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微生物作畫展現「活」的藝術

2020-11-26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張瑜琨 通訊員 劉濤)昨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技學院在該院大廳向大學生展示微生物創意繪畫大賽參賽作品。比賽中,大學生以不同色彩菌種為顏料,以接種環為畫筆,在培養基上繪出具有創意的圖案,從而體會科學的樂趣、創意的樂趣,提高自身科學及藝術修養。

據該院大學生科技協會會長熊樂介紹,用於作畫的菌種分為三類,一是放線菌,二是真菌,三是細菌。參賽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培養基在微波爐裡加熱,隨後在超淨工作檯上倒培養皿,用接種環接種菌種,在培養基上作畫,所有步驟完成之後,將培養皿放在培養箱中培養生長。

責編:ZB

相關焦點

  • 中國藥科大學學子用微生物作畫
    細菌儘管渺小,卻無處不在,甚至在藝術領域也有它們的身影。日前,中國藥科大學首屆「皿上添花」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拉開帷幕。藥大學子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以菌為翰墨皿為宣紙,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非凡而又美妙的「畫卷」。
  • 用細菌作畫?瞧中國藥科大學學子如何腦洞大開
    還有荷花、楓樹葉、動車高鐵、宇宙飛船……如何把無色透明的微生物呈現在人們眼前,指揮它們做出「規定動作」?看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想像卻在中國藥科大學真實上演。日前,在藥大首屆「皿上添花」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上,學子們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以菌為翰墨皿為宣紙,用細菌、真菌在培養基上創作出了一幅幅美妙非凡的「畫卷」。
  • 微生物也能畫畫?看沈藥學子秒變靈魂畫手
    近日,瀋陽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舉辦了第三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培養皿做畫布,微生物做「顏料」,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心連心,共戰疫」沈藥學子用微生物作畫向所有奮鬥著的醫護工作者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微生物作畫的原理其實就是菌種的培養,從自然環境中找到合適的菌種,根據它們自身不同的顏色,利用無菌操作等方式
  • 用微生物作畫能有多好看?
    如今,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微生物學似乎不再只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它開始踏足藝術領域。最近,由美國微生物學會(ASM)主辦的「2019瓊脂藝術競賽」,向普通人展示了一個多彩的微生物世界。瓊脂即培養基。微生物學家以培養皿為畫布,用微生物來創作。這些作品有的像素描,有的像油畫,還有些甚至帶有3D效果。
  • 腦洞大開 藥大學子用細菌作畫
    你聽說過用細菌作畫嗎?細菌儘管渺小,卻無處不在,甚至在藝術領域也有它們閃耀的身影。日前,中國藥科大學首屆「皿上添花」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拉開帷幕。藥大學子匠心獨運,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以菌為翰墨皿為宣紙,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非凡而又美妙的「畫卷」。
  • 小細菌背後的大學問:微生物竟然也能「作畫」
    在科學家的眼中,微生物有了另一個用途:「畫畫」的好材料。  色彩絢麗的嫦娥奔月圖、季節變換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近日,瀋陽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製藥學院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培養皿做畫布,微生物做「顏料」,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其實,這些絢麗的色彩,是微生物自己「長」出來的。
  • 藝術與化學「強強」聯手 華理學子探索工科中的「美」
    藝術與化學「強強」聯手 華理學子探索工科中的「美」時間:2019/3/28 8:33:14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作者:金寒草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生活中常說的
  • 大連理工大學學子雪地作畫「中國加油」
    這是上個周末,大連理工大學的學子們歷時12個小時,在雪地上創作畫作,為中國抗疫點讚,為大連和母校加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連理工大學升級疫情防控措施,嚴格校園封閉管理。新年伊始,大連迎來了2021年的第一場大雪。「我們就決定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在校園內雪地作畫為抗疫助力,用自己所繪的圖案為『祖國加油』,更為我們所熱愛的校園『大工加油』。」
  • 檢驗人不懂藝術?微生物創意大賽等你來戰
