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5月14日電(記者劉晨、林豔興)科學家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定義了一些與地震有關的名詞。江西省地震局預報中心主任高建華日前對此作了解讀。
1、震源:是指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2、震中:是指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
3、震中距:是指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
4、震中區:是指震中附近地區。對破壞性地震來說,震中區又叫「極震區」,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5、震源深度:是指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說是震源到地面的距離。
6、等震線:是指地面上地震影響相同的點的連線。
7、地震波:地震時震源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造成地面的顛簸和晃動,這種波稱為「地震波」。地震波分縱波和橫波,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
8、無感地震:是指震中附近的人不能感覺到的地震(一般震級在3級以下,震中烈度在3度以下)。
9、有感地震:是指震中附近的人能夠感覺到的地震(一般震級在3級以上,震中烈度在3度以上)。
10、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地震。
11、地震次生災害源:是指產生地震次生災害的設施和環境。如燃氣管道、彈藥庫、化學藥品庫、水庫、陡坡等。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