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央山脈,在哪裡?

2021-01-09 陝西法制網

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自己的「母親河」,但一提到「父親山」這個概念,很多人就懵了。

地理學者黨雙忍認為,在地理空間和文化傳承上,母親河容易確認,父親山卻不易確認。

奧地利的母親河是多瑙河,但多瑙河從德國西南部的黑森林流出,最後注入黑海。奧地利與德國相愛相殺多年,總不能認德國是爸爸。

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山脈,縱貫9000公裡,從智利穿越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一直到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各國之間有嚴重的文化隔閡,對同一山脈難有認同感。

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其河源區為東歐平原的丘陵、湖泊,也沒有一座山峰能與這條歐洲最長河流兩兩相望,長相廝守。

中國不一樣。

中華民族有兩大母親河,長江與黃河皆發源於青藏高原,共同哺育著中華文明,而在黃河與長江之間,是東西走向的秦嶺。

(秦嶺太白山。圖源/攝圖網)

大秦嶺綿延3000裡,橫臥於中國腹心地帶,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央之山」, 肩挑著關中平原與成都平原兩大天府之國,其北流之水為黃河水,南流之水為長江水。

作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秦嶺與淮河共同構成中國南北分界線,又將中國一二三級階梯緊緊連在一起。

陝西作家賈平凹說:「一條龍脈,橫亙在那裡,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這就是秦嶺,中國最偉大的山。」

如果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秦嶺,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秦嶺風光。圖源/攝圖網)

秦嶺的誕生

秦嶺是中央之山。

攤開中國地圖,一眼看去最靠近中國腹心地帶的山脈,就是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山脈,北以渭河—黃河主河道為界,南以漢水為界,與大巴山相連,東西狹長400-500公裡,南北寬窄100-150公裡,介於關中平原和漢水谷地之間。

這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秦嶺。

眾所周知,秦嶺—淮河線為中國南北分界線,劃分了中國溫帶季風氣候帶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形成了南稻北麥、南船北馬的中國南北大格局。

有學者認為,淮河以西,青藏高原以東,所有具有中國南北分界線意義的東西向山脈,都可稱為「秦嶺」,也就是將「秦嶺」擴大為中國腹心地帶中央山脈的總稱。

大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大別山、張八嶺,東西長度1500公裡,在北緯30°至40°之間,與長江、黃河共同組成了「一山兩河」地帶。

據統計,總面積近40萬平方公裡的大秦嶺,佔全國土地面積4%,森林面積佔全國的森林總面積10%以上,秦嶺水供養著全國1/10以上的人口。

(秦嶺黑河國家水庫。圖源/攝圖網)

高峻挺拔的秦嶺群山,阻擋南下的冷氣,也擋住了北上的水汽,從而使得秦嶺北麓與南坡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生態樣貌。秦嶺之中,既是中國的南方,也是北方。

在中國,若要直觀地感受南北方差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穿越秦嶺。

當「春風又綠江南岸」時,秦嶺以北的北方依舊寒風凜冽。

(無錫黿頭渚櫻花。圖源/攝圖網)

當「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時,南方人還在為要不要披件外套出門犯愁。

(黑龍江雪鄉日出。圖源/攝圖網)

從中國走向世界,通過衛星影像圖可發現,亞歐大陸中央橫臥著由一系列山脈、高原組成的長廊,東西相連,由亞細亞延伸至大西洋。

從亞洲的秦嶺,經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等,一直到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長達1.2萬公裡,構成亞歐大陸的屋脊。

在這一連串山系中,秦嶺如龍首,位於東方的中國中央,傲然屹立。

大概在6億年前,秦嶺還沒有如此雄偉氣勢,卻曾洶湧澎湃。

當時秦嶺一帶是汪洋大海,被現在的地質學家稱為古秦嶺洋。古秦嶺洋的兩岸,一南一北,有兩個地理板塊——揚子板塊、華北板塊隔海相望。

(圖為挪威海。億萬年前,秦嶺也曾是這樣一片海洋。)

可見在誕生之初,秦嶺就有了劃分中國大陸南北的潛質,並默默地積蓄力量。

之後,經過多次造山運動,華北板塊和揚子板塊碰撞擠壓,發生褶皺變形,秦嶺浮出海面,中國南北陸地連成一體。

到了8000萬年前,在印度次大陸的撞擊下,青藏高原急劇上升,秦嶺的西部也逐漸升高。而在滄海桑田的變化中,板塊運動引發的地震,成為秦嶺成長過程中的陣痛,並影響至今。

