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分享了這樣一張圖片,照片是東莞圖書館讀者留言表中的一頁,上面寫著這樣一段話:
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
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
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
識惠東莞,識惠外來民工。
湖北農民工 2020.6.24
還有網友補充道留言中「識惠東莞」的出處,2004年我國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任繼愈,為東莞圖書館題字時寫下了「知識惠東莞」。
東莞圖書館官方微博隨後也轉發了這張照片並表示「我們一直在,等您再來!」
據了解,留言的主人公是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農民工吳桂春,他因之前所在的工廠關閉而失業,本打算近期返回湖北老家。
在退還讀者證的那天,工作人員了解到吳桂春是圖書館有12年書齡的老讀者,聽完他讀書的經歷之後,感慨之餘工作人員希望吳桂春能在離開前為圖書館留下一段話,也就是上面我們看到的那句話。
這張圖片在網上走紅之後,當地政府也積極幫助吳桂春找新工作,現在吳桂春已經通過了東莞市一家物業公司的面試,將在東莞南城的一個小區內從事綠化養護工作。
於是他又可以繼續在東莞圖書館讀書了,接受採訪時,這位只讀過小學的54歲讀者動情地說:「餘生永不忘東莞的書香。」
點擊播放 GIF 3.5M
在東莞的17年裡,圖書館是吳桂春除了工廠、租房之外,去得最多的地方。每逢節假日或者工廠輪休日,吳桂春大多都會在圖書館度過。
「讀書對我的性格、心態和眼光都有幫助,我現在不會脾氣那麼暴躁,不會動不動跟人抬槓,看任何事情都能平常心,不會著急了……」
「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多讀書,讀書會讓人禮貌,讓社會更和諧。」吳桂春說。
點擊播放 GIF 3.7M
從吳桂春身上或許我們可以找到「讀書到底有什麼用?」的答案。
去年年末,一部關於書籍的記錄片悄然上線,沒有太多的宣傳和熱度,但是卻收穫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它就是《但是,還有書籍》
▼
片名來自於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同名詩:
但是還有書籍
切斯拉夫·米沃什
但是書籍將會站在書架上,此乃真正的存在,
書籍一下子出現,嶄新,還有些溼潤,
像秋天慄子樹下閃閃發亮的落果,
受到觸摸、愛撫,開始長時生存
儘管地平線上有大火,城堡在空中爆破
部落在遠徵途中,行星在運行。
「我們永存,」書籍說,即使書頁被撕扯,
或者文字被呼嘯的火焰舔光。
書籍比我們持久,我們纖弱的體溫
會和記憶一起冷卻、消散、寂滅。
我常想像已經沒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沒有損失,依然是大戲臺,
女人的時裝,掛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聲。
但是書籍將會豎立在書架,有幸誕生,
來源於人,也源於崇高與光明。
點擊播放 GIF 0.9M
紀錄片一共有5集,由胡歌擔任旁白,聚焦的是編輯、裝幀師、翻譯、書店老闆、繪本作者、舊書收藏家等愛書人的故事。
點擊播放 GIF 1.1M
「書籍,從一誕生,就開始了它的奇幻漂流」——從作者的書稿,到文字翻譯,再經編輯和設計師之手成冊,接著進入書店、圖書館,而後流轉到二手書店和淘書人手中……
《但是還有書籍》用五集的結構,展現了這場「奇幻漂流」和這段旅程中那些人的故事。
01
第一集《書海編舟記》聚焦於編輯、譯者這些書籍幕後工作者的故事。
他們的工作是搭建起跨越語言的橋梁,擺渡於作者和讀者之間,編織著航行於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
「用細小而綿密的針腳,連綴起那些被塵封的文獻,為現在的人編織出一葉小舟,溯源而上,直抵歲月的深處……」
作為一名資深編輯,朱嶽當然知道什麼樣的書暢銷,但他心裡更清楚,好作品是對語言和文化劣質化的抵抗,總要有人去做。
「我們做出版,不能總是靠利用人性的弱點去發大財,而是要去認識、彌補和克服這些人性的弱點,這才是我們的天職所在。
我們或許是夕陽產業的弱勢群體,但同時也是文化的守護者和創造者。」
點擊播放 GIF 1.1M
雖然滿地黃金,他們願意抬頭看璀璨星空,傳達上帝的聲音。正因為有他們,我們的文化才更加的跌宕起伏,精彩紛呈。
點擊播放 GIF 4.6M
02
