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電帶給鄉村的「靜電感應」——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兩年...

2021-01-10 央廣網

  開欄的話

  兩年來,國家投入數千億元,經過艱苦努力,如期完成了以小城鎮(中心村)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農村機井通電、貧困村通動力電為三大任務的新一輪農網改造。農村供電能力的提升,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推動廣大農村地區消費升級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從即日起,本報推出《聚焦農村電網改造》專欄,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劉強

  2017年11月末,海拔4500多米、雪山環繞的西藏拉薩尼木縣帕古鄉彭崗村水庫之畔,43歲的牧民仁增桑吉用電爐煮上熱騰騰的酥油茶,和妻子圍坐電視機前。屋外凜冽寒冬,屋內卻暖意濃濃。

  就在兩個多月前,這裡還過著「糞火油燈」的無電生活。前來幫扶的國家電網江蘇徐州供電公司在峭崖陡壁上立杆架線,新建8.6公裡線路,終於把電帶到仁增桑吉等3戶牧民家中。「就像做夢一樣。」仁增桑吉滿懷感激地說。

  給仁增桑吉帶來「做夢一樣」生活的,正是國家能源局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

  與其他方面存在著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一樣,電力供應也存在著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問題。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的通知》,提出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其中,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農村機井通電納入國務院重點工作,貧困村通動力電納入國家脫貧攻堅重點任務,這也被稱為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三大任務。

  到2017年底,2016-2017年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順利完成任務。根根電線荷載著的電力,給鄉村帶來了巨大的「靜電感應」,為農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農村的發展都帶來了可喜變化。

  廣東省湛江市的300多個村,有近4000口機井的通電需求,涉及需灌溉農田59.3萬餘畝。例如古村西村1600多人基本靠種植為生。以往,村民需要挑水、儲水來灌溉田地,如遇乾旱只能「認命」。當地政府也曾在該村投資建設4口高標準農田機井,每口由一臺柴油發電機帶動水泵抽水,但柴油發電機功率大、油耗高。

  機井通電工程實施後,村裡4口機井都通上了動力電,滿足了400多畝田地的灌溉需求。以往,若使用柴油發電機,每畝地澆一次需花費18元;而使用通電後的機井,每畝地澆一次只需要3.8元,灌溉成本降低為原來的1/5。從前,因為灌溉用水難,村裡農民只能種植耐旱卻不「緊俏」的甘蔗,如今機井通了電,可以改種一些價格較好的蔥和辣椒,粗略估計,村民年收入平均增加3萬-4萬元。

  擔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主力軍的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王延芳表示,農民從農村電網的改造升級中獲得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僅國家電網的機井通電工程惠及農田量就大約佔全國農業有效灌溉面積的1成還多,1年節省農民灌溉支出超100多億元。工程實施地區農民種糧年均增收299.8億元;農村新增農產品生產加工場所25.6萬處,發展農副業及旅遊業年均增收513.8億元,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440萬人。

  通電還為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保障性基礎條件。

  走進湖北省洪湖市老灣回族鄉珂裡村李聖富家,他的愛人張萍正在前臺忙活:「客房已訂滿,請了10多個服務員還是忙不過來!」早些年,李聖富在村裡開以食宿為主的農家樂,但因為電力「瓶頸」,夏天空調啟動不了,把客人都熱跑了。客源稀少,小兩口無奈選擇外出打工。

  2016年年初,投資870萬元的農網改造工程在珂裡村破土動工,李聖富聽說村裡要通動力電,又在搞美麗鄉村建設,趕忙回家重操舊業。幾年間,李聖富一棟五層帶電梯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樓餐廳,二三樓住宿,四樓棋牌室,五樓健身房。

  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也成為了脫貧攻堅的助推劑。

  2017年10月17日,累計投資近45億元的江西省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工程提前3個月竣工,直接惠及全省11個地市95個縣區6396個自然村,受益150.84萬戶、591.44萬人。據不完全統計,江西「兩年攻堅戰」的完成,助推38個貧困縣、1997個貧困村、226萬餘人脫貧。