明代嘉靖年間的華縣大地震、1879年的文縣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7年的九寨溝地震,都曾經驚動中國,而這些地震都與秦嶺的板塊運動有關。

秦嶺山河

秦嶺的崛起,引發周邊地區地動山搖,而這座山脈卻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其長久以來的沉默,讓人們淡忘了中華民族父親山的壯美。

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在秦嶺北麓形成一個半月形地帶,造就了秦漢之際關中的天府之國。

終南山在秦嶺山脈中段,此山之名,也是秦嶺最初的名字。《詩經·小雅·天保》中寫道,「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此處的南山,便是終南山。

終南山是漢唐帝都的後花園,秦朝阿房宮、古都長安城、皇家園林上林苑的遺址,都在終南山腳下。

唐代名士常隱居於終南山,藉此獲得名聲達到做官目的,有人將其稱為「終南捷徑」,道教全真派也發源於此。

(終南山南五臺景區。圖源/攝圖網)

在渭河、西漢水、嘉陵江、姜水之間,秦嶺劃分陝西、甘肅兩省,這一段被稱為陝甘嶺(大散嶺)。

因為該山域內有著名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甘肅人將天水境內的這一段秦嶺,稱為麥積山。

在茫茫秦嶺中,另一處重要地理節點是玉皇山。

秦嶺將中國劃為南北,玉皇山可不簡單,竟將秦嶺一分為二,其北麓是寶雞,南坡是漢中,成為秦嶺中漢江與嘉陵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

(漢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鄉。圖源/圖蟲創意)

玉皇山之東,聳立著秦嶺山脈最高峰太白山。主峰拔仙臺在太白縣境內東部,海拔3771.2米。

《尚書·禹貢》就有太白山的記載,但從文獻資料來看,古代登頂太白山的人不多。因此,1956年,中國登山隊登頂太白山成功後,那一天一度被稱為中國登山運動誕生日。

如果按照大秦嶺的概念,「五嶽」之中的西嶽華山、中嶽嵩山皆在秦嶺。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嵩山峻極於天,居天下之中,兩山共同拱衛著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華山。圖源/攝圖網)

3000裡大秦嶺,承載著中國文化的DNA,這讓一些學者由秦嶺聯想到了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位於歐洲中南部,被稱為歐洲的脊梁,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東西綿延1200公裡,總面積22萬平方公裡,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有128座,其中就有西歐第一高峰——勃朗峰。

秦嶺與阿爾卑斯山,同樣是位於古老大陸的中央山脈,且同樣是氣候分界線,阿爾卑斯山南麓是亞熱帶夏幹氣候,北麓是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

在歐洲歷史上,羅馬人於公元前1世紀在阿爾卑斯山實現了短暫的統一,將大半個歐洲納入帝國版圖,但在400年後,羅馬帝國分崩離析。

如今,阿爾卑斯山分屬於各個國家,西起法國東南部,經瑞士、義大利,東到奧地利的維也納,無法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父親山。

相比之下,秦嶺因秦漢帝國,以及長達2000年的大秦嶺時代,而永遠銘刻了中華民族的記憶。

直至今天,秦嶺依然是中國的中央山脈,連接著青海、甘肅、陝西、重慶、湖北、河南等省市。

秦嶺帝國

秦嶺養育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兩大天府之國,孕育了帝都長安,周秦漢隋唐五個王朝都曾定都於此。

按照威氏拼音法,秦的英文為「Ch'in」。《劍橋中國秦漢史》中提出,英語中秦(Ch'in)一詞,應為中華(China)一詞的由來。

(關中平原。圖源/攝圖網)

在秦漢以前,秦嶺多稱為「南山」,如《漢書》中所說,「南山,天下之阻也」。

在秦漢以後,秦嶺才成了這座山脈的名字,這與大秦帝國的興衰息息相關。

3000多年,西周王室在聯合各部落擊敗殷商後,進駐秦嶺的驪山腳下,中國由此進入了長達2000年的大秦嶺時代,其中歷代王朝都以大秦嶺的長安—洛陽為中心。

直到周幽王敗於犬戎,被誅殺於驪山下,周王室撤出關中之前,西周都背靠秦嶺,以周禮與封建制度統治著華夏大地。

(驪山國家森林公園。圖源/攝圖網)

