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疫苗新突破?動物試驗激發強烈免疫反應 這回納米顆粒又立功了

2020-11-24 前瞻網

(圖源:ScienceDaily)

來自斯克裡普斯(Scripps)研究所的一種新的候選愛滋病毒疫苗克服了阻礙以前疫苗努力的技術障礙,並在動物試驗中激發了強大的抗愛滋病毒抗體反應。

11月23日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新的疫苗策略,該策略基於愛滋病毒包膜蛋白Env。

眾所周知,這種複雜的、可變形的分子很難在疫苗中產生,從而導致對愛滋病毒的有效免疫。

然而,斯克裡普斯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簡單、優雅的方法,可以將Env蛋白穩定在理想的形狀,甚至適用於各種愛滋病毒株。

這種穩定的Env蛋白被安裝在類病毒顆粒上模擬整個病毒,在小鼠和兔子體內引發了強烈的抗HIV抗體反應。

基於這一策略的候選疫苗目前正在猴子身上進行試驗。

「我們認為這種新方法是解決HIV疫苗設計長期存在的問題的一種通用方法,」首席研究員、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綜合結構與計算生物學副教授Jiang Zhu說。

Env的副本研究了愛滋病毒的表面;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抓住宿主細胞並侵入它們引發感染。

由於Env在感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受感染宿主免疫系統接觸最多的病毒結構,因此它一直是愛滋病毒疫苗工作的主要目標。

這個想法是將整個Env蛋白或其亞基接種給人,以刺激產生與環境結合的抗體,希望這些抗體能在未來接觸病毒時防止HIV感染宿主細胞。

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HIV疫苗在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中有效。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一種HIV疫苗能夠將Env蛋白以一種與實際病毒在感染細胞之前的形狀非常相似的方式呈現給免疫系統,它就能發揮作用。

但是,正確地表達Env一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HIV病毒上,Env以三個緊密的團簇從病毒膜中突出,這叫做三聚物(trimers),這些複雜的結構在感染細胞之前和之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狀。

愛滋病毒疫苗研究人員儘管進行了多年和數千萬美元的試驗,但仍未能找到一種廣泛適用的方法,將Env三聚物穩定在理想的感染前形態。

Zhu說:「到目前為止,已經報導的三聚物穩定方法對一些愛滋病毒毒株有效,但還不能推廣。」

「Env三聚物的『亞穩定性』,正如我們所說,一直是基於三聚物的愛滋病毒疫苗設計的一個核心問題。」

訓練有素的生物物理學家Zhu在Env穩定問題尋求一個更一般性的解決方案,並在2016年的一篇論文中,他和他的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同事報告稱,僅需修改Env上一個短的、有彈性的叫做HR1的部分可能會成功——它允許Env留在感染前「閉合」的狀態。

在新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團隊表明,這一策略確實適用於在世界不同地區傳播的來自不同愛滋病毒株的Env三聚物。

他們稱之為「無裂最佳預熔融」(uncleaved prefusion-optimized (UFO))的方法,可以產生穩定在閉合形狀的Env三聚物,並且可以在通常用於生物技術製造的細胞類型中高效生產,而且幾乎不需要提純。

「到目前為止,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已經對30到40種不同的愛滋病病毒株的Env病毒進行了這種改造,在大多數情況下,它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Zhu說。

他和他的同事進一步優化了他們的疫苗策略,他們將穩定的Env三聚物一次最多60個)與單個納米顆粒連接起來,這些納米顆粒模擬了整個病毒的球狀結構。

通過這種方式,疫苗分子雖然是人工合成的,而且缺乏病毒複製的遺傳物質,但在免疫系統看來,它非常像一種真正的入侵病毒,能夠刺激更強的反應。

Zhu先生和他的團隊在老鼠身上試驗了一種納米顆粒Env疫苗樣本,在短短8周內,它就能產生抗體,在實驗室測試中成功地中和了一種自然循環的HIV病毒株——一種以前的候選疫苗通常無法抵抗的病毒株。

