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發展大電網和配電網 2020年輸電比例將升至20%以上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日前在「能源·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在「十二五」期間的電網建設思路是轉變電網發展方式,通過大力建設電網線路來加大輸電比重,爭取到2020年將輸電比例提升到20%以上。

    「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將重點發展大電網和目前的薄弱點——配電網。國家電網還將制定實施農電發展戰略,大力加強農網建設。分析人士表示,國網「十二五」加強對配電端建設的投入意味著,配電端電力設備市場將隨之大幅擴容。     

大力提高輸電比例

    舒印彪介紹說,在「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將新增110千伏以上的輸電線路33.7萬公裡,以滿足新增3.8億千瓦電力裝機的介入和輸送需求,實現跨區輸送2.5億千瓦的電力和1.15萬億千瓦時的電量。據了解,我國「十二五」期間的新增電力裝機預計將達到3.8億千瓦,而「十一五」期間新增的電力裝機僅為2.65億千瓦。

    此外,電網「十二五」時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大力轉變電網發展方式。通過加強電網線路建設來提升輸電佔整個能源輸送方式中的比重。目前我國能源輸送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其中鐵路運輸量的50%都是在輸煤,輸煤輸電比例明顯失衡。數據顯示,2006年,「三西」地區的輸煤與輸電比例高達20:1,輸電比例不足5%。

    舒印彪表示,預計到2020年,通過建設輸煤輸電並舉的綜合運輸體系,使「三西」地區的輸煤輸電比例達到4:1,將輸電比例提升到20%以上。

    智能電網無疑將成為國家電網「十二五」期間的另一個重點。據舒印彪透露,目前有不少機構計劃與國家電網建立戰略合作公司,攻克智能電網的核心技術,例如發展柔性直流電技術、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大容量儲能技術、新能源併網控制技術等。國家電網計劃在未來新一輪的電網技術上要保持領先的地位。

    農電技術標準將再提升

    舒印彪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創新農電發展新模式,實施五大工程,即: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新農村電氣化升級工程、農電管理創新工程、農電隊伍職業化工程、供電服務品牌建設工程。重點是要解決目前農村用戶的電量增長過快、電能質量不高、可靠性不如人意的現狀。

    國家電網在「十二五」期間主要發展兩頭,一是大電網、骨幹電網的傳輸問題,一個是解決配電網的薄弱問題,讓廣大農村用戶用上高質量的電、放心電,做到質優價廉。

    據了解,國家電網日前制定了《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管理辦法》以及技術導則,對農村電網建設的設備技術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電網人士表示,未來還將繼續提高農村電網的建設標準,尤其是提高抗災能力。

    分析人士表示,這意味著農村電網建設所需的電力設備,一方面,市場將大幅擴容,除了新增建設任務之外,還有不少現有的農網相關設備需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標準也將明顯提升,技術過硬的設備類上市公司有望獲得更穩定的訂單,鑫龍電器、北京科銳、特銳德、齊星鐵塔等設備公司有望受益。

