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兩年來,國家投入數千億元,經過艱苦努力,如期完成了以小城鎮(中心村)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農村機井通電、貧困村通動力電為三大任務的新一輪農網改造。農村供電能力的提升,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推動廣大農村地區消費升級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從即日起,本報推出《聚焦農村電網改造》專欄,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劉強
2017年11月末,海拔4500多米、雪山環繞的西藏拉薩尼木縣帕古鄉彭崗村水庫之畔,43歲的牧民仁增桑吉用電爐煮上熱騰騰的酥油茶,和妻子圍坐電視機前。屋外凜冽寒冬,屋內卻暖意濃濃。
就在兩個多月前,這裡還過著「糞火油燈」的無電生活。前來幫扶的國家電網江蘇徐州供電公司在峭崖陡壁上立杆架線,新建8.6公裡線路,終於把電帶到仁增桑吉等3戶牧民家中。「就像做夢一樣。」仁增桑吉滿懷感激地說。
給仁增桑吉帶來「做夢一樣」生活的,正是國家能源局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
與其他方面存在著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一樣,電力供應也存在著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問題。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的通知》,提出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其中,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農村機井通電納入國務院重點工作,貧困村通動力電納入國家脫貧攻堅重點任務,這也被稱為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三大任務。
到2017年底,2016-2017年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順利完成任務。根根電線荷載著的電力,給鄉村帶來了巨大的「靜電感應」,為農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農村的發展都帶來了可喜變化。
廣東省湛江市的300多個村,有近4000口機井的通電需求,涉及需灌溉農田59.3萬餘畝。例如古村西村1600多人基本靠種植為生。以往,村民需要挑水、儲水來灌溉田地,如遇乾旱只能「認命」。當地政府也曾在該村投資建設4口高標準農田機井,每口由一臺柴油發電機帶動水泵抽水,但柴油發電機功率大、油耗高。
機井通電工程實施後,村裡4口機井都通上了動力電,滿足了400多畝田地的灌溉需求。以往,若使用柴油發電機,每畝地澆一次需花費18元;而使用通電後的機井,每畝地澆一次只需要3.8元,灌溉成本降低為原來的1/5。從前,因為灌溉用水難,村裡農民只能種植耐旱卻不「緊俏」的甘蔗,如今機井通了電,可以改種一些價格較好的蔥和辣椒,粗略估計,村民年收入平均增加3萬-4萬元。
擔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主力軍的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王延芳表示,農民從農村電網的改造升級中獲得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僅國家電網的機井通電工程惠及農田量就大約佔全國農業有效灌溉面積的1成還多,1年節省農民灌溉支出超100多億元。工程實施地區農民種糧年均增收299.8億元;農村新增農產品生產加工場所25.6萬處,發展農副業及旅遊業年均增收513.8億元,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440萬人。
通電還為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保障性基礎條件。
走進湖北省洪湖市老灣回族鄉珂裡村李聖富家,他的愛人張萍正在前臺忙活:「客房已訂滿,請了10多個服務員還是忙不過來!」早些年,李聖富在村裡開以食宿為主的農家樂,但因為電力「瓶頸」,夏天空調啟動不了,把客人都熱跑了。客源稀少,小兩口無奈選擇外出打工。
2016年年初,投資870萬元的農網改造工程在珂裡村破土動工,李聖富聽說村裡要通動力電,又在搞美麗鄉村建設,趕忙回家重操舊業。幾年間,李聖富一棟五層帶電梯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樓餐廳,二三樓住宿,四樓棋牌室,五樓健身房。
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也成為了脫貧攻堅的助推劑。
2017年10月17日,累計投資近45億元的江西省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工程提前3個月竣工,直接惠及全省11個地市95個縣區6396個自然村,受益150.84萬戶、591.44萬人。據不完全統計,江西「兩年攻堅戰」的完成,助推38個貧困縣、1997個貧困村、226萬餘人脫貧。
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另一主力軍南方電網公司,其供電範圍內有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5個,分別是烏蒙山區、武陵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和雲南迪慶,共涉及廣西、雲南、貴州3省、27地州、157個縣。「農網改造升級共惠及貧困人口1414萬人,為解決好『3農』問題、實施精準扶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南方電網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曹志安表示。
當然,一度電帶給鄉村的「靜電感應」並不止經濟方面,其對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南方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副主任劉巍介紹說,2016年以來,在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地區,農村家庭新增空調125.4萬臺、冰箱86.1萬臺、洗衣機78.7萬臺,電視機74.7萬臺、電炊具107.9萬臺、電動加工設備15.5萬臺;農村機電設備和家電購置消費規模達到46.3億元。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組數據——
到2017年9月,農村機井通電提前3個月完成任務,為全國159.5756萬個機井通了電,涉及全國17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61個縣的1.0688萬個鄉鎮,惠及1.5億畝農田,年節約燃油約300萬噸,每年為農田灌溉節約支出130億元;
2017年12月,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任務全面完成,合計為7.8533萬個小城鎮中心村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涉及30個省(區、市)的2389個縣,涉及農村居民1.6億人;
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12月,除西藏以外,實現了貧困自然村通動力電,共為3.3082萬個自然村通了動力電,涉及23個省(區、市)的839個縣,涉及農村居民約800萬人。到2020年,西藏通動力電任務將全部完成。
機井通電,小城鎮電網改造,村村通動力電。給農民農村帶來的變化是,從「看天吃飯」到「致富有路」,從「糞火油燈」到「彩電冰箱」,從「黑燈瞎火」到「光亮整潔」。農村,電管夠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