  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另一主力軍南方電網公司,其供電範圍內有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5個,分別是烏蒙山區、武陵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和雲南迪慶,共涉及廣西、雲南、貴州3省、27地州、157個縣。「農網改造升級共惠及貧困人口1414萬人,為解決好『3農』問題、實施精準扶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南方電網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曹志安表示。

  當然,一度電帶給鄉村的「靜電感應」並不止經濟方面,其對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南方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副主任劉巍介紹說,2016年以來,在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地區,農村家庭新增空調125.4萬臺、冰箱86.1萬臺、洗衣機78.7萬臺,電視機74.7萬臺、電炊具107.9萬臺、電動加工設備15.5萬臺;農村機電設備和家電購置消費規模達到46.3億元。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組數據——

  到2017年9月,農村機井通電提前3個月完成任務,為全國159.5756萬個機井通了電,涉及全國17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61個縣的1.0688萬個鄉鎮,惠及1.5億畝農田,年節約燃油約300萬噸,每年為農田灌溉節約支出130億元;

  2017年12月,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任務全面完成,合計為7.8533萬個小城鎮中心村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涉及30個省(區、市)的2389個縣,涉及農村居民1.6億人;

  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12月,除西藏以外,實現了貧困自然村通動力電,共為3.3082萬個自然村通了動力電,涉及23個省(區、市)的839個縣,涉及農村居民約800萬人。到2020年,西藏通動力電任務將全部完成。