周王室離開後,秦人進入關中,來到了驪山腳下。

秦人祖先為商朝舊臣,在周滅商後被迫「居犬丘,守西垂」,即西遷至秦嶺西北的秦嶺門,在今甘肅天水境內的河谷盆地一帶為周王室養馬,抵禦朱圉山以西的西戎。

秦嶺之西的甘肅天水,是秦人最早的龍興之地。天水在歷史上曾設有秦嶺縣,如今也有秦州區、秦安縣等帶有秦人印記的地名。

很多人忘記了,這裡是秦朝大一統的最初起點。

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領非子為諸侯,秦人由西周的馬夫一躍成為諸侯之國,先後有三任國君在與西戎的戰爭中戰死。

周王室衰頹後,秦人遷居關中,奪取了東出的要道函谷關。

從關中東端的函谷關到西端的大散關之間,秦嶺與渭河、黃河的山川形勢構成了一個大彎曲。這一帶是關中平原,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國。

早在秦人在秦嶺播種下第一顆種子的幾千年前,大地灣人與半坡人就已經在此繁衍生息,開墾栽種,留下了諸多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更久遠的時代,秦嶺北麓深深埋藏著華夏之源的另一種猜想。

2018年7月,《自然》雜誌刊發的一項重大考古發現表明,在秦嶺北麓、關中平原的藍田縣,發現了距今212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上陳遺址。這是迄今為止,非洲以外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遺址。

秦人在秦嶺開疆拓土時,或許並沒有發掘先民的足跡,更沒想到,他們將會建立一個大一統帝國。

(兵馬俑博物館前的秦始皇雕像。圖源/圖蟲創意)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後,重用商鞅,推行變法,在鹹陽(今陝西鹹陽)營建新都。

秦惠文王在位時,秦軍越過秦嶺,吞併巴蜀,攻佔楚國的漢中。至此,黃河以西,秦嶺巴山,盡歸秦國。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南徵北戰,將國土擴展到江漢中下遊,在白起等名將的率領下,秦軍在與六國的多次大戰中勢如破竹,取得決定性勝利。

終於,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分天下為36郡,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國家。

嬴政自以為其功勝過上古的三皇五帝,於是自稱為皇帝,這個稱號沿用2000多年,「百代都行秦政法」。

千古一帝強化了國家的統一力量,這是阿爾卑斯山下的羅馬帝國未能實現的萬世偉業。

以渭河為搖籃的大秦帝國從秦嶺中走出,而在秦之後,漢室江山也定鼎於秦嶺南北。

在秦末亂世中,劉邦率領起義軍的先鋒部隊,繞過了易守難攻的函谷關,從秦嶺西南迂迴進軍,率先進入關中,滅了秦朝。

此前,起義軍名義上的領袖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

雖然劉邦屈服於手握重兵的項羽,在鴻門宴後讓出關中,以漢中、巴蜀為大本營當了漢王,但他再次出兵,與項羽爭奪天下,正是從秦嶺的棧道開始。

在秦嶺的幽壑深谷之間,多條險峻通道組成的古道群,連接著巴蜀、羌藏、甘青、關中等生態圈。這就是秦嶺古道,這些古代的高速公路,在3000年的時間裡,用最原始的方式,將秦嶺與黃河、長江流域連在一起。

通過秦嶺古道,劉邦上演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戲,他先燒了通往關中的棧道,又派韓信明裡修棧道,引起三秦一帶項羽部下的懷疑,背地裡從故道(陳倉道)奇襲陳倉,奪取了關中之地。

劉邦攻下關中後,在與項羽的巔峰對決中屢敗屢戰,最終勝出,開啟了大漢帝國400年基業。

起初,劉邦創業團隊大都是關東之人,西漢王朝本來要以洛陽為都。但有大臣跟劉邦說,洛陽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地,而關中沃野千裡,據三面而守,才是適合定都的天府之國。

