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新趨勢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新趨勢

佚名 發表於 2009-12-28 09:26:20

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新趨勢

緊緊圍繞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兩大目標的各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各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積極進行。所謂新型太陽能電池,是指用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工藝製造的太陽能電池。目前晶體矽高效太陽能電池和各類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全球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開發的兩大熱點和重點。高效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接近25%,高效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超過20%。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非晶矽薄膜電池、CdTe系薄膜電池、CIS系薄膜電池和多晶矽薄膜電池上。非晶矽薄膜電池的研發,重點是研究解決電池的光致衰降和提高效率問題。經過努力,已有許多新的突破,實驗室的穩定效率已達15%。CdTe系薄膜電池的實驗室效率已達到16.4%,CIS系薄膜電池實驗室效率已達到19.2%,並且都已建立了效率超過10%的中試規模的生產線。多晶矽薄膜電池的研究工作,自1987年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實驗室效率已超過17%,成為引起世界光伏界矚目的新熱點,前景看好。

下面對21世紀前20年期間世界太陽能電池的發展趨勢作一簡要預測。

高效率低成本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開發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在21世紀的前20年內仍將是居主導地位的光伏器件,在生產和應用總量中佔首位,並將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

自1954年實用的太陽能電池問世以來,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一直在世界光伏市場居統治地位,佔太陽能電池總產量的80%~90%。預計這種地位在相當一個時期之內,還將會繼續保持。但將矽材料變成適合於製造電池的矽片,要採用大容量的晶體生長裝置和價格昂貴的切割設備,並且製造溫度高,要消耗相當多的電能,因而目前矽片的生產成本高達1.5美元/W左右。正在研究試驗用切薄矽片、擴大平面晶體或採用聚光等方法,力爭把矽片的生產成本降低一半左右。預測採用各種新方法和新工藝,在今後5~10a間有望把矽片的生產成本降低到1美元/W左右,並將在15a間進一步降低到接近0.5美元/W。這樣,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成本,就會從目前的約2~2.5美元/W,降低到10~15a後的1美元/W左右。隨著光伏市場的不斷發展擴大,10a後光伏系統的價格將會降到6美元/W,20a左右可以進一步降低到接近3美元/W,發電成本約為0.1美元/kW.h。如果民生電價在今後20a間翻一番的話,那麼民用光伏系統的電價到2020年前後就可達到與常規能源的電價相持平,而進入公共電網。

為實現這樣的設想,必須立項目、投資金,積極開展高效率、低成本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開發工作。

制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進一步提高的主要技術障礙有:①電池表面柵線遮光影響;②電池表面光反射損失;③光傳導損失;④內部複合損失;⑤表面複合損失等。針對這些障礙,近些年來研究開發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主要有:①雙層減反射膜,②雷射或機械刻槽埋藏柵線技術;③絨面技術;④背點接觸電極克服技術;⑤高效反射器技術;⑥光吸收技術等。

降低矽材料的生產費用,是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的關鍵。多晶矽電池的材料成本比單晶矽電池的材料成本低,應作為研究開發的重點。主要研發的問題有:①多晶矽材料製備的新技術;②快速摻雜表面處理技術;③提高矽片質量的新技術、新工藝等。

太陽能電池的短路電流、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都達到最大值時,可以得到最高的轉換效率。但由於它們相互影響和制約,並受到材料內在質量的影響,同時提高三者是很困難的,一般情況下只能單獨改善其中的某一項。提高短路電流可從光吸收和光譜響應兩方面努力。在太陽光譜中短波光的能量很大,而常規矽電池的短波響應卻很差。為展寬電池光譜響應的峰區,研製了具有淺結、密柵及「死層」薄特徵的紫光電池。常規矽電池表面雖有減反射膜,但單層的減反射膜仍對波長有選擇性。無反射電池即絨面電池,則由於表面不平整,可多次吸收入射光,並且沒有對波長的選擇性,因而在較寬波長範圍內光能的吸收量增大,進一步提高了短路電流。提高電池的開路電壓能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而具有背面場的電池,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都可得到提高。這些新工藝、新技術已在高效電池中得到應用,並取得了好的效果。當前的目標,是不但要研發新的工藝、新的技術和新的器件結構,而且也要研發向工業生產的轉移問題、降低電池和組件的成本問題。

