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 | 走路慢的人,思維也慢

2021-02-12 英語曰曰曰

【雙語頭條】

換一種語言,換一個視角

可以「聽」的公眾號

請戳下面音頻

📻📻📻

1. 微信公眾號的音頻可以暫停、拉進度條啦,不信試試

2. 「英語曰曰曰」已入駐「喜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網易雲音樂」、「每日英語聽力」等音頻平臺,

【編者按】

走路快慢不僅和個人習慣有關,還和思維速度相關。科學家們說,基於一系列新的實驗,他們現在認為一個人走路速度越慢,其大腦能力就越差。

真是這樣的嗎?

Slow walkers have slower minds, scientists reveal

科學家發現,走路慢的人思維也慢

①Of all human activities, few are so readily credited with enhancing the power of the mind as going for a good walk.
在人類的所有活動中,很少有什麼活動能像散步一樣被認定為可以增強思維能力。

②然而,科學家們說,認為緩步行走是智力超群標誌的人們應該三思。

③事實上,根據一系列新的實驗,科學家們現在認為一個人走路的速度越慢,大腦就越遲鈍。

④研究人員對數百名中年人進行了步速分析,並將結果與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標準相比較。

⑤長期以來,醫生們一直利用步速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進行快速可靠的了解,因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步態不僅與肌肉骨骼機制有關,還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

⑥然而,直到現在,沒有人知道步速可能在生命的早期就預示大腦的潛在健康狀況。

⑦美國科學家現在認為,這種關聯非常明顯,步行測試可以提供有關痴呆症的早期跡象。

⑧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45歲時,走路最慢和最快的人之間平均相差16個智商值。
*英語曰曰曰工作室試譯,僅供參考

*中英雙語講解版講義僅在會員群發布(👉戳我👈


在寫字樓裡打拼,每天通勤上下班的白領有自己步伐。公園裡散步的大爺也有自己的步伐。不要焦慮,不要酸,活在自己的時區就是最好的pace。



陳昊
2019.10.25



節目宜家,這次真的要承包你的家了》的最後給大家留下的思考題


本期思考題:

對於走路快慢和思維快慢這件事之間的關係,你怎麼看?

喜【功不唐捐】同學獲得我們贈送的1個月英語曰曰曰會員服務。歡迎所有同學在評論區留下你對本期問題的思考,期待下次的精彩留言屬於你。)

第 1118 英語曰曰曰成功!

感謝團隊小夥伴尤晴、哈裡森、文韜、小藝老師的努力工作

下期見,mua~

【BGM】Harleys In Hawaii

(by Katy Perry)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若有所獲,不吝分享

全球 31萬+ 訂閱聽眾 | 累計播放 2895萬+  | 1500+ 位優質會員 | 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期 | 「一句話新聞」「時尚口語秀」「解構長難句」 | 靜待潮起 