第二集《二手書的奇幻漂流》講的就是舊書與讀者,書店與讀者之間的奇妙緣分。
「以流動書攤傳播閱讀種子的人,都是浪漫的英雄「。
lulu和蝸牛,是一對普通的80後夫妻。他們載一車精心挑選的書,與心愛的人一起,開一輛書車漫遊中國。
蝸牛和lulu的移動書攤從上海出發,經江西、四川、甘肅、內蒙古、北京等地,跨越11個省份,行程九千多裡。
點擊播放 GIF 2.8M
在咖啡館前、音樂節上、水果攤間、菜市場裡都可找尋到他們的身影,與書籍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有一次,他們把書攤,擺進了都江堰一個不起眼的菜市場裡。
隔壁賣水果的大叔,打量了他們很久,最終害羞地說:能看到賣書的,不容易。
自己平時不怎麼看書,這次想買一本給女兒看。
於是,大叔買走了他們推薦的《小王子》。
「書本身是一個故事,寫書的人身上又有個故事,書的流轉又是一個故事。」
蝸牛和lulu正是用流動書車這種分享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收穫美好的回憶。
跨越山海,手有書香,心存詩與遠方。
03
第三集《繪本中的奇妙世界》講的是用繪本開啟孩子的閱讀之路。
「在一片大雪覆蓋的森林裡,有一叢篝火,篝火旁邊有一個帳篷,帳篷裡有一個小花瓶,上面插著一枝花,這就是我彩色的夢。」
在小朋友的世界裡,「彩色的夢」不一定是五彩繽紛的。如果非常單調的顏色裡面有一個不一樣的顏色,那它就是彩色。
在國內知名繪本推廣人粲然看來,童書是很有力量的,它的力量並不在於徵服某個王國,或是成為俗世中「成功」的人。
童書的力量是,它總在微小的事物上呈現它的魔法,就像是小草萌發新芽,就像是孩子的心。
04
第四集《設計師的紙上王國》則把目光聚焦於書籍裝幀設計師身上。
「書籍設計師」,這個職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些陌生,但能否讓書籍在浩瀚書海中被人記住、讓書籍的造型和「人設」符合書籍本身的內容,是一件非常考驗設計師功力的事情。
書籍設計看似簡單,卻需要花費很大的耐心和共情,和文字共情;和作者共情;和讀者共情。
點擊播放 GIF 1.2M
設計師通過賦予一本書形態、氣味,在紙上,建築起一個個王國,為文字和圖像,賦予新的價值。
導演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紙質書在記錄和敘述功能之外,被賦予的其他美感、內涵和意義。
05
第五集《快時代閱讀指南》講述了一群在這個喧囂時代仍然堅持閱讀的人的故事。
朱利偉,一位普通的圖書編輯,一個手不釋卷的愛書人。在擁擠與喧囂中,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她一年可以讀完幾十本書。
慢慢地,在地鐵上,她發現了一群和自己一樣的人,並且開始記錄下來然後上傳到豆瓣上,命名《地鐵上的讀書人》。
「不管他們在讀什麼,他們手裡的書好像都在發著光,在地鐵裡邊吸引著我去拍下他們當時讀書的樣子。」
在朱利偉的鏡頭下,上下班高峰期的北京地鐵仿佛是一座流動的圖書館,讓每位願意看書的旅客得以在此駐足閱讀。
新京報·2018年度好書致敬禮中年度閱讀場景的致敬詞裡說到:
「在手機壟斷都市人精神生活的今天,在熙來攘往、擁擠不堪的地鐵上讀書,或許是最沒有儀式感的閱讀場景,但他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閱讀如同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本身。」
五集的紀錄片為我們展示了無數與書結緣的人們,他們或穿梭於字裡行間的學問,或不懈探尋著文學的礦脈,又或以細微瑣碎的工作,搭建起跨越語言的橋梁,又或只是在奔忙生活中,仍然記得拿起一本書。
也許他們在不同領域,但他們都對書懷抱熱愛,對自己喜愛的事業懷抱赤誠和熱忱。
始終站在效率和功利的反面,不被潮流裹挾,以遲緩而審慎的態度,或編舟渡人,在喧囂和浮躁中堅守自己的精神角落。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以外,還擁有無數個平行世界。
我們希望記錄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愛書人,捕捉和書有關的精彩故事,向編舟者致敬,為愛書人點讚。」紀錄片總導演羅穎鸞導演說。
「但是」前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狀態和想法。也許是工作不順;或許是中年焦慮;亦或是前途茫然……
可無論時代如何地喧囂、浮躁,無論人心如何地焦慮、絕望。
但是,還有書籍。
米坨表情包已經上線啦!!!
打開微信的表情商店
輸入「米坨」進行搜索
就可以用可愛的米坨
和大家聊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