下面對幾種高效率,低成本矽太陽能電池的研發情況作一簡介。
1.發射極鈍化及背面局部擴散太陽能電池?PERL 
電池正反兩面部進行氧鈍化,並採用光刻技術將電池表面的氧化矽層製作成倒金宇塔,如圖1所示。兩面的金屬接觸面都進行縮小,其接觸點進行了硼與磷的重摻雜。用此法製備的單晶矽電池效率已達24.7%,多晶矽電池效率已達19.8%。


圖1 PERL太陽能電池

2.埋柵太陽能電池?BCSC 

採用雷射刻槽或機械刻槽。雷射在矽片表面刻出寬度為20μm左右的槽,然後化學鍍銅,以形成電電極,如圖2所示。它的主要特徵是:①隨機絨面,降低了表面反射率;②選擇性發射極,獲得了最佳的光譜響應及最小的接觸電阻。③雷射刻槽埋柵電極(LGBG),達到了最小的遮光率,高電導率的銅電極。這種電池的批量生產效率已達17%,因此已具有工業化生產的意義。目前我國這種電池的實驗室效率為19.55%。


圖2 BCSC太陽能電池

3.高效背表面反射器太陽能電池?BSR 
在這類電池中,太陽能電池的背面和背面接觸之間用真空蒸鍍的方法沉積一層高反射率的金屬表面?一般為鋁 ,能被電池吸收並轉換為電能光的波長。對矽電池來說,約為1150nm,比它更長的任何輻射波都容易透過半導體材料進入背表面反射器。電池的厚度越薄,背反射器的作用越明顯。所謂背反射器,就是將電池背面做成反射面,它能反射透過電池基體到達背表面的光,從而增加光的利用率?見圖3 。這樣,可增加電池對長波光的吸收,使短路電流增加。並且它還能把到達背面的波長大於電池光譜響應截止波長的紅光反射出去,從而降低電池的吸收係數。測試表明,普通矽電池太陽吸收係數αs。為0.781±0.020,而此電池為0.740±0.020。這就減輕了其有害影響,因為這部分光不僅不能產生光生載流子,而且產生熱效應,使電池溫度升高,導致效率下降。


圖3 背面反射器太陽能電池和普通矽太陽能電池的
反射率與光波波長的關係

4.高效背表面場和背表面反射器大陽能電池(BSFR)。
它也稱為漂移場太陽能電池。此電池是在BSR電池結構的基礎上再做一層p+層。這種場有助於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和少數載流子的收集。但這種p+場容易受空間高能粒子輻射的影響而發生衰減,比BSR電池抗高能粒子損傷的能力差。其目前的最高效率為14.8%。

5.高效低阻矽太陽能電池?RESC 

它是一種用電阻率為0.2Ω·cm和0.3Ω·cm的p型區熔矽製成的電池。其特點是在電池的發射區製備一層鈍化層。這種結構的電池,減少了表面密度,抑制了表面複合速度。其擴散結較深,約為0.7μm,在保持較高短路電流密度?39.2mA/cm2 的同時,具有相當高的開路電壓?670mV 和較高的填充因子(82.1%)。該電池在AM1.5、100mW/cm2、25℃±2℃的條件下測試,其轉換效率可達21.6%。

各類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開發

薄膜太陽能電池由沉積在玻璃、不鏽鋼、塑料、掏瓷襯底或薄膜上的幾微米或幾十微米厚的半導體膜構成。由於其半導體層很薄,可大為節省電池材料,降低生產成本,因而是最有前景的新型太陽能電池,已成為當今世界光伏技術研究開發工作的重點項目、熱點課題。下面對幾種主要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情況作一簡介。

1.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非晶矽薄膜電池誕生於1976年,是用非晶矽半導體林料製備的一種薄膜電池。非晶矽半導體材料的最基本特徵是組成原子的排列為長程無序、短程有序,原子間的鍵合類似晶體矽,形成一種共價無規網狀結構。這種結構,不是無規理想的網絡模型,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結構缺陷、懸掛鍵、斷鍵和空洞等。非晶矽電池的工作原理與單晶矽電池類似,都是利用半導體的光生伏打效應實現光電轉換。與單晶矽電池不同的是,非晶矽電池光生載流子只有漂移運動而無擴散運動,原因是由於非晶矽結構中的長程無序和無規網絡引起的極強散射作用,使載流子的擴散長度很短。如果在光生載流子的產生處或附近沒有電場存在,則光生載流子受擴散長度的限制,將會很快複合而不能吸收。為能有效地收集光生載流子,將電池設計成為pin型,其中p層是入射光層,i層是本徵吸收層,處在p和n產生的內建電場中。當入射光通過p+層進入i層後,產生電子-空穴對,光生載流子一旦產生後就由內建電場分開,空穴漂移到p+邊,電子漂移到n邊,形成光生電流和光生電壓。



