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變暗:汙染致陽光減少,西伯利亞原始森林大片死亡

2020-10-03 微塵匆忙客

新的研究表明,西伯利亞北部的空氣汙染阻礙了陽光並減緩了北方森林的生長

俄羅斯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城市諾裡爾斯克,對那裡的樹木年輪進行研究後發現,當地礦山和冶煉廠的空氣汙染至少部分製造了一種被稱為「北極變暗」的現象。

與「全球變暗」類似,這種更廣泛的區域效應發生在空氣汙染、火山噴發和塵埃等微小顆粒聚集在大氣裡時,它們部分吸收或散射太陽能,並幹擾了陽光的可利用性,影響蒸發和地貌水文學。

長期觀測和衛星測量表明,自本世紀中葉以來,到達北極表面的太陽輻射量有所減少,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是由於該地區的人類汙染造成的。

如今,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繁重,無節制的開採,諾裡爾斯克附近的枯死樹木面積已蔓延至100公裡,但將不斷縮小的森林與日照減少聯繫起來的研究尚屬首次。

「儘管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已經成功解決了硫排放和森林枯竭的問題,但對於西伯利亞而言,我們仍無法看到其影響,主要是由於缺乏長期的監測數據。」劍橋大學環境系統分析師Ulf Büntgen解釋道。

該地區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因此,研究人員通過閱讀諾裡爾斯克市周圍生活和死去的針葉樹的上萬個年輪,試圖重建這片原始森林的生活史。

他們使用木材和土壤化學方法,繪製了諾裡爾斯克在九十年裡環境破壞的發展地圖

「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汙染水平的上升,諾裡爾斯克附近的樹木在1960年代開始大量死亡,」 研究人員的模型使用到達地面的陽光輻射來表徵大氣中的空氣汙染,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自70年代以來,北極變暗大大延緩了樹木的生長。

不幸的是,由於大規模的大氣環流模式,我們知道汙染物傾向於在北極大氣中累積,這意味著北部的生態系統可能特別容易受到整體全球汙染的影響。

Büntgen說:「令我們驚訝的是,工業汙染的影響範圍很廣——破壞程度表明了北方森林的脆弱性和敏感性。鑑於該生物群落的重要性,北高緯度地區的汙染水平可能對整個全球碳循環產生巨大影響。」

汙染也不是對這些珍貴生態系統(有時被稱為地球的「肺」)的唯一威脅。氣候變化似乎也正在改變北方森林的多樣性,而每年更密集,更頻繁的野火正在吞噬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進一步加劇了區域性空氣汙染。

進一步的研究應著眼於空氣汙染如何通過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或通過其對雲的影響間接吸收太陽輻射來減少日照。

