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蛋白納米顆粒疫苗可激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

2020-11-28 科學網

SARS-CoV-2蛋白納米顆粒疫苗可激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30:59

美國華盛頓大學Neil P. King、David Veesl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ARS-CoV-2蛋白納米顆粒疫苗可激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2020年10月30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報導了基於結構的自組裝蛋白納米顆粒免疫原,其在小鼠中引發針對SARS-CoV-2的有效和保護性抗體反應。納米粒子疫苗在高度免疫原性的陣列中顯示了60個SARS-CoV-2刺突受體結合域(RBD);儘管劑量降低了五倍,但誘導的中和抗體滴度卻比融合前穩定的刺突高了十倍。RBD納米顆粒引發的抗體靶向了多個不同的表位,表明它們可能不容易逃脫突變,並且與恢復期的人血清相比具有較低的結合:中和率,這可以使與疫苗相關的增強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最小化。組裝後納米顆粒的高產率和穩定性表明,納米顆粒疫苗的生產將具有高度的可量產性。

這些結果凸顯了強大抗原展示平臺的實用性,並啟動了cGMP製造來將SARS-CoV-2-RBD納米顆粒疫苗推進臨床。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需要一種安全、有效且可大量生產的疫苗來阻止SARS-CoV-2的大流行。

附:英文原文

Title: Elicitation of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by designed protein nanoparticle vaccines for SARS-CoV-2

Author: Alexandra C. Walls, Brooke Fiala, Alexandra Schfer, Samuel Wrenn, Minh N. Pham, Michael Murphy, Longping V. Tse, Laila Shehata, Megan A. OConnor, Chengbo Chen, Mary Jane Navarro, Marcos C. Miranda, Deleah Pettie, Rashmi Ravichandran, John C. Kraft, Cassandra Ogohara, Anne Palser, Sara Chalk, E-Chiang Lee, Kathryn Guerriero, Elizabeth Kepl, Cameron M. Chow, Claire Sydeman, Edgar A. Hodge, Brieann Brown, Jim T. Fuller, Kenneth H. Dinnon, Lisa E. Gralinski, Sarah R. Leist, Kendra L. Gully, Thomas B. Lewis, Miklos Guttman, Helen Y. Chu, Kelly K. Lee, Deborah H. Fuller, Ralph S. Baric, Paul Kellam, Lauren Carter, Marion Pepper, Timothy P. Sheahan, David Veesler, Neil P. King

Issue&Volume: 2020-10-30

Abstract: A safe, effective, and scalable vaccine is needed to halt the ongoing SARS-CoV-2 pandemic. We describe the 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self-assembling protein nanoparticle immunogens that elicit potent and protective antibody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2 in mice. The nanoparticle vaccines display 60 SARS-CoV-2 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s (RBDs) in a highly immunogenic array and induce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ten-fold higher than the prefusion-stabilized spike despite a five-fold lower dos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the RBD-nanoparticles target multiple distinct epitopes, suggesting they may not be easily susceptible to escape mutations, and exhibit a lower binding:neutralizing ratio than convalescent human sera, which may minimize the risk of vaccine-associated enhanced respiratory disease. The high yield and stability of the assembled nanoparticles suggest that manufacture of the nanoparticle vaccines will be highly scalable.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utility of robust antigen display platforms and have launched cGMP manufacturing efforts to advance the SARS-CoV-2-RBD nanoparticle vaccine into the clinic.

