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導讀:印度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前體,用於硅藻土太陽能電池。他們用這種電池製造了一種超級太陽能電池,據說其效率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他們依靠低溫工藝製造該設備。
印度SRM科學技術研究院(SRMIST)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分子前驅體,該分子可用於基於相同化合物的硅藻土薄膜中,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
他們在最近發表在《太陽能》上的「低溫下全溶液處理功能層的超導型CZTS太陽能電池」中展示了他們的發現。用該前驅體構建了基於鈦氧化物一維納米結構的酯酸/硫化鎘異質結的超導型太陽能電池。
在250℃的溫和退火溫度下,不硫化就製得了鎂橄欖石膜。然後將其用於異質結電池中,該電池具有氟摻雜的氧化錫,二氧化鈦,硫化鎘,硅藻土和鋁的層。
科學家解釋說:「超態配置能夠克服重新組合損失,也可以提供額外的優勢,允許更容易實現光捕獲,改進後的背觸點設計,或實現串聯器件結構。」
低溫製造工藝可以防止硫化鎘的擴散和摻雜氟的氧化錫層的降解,同時使低成本製造成為可能。該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1.04%,科學家們說,這是現有文獻中此類設備的最高水平之一。
kesterite層是基於研究人員已經開發的一種前體溶液。將氯化銅、二水合醋酸鋅、二水合氯化錫和硫代乙醯胺溶於10 ml 2-甲氧基乙醇中,攪拌10分鐘,得到黃色透明溶液。採用鍍鉬鈉石灰玻璃作為酯膜的基材。
科學家們說:「使用前驅溶液通過浸塗的方法製備了CZTS薄膜,然後在130℃乾燥,然後在500℃氬氣中退火30分鐘。」
然後在環境條件下將溶液存放在一個封閉的玻璃瓶中觀察其穩定性。紫外可見光譜顯示其吸光度性質無明顯變化。通過x射線衍射(XRD)拍攝的圖像也顯示得到的薄膜均勻光滑,並且kesterite的顆粒覆蓋了整個基底。薄膜在一個簡單的異質結器件中進行測試,器件由玻璃、鉬、氯酯、硫化鎘和鋁製成,頂部電極採用無真空層壓導電帶。
研究人員說:「所有的結果,包括霍爾效應的測量以及異質結器件的特性,都證實了器件質量優良的CZTS吸收層的形成,這將引導未來的工作,以製造最佳的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
他們對該設備進行了霍爾效應測量,並聲稱該薄膜的p型半導體特性顯示了優越的移動性值。他們還研究了霍爾係數,該係數描述了電流通過導電材料時的變化情況。研究人員說,電池顯示了很有前途的價值,尤其是短路電流(ISC)和開路電壓(VOC)。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OFweek,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