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女生坐擁400棟樓收租」,有沒有這種可能?理論上是肯定有的。或者說在廣州擁有400棟樓的「隱形富豪」是肯定存在的。
但是如果僅僅是一個20歲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憑藉7年的奮鬥,關鍵是「第一桶金」的方式單純靠信息差,幫助別人租房,從而利用租金差價,可以短短7年擁有廣州的400棟樓,那就是讓別人交智商稅。
要知道7年前,也就是2012年。這個階段已經不是房地產租售規則尚不規範時期了。而是已經經歷了2009年以前那個「賣樓花期」了,2012年全國,特別是廣州這類城市,無論租售都已經相當規範,無論從買賣資格的確定、合同的訂立、資金的租託管、稅費的徵收都已經進入規範期。
在租賃市場,實際上早已各種連鎖門店林立,對市場爭奪已經異常細化。所以這位93年的女孩,其實不要說利用網絡信息差了,就單純的想在租賃市場分一杯羹,都是極其困難的。
這種情況如果放在07年以前,或許還真的能夠多多少少賺到所謂的「第1桶金」。只不過那個時候這個小姑娘應該才15、6歲,很多80後都沒有意識,抓得住這個機會。
所以這位93年包租婆如果真的能在2012年的租賃市場攫取可以哪怕只買2、3棟樓首付的「第一桶金」。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有對「某些房產資源壟斷」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多半來自於權力,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要麼通過自己的父母、要麼通過某個擁有這種權力的人。
說完第一桶金,再來說樓市的買賣市場。的確這些年很多人利用銀行的房貸槓桿,撬動了數以巨億的資產。但是從2012年到2015年,再到2017年到2019年,這裡面是有幾個波峰、波谷的。
在2015年上半年,因為資金鍊斷裂、被套的牢炒樓人大把存在。要知道這位93年包租婆,竟然可以利用租金,去不斷收購「不良資產」,而且達到這等規模。只能說她隱藏了很多信息。
首先,她背後有「高人」,可以清晰地預判到接下來的形勢;站在當時情境,這不是逢賭必贏,而是在賭命;
其次,收購這些「不良資產」的資金池,絕對不可能是她所謂的「房屋租金」,只可能是某些有目的的外來資本、高槓桿融資或者公權力資本。
無論是哪一種可能,只能說,如果她說的40棟樓都是真的,這個93年的包租婆可能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當然還有種可能,這個93年包租婆的成功並不是自己創造的,卻被自己拿來炫耀。
在規則明確的時代,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讓人覺得喪氣的是,有些人拿來炫耀的,恰恰是自己不遵守規則而獲利。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