,依舊能感觸那種震撼。(圖文資料參考《復旦大學圖書館百年紀事(1918-2018)》

相關焦點

  • 自轉與公轉
    自轉與公轉 想起了地球和太陽,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自轉,自轉一周大約是24小時,形成了晝夜交替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的太陽轉,這屬於公轉;而月亮、地球、太陽等星球,其自身都在繞著一個假想的軸旋轉,這屬於自轉。那麼天體為什麼會旋轉呢?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就讓我們通過地球的旋轉來揭秘這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旋轉?
  • 神奇的公轉自轉說
    洪先生認為,「螺旋纏繞分為公轉和自轉」。以手臂為例,公轉指的是手臂劃的正圈和反圈;自轉指的是手臂的順纏和逆纏。把螺旋纏繞分為公轉和自轉,一如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作公轉,非常形象易懂,這還不是洪先生高超之處,以筆者水平之低,也曾用過這個比喻。他老人家的下一句話是「自轉為化,公轉為發」。「自轉為化,公轉為發。」乍聽陳中華一說,我心裡就是一震。
  • 空間醫學的公轉與自轉
    那麼空間醫學講病根也是講人體的背部,空間醫學講公轉自轉,空間醫學講公轉就是人體的能量,由會陰通過丹田向上運動,過肚臍下脘中脘羶中咽喉百會大椎夾脊命名尾閭又到會陰,這是一個大公轉大周,大周就是道家修煉的小周天。那麼醫學提出來的任督二脈的運行,這是一個路線。
  • 天體為什麼公轉同時自轉
    天體為什麼公轉的同時自轉?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天體為什麼公轉。以銀河係為例,我們知道太陽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銀河系所有的恆星都在繞銀河系中心做同一方向旋轉,這種旋轉形式叫公轉。恆星的公轉,是恆星自已發力要繞銀河系中心轉,還是受外力強迫其隨從著轉哪?當然是後者。太陽受脅迫使其屈從旋轉,這種外力就是銀河系中心自轉發出的,中心旋轉其周圍有從動場覆蓋著。在其場中的一切天體,只有屈從跟隨轉動的一條路。也就是恆星都是在銀河系場內受到從動力脅持的被運動。不是出自恆星的自願,只有隨從的份。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公轉」「自轉」如何一起轉
    漫畫中所表現的尷尬,或許有藝術的虛構,但現實生活中,「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現象,卻並不少見。   這裡好有一比:圍著中心轉,服務大局幹,有如「公轉」;自我為中心,眼睛向內看,如同「自轉」。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同程度存在將「公轉」與「自轉」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現象。
  •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原理是什麼?又是什麼推動著地球的自轉?
    大家都知道地球一直在自轉和公轉,想必大部分人也都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地球每公轉一周是一年,每自轉一周是一天,也正因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才又有了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但是大家知道地球為什麼自轉、公轉呢,地球旋轉的動力又是什麼呢?
  • 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地球自轉和公轉我們都知道,地球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存在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圍繞太陽公轉,一種是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
  • 銀河系中的星球全都在自轉和公轉
    為什麼宇宙中的星球都在轉,第一推動力是誰?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的旋轉速度僅為大約7.2萬公裡/小時.而且,月球,地球,太陽都在自轉。地球圍繞太陽轉,而且自轉。太陽系以250千米/秒速度圍繞銀河中心旋轉,旋轉一周約2.2億年!J0822-4300的中子星以 480萬公裡/小時.的速度遠離銀河系.
  • 太陽也有自轉和公轉,證據如下
    文章中,我們提到地球是球形的原因:在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共同作用下,地球趨近於球形。在我籌備的3651實驗中,會有一個非球體容器盛裝地球成份模擬地球億年演變,作為對比試驗來驗證地球是球形的原因。如果被證實,地球日趨於球形的原因就是其自轉和公轉共同作用;那麼就很容易解釋宇宙中星體都是球形。我們觀察到的太陽也是一個球形,這可能是和距離有關。
  • 黑洞系列——黑洞的公轉和自轉
    黑洞既有公轉,也可以有自轉。先從公轉說起吧,先公後私嘛。從整個過程中可以發現,黑洞的前身就是一個大質量恆星,而星系內的所有恆星都是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的,我們假設黑洞前身的超新星爆炸是大致各向均勻的,也就是各個方向拋射的物質大致相同,產生的動量也就大致相同,根據動量守恆,那麼就可以認為,黑洞將保持在原有大質量恆星所在軌道上繼續運行,除了質量小了一截,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它依然會繞銀河系中心公轉。
  • 什麼力使地球產生自轉與公轉?
    自從形成之日起至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已經持續了46億年。不過,地球的持續自轉和公轉並不是因為被什麼力一直推動著,而是因為角動量守恆。太陽系在還沒有形成時,只是一團瀰漫在宇宙空間中的星雲。星雲中的粒子在運動過程中會互相碰撞,它們的角動量會互相抵消。雖然角動量在各個方向上有剛好完全抵消的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在某一個方向上,角動量多餘出來,沒有被完全抵消,所以星雲中的粒子就會沿著大致某一方向旋轉。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絕大部分星雲向中心收縮,星雲變得扁平化,最終在中心形成了太陽。
  • revolve/rotate,哪個是「自轉」?哪個是「公轉」?
    派屈克英語彙超有貨的英語學習博客如何描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 定例,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先看第一個問題,什麼叫做地球的自轉呢?大家看我手裡是一個地球。地球繞著他的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叫做地球的自轉。地球的自轉軸也叫地軸,是傾斜的。當然,這個地軸本身是看不見的,並沒有一根這樣的線穿過我們的地球。這是假想出來的,方便我們理解。
  • 學者:「自轉」與「公轉」
    學者:「自轉」與「公轉」 2016-01-18 09:54:54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楊幽燕以「天體運轉」作比進行解讀:這場選舉是臺灣的「自轉」,而「公轉」則是兩岸關係發展,「公轉」圍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全體中國人的福祉。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巨大成果,不僅使兩岸民眾受益,對地區和平也是一個重大貢獻。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地球自轉和公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存在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圍繞太陽公轉,一種是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   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也就是地球公轉的軌道面)之間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 高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二)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①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方面的規律和特點。②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討論後給出明確結論:可以,因為地球在不停地運動,從而引入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這樣引入新課,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參與意識)2.介紹地球自轉的基本規律①演示多媒體動畫「自轉」,講解概念:提示學生注意地軸指向。
  • 高中地理名師微課——《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全動畫講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PPT,讓你愛不釋手!
  • 月球公轉與自轉完全同步,這不是巧合而是自然規律
    有人提出,月亮公轉與自轉完全一致,是一種巧合。時空通訊的結論:這一點也不是巧合,是地月系統長久引力磨合形成潮汐鎖定的結果。月亮生成之初,自轉肯定是大於公轉的。什麼時候就自轉與公轉同步了呢?我們地球上看起來就沒有轉動了,世世代代都是看著它那一樣一樣的面孔。
  •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