Zhu先生說:「這是第一次有候選的愛滋病毒疫苗在小鼠中引起這種理想的抗體反應。」

同樣,在兔子身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結果,這表明基於納米顆粒的方法明顯優於單獨使用Env蛋白——它能引起更強的反應,而且反應速度快得多。

位於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贊助的西南國家靈長類動物中心(Southwest National Primate Center)正在對24隻猴子進行進一步測試。

Zhu和斯克裡普斯研究公司已經將他們的HIV疫苗技術授權給了一家初創公司Ufovax LLC,該公司正在資助正在進行的試驗。

Ufovax執行長Ji Li表示:「我們目前正在測試兩種基於不同愛滋病毒毒株的Env三聚物的候選疫苗,以及一種由三種基於Env的疫苗混合而成的第三種候選疫苗。」

「我們認為,經過30年的愛滋病疫苗研究,這種新方法代表了一個真正的突破。」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該納米顆粒疫苗可以將新冠病毒S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和七肽重複域(HR)通過SpyTag/SpyCatcher系統共價結合於鐵蛋白二十四聚體的表面。通過對小鼠模型和恆河猴模型進行Prime/Boost疫苗免疫,團隊發現相對於RBD或RBD/HR單體,RBD和RBD/HR納米顆粒疫苗可以誘導更加高滴度的中和抗體和更加強烈的細胞免疫反應。
  • SARS-CoV-2蛋白納米顆粒疫苗可激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
    SARS-CoV-2蛋白納米顆粒疫苗可激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30:59 美國華盛頓大學Neil P.
  • 張輝團隊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團隊將Ferritin的納米顆粒展示技術應用到新冠疫苗的研發當中,利用Ferritin自組裝成24聚體的能力,將RBD抗原密集地展示於納米顆粒的表面。同時為了充分調動T細胞協同免疫,團隊將富含T細胞表位的HR抗原也引入到納米顆粒疫苗表面,通過SpyTag/SpyCatcher系統將RBD和HR雙抗原共同展示在納米顆粒表面。Ferritin通過細菌系統表達,RBD和HR通過真核CHO-S系統表達。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山大學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可顯著增強保護性免疫響應
    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納米顆粒疫苗是多抗原重組蛋白疫苗,可以實現在單個納米疫苗表面同時展示24個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抗原。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大張輝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可引發10倍強的免疫反應
    科學家說,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試驗性的冠狀病毒候選疫苗,比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疫苗更有效。記憶細胞反應,在這種反應中,如果被感染,身體會記住入侵的病毒,從而更快地產生抗體。該團隊說,他們的疫苗不像其他公司生產的疫苗那樣需要冷藏,這使得它更容易生產和在全球運輸。在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在老鼠身上測試了新的納米顆粒疫苗。結果顯示,這種注射產生的中和抗體比那些自然產生的要多十倍。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張輝教授團隊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目前團隊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臨床批件。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開發新型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和疫苗,mRNA都要插一腳了!
    創新企業們,紛紛把mRNA藥物和疫苗、納米技術、免疫治療、基因治療聯繫在一起。mRNA疫苗+納米技術,動物實驗效果100%本月初,從MIT傳出消息,由Jasdave Chahal和Omar Khan兩位博士後研發的可定製疫苗,在動物實驗中可以100%預防伊波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和剛地弓形蟲感染。整個疫苗製作流程僅需一周時間。
  • Science:揭示先天免疫系統介導的HIV納米顆粒免疫原靶向生發中心機制
