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導專家:黃穗平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
前段時間,一則「大連男子吃了一捧山楂,胃裡居然長出了『石頭』!」的新聞廣泛流傳於患者們的微信群裡。其實,每年秋冬季,山楂和柿子上市之時,胃石症也就到了高發季。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病。
胃石是指吃下某些食物或藥物後在胃內聚積形成特殊的凝固物或硬塊,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順利通過幽門部位。胃石症是由胃石引起的上腹部不適、腹痛、腹脹等臨床症狀。
01
常見的胃石種類
■ 植物性胃石
植物性胃石主要由於食入各種難以消化的水果、蔬菜、植物纖維等與胃酸作用凝結成塊所致。它在各種胃石中最為多見。進食柿子、黑棗、山楂、石榴、葡萄、香蕉、芹菜、海帶等均可形成胃石。其中柿石症較多見。由於柿子中含較多鞣酸,在胃酸作用下,鞣酸與蛋白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同時柿子中的果膠、樹膠遇酸也可發生凝結,並將果皮、纖維及食物殘渣膠著在一起形成凝塊,這些凝塊可互相黏結積聚形成巨大團塊狀的胃石。尤其是未成熟的、未脫澀的果實或果皮中鞣酸含量更高,進食後更易發生胃石。若上述食物與魚、蝦、螃蟹等高蛋白食物一同食用,會增大胃石發生的風險。
■ 動物性胃石
動物性胃石是由於咽下較多的毛髮、獸毛或獸毛製品、難消化的肉類等在胃內纏繞或沉積而成。此類患者多有病態心理或嗜異症病史。
■ 藥物性胃石
藥物性胃石是長期服用含鈣、鉍等無機化學藥物或制酸藥(如氫氧化鋁凝膠、磷酸鈣)以及X線造影鋇劑等形成。這些藥物可在胃內沉澱,也可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小團塊與食物殘渣聚結在一起形成胃石。
■ 混合性胃石
混合性胃石是針對胃石的主要成分及其形成因素而言,由多種成分混合而成。
02
胃石症的常見症狀
胃石形成後,小而光滑的胃結石可能不產生症狀,並隨胃腸蠕動,經由糞便排出體外;大而粗糙的胃結石可引發上腹飽脹、疼痛、反胃、噁心嘔吐,有些患者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如腹部鈍痛、腹部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酸燒心。
胃石症的併發症以胃潰瘍最常見,約為60%。此外還可導致胃出血、幽門或者腸梗阻等。
03
胃石症的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胃石一般較硬、較大,可先予碳酸氫鈉片+質子泵抑制劑口服5-7天,造成胃內低酸的環境,有利於胃石的裂解,也可使其軟化,便於粉碎;胃動力藥物可促進已破碎的胃石排出。還可加用產氣粉、番木瓜蛋白酶和果膠酶等。
藥物治療除了以上西藥外,中醫中藥也有很好的效果。中醫學認為,胃石症屬於「積聚」中的食積、面積、肉積、菜積,治療應遵循《黃帝內經》「堅者清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的原則。還記得我們曾收治過一例胃石症患者,考慮胃石較大,內鏡下碎石、割石操作時間較長,會增加手術風險,且患者暫未出現潰瘍、穿孔、梗阻等併發症,於是我們選擇先用中醫藥進行溶石治療,讓患者連續服用3天雞內金、海金沙、三稜、莪朮、厚樸、法半夏、檳榔等具有化痰散結、行氣活血作用的中藥湯劑,3天過後再次通過胃鏡觀察發現該患者胃石已明顯縮小至2cm,最後輔以口服胃動力藥物的治療,碎石塊最終隨腸道排出體外。
■ 內鏡治療
常用的有活檢鉗、異物鉗、四爪鉗、異物籃、圈套器等碎(取)石法,絞碎後的胃石小者可自行排出,大的需從胃內取出,以免排入腸道後引起腸梗阻。部分病例經服藥後已自行軟化粉碎,不需再用碎石網籃處理,即可自行排出。其他還有雷射碎石、引爆碎石法、熱探頭碎石法等。
■ 手術治療
主要適用於動物性胃石、胃石並發胃大量出血、穿孔、腸梗阻的患者。
04
胃石重在預防
說白了,胃石症就是吃出來的病,那麼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如何才能遠離胃石呢?
• 避免空腹和酒後、飲茶後吃柿子、山楂或黑棗等。
• 平時有燒心、反酸等胃酸分泌過多的人應少吃上述食物。
• 胃動力差、胃排空延遲的老年人及小兒也應少吃上述食物。
• 避免高蛋白飲食前後吃上述食物。高蛋白飲食指海鮮(螃蟹、蝦等),禽畜肉(牛羊肉、雞鴨肉等)及奶製品等。■
【來源:黃穗平說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