於是,劉邦改變主意,定都於長安,又一個秦嶺帝國就此誕生。

大漢帝國走向衰敗後,秦嶺古道再次成為南北交戰的通道。諸葛亮所謂「六出祁山」(歷史上諸葛亮從祁山出兵僅有兩次),實際上就是出秦嶺。

諸葛亮北伐曹魏,沿秦嶺的西漢水逆流而上,奪取隴西,意圖再向關中進軍,怎奈何「出師未捷身先死」。

在他逝世29年後,曹魏滅蜀,走的也是秦嶺古道。魏將鄧艾率領將士,裹著毛氈從陰平道攀木緣崖而下,身先士卒,突襲成都,迫使蜀漢後主劉禪出城投降。

有感於秦嶺古道的崢嶸、突兀、強悍、崎嶇,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大唐盛世,是秦嶺帝國的最後一段光輝歲月。

一代雄主李世民提筆書寫秦嶺的帝王之氣:「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

詩人王維晚年隱居秦嶺的終南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那是楊貴妃愛吃的荔枝,生產於巴蜀,經秦嶺中的子午道快遞到長安。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那是韓愈被貶潮州,在遠行路上思念家人,回望秦嶺之間的帝都長安時,發出的慨嘆。

唐代以後,黃河流域的經濟地位逐漸被南方超越,而關中政治地位的沒落,讓人們漸漸忘記了,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秦嶺南北分界峪口。圖源/攝圖網)

清代康乾盛世,隨著玉米、薯類等作物的種植,人口爆炸性增長。

乾隆下令「山頭地角止宜種樹者聽墾,免其升科」,也就是對深山老林弛禁,免除新開墾土地的徵稅,鼓勵農民向森林要地。

秦嶺湧入了數以百萬計的川陝流民,流民採取遊耕的方式,搭棚耕作,「二三年後,棄之而另覓地耕作」,大規模砍伐森林。

(秦嶺山村。圖源/圖蟲創意)

長久以來,秦嶺是木材、薪材的重要來源地,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就曾「伐薪燒炭南山中」。為了採集食物、藥物,秦嶺的樹木也不斷遭受殘害。

「盛世」透支了森林資源。圍墾森林、溼地,使秦嶺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物種大量滅絕,水土流失嚴重,也為人類帶來了災難。

晚清光緒年間,秦嶺大量森林消失,藥材資源銳減(「老林久闢,厚樸、黃連之野生者絕少」)。之前在森林中繁衍的老虎也難以藏身,「不過偶一見之矣」。在破壞森林之前,秦嶺卻曾「地廣人稀,山深林密」(清光緒《鎮安縣鄉土志》)

資料顯示,從西漢到民國,漢中發生的水災由100年1次,變成了3.9年1次,森林植被破壞與洪澇災害的關係一目了然。

當初秦人先祖篳路藍縷,帶著原始的工具來到秦嶺,面對的是西戎的侵略。在秦帝國滅亡的兩千年後,秦嶺面對的,是不斷惡化的自然環境。

(秦嶺楓葉。圖源/攝圖網)

「獻給地球的禮物」

98年長江大洪水後,秦嶺全境停止森林採伐,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與退耕還林工程。

在經過千百年的破壞後,秦嶺山林終於得以休養生息。華夏生命之源,喚醒了昔日的記憶。

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秦嶺進行考察後,將這座劃分中國南北的山脈稱為第83份「上帝獻給地球的禮物」。

(秦嶺太白山天池。圖源/圖蟲創意)

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後,漢江水由秦嶺湖(丹江口水庫)出發,沿著華北平原,源源不斷輸入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

源自中國腹心的秦嶺之水,養育著上億人口。

秦嶺,還是中國人的中央國家公園。

這一地區是萬物生靈的天堂,保存有多種世界珍稀動物資源。生長在秦嶺中的大熊貓、朱䴉[huán]、羚牛、金絲猴,被稱為「秦嶺四寶」。

(秦嶺是大熊貓的棲息地。圖源/攝圖網)

隨著秦嶺生態系統的重建,中華父親山再次迴蕩野性的呼喚。

據統計,截至近兩年,秦嶺朱䴉由最初發現時的7隻增加到2000多隻,秦嶺的大熊貓由最少時的百餘只增加到300多隻。秦嶺的金絲猴、羚牛、林麝等也時有發現,在青山綠水之間繁衍生息。

(陝西周至縣秦嶺金絲猴。圖源/攝圖網)