優秀的人不孤單,請讓我們相遇

「英語曰曰曰」

致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英語學習者

點擊【閱讀原文】成為會員,獲取中英雙語講解版講義

相關焦點

  • 基隆鎮的慢,原來,讓人生的節奏慢下來,也是一種慵懶的幸福
    在街上不時看到一些尼泊爾人,印度人在採購貨物。他們走的很緩慢,包括一些藏族人,手裡拿著念珠也走的很悠閒。不像我們內地人走路行色匆匆的。我覺得這小鎮的人說話做事都慢慢騰騰的,就算我們去商鋪買東西,店主接待的也很懶散。對了,就連藏式餐廳和川菜館上菜都很慢……吉隆鎮人最多的地方要數帕巴寺門口的廣場啦。好多藏民和尼泊爾人坐在廣場上嗮太陽,有的人都曬睡著了。
  • 研究表明:低智商的人反應快,高智商的人反應慢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生活中那些反應慢的人,總是會被我們貼上愚笨、智商不高的標籤;而那些遇事反應機警的人,則會被我們認為是智商高、聰明,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絕對,有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反應會比較慢,而那些反應很快的人實際上智商都比較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 思維維度與思考快與慢
    文 | 湯凱受曹賢龍先生邀請,於2018年12月31日在深圳參加「安全影響力第二屆跨年論壇」,做了題為「思維維度與思考快與慢」的講座。講座過程及講座完成後,許多同仁反響熱烈,也希望獲取PPT。在此全部奉上。部分金句:高維生命相對於低維生命擁有絕對優勢的打擊能力,低維生命卻只能靠推測來假設高維生命的存在。
  • 對「裂腦」患者的研究為睡眠慢波提供了新的線索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大腦在睡眠中產生的特定波會反覆掃過大腦皮層的表面,並通過解剖學上的「高速公路」傳播,「高速公路」連接遙遠的皮質套膜區域。
  •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情商的人反應慢,低情商往往反應更快
    前言: 人們總是說,如果一個人很聰明那麼他一定思維敏捷,反應神速。但是近年來,心理學家表示,往往智商高的人反應都比較慢。大家肯定就不理解了,為什麼智商高的人反而反應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個概念,智商高不等同於聰明,聰明實際還包含了情商,聰明的人可未必是智商高的人,反之智商高的人也未必就是我們常說的聰明人。
  • 黨雙鎖:慢B肝臨床治癒的新研究、優勢人群及新思路
    編者按:慢B肝臨床治癒的理念從2015年提出至今,已逐漸得到肝病專家的認可,並成為了B肝研究的熱點。國內外研究者通過長期的探索,獲得了很多令人欣喜的結果,慢B肝臨床治癒率獲得了大幅提升。
  • 產卵要埋起來,走路比蝸牛還慢,一斤180元,燉湯是珍貴佳餚
    產卵要埋起來,走路比蝸牛還慢,一斤180元,燉湯是珍貴佳餚過去只要是家裡女人懷孕了,長輩們就會想盡辦法弄一些野味給女人滋補。當今的人通過網絡知識傳播,更清楚什麼人適合吃什麼,而不是亂吃一通。山裡有一種野味,它可以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於岸上。在繁殖下一代的時候還需要把卵給埋起來。這野味走路比蝸牛還慢,價格卻是180元一斤,燉湯是珍貴佳餚。在外行人眼裡,烏龜和甲魚難以區分。現在生活中,烏龜更為常見,甲魚卻只有養殖場才有。
  • 心跳慢的人,能長壽嗎?
    研究顯示,心跳越快壽命越短,心跳越慢壽命越長。 另有大量的實踐研究證明,哺乳動物的心率和壽命之間存在著線性、逆向的半對數關係,換句話說,心跳快慢和壽命長短有著密切的關係;心跳的次數不是無限量的,8億次大約是動物生命的極限。如果人的安靜心率能保持在60次左右,會有什麼奇妙的結果呢?
  • 這也能叫時間變慢的證據?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結論:引力使時間變慢。 因為金字塔,或大山的重量巨大,對周圍的物體(包括人)也有萬有引力,因此接近金字塔的人時間會變慢。(參見短文《接近金字塔時間會變慢?這個效應竟然是真的》) 那麼,怎麼證明時間變慢呢?
  • 為了心靈的守望,慢一點再慢一點
    當流淌的時光又一個急流將你推向岸邊,當你的兒女與你比肩,當你的領導與同事完全出於尊敬,在你的稱呼前面添加一個「老」字,當你面對著年輕的新來的同事稱呼你為前輩,請你停下來,回頭望一望,你是否已經悄然之間打拼時光三十年?你是不是覺得,應該放緩繼續前進的腳步,去享受一下片刻寧靜與安逸般的生活?
  • 海南日報數字報-走路不穩動作慢 警惕帕金森
    ■ 本報記者 侯賽  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
