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首次」!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可在太空中像畫卷一樣展開

2020-12-03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通訊員 蘭鑫 劉立武

記者5月25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冷勁松教授課題組研製的「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智能複合材料結構的可展開柔性太陽能電池系統」,於2019年12月27日搭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實踐二十號衛星在海南文昌隨長徵五號火箭成功飛天,2020年1月5日成功完成了關鍵技術試驗,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結構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在軌可控展開。總體單位認為,該系統解決了柔性太陽能電池的地面捲曲鎖緊-在軌可控展開-展開後高剛度可承載的難題。

未來下一代大型或超大型空間結構對能源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柔性太陽能電池作為太陽能電池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具有質量輕、柔韌性好、收納比高等優點,但在航天應用過程中存在收攏鎖緊、驅動展開和展開後剛度較低等難題。

在杜善義院士、韓傑才院士帶領下,哈工大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於20世紀90年代初就在國內較早確立了智能材料與結構的研究方向。在其「理工結合,服務航天」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從事智能材料結構力學及其在航天、航空、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研究。2006年開始,課題組啟動開展形狀記憶聚合物及其複合材料結構的研究,自主研發了適用於航天環境的多種類、不同系列的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能滿足高低軌道等不同極端空間環境的需求。

與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不同,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是一種激勵響應的非金屬高分子材料,具有主動可控大變形(20%-500%)、驅動方式多樣、剛度可變等特性,可被設計成集驅動與承載功能一體化的部件,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未來有望部分替代複雜的機電驅動系統。

圖1 用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製成的花朵綻放過程

本次搭載的「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智能複合材料結構的可展開柔性太陽能電池系統」,主要包括哈工大研製的形狀記憶複合材料鎖緊釋放機構、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可展開梁和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研製的柔性太陽能薄膜電池。基於複合材料力學理論和結構精細化設計,本次搭載的可展開柔性太陽能電池系統,通過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結構實現了鎖緊、釋放和結構展開的功能,沒有採用傳統的火工分離裝置、鉸鏈及電機驅動等方法,結構簡單,解鎖和展開過程幾乎無衝擊,展開時間和過程可控,展開後結構的基頻和剛度都較高。

圖2 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結構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系統的在軌可控展開

