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上承於靈,下接以物。高識亦為「靈識」可生靈覺見靈體,低識乃為「意識」生意覺見物體。靈識心狀自性而發,意識心幻靈物結合。識法無量,幻化自然。
譯文:識性(覺知力),延承了靈性(靈力,比如人的心靈具有靈性),附著於物體(物體,比如人的意識附著於大腦)。高等覺知也叫「靈識」能產生「靈覺」(自性本覺)感知幽靈般的存在物,低等覺知叫做「意識」產生「意覺」(意念感知)能感知自然事物的存在。靈識是「心」(創造宇宙的母器)的本狀由自性產生,意識是「心」衍生的現象由靈性與物性結合產生。覺識力無窮無盡(識可創造無限感知),幻變出自然世界(比如,靈識幻化出自然物質,意識產生了聲聞色響)。(相關閱讀——三境時空:唯心、唯物、唯識)
近代量子物理學證實物質並不存在(粒子是能量場振動激發的量子波動),量子場猶如「靈識」(靈場,虛無縹緲卻能創造萬物的幽靈場)。在自然元素基礎(比如,光、振動、物體、化學元素等),人類意識(感官)又賦予自然世界多彩的面貌(比如,顏色、聲音、壓力、味道等)。由此看見,自然世界(宇宙)是由「識」(覺知力)幻變出來的。如果沒有意識自然中就沒有色彩、聲音、味道與感覺;如果沒有靈識(靈場,量子場)自然中就不存在物質。(相關閱讀——科學詮釋:「色即是空」)
識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感知功能(比如,人通過意識感知自然事物的存在;靈識產生本覺,衍生人的意識);二是衍生功能(比如,人的意識衍生出顏色、聲響、味道、感覺等特性給世界增添色彩;靈識衍生物質,創造自然世界)。
識分為高低不同等級,級別越高感知力越多(具有的感知力越多、感知功能越強,比如第六感、第七感)、衍生力越強(衍生的屬性越多,比如賦予自然更多奇妙特性),反之越微弱。
舉例:人的意識能產生六種覺知(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和意覺),所以人類看見的世界五彩斑斕、充滿鳥語花香。而動物不能產生意覺,它們看見的世界就沒有這麼多美麗的色彩。植物覺知力更加低,它們的世界沒有色彩。同理,假設人獲得更高覺知力,就能感知到宇宙更微妙的存在(比如,感知到暗物質、暗能量的存在,或者是幽靈鬼魅。因為人類目前沒有這種覺知力,正如動植物不能感知人類看到的世界一樣。),並賦予世界更多色彩(比如,賦予自然界類似顏色、聲音、味道等其它更多奇妙的屬性。因為目前人類只有六種感知,所以不能體會超越顏色、聲音、味道之外的感知)。
靈識是最高等級,它衍生出自然物質(自然基本元素,如量子)和人類意識(意識的覺知力)。意識是靈性與物性的結合,靈識賦予物質特性(比如,賦予蛋白質生命特性),物質組合成系統(蛋白質形成神經細胞構成神經系統)產生意識。
因此,人類意識受物質系統(大腦功能)的限制只具備低等覺知力,能感知自然事物。若超越物質系統,獲得高等覺知(靈覺)就能看清宇宙真相(通徹宇宙),賦予自然世界更多色彩(具有更多感知、衍生更多屬性)。(相關閱讀——自然奧秘——感生萬物)
結語:心為器(「心」是創造宇宙的母器),識為緣(「識」是創造宇宙的因緣),感為法(「感」是支配宇宙運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