不少專家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經滅絕。

但在秦嶺,仍不時流傳發現華南虎的傳說。2004年《陝西省野生動物圖鑑》稱,「1964年華南虎在佛坪(屬陝西省漢中市)發現後,至今在山區群眾中偶有發現。」

誰都不知道,神秘的秦嶺深處,是否還有奇蹟等待著我們。

(秦嶺再難聽見虎嘯。圖源/攝圖網)

黃河與長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緩緩東流,其與秦嶺交匯而成的山河廊道,今日依舊連通著中國東西。

秦嶺與淮河橫貫東西,劃分中國的南北,在這條萬裡長線上,依稀響起漢唐帝國的戰馬嘶鳴聲,聽到悠揚的商隊駝鈴聲,看見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中國,乃至世界,都再難找尋如秦嶺一樣傳奇的地理人文史詩。

這座父親山,至今庇護著中華民族,我們豈能相忘?

(秦嶺山下,金色麥田。圖源/攝圖網)

主要參考文獻:

[清]畢沅:《關中勝跡圖志》,三秦出版社,2004年沈茂才:《中國秦嶺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保護》,科學出版社,2010年《地圖上的秦嶺》編纂委員會:《秦嶺全景圖記》,西安地圖出版社,2014年《秦嶺四庫全書》編寫組:《秦嶺四庫全書》,西安出版社,2016年黨雙忍:《秦嶺簡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年單之薔 :《秦嶺:中國人的中央國家公園》,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第06期作者/來源:最愛歷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偉大的山脈,在哪裡?
    攤開中國地圖,一眼看去最靠近中國腹心地帶的山脈,就是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山脈,北以渭河—黃河主河道為界,南以漢水為界,與大巴山相連,東西狹長400-500公裡,南北寬窄100-150公裡,介於關中平原和漢水谷地之間。
  • 為什麼「秦嶺」山脈會被稱為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
    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另外,由於板塊運動也塑造了我國的山脈骨架,使得我國的山脈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為主。此外,秦嶺在我國還有一些別樣的稱呼,比如秦嶺被稱作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這是為什麼呢?
  • 一張地圖,看中國的主要山脈分布
    中國主要地理分界山脈地圖製圖:大地理館上圖中標註了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脈阿爾泰山我國與蒙古國界山,中國境內部分主要在新疆綿延
  • 臺灣中央山脈地殼厚達45公裡:大地震機率高
    臺灣中央山脈地殼厚達45公裡:大地震機率高 2013-05-02 15:0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編輯:施希   臺灣研究發現,臺灣島內中央山脈的山根厚達45公裡,顯示臺灣的造山運動還有很多的成長空間。
  • 如果落基山脈是東西走向,美國的中央大平原會有什麼改變
    153.6萬平方公裡的中央大平原(我國的四大平原總面積加起來只有86萬平方公裡。夏天潮溼悶熱的海洋季風也能長驅直入進入中央平原地帶,這就導致了美國中央大平原「冬冷夏熱」的普遍情況。,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脈,或者落基山脈變成東西走向,那麼會對美國的中央大平原帶來什麼影響?
  • 中國主要山脈 山脈最高峰及其海拔一覽表
    最高峰和海拔 (米) 備 注 阿爾泰山脈
  • 哪條山脈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的家?
    你知道中國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欽冰川在哪裡嗎?它位於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的南坡。「卡欽」,在藏語中是大冰川的意思。卡欽冰川也的確名副其實,整個冰川佔地約172平方千米,大致相當於250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而念青唐古拉山脈就是中國最大海洋性冰川的家。
  • 臺灣五大山脈
    臺灣是個南北狹長、高山密布的島嶼,山脈分布縱貫全臺。若依陵脈延伸的完整性,大致可分成呈南北縱走方向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海岸山脈等五大山脈,以及位於西北方的大屯火山匯,基本為北北東向。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形成於喜馬拉雅運動。
  • 【地理圖解】中國地形——中國山脈
    點藍色字關注「飛哥學地理」中國的山脈很多,對於高中生記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 中國「最長」的山脈,橫跨了四川、雲南以及西藏三個省份!
    今天我們想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最長的山脈,橫跨了四川、雲南以及西藏三個省份,這裡聚集了我國的28個少數民族,那麼究竟是哪一個山脈呢?這個山脈就是我國的橫斷山脈,也就是我國最長的一個山脈。所謂橫斷山脈,是包含我國眾多山川在內的一個體系,其中包括大雪山、雲嶺、怒山、沙魯裡山等眾多山川。這些山川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點就在於同屬於橫斷山脈。