考慮到這些北方森林作為碳匯的重要性,以及它們看起來又如此脆弱,作者呼籲進一步了解工業排放對世界最北端森林的長期影響。

相關焦點

  • 北極變暗:汙染致陽光減少,西伯利亞原始森林大片死亡
    新的研究表明,西伯利亞北部的空氣汙染阻礙了陽光並減緩了北方森林的生長俄羅斯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城市諾裡爾斯克,對那裡的樹木年輪進行研究後發現,當地礦山和冶煉廠的空氣汙染至少部分製造了一種被稱為「北極變暗」的現象。
  • 西伯利亞北部的空氣汙染阻礙了陽光並減緩了北方森林的生長
    俄羅斯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城市諾裡爾斯克,對那裡的樹木年輪進行研究後發現,當地礦山和冶煉廠的空氣汙染至少部分製造了一種被稱為「北極變暗」的現象。與「全球變暗」類似,這種更廣泛的區域效應發生在空氣汙染、火山噴發和塵埃等微小顆粒聚集在大氣裡時,它們部分吸收或散射太陽能,並幹擾了陽光的可利用性,影響蒸發和地貌水文學。長期觀測和衛星測量表明,自本世紀中葉以來,到達北極表面的太陽輻射量有所減少,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是由於該地區的人類汙染造成的。
  • 普京前往西伯利亞原始森林慶生 只收熟人禮物
    原標題:普京前往西伯利亞原始森林慶生 只收熟人禮物   10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休假一天,前往西伯利亞原始森林慶祝自己的62歲生日。這是普京15年來首次為過生日而休假。   生日不開「官方會議」   俄羅斯總統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6日表示,普京計劃在俄羅斯北部西伯利亞地區廣大、人煙稀少的針葉林中過生日。   佩斯科夫說:「普京已經決定明天放假了。今天晚上就飛往西伯利亞,將抵達西伯利亞針葉林,在那裡放鬆下來,慶祝生日。距離最近的村莊也在300至400公裡開外。」
  • 俄羅斯國防部長談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度假感受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表示,喜歡遠離文明,在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裡度假。他在接受《未知的西伯利亞》雜誌時表示:」自由!那是遠離電話和電視的自由,是遠離城市喧囂的自由,遠離和所有人交流的自由,當然也包括記者……不用受氣!原始森林裡一切都是另外一種模樣,在那兒能感受真正的生活,不摻任何雜質。」
  • 北極附近森林大火肆虐!38度高溫比熱帶還熱
    就拿這北極大火來說,今年的形勢頗讓人類頭疼!北極地區有大片森林,山火蔓延開來,產生北極的大火和大家在新聞上所見的森林大火自從2016年炭疽病爆發以後,土著人減少了吃生鹿肉相信大家也都看見前段時間極地變綠或者變紅
  • 科學家發現地球正在變暗,陽光越來越少,比亞馬遜雨林燃燒更可怕
    自從上個世紀以來,工業革命伴隨著大量的能源消耗,在工業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地球環境的噩耗,畢竟在當今這個世界,主流能源就是含碳有機物,因此單能源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就是所謂的溫室氣體,在人類關注地球變暖的同時,似乎遺忘了地球上還出現著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地球正在慢慢變暗,在前段時間,澳大利亞科學家提出,溫室效應引起了全球變暖,與此同時伴隨著的還有一效應
  • 北極持續高溫,人類將面臨什麼?|凍土層|西伯利亞|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24日表示,本周西伯利亞某些地區再次達到30℃(攝氏度),使得西伯利亞氣溫比美國佛羅裡達州許多地方都要高。幾個月來,該區域長時間異常高溫加劇了極具破壞性的北極大火,同時北極海岸的海域覆蓋迅速減少。從衛星圖像來看,目前最北端活躍的北極野火範圍距離北冰洋不到8千米,而這不應該發生。
  • 北極升溫,阿拉斯加雪山崩塌,遠古病毒將被釋放,誰來拯救世界?
    這不是科幻大片,是現實,是近在眼前的現實。01. 我們的世界怎麼了?世界氣象組織6月23日稱,6月20日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西北部一小鎮測得最高溫度:38度。專家預測,如果不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70將有50億人遭受極端高溫的折磨。如果他們不移民的話,他們將生活在年平均氣溫超過29攝氏度的地區,注意是年平均氣溫!2070就是50年後,年平均氣溫29度有多熱呢?舉例來說:上海的年平均溫度是15.7度,成都是16.2度,臺北是22.1度。之前媒體多次報導北極冰川融化,北極熊抱著冰死去,北極各種動物瀕臨滅絕,現在輪到人類了。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這個夏天,北極地區正在經歷一場高溫「烤」驗。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了40%的面積。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在今年6月20日氣溫飆升至38攝氏度。 與北極地區持續高溫相伴而來的,是北極大火。據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表公告稱,受到西伯利亞地區長期高溫影響,北極圈連續第二年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
  • 燒……北極野火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此外,近些年北極變暖速度加快,使得北極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向北推移擴大;高溫促進了冰雪提前消融,使得北極圈內植被生長提前;高溫也使得燃料更加乾燥,有利於野火的傳播。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野火的規模超過往年。
  • 北極海冰減少,青藏高原將受「汙染」
    作者:韓揚眉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北極發現史前生物遺體,南極出現大片「血雪」,擔心的事在成現實
    近幾年來聽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全球變暖以及南北兩極冰雪融化的環境新聞了,而確實因為人類的工業汙染、汽車尾氣排放以及空調冰箱等電子設備的普及全球變暖已經成為趨勢,在近期北極發現史前生物遺體,南極出現大片「血雪」,擔心的事在成現實。
  • 普京迎62歲生日 將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休息(圖)
    其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將在遠離居民點的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迎接生日。  佩斯科夫6日表示,「普京明天休假一天。今晚他將飛往西伯利亞,生日當天將在距離最近居民點300-400公裡的西伯利亞原始森林休息」。  他解釋稱,選擇西伯利亞是因為10月8日,普京將在那裡舉行一些官方活動。佩斯科夫沒有透露普京過生日的具體細節,也沒有說明誰將陪伴他過生日。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一項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初期,北極海冰量已減少到不可逆程度,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世紀末期降雨將取代絕大部分降雪。冰凍圈主導的北極常態下,冰面反射太陽輻射進入大氣。海冰減少以後,海洋主導北極下墊面,海水吸收太陽輻射,海面升溫,並且在秋季輸送熱量給大氣,延緩了海冰的形成,導致冬季海冰變薄。在北極冰凍圈環境中,冬季厚達2米以上的海冰將冰面下層暖海水和冰面上表層冷空氣隔開,形成相對獨立的溫度層。
  • 地球正在變暗 空氣汙染是主因 乾旱頻發是後果
    地球正在變暗 空氣汙染是主因 乾旱頻發是後果 ▲空氣汙染一般被認為是全球變暗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認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太陽輻射出現下降趨勢,即所謂「全球變暗」現象。  日前,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科學家在空氣汙染對全球變暗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空氣汙染指數與光照減少的定量關係。  1.  地球變暗還是變亮?
  • 北極野火……燒不盡!它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經過評估,今夏西伯利亞超常和持續已久的高溫加劇了北極野火的「空前發生」,使得碳排放量激增。此外,近些年北極變暖速度加快,使得北極森林覆蓋面積不斷向北推移擴大;高溫促進了冰雪提前消融,使得北極圈內植被生長提前;高溫也使得燃料更加乾燥,有利於野火的傳播。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野火的規模超過往年。
  • 神秘的宇宙森林: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研究,將目光聚焦可能在大爆炸後瞬間誕生的原始黑洞。他們分析了這些極端遙遠類星體放射的光線與宇宙網之間的交互。宇宙網是一個由氣體和暗物質「絲線」構成的網絡,遍布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研究發現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的本質。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閱讀提示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西伯利亞地區,剛經歷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據歐洲聯盟氣象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6月平均氣溫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極圈內的西伯利亞氣溫超過往年約5攝氏度。氣溫不斷升高的背後,是研究人員發現,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北極圈正在「變綠」。
  • 地球開始變軟了!北極氣溫再創新高,最冷小鎮達到驚人38度
    隨著地球的逐漸變暖,這些地方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北極,其溫度升高比地球平均水平來得更快更高。自2019年以來,西伯利亞地區就一直氣溫異常,高溫不退,最近更是在北極圈最冷的城市之一韋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測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創下了北極圈溫度的最高紀錄。
  • 北極出現大規模山火,西伯利亞出現38℃氣溫,地球怎麼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前段時間的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關於北極地區森林火災的公告,稱今年六月份開始的森林火災是北極地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火災事件,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北極的氣候將會在森林火災的影響下進入新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