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本次哈工大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結構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系統的在軌可控展開驗證,是該團隊繼2016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地球同步軌道環境下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在軌驗證之後,再次創造的一個「國際首次」記錄,兩次「國際首次」在軌任務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智能材料及其太空飛行器結構的研究處於國際前列。在前期技術積累基礎上,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的智能結構,還將應用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未來,相關技術也有望應用於深空探測、空間站、探月工程、衛星等不同太空飛行器平臺中的空間可展開結構、鎖緊釋放機構及柔性太陽能電池系統,在航天、航空、汽車、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機器人及生物醫療等領域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3 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複合材料結構的可展開柔性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工作示意圖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李俊霞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特定結構柔性太陽能電池首次實現在軌可控展開—新聞—科學網
    下一代大型或超大型空間結構對能源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柔性太陽能電池作為太陽能電池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具有質量輕、柔韌性好、收納比高等優點,但在航天應用過程中也存在收攏鎖緊、驅動展開和展開後剛度較低等難題。
  • 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熊宇傑教授課題組基於應用廣泛的半導體矽材料,採用金屬納米結構的熱電子注入方法,近期設計出一種可在近紅外區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尺寸更小更高效
    新型柔性電池既薄又高效,可吸收光譜寬,可與現有太陽能技術相媲美,可以用於很多場合。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材料 可製造太陽能纖維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不知你是否想過,有一天我們的衣服、帽子、箱包都能「自我發電」,給手機隨時充電;佔地面積龐大的發電站將成歷史,未來只需要一個桌子大小的機器就能發電?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製出的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向研發完全纖維狀的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
  • 太空中的太陽能展板究竟是如何伸縮展開的?
    >還記得10.17早上七點三十九分的時候,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太陽能展板打開的一瞬間麼?提醒:方便您今後快速找到本文,可分享到您的朋友圈進行收藏還記得10.17早上七點三十九分的時候,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太陽能展板打開的一瞬間麼?
  • 新型太陽能電池首入太空
    德國研究人員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通過火箭送入太空。該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極端條件的考驗,通過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產生能量。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焦耳》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和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太空任務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火箭攜帶的設備重量減到最小。雖然目前用於太空任務和衛星的無機矽太陽能電池板效率很高,但它們非常笨重和剛性。作為新興技術的混合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難以置信的輕便和靈活性,成為未來應用的理想候選者。
  • 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性能的研究
    這些應用中,絕大多數採用的是剛性太陽能電池,如晶體矽電池。而在一些剛性電池無法勝任的場合中,柔性太陽能電池正以其獨特、柔韌的特點贏得了一席之地,在各種戶外便攜的應用裡,特別是科考、軍工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可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據國外媒體報導,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漂浮在太空,將無數能量輻射到地球。這個概念,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其實是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首次提出。一直以來,它也確實是許多科幻作者的靈感來源。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此外,還有無機半導體薄膜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等。不同太陽能電池結構不一樣,比如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有機光敏帶由P型有機半導體(容易給出電子)構成的給體、N型半導體(容易接收電子)構成的受體組成,形成很薄的柔性活性層,在外電路接通下產生光電流。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不同太陽能電池結構不一樣,比如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有機光敏帶由P型有機半導體(容易給出電子)構成的給體、N型半導體(容易接收電子)構成的受體組成,形成很薄的柔性活性層,在外電路接通下產生光電流。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與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類似,具有三明治結構,主要的不同在於光敏層,它是有機無機雜化構成的鈣鈦礦結構。
  • 德國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
    該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極端條件的考驗,通過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產生能量。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焦耳》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和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 太空任務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火箭攜帶的設備重量減到最小。雖然目前用於太空任務和衛星的無機矽太陽能電池板效率很高,但它們非常笨重和剛性。作為新興技術的混合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難以置信的輕便和靈活性,成為未來應用的理想候選者。
  • 德國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
    該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極端條件的考驗,通過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產生能量。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焦耳》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和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 太空任務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火箭攜帶的設備重量減到最小。雖然目前用於太空任務和衛星的無機矽太陽能電池板效率很高,但它們非常笨重和剛性。
  • 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與構造 | 《科學通報》專題
    過去20 年中,能源問題位列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十大問題之首,其緊迫性愈加明顯,也引起了各國政府、社會和科學家的極大關注。 能源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和重要生存基礎。作為能源技術的傑出代表,太陽能電池是利用P-N 結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光電功能器件,是人類減緩乃至解決傳統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耗及其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選擇。
  • 皮秒雷射器在柔性太陽能薄膜電池中的應用
    非晶矽薄膜電池,具有性能穩定、抗輻射能力強等優勢,且光電轉換效率高,已接近於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但是成本只有其1/3,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所有太陽能薄膜電池材料中,CIGS(銅銦鎵硒)電池對可見光的吸收係數最高,而且原材料的消耗卻遠低於傳統晶體矽太陽電池。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十年磨一劍在葛子義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卷透明且印有條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之所以說是一卷,是因為它不同於我們常見的電池,而是可以像衛生紙一樣捲起來,拉出來以後像紙一樣薄,只有一兩百微米厚。雖然輕薄,但它的技術含量卻極高,有鋁陰極、陰極界面層、活性層、陽極界面層和ITO陽極等多達5層組成。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可低溫加工、效率高,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非常適用於製備柔性太陽能電池。因此,當前國內外都加快了基於鈣鈦礦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加大有效面積、降低成本、實現低溫製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上。
  • 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原標題: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新華網華盛頓9月2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休斯敦大學教授、著名華裔納米材料專家任志鋒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可像橡皮筋一樣循環拉伸而不改變性能的透明電導體。這項成果在柔性電子學和人體可植入設備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 新型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既高效又耐用
    導讀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研究人員與國際夥伴們合作,成功創造出一款既高效又耐用的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圖片來源:MIT) 超薄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單位重量可提供的功率大,且適合各種應用,例如為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作為軟體機器人中的傳感器與致動器。
  • 【中國科學報】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此外,還有無機半導體薄膜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等。  不同太陽能電池結構不一樣,比如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有機光敏帶由P型有機半導體(容易給出電子)構成的給體、N型半導體(容易接收電子)構成的受體組成,形成很薄的柔性活性層,在外電路接通下產生光電流。
  • 科學家研製柔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具有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理論效率高、製作和使用過程環境友好等特點而成為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的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