非晶矽薄膜電池可以用玻璃、不鏽鋼、特種塑料、陶瓷等為襯底(圖4為非晶矽薄膜電池結構的示意圖)。玻璃襯底的非晶矽電池,光從玻璃面入射,電池的電流從透明導電膜(TCO)和鋁電極引出。不鏽鋼襯底的非晶矽電池與單晶矽電池類似,在透明導電膜上製備梳狀銀電極,電池的電流從銀電極和不鏽鋼引出。雙疊層的結構有兩種:一種是兩層結構使用相同的非晶矽材料;一種是上層使用非晶矽合金,下層使用非晶矽鍺合金,以增加對長波光的吸收;上層使用寬能隙的非晶矽合金做本徵層,以吸收藍光光子;中間層用含鍺約15%的中等帶隙的非晶矽鍺合金,以吸收紅光。三疊層的結構與雙疊層的結構類似。

非晶矽材料是由氣相沉積法形成的。根據離解和沉積方法的不同,可分為輝光放電分解法(GD)、濺射法(SP)、真空蒸發法、光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和熱絲法(HW)等多種。其中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是已被普遍採用的方法,其裝置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PECVD沉積非晶矽的方法中,PECVD的原料氣一般採用SiH4和H2,製備疊層電池時用SiH4和GeH4,加入B2H6和PH5可同時實現摻雜。SiH4和GeH4在低溫等離子體的作用下分解產生a-Si或a-SiGe薄膜。此法具有低溫工藝和大面積薄膜的生產等特點,適合於大規模生產。