  機井通電,小城鎮電網改造,村村通動力電。給農民農村帶來的變化是,從「看天吃飯」到「致富有路」,從「糞火油燈」到「彩電冰箱」,從「黑燈瞎火」到「光亮整潔」。農村,電管夠的日子真好!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農網改造照亮致富路
    今年,奧米夏村告別了光伏電,用上了穩定的大網電,這個冬天村裡的村民和南疆20多萬戶農牧民一樣,用上了電採暖。  農牧民的電氣化生活,得益於自治區實施的一系列電力重點項目。這些項目涉及農網改造升級、煤改電、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等,帶給村民的不僅是生活上的便利,還為他們照亮了脫貧致富之路。
  • 國網清流縣供電公司:配電線路改造升級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本報記者 曾達楓 通訊員 鄭揚飛 江永漢報導近日,國網清流縣供電公司配網攻堅項目改造工程如火如荼開展,多名電力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對賴安村配變進行增容,新建一臺200千伏安變壓器,並改造0.4kV電力電纜950餘米對其原有的電力負荷進行分割,確保村民在冬季用電無憂。
  • 薊州區聚焦鄉村振興 做優「薊州農品」-新聞中心-北方網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薊州區將聚焦鄉村振興,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加快鄉村產業發展。2021年,薊州區將優化農業空間布局,構建現代都市農業體系。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狠抓「菜籃子」「米袋子」工程,打好穩產保供組合拳,鞏固「雙安雙創」成果。
  • 提升園區承載力 深耕農旅產業南墅鎮鄉村振興探「新路」
    新籤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34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竣工億元項目9個……1-10月份,南墅鎮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今年以來,南墅鎮立足優勢,深化拓展「萊西經驗」,聚焦石墨產業,深耕農旅產業,探出新路、幹出成效。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    新農科新在何處?要對傳統農林學科進行哪些升級迭代?如何在助力脫貧攻堅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農科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為此專訪了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 聚焦電網建設與改造、光伏扶貧發電項目接網、定點幫扶三大重點領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任務更加繁重、時間更加緊迫。對此,國網黨組明確提出了「一個提高、六個強化」的總要求,國網甘肅電力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措施,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脫貧攻堅工作按下「快進鍵」。截至目前,該公司共投資18.8億元,有序復工全部41項農配網工程,3月10日前將恢復全部49項基建工程;所有駐村幫扶隊員已於2月11日前在屬地政府的協助下全部到位並開展工作。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貴州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為脫貧攻堅「充足電」
    新華社貴陽10月31日電題:貴州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為脫貧攻堅「充足電」新華社記者楊欣「現在用電便宜多了,基地裡僅電費一項一年便可以省1萬多元,效益也好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亮巖鎮合歡村村民王明貴高興地說。王明貴是當地的香菇種植大戶。
  • 韓豐:新形勢下配網將如何發展
    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韓豐的文章深度分析了配網建設的現狀和任務,總結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本刊將其作為本次活動的開篇之作予以刊發,以飧讀者。紮實推進城市配電網建設改造,城網用戶年均停電時間由2005年的21.5小時減少到3.9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由2005年的99.14%提高到99.95%。北京、上海等10個重點城市核心區用戶年均故障停電時間降至4.5分鐘,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三是農網改造升級成效顯著。
  • 高考丨靜電場丨靜電感應與靜電平衡
    今天的我還是重點說一說靜電感應與平衡的問題。靜電感應現象 物體可以通過接觸起電,摩擦起電,也能夠通過感應器感應。如果我們先把a、b分開,再移走c,這時a段就會帶上負電,b端會帶上正電。同步學習的時候,還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是小球c靠近ab導棒發生靜電感應。如果我們用手摸一下a段或者b段,問導體棒會帶什麼電?
  • 美麗鄉村入畫來_旅遊_中國西藏網
    廁所問題是基本的民生問題,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難點,也是鄉村重要的文明窗口,體現著鄉風文明和宜居水平。巴桑家的廁所改造,是山南市「廁所革命」的縮影。從猶豫到下決心、從觀望到參與,老百姓爭先恐後地進行廁所改造,「廁所革命」大受歡迎。  「大家看到乾淨衛生的如廁環境後,思想悄然轉變,從顧慮到認同、支持,從『要我改廁』到『我要改廁』,開啟了農村群眾生活新篇章。」
  • 「中國白頭葉猴之鄉」用上「幸福電」
    人民網崇左11月23日電 近日,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羅白鄉芭萌村水引屯,迎來一批頭戴藍色防護帽、身穿藍色工裝的工作人員:他們立供電桿塔,改供電導線,更換智能電錶,升級變壓器……這些繁忙的工作人員,來自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崇左供電公司。
  • ...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蓄勢待建 老舊小區改造、養老育幼工程、社區...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正在密集謀劃實施新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除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外,養老育幼工程、社區新基建也將加速推進。業內指出,民生重大工程建設將撬動巨大的投資空間,要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
  • 重點發展大電網和配電網 2020年輸電比例將升至20%以上
    據舒印彪透露,目前有不少機構計劃與國家電網建立戰略合作公司,攻克智能電網的核心技術,例如發展柔性直流電技術、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大容量儲能技術、新能源併網控制技術等。國家電網計劃在未來新一輪的電網技術上要保持領先的地位。
  • 古鎮皂河:大運河畔「明珠」璀璨鄉村振興初展風姿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擘畫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乘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皂河鎮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深入推進惠民工程、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等工作,全力打造「莊淨、村秀、鎮美、民樂、村富、鎮強」的新型鄉鎮。俯瞰皂河鎮,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在徐徐鋪陳、初展風姿!
  •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高中學生和家長必須知道!
    一、 新工科 「新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本文推薦部分新工科專業和院校,供參考。 1、航空航天類 航空航天屬於工學中的一個專業類。
  • 靜電感應對網絡傳輸有哪些影響 怎樣預防靜電感應帶來的網絡故障
    引起網絡反應遲鈍現象的原因有多種,但有一種因素往往不大引人注意,那就是靜電感應;由於靜電感應不起眼,大家在排除故障的過程中常常會忽視它,殊不知感應靜電既能使網卡無故「罷工」,又能影響網絡信號的正常傳輸。因此我們在上網過程中,不但要想辦法避免感應靜電對網絡傳輸帶來故障,而且還必須及時採取措施來應對由靜電感應引發的網絡故障。
  • 西昌電力:電足了,花豔了,帶著鄉村一起致富了
    西昌電力:電足了,花豔了,帶著鄉村一起致富了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4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