  •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為臺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方,東以蘭陽溪斷層谷與大甲溪上遊縱谷(合稱皮亞南構造線)與中央山脈分界。雪山山脈為臺灣最北方的山脈,呈現東北至西南走向,北起三貂角(或鼻頭角),南迄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溪北岸的濁水山,以此計算,整個山脈長約260公裡,寬約28公裡。
  • 記住中國山脈走向很難嗎?有了它,一點都不難!
    中國山脈走向圖一直是教學裡的一個痛點。一個是高清的圖片不好找,另一方面,即使有高清的圖片,圖片畢竟是靜態的,一次將所有的山脈及名字展現給學生,學生找起來也並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選擇了重繪中國山脈走向圖。不僅清晰,而且添加動畫後,各個走向的山脈依次展現,分層遞進,有趣易懂。也就因為這一頁,我實在捨不得把源文件送出去。
  • 地球上的三個山脈之最
    1: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海拔8848米)分布於青藏高原南緣,處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邊境上。由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數條大致平行的支脈組成,南凸呈弧形,東西長約2500多公裡,南北寬200-300公裡。
  • 中國是從哪裡來的?
    碰出一個大中國文 | 星球研究所本文由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 星球研究所 聯合製作身為人類我最好奇的問題是我從哪裡來而身為中國人最好奇的問題會變成中國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憑藉這些科學考察研究科學家們不但知道了「中國從哪裡來
  • 在秦巴山脈構建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中部集群
    新華社 發秦巴山脈區域位於我國地理中央,指秦嶺、巴山山脈腹地,東西延綿1000餘公裡,涉及陝西、湖北、重慶、四川、甘肅、河南五省一市,約30萬平方公裡。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秦巴山脈理應成為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樣板。其棲息地破碎化、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空間不足、重要水源地保護空缺等問題,應通過建立國家公園、增加自然保護地面積、貫通地域生態廊道來填補、整合與優化。
  • 中國主要山脈及其最高峰簡表
    山脈名稱成因類型 長度(公裡) 海拔(米) 最高峰和海拔(米) 備 注  阿爾泰山脈 褶皺斷塊山 2000  3000 友誼峰 4374  天山山脈褶皺斷塊山 2500  5000 託木爾峰 7443  阿爾金山脈 褶皺斷塊山 7504000 蘇拉木塔格 6295  祁連山脈褶皺斷塊山 1000  4000
  • 喜馬拉雅一喀喇崑崙山脈:中國最大的山脈,在世界排第二
    喜馬拉雅一喀喇崑崙山脈脈是中國最大的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聳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接著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及唐古拉山。  喀喇崑崙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 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 中國西南最雄偉的山脈,橫斷山脈究竟有多神奇?
    世界上沒有比橫斷山脈更令人驚嘆的山脈了,作為中國西北最雄偉的山脈,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來這裡體驗一下這個世界的壯麗。橫斷山脈也是由地球上最劇烈的板塊運動造成的,2億多年前,橫斷山脈所在的地區仍然是一個大海洋,隨著板塊的劇烈運動,青藏高原抬升,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和擠壓,最終形成了像橫斷山脈一樣的巨大褶皺山地系統。
  • 你對中國有名的主要山脈了解多少?
    岡底斯山脈藏語岡底斯山脈意為「眾山之主」。「岡底」在藏語和「斯」在印地語中都是「雪」的意思。主峰岡仁波齊藏語中意為「雪山寶貝」。岡底斯山脈橫貫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與喜馬拉雅山脈平行,其走向受噶爾藏布—雅魯藏布江斷裂的控制,呈西北-東南走向,屬褶皺山。岡底斯藏語意為眾山之主,東接念青唐古拉山脈,海拔約6000米、長1100千米。
  • 中國地理第3期:中國主要山脈走向
    這三列東西走向的山脈各距約8個緯度,具有明顯的等距性,並都成為中國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線(以後會專門講中國地理分界線)。二、 南北向山脈位於中國大陸的中部,自北而南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等。橫斷山脈由一系列平行的嶺谷相間的高山和深谷所組成。這一南北縱列的山脈,把全國分成東、西兩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