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地震名詞」

2020-12-06 搜狐網

  新華網南昌5月14日電(記者劉晨、林豔興)科學家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定義了一些與地震有關的名詞。江西省地震局預報中心主任高建華日前對此作了解讀。

  1、震源:是指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2、震中:是指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

  3、震中距:是指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

  4、震中區:是指震中附近地區。對破壞性地震來說,震中區又叫「極震區」,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5、震源深度:是指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說是震源到地面的距離。

  6、等震線:是指地面上地震影響相同的點的連線。

  7、地震波:地震時震源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造成地面的顛簸和晃動,這種波稱為「地震波」。地震波分縱波和橫波,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

  8、無感地震:是指震中附近的人不能感覺到的地震(一般震級在3級以下,震中烈度在3度以下)。

  9、有感地震:是指震中附近的人能夠感覺到的地震(一般震級在3級以上,震中烈度在3度以上)。

  10、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地震。

  11、地震次生災害源:是指產生地震次生災害的設施和環境。如燃氣管道、彈藥庫、化學藥品庫、水庫、陡坡等。

(責任編輯:曾玉燕)

相關焦點

  • 地震之後……最新情況!還會有大地震嗎?專家解讀
    據中國地震臺網,震中距古冶區7公裡、距開平區19公裡、距灤州市23公裡、距豐潤區24公裡、距路北區27公裡,距唐山市28公裡,距天津市132公裡。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 雷暴天氣原因解讀 專家:與地震無關颱風有份
    為此,昨(24)日記者採訪了氣象專家,專家們表示:連續不停地強烈電閃雷鳴與地震並沒有關係,是跟控制高溫天氣的副熱帶高壓和颱風「黑格比」共同在作用。解讀原因 颱風「黑格比」也有份成都市防雷中心新聞發言人季海向外表示,造成這次強雷暴天氣過程有幾大原因。
  • 唐山5.1級地震後已發生33次餘震!還會有大地震嗎?專家解讀
    截止到7月12日10時00分,共發生餘震33個,4級以上0個,3.0-3.9地震0個,2.0-2.9地震2個,1.0-1.9地震0個,1.0級以下31個。12日中午,北京市地震局對此次地震進行專家解讀。這次地震對北京的波及是什麼情況?
  • 唐山1976年大地震後為何地震起伏活動不斷?專家解讀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唐山地震老震區繼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5.0級地震後的又一次正常起伏活動。老震區有持續較長時間的起伏活動此次地震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級別大,餘震區地震持續較長時間的起伏活動屬於正常狀態。
  • 唐山地震對北京有影響嗎?與1976年地震有何關聯?權威解讀!
    此次地震的背景是什麼?會對北京造成什麼影響?多位專家進行權威解讀。答:該地震造成北京全市有感,其中東部的平谷、順義、通州等地區震感較為強烈,儀器記錄的最大地震烈度為III度,出現在平谷區東高村鎮、馬昌營鎮、鎮羅營鎮和順義區龍灣屯鎮,未造成明顯震害和人員生命財產損失。
  • 福島、北海道同時地震!日本專家:或非偶然
    作者 | 吳倩▲圖源:NHK當地時間12日晚上,日本北海道部分地區和福島縣幾乎同時發生地震對此,日本地震專家隨即展開了相關解讀,認為此事或許並非偶然。綜合日本富士電視臺等媒體13日報導,當地時間12日晚上7點36分,日本北海道部分地區發生芮氏4.4級地震,在1分鐘後的7點37分左右,日本福島縣海域又發生芮氏5.5級地震,兩地幾乎同時發生。對此,日本媒體隨即採訪了該國多位地震領域專家,希望能探明此事的影響和成因。
  • 臺灣集集7.6級地震21周年:專家解讀六大影響八點啟示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9月21日是中國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發生7.6級地震21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組織地震系統單位和專家科普解讀說,臺灣集集大地震的經驗教訓表明,全面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水平,應當繼續做好地震活動斷層探察,該次地震災害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包括
  • 為啥今天北川地震搖這麼兇?地震原因?受災情況?解讀來了——
    為啥今天北川地震搖這麼兇?地震原因?受災情況?解讀來了—— 2020-10-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專家:緬甸地震發生地在怒江瀾滄江地震帶南端