DOI: 10.1016/j.cell.2020.10.04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450-1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Science | 中和SARS-CoV-2的納米抗體
    目前很多國家都對COVID-19的疫苗寄予厚望並加急研發疫苗,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SARS-CoV-2的抗體可能不會持久,短時間內對SARS-CoV-2免疫的人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病毒。因此,研發高效,經濟,安全的抗病毒藥物迫在眉睫。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0 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點擊播放 GIF 0.1M戳藍色字「預防界」關注我們喲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和七肽重複序列(HR)的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通過將自組裝的24聚鐵蛋白與SARS-CoV-2突刺(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和/或七肽重複(HR)亞基共價綴合,研究人員開發了納米顆粒疫苗。與單體疫苗相比,納米顆粒疫苗引發了更強大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應答。接種了RBD和/或RBD-HR納米顆粒的RBD和RBD-HR納米顆粒接種的hACE2轉基因小鼠在SARS-CoV-2攻擊後肺中的病毒載量降低。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納米顆粒疫苗可以完全抵禦免疫後的hACE2小鼠免遭SARS-CoV-2感染。RBD/HR納米顆粒疫苗同時可以促進產生針對其他種類冠狀病毒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團隊對恆河猴進行納米顆粒疫苗免疫還發現,在Boost二次免疫以前,納米顆粒疫苗免疫的恆河猴體內已經產生了高劑量的中和抗體,以及強烈的T細胞和B細胞免疫反應。並且產生的中和抗體和T/B免疫反應可以持續三個月以上。
  • 愛滋疫苗新突破?動物試驗激發強烈免疫反應 這回納米顆粒又立功了
    ,並在動物試驗中激發了強大的抗愛滋病毒抗體反應。11月23日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新的疫苗策略,該策略基於愛滋病毒包膜蛋白Env。眾所周知,這種複雜的、可變形的分子很難在疫苗中產生,從而導致對愛滋病毒的有效免疫。然而,斯克裡普斯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簡單、優雅的方法,可以將Env蛋白穩定在理想的形狀,甚至適用於各種愛滋病毒株。
  • Nature:發現可有效中和並保護人體的抗SARS-CoV-2抗體
    近日來自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從針對刺突(S)糖蛋白的大量人類單克隆抗體(mAbs)中發現了一些具有有效中和活性並完全阻斷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SRBD)與人ACE2受體(hACE2)相互作用的單克隆抗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上,題為"Potently neutralizing and protective human
  • NEJM: 一次接種激發持久中和抗體反應,強生公布新冠疫苗最新早期...
    試驗結果顯示,在接種一劑Ad26.COV2.S疫苗後,絕大部分受試者在接種後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並且抗體水平在接種後71天時仍然保持穩定。  試驗結果顯示,在首次接種後29天,接種低劑量/高劑量疫苗的成人組中分別有99%和96%的參與者出現中和抗體血清轉化(中和抗體水平達到陽性標準)。而且中和抗體滴度在隨後的隨訪過程中保持穩定,在首次接種後71天時,不但中和抗體滴度保持穩定,而且100%的接種者達到中和抗體血清轉化。這一結果顯示了Ad26.COV2.S激發的抗體免疫反應的持久性。
  • 人IgG中和單克隆抗體可阻斷SARS-CoV-2感染 | 對話科學家
    近日,最新在中心上線的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上,名為"Human-IgG-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Block the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由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為COVID-19的治療提供了11種有效的人中和抗體,可作為候選治療劑。
  • Science:揭示強效中和SARS-CoV-2的人類抗體的共同分子特徵
    他們注意到這些抗體中的一部分可極其強效地中和這種病毒,而且這些強效抗體的一部分都是由同一個抗體基因IGHV3-53編碼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13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a shared antibody response to SARS-CoV-2」。