    2019年1月9日/生物谷BIOON/---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納米和微米大小的顆粒(比如病毒和細菌)並對它們作出反應。納米顆粒經輸入淋巴被運送到淋巴組織中,經內化和加工後用於樹突細胞的抗原呈遞,並且通過B細胞受體(BCR)的結合激活B細胞。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0 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點擊播放 GIF 0.1M戳藍色字「預防界」關注我們喲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和七肽重複序列(HR)的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2020年11月25日,《免疫》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通過將自組裝的24聚鐵蛋白與SARS-CoV-2突刺(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和/或七肽重複(HR)亞基共價綴合,研究人員開發了納米顆粒疫苗。與單體疫苗相比,納米顆粒疫苗引發了更強大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應答。
  • NEJM: 一次接種激發持久中和抗體反應,強生公布新冠疫苗最新早期...
    Ad26.COV2.S使用腺病毒載體Ad26表達新冠蛋白的全長刺突蛋白。動物試驗結果顯示,這一疫苗接種一次即可達到幾乎完全保護效果。這款在研疫苗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可以在-4℃下長期保存,在2-8℃下也能夠保持3個月的穩定性。因此如果一次接種就能夠產生對COVID9的良好保護能力,將帶來一款使用簡便的疫苗選擇。  一次接種激發持久抗體免疫反應  在這項試驗中,18-55歲的成人志願者和65歲以上的老年志願者分別接受了不同劑量的Ad26.COV2.S或者安慰劑的接種。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儘管預防性B肝疫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性B肝疫苗上市。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
  • 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中山大學張輝團隊發現納米顆粒偶聯 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文章稱,這款納米顆粒疫苗在小鼠體內誘導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全球第一,在恆河猴動物體內誘導的中和抗體滴度位居世界第三。儘管各個實驗室在檢測手段和實驗靈敏度上均有所不同,但依然可以反映出該納米顆粒疫苗的高效價。
  • 研究人員警告說:使用某些新冠疫苗會增加感染愛滋的風險
    研究人員在《柳葉刀》上撰文,呼籲在使用腺病毒5型(Ad5)載體疫苗治療新冠時要小心謹慎,回顧他們10年前在2次HIV疫苗試驗中對Ad5載體疫苗的研究。研究人員寫道:「根據這些發現,我們擔心使用Ad5載體進行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免疫接種,同樣會增加接種疫苗的男性感染HIV-1的風險。」。「HIV和新冠流行病對全球脆弱人群的影響都不成比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有效的SARS-CoV-2疫苗可以給有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人群,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獲得HIV-1的風險。」
  • :八面玲瓏納米疫苗,腫瘤無處逃!
    他們使用卵清蛋白(OVA)為模式抗原,將之與納米顆粒複合形成納米疫苗並皮下注射到小鼠體內,然後通過體內CTL試驗檢測OVA特異性的CTL反應,發現納米疫苗OVA-PC7A介導的OVA特異性脾臟細胞殺傷率最高(達82%),其殺傷效率是相同pH值響應的OVA-PC6S1A和OVA-PEPA的兩倍,而線性氨聚合物中,OVA-PEPA產生的CTL
  • 中山大學發布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研發成果
    中山大學26日晚間通報,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北京時間11月25日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中新網)
  •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武漢志願者接種重組新冠疫苗 受訪者供圖重組新冠疫苗新冠病毒是如何入侵人體細胞的?這是疫苗研發前首先要解答的問題。Moderna公司3月16日發布的公告稱,I期臨床試驗將提供有關mRNA-1273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編者註:免疫原性是指疫苗激發人體免疫反應的能力)的重要數據,並為此招募45名18-55歲的健康成人志願者。就在同一天,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已對mRNA-1273的I期臨床試驗的首位參與志願者完成疫苗接種。
  • 新型B肝疫苗TG1050公布臨床試驗積極結果
    試驗數據表明TG1050具有耐受性良好,而且可以在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患者中誘導強烈的特異性免疫反應。B型肝炎是由於HBV感染而造成的可能致命的肝病。它可能轉變為慢性感染,如果不進行治療,這些患者有很大風險因為肝硬化和肝癌而去世。目前在中國有50萬慢性B肝患者,而且隨著更多的患者被診斷出來,這個數字還有可能繼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