    你能想像用微生物作畫嗎?不用畫布和畫筆,僅用培養皿和微生物,照樣能作出驚豔全場的畫作!首先,讓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大神們的傑作吧!現在,你們展現自己的機會來了!為推動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普及和提升,由臨床微生物大講堂主辦、安圖生物協辦的第一屆
  • 檢驗人不懂藝術?微生物創意大賽等你來戰!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那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說到細菌,大家多半沒有什麼好印象,覺得它們只會引起食物變質、誘發感染等,不過在檢驗科大神看來,它們只是人體表面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內存在的微生物,它們的一舉一動都盡在掌握!  你能想像用微生物作畫嗎?
  • 這些惟妙惟肖的畫,你能想像是用微生物做的嗎?
    圖為:華中農業大學參賽隊伍比賽要求以「初心」為主題,製作「細菌畫」,即以培養基為畫板,使在培養基上生長的、表達不同顏色的微生物組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從而形成完整的畫作。比賽結合了科學與人文藝術,綜合考察同學微生物知識、動手實驗能力、藝術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 被科學耽擱的亞歷山大:發現青黴菌不被重視,微生物作畫流傳至今
    亞歷山大是倫敦切爾西藝術俱樂部的成員,在那裡他作為業餘畫家繪畫了各種鉛筆素描和水彩畫等。但是,他的藝術才華不止於此,那是因為他使用另一種媒介作為「顏料」,以「微生物」來作畫。因為培養過程中,不同的微生物會呈現不同顏色,好比枯草芽孢桿菌呈現的視覺效果是奶油色,紫色桿菌是紫色,大腸桿菌是無色,黃球菌是黃色,玫瑰微球菌是粉紅色等。亞歷山大就是利用不同微生物所呈現的不同顏色充當「顏料」,開始製作「微生物藝術」。
  •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可以投稿了!
    專家寄語「製作微生物培養皿是生物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功,沒想到基本功練紮實了也能創作出這麼多美輪美奐的藝術佳作,現在國家弘揚工匠精神,培養皿藝術大賽正和彰顯工匠精神不謀而合,希望培養皿藝術大賽越辦越好,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參與。」
  • 生物藝術/生物+藝術=?
    據稱,這些南瓜自國外引種,並在上海農科院某位種植專家的幫助下,通過一些外界幹預手段進行藝術改造,然後選種、定型,以達到轉基因效果,並最終呈現出這種超越我們常識和認知範圍的南瓜新形態。生物藝術最終要呈現的是活的,有生命的作品。生物藝術正在悄悄地登陸中國。它誕生於實驗室或實驗基地,藝術家開始與新的合作夥伴——生物學家、植物學家等一起工作。
  • 清朝廣州畫師在植物莖髓上作畫 外銷通草畫國慶將重現羊城
    清朝廣州畫師在植物莖髓上作畫 外銷通草畫國慶將重現羊城金羊網  作者:黃婷 李煥坤  2019-09-30 通草畫,被譽為當時中國的「明信片
  • 科學和藝術"相逢":培養皿裡"種"出"蒙娜麗莎"畫作
    這些馳名中外的藝術畫作,不僅可以用筆畫出來,還可以在培養皿裡面「種」出來。  近日,瀋陽藥科大學舉辦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參賽選手們以培養基為畫板,以牙籤做畫筆,蘸細菌做顏料,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創意十足、色彩斑斕的「藝術細菌」畫作。  這是科學和藝術的一場「相逢」。
  • 科學和藝術「相逢」:培養皿裡「種」出「蒙娜麗莎」畫作
    這些馳名中外的藝術畫作,不僅可以用筆畫出來,還可以在培養皿裡面「種」出來。  近日,瀋陽藥科大學舉辦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參賽選手們以培養基為畫板,以牙籤做畫筆,蘸細菌做顏料,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創意十足、色彩斑斕的「藝術細菌」畫作。  這是科學和藝術的一場「相逢」。
  • 美國50歲藝術家用無人機帶LED燈在天空作畫
    【環球網無人機頻道 記者 趙汗青】《科羅拉多太陽報》(colorado sun)6月26日刊文介紹了一位利用無人機在空中作畫的藝術家——已經50歲的馬克·貝倫庫拉(Mark Bellncula),他來自科羅拉多州的布雷肯裡奇(Breckenridge)。
  • 微生物藝術家們又出來搞事啦!
    原標題:微生物藝術家們又出來搞事啦! 作者:姬麥軒 編輯:婉珺 創作微生物培養皿藝術一直是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喜愛的活動。 美國微生物學會的培養皿藝術大賽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舉辦了三屆;中國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很榮幸,我的培養皿創作作品在這次比賽中拿到了獎項,在此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培養皿作畫的過程。 先來介紹一下培養皿作畫的基本原理吧。
  • 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迎元旦,多彩藝術節展現學子藝術才華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張紅巖 為踐行「十個一活動」,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快樂無限的校園文化氛圍,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2021年元旦之際開展了學校藝術節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藝術才華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