  • 【基於SARS-CoV-2的RBD和HR亞單位的納米粒子疫苗】
    2020年11月25日,中山大學在immunity上在線了一項研究,通過將自組裝的24-mer鐵蛋白與SARS-CoV-2的
  • SARS-CoV-2抗體的共同表位和復發特徵
    中和抗體對冠狀病毒作出的反應主要針對病毒包膜上的三聚體刺突糖蛋白,這也是病毒和宿主細胞膜融合的關鍵。冠狀病毒S蛋白有三個S1亞基,包括S1A到S1D結構域,介導病毒與靶細胞之間的連接;同時存在三個S2亞基,具有融合肽和膜融合功能。抗SARS-CoV-2、SARS-CoV和MERS-CoV S蛋白的中和抗體反應通常靶向受體結合域(RBD,也被稱為S1B域)。
  • 兩項研究探究人體對SARS-CoV-2變體和疫苗的獨特易感性
    2021年1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免疫系統成分中具有不同遺傳變異的人對SARS-CoV-2的免疫反應往往非常不同。他們對疫苗的反應也會不同。同樣的道理,SARS-CoV-2中新出現的變異也會在相同的免疫系統中引起不同的免疫反應。在我們如今面對的更大的現實中,必須同時考慮上述所有潛在的變異。
  • 「神獸」的抗體果然神奇!研究發現,羊駝抗體能「綁定」在SARS-CoV-2上,有效阻止其感染宿主
    雖然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製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候選人」也已進入臨床試驗,但目前為止效果並不明顯。因此,科學家另闢蹊徑,轉而瞄準了羊駝的抗體。羊駝抗體能中和SARS-CoV-2嗎?研究人員首先從被免疫的羊駝中分離出一個能特異性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納米抗體——Ty1。隨後,他們用SARS-CoV-2刺突蛋白假型化的慢病毒顆粒進行了體外中和實驗。
  • 兒童感染新冠後產生較少中和抗體,與成年人截然不同!
    Porotto補充說,「兒童可能比成年人更有效地清除這種病毒,他們可能不需要強大的抗體免疫反應來擺脫它。」 受SARS-CoV-2影響較小的兒童 COVID-19大流行的一個顯著表現是,大多數兒童能很好地應對病毒,而老年人卻在苦苦掙扎。
  • 牛津大學:源自大羊駝的兩種小而穩定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nanobodies),被證明可以中和新冠病毒SARS-CoV-2,並且以一種與其他抗體不同的新方式與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
  • ...從結構上揭示一種強效的治療性抗體中和SARS-CoV-2和SARS-CoV機制
    細胞進入是通過S蛋白同源三聚體介導的病毒-受體結合實現的,然後是病毒-宿主膜融合,其中這種結合是通過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進行的。破壞S蛋白在感染建立中所發揮的這一關鍵作用是中和抗體的主要目標,也是治療性幹預和疫苗設計的重點。之前表徵的幾種SARS-CoV中和抗體(NAb)被證明對SARS-CoV-2的中和活性非常有限。
  • 發現SARS-CoV-2的中和抗體
    antibody blocking SARS-CoV-2 infection 報導了一種能中和SARS-CoV-2病毒的單克隆抗體。中和冠狀病毒的抗體一般靶向病毒表面的三聚體刺突(S)蛋白,該蛋白能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S蛋白有兩個亞基:S1和S2,分別參與病毒與細胞的附著以及病毒膜與細胞膜的融合。SARS-CoV-2(Wuhan-Hu-1株)和SARS-CoV(Urbani株)的S蛋白胺基酸序列有77.5%的相似度,結構也非常相似。
  • 張輝團隊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Elicit Robust Protective ImmuneResponses(針對SARS-CoV-2的RBD和HR雙抗原納米顆粒疫苗誘導強效的保護性免疫反應)的研究論文。本研究所開發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所誘導的針對SARS-CoV-2的中和抗體滴度在小鼠中位居國際第一,在恆河猴模型中位居世界第三。(註:中和抗體滴度判斷標準、統計方式、實驗靈敏度均可能存在不同。)
  • COVID-19中和抗體反應欠佳的潛在危害
    同時,增加抗體濃度可通過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來促進SARS-CoV的中和效果。對於其他病毒,能夠阻斷受體結合的高親和力抗體往往不會誘導ADE的發生。 在「多次攻擊」中和模型中,病毒阻斷作用與抗體數量相關,而病毒顆粒的數量則受抗體濃度和親和力的共同影響。對於給定濃度的抗體和特定的靶向位點結構,抗體與病毒顆粒結合的化學計量取決於抗體和抗原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山大學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可顯著增強保護性免疫響應
    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在恆河猴動物體內誘導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世界第三。納米顆粒疫苗是多抗原重組蛋白疫苗,可以實現在單個納米疫苗表面同時展示24個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