相關焦點

  • 洋山深水港北側陸域增量配電網建設發展規劃(2018-2020年)
    根據洋山深水港北側陸域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區域的規劃及重點大用戶入駐情況,預計至2020年試點區域內全社會最大負荷為5.4兆瓦,全社會用電量為0.19億千瓦時,2018-2020年年均最大負荷增長率為200%、年均用電量增長率為208%。試點區域內電力電量預測情況如表4-2所示。
  • 停電時間將從分鐘縮短至毫秒級!5G智能電網來了 華為、電信、國家...
    因此,智能電網通俗而言就是利用5G等技術,實現對電網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各個環節的預測和監測,不再需要大量人工現場巡檢。實際上,業界認為,5G作為萬物互聯的通用型技術,只有面向行業企業,應用到垂直領域,方能發揮最大價值,而與電網業務融合,結合電網發電、輸電、變電等生產環節對通信的需求,可以實現5G大寬帶、低時延等特性,實現視頻巡檢、配網自動化和自動抄表等智能電網各種業務場景。
  • 自愈電網與分布能源解析
    如美國加州領 先要求可在生能源的比例,從當前的2%提高到 2010年的20%、2020年達33%的目標。目前,插 入式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採用尚有待時日,但據美 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研究,美國現有的發、 輸、配電系統如每天24 h得到優化使用,可足夠 支持插入式電動汽車替代高達73%的燃油汽車, 減少52%的石油進口量。
  • 2018年中國特高壓建設及輸電能力分析,特高壓持續性發展空間巨大
    一、特高壓行業定義及發展歷程通常輸電電壓一般分為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對於我國絕大部分電網來說,110kV-220kV稱為高壓電網,300kV、500kV和750kV稱為超高壓電網,±而特高壓由±1000kV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特高壓適合長距離大規模電力傳輸。
  • 清潔、安全、經濟、友好等性能的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的發展方向
    首先介紹了智能電網的概念和功能特點,詳細分析了國內外智能電網的研究進展,對重點關鍵技術與智能電網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指出基於Agent 的分布式協調、控制、仿真與決策技術,分布式能源的系統集成以及基於知識的綜合決策支持是未來智能電網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 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帶一路」催生...
    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我國自然資源分布不均,特高壓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和損耗低等技術優勢,滿足我國能源輸送需求。截至2020年3月,我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2020年,特高壓設備投資額達1811億元。
  • 國家電網未來5年將投6200億建特高壓智能電網
    (圖片來源:資料圖)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張正陵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特高壓(UHV)智能電網對內地電力發展是必須的,未來五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人民幣,建設20條特高壓線路,以將西南的水電和西北的風電傳輸至中國東部。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是技術革新,還實現遠距離運輸,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且能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
  • 國家電網哪個崗位升職機會大?
    2020年2批國網報考人數突破34萬,而今年特殊情況下,考國網群體數量會相應增加。分數線同步上升、國網考試難度提高是大概率的事件。考國網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考電工類專業的更是有增無減。 作為龍頭企業,國家電網是電工類專業學生畢業時的不二之選。
  • 國網「新基建」已經明確本年度電網重點投資方向 信息化及特高壓需...
    02.電網信息化:建設確認加速,國網投資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1月,國網再次換帥引發了市場對國網信息化建設的短期擔憂,而在2020年2月,新任一把手毛偉明董事長首次表態中,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包含多項信息化任務仍然延續了原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內容,包括國網雲、數據中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等。
  • 國家電網中標英國設得蘭項目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首出國門
    負責為該島供電的勒威克(Lerwick)發電廠將在2019年完成服役年限,為了保障島上電力可靠供應,蘇格蘭配電公司提出設得蘭項目。據了解,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也稱輕型直流輸電技術,是以電壓源換流器(VSC)、可關斷器件和脈寬調製( PWM)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直流輸電技術。其在孤島供電、城市配電網的增容改造、交流系統互聯、大規模風電場併網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
  • 「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電網如何應對?
    「十四五」即將開局,作為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電網將如何發展?多位受訪業界人士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間,電網將向著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網際網路演進,跨區輸電通道容量將呈增長態勢,近期電網則以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為主。同時,能源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雙向友好互動,除提升需求側靈活調節能力外,還可滿足「十四五」及中長期高峰用電和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求。
  • 微電網大抉擇 在發展十字路口的思考
    一、從技術角度而言,我們是否需要微電網從併網型微電網的技術特徵分析,它能通過配電設施建立與用戶的直接供電關係,提高分布式清潔能源消納比例與利用效率;通過有效管理局部區域的分布式清潔能源,減少局部分布式清潔能源併網比例較高情況下對電網的衝擊;通過孤網運行能力,提升大電網故障下微電網內部負荷的供電安全;通過「源網荷儲」協同響應,提升對外部電網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支援能力。
  • 智能電網:智能配電技術的優勢
    智能配電作為智能電網的核心支撐技術,直接決定了智能電網的用戶體驗。根據國際大電網會議對智能電網技術的定義,智能電網應具有主動控制與管理的分布式電源、儲能設備,可以做到與客戶雙向負荷、具有靈活拓撲結構的公用配電網,具有柔性的技術標準、集中的管理模式和靈活的網路結構。
  • 光伏發電輸電側併網與配電側併網區別
    【電纜網訊】國家電網鼓勵光伏電站業主採用自發自用模式、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或完全上網等三種結算模式。各地方電力公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光伏電站業主對於變電、配電系統的認識不足造成的。
  • 高壓直流輸電電壓等級_高壓直流輸電的分類
    電壓等級(1:安全電壓(通常36V以下);2:低壓(又分220V和380V);3:高壓(10KV-220KV);4:超高壓330KV-750KV;5:特高壓1000KV交流、±800KV直流以上;)   我國最高交流電壓等級是1000kV(長治---荊門線),於2008年12月30日投入運行。
  • 南方電網公司多層級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助力能源轉型
    55天前,這座廣西首個基於人工智慧AI技術的「雙環網+主幹配」智能配電開關房成功投運,南寧成為了國內少數應用此類自適應智能配電開關房的城市之一,隨著年內智能配電開關房的陸續建成投產,該區域年戶均停電時間將實現小於5分鐘的管控目標,成為國內高可靠性供電示範區之一。  據悉,南寧城區智能電網示範區是南方電網公司首批20個智能電網示範城市之一。
  • 汽車、衛星和電網,無線輸電可不止手機快充這麼簡單
    從2018年3月,小米國內首發7.5瓦無線充電,到2019年2月的20瓦、2019年9月的30瓦、今年3月的40瓦和8月份的50瓦,進展可謂神速。遠場輸電技術可以把能量傳輸到更遠的距離,但必須瞄準接收器。這種類型輸電技術的應用是太陽能衛星和無線動力無人機。 19世紀,關於如何傳輸電能的理論有了長足發展。法拉第在1831年用他的感應定律描述了通過時變磁通驅動導體迴路中電流的電動勢。
  • [年報]大燁智能:2018年年度報告- CFi.CN 中財網
    配電自動化終端、配電終端指安裝在 10kV及以上配電網的各種遠方監測、控制單元的總稱,主要包括饋線終端、站所終端、配電變壓器終端等。FTU、饋線終端指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柱上和開關櫃等處並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饋線自動化功能的配電自動化終端。
  • 「專家觀點」電網輸配電的發展對電力電纜產品的價值要求
    曾任武漢高壓研究所電纜及附件研究室主任、電纜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高壓研究院電纜技術研究所所長;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擔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擔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電纜專家。現負責國家電網重大科技專項,柔性直流電纜絕緣料及電纜系統研發,同時系電力行業電力電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聘專家。
  • 國家電網的飛輪效應
    得益以此,國家電網是近20年來全球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電網。擁有世界先進的智能電網技術。覆蓋150個城市高速公路的快速充電網絡和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2017年,國網入選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負責牽頭實施國家「科技創新2030」智能電網重大項目。按照國家電網計劃,到2020年將形成「五縱六橫」特高壓輸電骨幹網架,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