一般來說,pin集成型以玻璃為襯底的非晶矽電池的製造工序為:清洗並烘乾玻璃襯底——生長TCO膜——雷射切割TCO膜——依次生長pin非晶矽膜——雷射切割a-Si膜——蒸發濺射AI電極——雷射切割AI電極(或掩膜蒸發AI電極)。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HIT太陽能電池的發展現狀
    HIT太陽能電池的發展現狀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其內部在不斷的進行熱核反應,穩定的向宇宙空間輻射能量,其輻射總功率約為3.8*1026J.s-1,到達地球的總輻射能量推算約為1.73*1017J.s-1,到達陸地表面能力約為
  • HIT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概況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種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新型發電技術,兇具有資源充足、清潔、安全、壽命長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已成為可再生能源技術中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
  • 我國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發展路徑
    在產業布局上,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集中分布在江蘇、河北、山東、廣東、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區,依靠一些重點光伏企業為引領者,逐步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的發展。二、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發展現狀1. 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在太陽能電池材料市場中地位顯赫,約佔66%左右;矽晶太陽能電池中,單晶矽和多晶矽佔據主要份額,約90%左右。
  • 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打開APP 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發表於 2019-09-01 10:03:34 儘管如此,德國研究機構仍然在開發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和新電池概念以及優化模塊生產方面佔據全球領先地位。例如,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憑藉由化合物半導體製成的四重太陽能電池,效率創下了46%的世界紀錄。
  • 薄膜太陽能電池現狀與發展趨勢
    太陽能是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質能、風能、水能等都來源於太陽能。太陽能電池是是一種通過光伏效應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一種裝置,是利用太陽能的一種重要形式。目前,人們根據所選用的半導體材料將太陽能電池應用技術分為晶矽和薄膜兩大類。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分類與發展歷史
    太陽能電池。CIS薄膜電池從80年代最初8%的轉換效率發展到目前的15%左右。日本松下電氣工業公司開發的摻鎵的CIS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為15.3%(面積1cm2) 。1995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研究室研製出轉換效率17.l%的CIS太陽能電池,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該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預計到2000年CIS電池的轉換效率將達到20%,相當於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電池發展歷程簡介
    太陽能電池發展歷程簡介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能源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安全、高效、低碳」集中體現了現代能源技術的特點,也是搶佔未來能源技術制高點的主要方向。目前對新能源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太陽能、氫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其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及市場分析
    因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在小電力市場上被廣泛使用,但在發電市場上則較不具競爭力。 其它薄膜型中較值得一提的是曬化銅銦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因它有非晶矽薄膜型太陽能電池所不能達到的高效率與可靠度。就效率而言,它在很小的單位面積上已經可達到16%以上,且沒有可靠度方面的問題,但由於其量產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特別在大面積基板上形成的場合中,各元素比例的均一性等問題,都是今後發展研究的課題。
  • 太陽能電池發展突飛猛進 行業呼喚制訂標準
    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成為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被稱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太陽能電池產業應運而生,近幾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然而,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太陽能電池產業在國內並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並存在投資過熱、原材料資源浪費、過度競爭甚至產能過剩等問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發表於 2018-03-01 17:14:29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詳細分析
    前言 晶體矽材料依然在太陽能光電池材料中佔據主導地位,但是,最近幾年在薄膜光電池技術上也有了很多突破。在2005年的時候,晶體矽在太陽能光電池市場佔到95%以上的份額。 你準備好將太陽能代入你的家庭了嗎?目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發展預示著一個人人都能通過太陽能獲得清潔能源的美好將來。
  • 太陽能聚合物電池的原理及發展前景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入射到半導體的異質結或金屬半導體界面附近產生的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光生伏打效應是光激發產生的電子空穴對一激子被各種因素引起的靜電勢能分離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當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時,光敏材料被激發產生電子和空穴對,在太陽能電池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分離和傳輸,然後被各自的電極收集。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組件有何區別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光伏設備行業已基本具備了全系列太陽能電池製造能力。中國光伏設備企業生產的設備應用包括矽材料生產、矽材料加工、矽晶片加工、太陽能電池晶片生產以及相應的純水製備、環保處理、淨化工程施工。其中晶體矽生長設備增長最快。
  • 工藝路線漸成熟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被看好
    在近兩、三年內,企業如果上馬多晶矽項目,必將承受很大的市場壓力,而投資薄膜太陽能則相對市場壓力要小很多,市場前景也是比較樂觀的。儘管從市場發展長期來看,隨著國內市場的啟動,多晶矽的發展前景也是很樂觀的。但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共分天下的可能性非常大。」
  • 研究人員探討有機太陽能電池板的發展前景
    蓋世汽車訊 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主要使用矽基太陽能電池板,但這些電池板堅硬笨重,可能會被塑料太陽能電池板替代,後者輕巧靈活,可印刷粘貼在建築物上,或置於窗戶或汽車上,將光轉化為電能。
  • 2020開年紅 太陽能電池技術大發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技術的進步,太陽能電池在轉換效率和生產技術傷均有突破,前不久王勃華在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中提到我國光伏企業在PERC、TOPCon、異質結、IBC等高效晶矽電池生產技術、薄膜電池技術研發上先後取得突破,並不斷刷新世界記錄。2019年我國太陽能電池記錄上榜17次,並仍有4個記錄保持。
  • 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太陽能電池主要是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礎,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電材料吸收光能後發生光電於轉換反應,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陽能電池可分為矽太陽能電池、以無機鹽如砷化鎵III-V化合物、硫化鎘、銅銦硒等多元化合物為材料的電池、功能高分子材料製備的太陽能電池、納米晶太陽能電池等。
  • 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產量統計
    以光電效應工作的薄膜式太陽能電池為主流,而以光化學效應工作的實施太陽能電池則還處於萌芽階段。太陽能電池按結晶狀態可分為結晶系薄膜式和非結晶系薄膜式(以下表示為a-)兩大類,而前者又分為單結晶形和多結晶形。
  • 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可在太空中像畫卷一樣展開
    ,2020年1月5日成功完成了關鍵技術試驗,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結構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在軌可控展開。總體單位認為,該系統解決了柔性太陽能電池的地面捲曲鎖緊-在軌可控展開-展開後高剛度可承載的難題。未來下一代大型或超大型空間結構對能源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柔性太陽能電池作為太陽能電池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具有質量輕、柔韌性好、收納比高等優點,但在航天應用過程中存在收攏鎖緊、驅動展開和展開後剛度較低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