    「金三角地區」 發生地震的地區位於緬甸、泰國、寮國交界處,當地人口稀少,主要是山區。  視頻:緬甸地震致雲南震感強烈 來源:中央電視臺  專家解讀    本報訊(記者黃蓉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告訴記者,緬甸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板塊地震帶和大洋地震帶附近,很少有地震,這次發生地震,主要是受哪個地震帶的影響,還要具體分析。
  • 黑龍江6.4級地震為何無震感?專家:系深源地震,無需恐慌
    專家:系深源地震,無需恐慌 李麗雲/科技日報 2016-01-0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
  • 黑龍江6.4級地震為何無震感?專家:系深源地震
    一場看起來級別很高的地震,為什麼當地全無震感?這次地震還會不會有餘震?會不會帶來破壞……針對這些人們關心的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連線專家進行了解讀。  林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林葳葳告訴記者:「林口縣城及其他所轄各鄉鎮均無明顯震感,也未接到各鄉鎮的傷亡報告。」與林口相鄰的海林同樣無震感報告。
  • 專家: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海嘯可能性較小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26日下午在北京向媒體科普解讀地震海嘯災害時表示,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中國沿海海拔4米以下地區GDP佔全國約四分之一,「小海嘯產生災害是可能的」,必須推進風險防治
  • 遼寧營口一天內發生3次有感地震,專家解讀
    本文轉自【遼寧省地震局】;據遼寧臺網測定:09月19日01時35分42.2秒在遼寧營口市西市區(北緯40.48度,東經122.30度)發生M2.0級地震,震源深度5Km。09月19日06時20分57.9秒在遼寧營口市西市區(北緯40.48度,東經122.30度)發生M2.3級地震,震源深度6Km。09月19日10時32分59.6秒在遼寧營口市西市區(北緯40.47度,東經122.30度)發生M3.1級地震,震源深度6Km。
  • 地震探源:專家解釋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名詞解釋  天文潮汐主要指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對地球也有引潮力,但是,它們非常小,即使九個行星排列成一行時對地球的引潮力也只有日月引潮力的1/26000。  雖然地震的力源來自地球內部,但是,當震源系統巖石中的應力達到臨界狀態時,外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系統的突變而發生地震。基於這樣的物理思想,國內外天文地震研究者們對天文潮汐與地震關係的問題一直興趣不減。然而由於地震過程和地震發生本身是一個複雜問題,關於天文潮汐與地震關係研究,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不同地震樣本,所得結論不盡相同,存在較大的爭議。
  • 日本頻現怪魚,被指大地震前兆,專家如此解讀
    那麼,這種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直接關聯嗎?近日,日本多位專家也對此進行了分析。據日本《產經新聞》網站9日報導,皇帶魚俗稱「地震魚」,平時活動在深海中,有傳言稱只要當地質出現大變動時,皇帶魚就會遊到淺水區避難。2011年,日本北部海岸線短時間內曾發現20條皇帶魚,隨後發生地震及海嘯。
  • 北京房山發生非天然地震 專家:與全球近期地震沒關
    19日,北京房山區發生2.7級「非天然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非天然地震是由於塌陷、暴雨、人為活動等原因導致的,非天然地震不會導致天然地震;本次地震也與近期多發的全球地震「完全掛不上鉤」。
  • 福島、北海道同時地震!日本專家稱,這將是一個災難的預兆!
    當地時間12日晚上,日本北海道部分地區和福島縣幾乎同時發生地震,中間僅相隔1分鐘。對此,日本地震專家隨即展開了相關解讀,認為此事或許並非偶然。
  • 為啥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在還有餘震?專家解釋
    同日,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 專家解讀房山地震:地殼正常運動,該震級通常不造成破壞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9日10時11分在北京房山區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據專家介紹,此次地震是典型的構造地震,即由於地殼正常運動造成。從以往經驗來看,類似級別地震不會對建築物和地表地貌造成破壞,也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北京市地形圖與地震斷裂分布圖。
  • 專家:定西地震是南北地震帶獨立地震
    許多網友討論地震是否和汶川地震有關,也有人提出定西地震就是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局專家表示,此次甘肅定西6.6級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帶上,屬於這條斷裂帶的正常活動。該斷裂帶所在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汶川地震後進入活躍期,隨後的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表明其活躍度一直不減,目前仍處於活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