  •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十倍,那時間會不會比現在慢十倍?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十倍,那地球上的時間會不會一樣地變慢十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大家失望了!2019年還有6天就結束,每當臨近年關的時候,在我們朋友圈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信息,往往都是感嘆時間易逝和容顏易老。然而,真的是時間本身過得太快,或是歲月催人老嗎?
  • 魯大校長王慶寄語新生:慢下來,讀懂大學之美
    同學們都出生在世紀之交,成長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與你們同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方興未艾,這些都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在這個你追我趕、瞬息萬變的新時代,你們習慣了快節奏,走路要快,吃飯要快,學習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同時,這個時代又是一個知識碎片化、學習快餐化、充滿焦躁、缺乏耐心的時代。
  • 牛市或慢而又慢
    儘管監管部門表示,認為放鬆控制是對新指標的誤讀,但市場覺得結合風控新規,存量資金有望盤活,券商股有望迎來新行情。此外,銀監會近日發布的《進一步加強信託公司風險監管工作的意見》,明確了結構化股票投資信託產品槓桿比例,2∶1配資比例獲認可。
  • 快速、簡便濃縮慢病毒顆粒解決方案
    ;5.野生型的HIV大小約為9.8 kb,插入片段可長達5-6 kb;二、慢病毒載體慢病毒載體(Lentivirus)是一類改造自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病毒載體,是逆轉錄病毒的一種,基因組是RNA,其毒性基因已經被剔除並被外源性目的基因所取代,屬於假型病毒。
  • 吃飯慢,逃命慢,什麼都慢,樹懶是怎麼活下來的?
    「懶」表示它的生活節奏十分的緩慢,人們常說烏龜慢,它比烏龜要慢得多,移動兩公裡的距離,樹懶都要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樹懶的生活節奏不僅十分的慢,就連它消化食物的過程都十分的緩慢。樹懶靠吃樹葉為生,可樹葉提供給樹懶的能量很少,為了能吸收更多樹葉的營養成,一片葉子從樹懶的嘴裡到變成糞便被排出,需要經過50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 樹懶動作有多慢?慢到身上能長草,一根樹枝爬一天,遊泳卻不然
    要說行動最慢的動物,我們常常會想到蝸牛或者烏龜,但是如果以同等體型來衡量的話,哺乳動物中的樹懶要比它們慢得多。樹懶是南美洲的特有動物,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是哺乳綱披毛目下樹懶亞目動物的通稱,共有2科2屬6種,體重在4到7公斤之間,動作都很慢,其形狀略似猴,雖然有腳卻不能走路,其一生的主要姿勢就是用爪倒掛在樹枝上,通常數小時都不會移動,特別是白天,一般都是掛在樹上睡大覺,到了晚上才會活動,就是移動起來也是極其緩慢,故稱之為樹懶。
  • 它是世界上最慢的「閃電」
    它是世界上最慢的「閃電」2018-02-04 15:59 來源: 科技日報樹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慢的動物之一:它雖然有腳但卻不能走路,靠的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最高速度不超過0.2米/秒,要移動2公裡的距離,需要用時1個月,爬得比烏龜還緩慢。樹懶以樹葉、嫩芽和果實為食,要花超過50天完成消化食物的全過程;新陳代謝極慢,每天的睡眠時間需達到15至18個小時。
  • 慢投壘球打進高校 秘密在於「人人可參與」
    在學校開展慢投壘球之前,牛星看到的卻是絕大多數初學棒壘球的學生在賽場上被一次次「三振出局」,擊球的快感對於初學者來說成為奢望,牛星表示,毫無疑問,這大大降低了棒壘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慢投壘球的出現,使得『人人可參與』棒壘球運動成為可能。」張志偉老師表示,「慢投壘球的慢,就體現在投手投出的球速很慢,對於初學者來說,能更容易擊打到球。
  • 鍾變慢,尺縮短
    在過去一百年中,物理學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湧現出很多新想法、新觀念,其影響超越了物理領域,深刻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在《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中,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王一老師將給大家分享這些既深刻又有趣的新想法、新觀念。每期一個話題、一個概念,講述精巧、富有啟發性。來一起感受思考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