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十倍,那地球上的時間會不會一樣地變慢十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大家失望了!2019年還有6天就結束,每當臨近年關的時候,在我們朋友圈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信息,往往都是感嘆時間易逝和容顏易老。然而,真的是時間本身過得太快,或是歲月催人老嗎?
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了一年四季,地球圍繞自轉軸旋轉有了晝夜之分。於是,就有不少人想著如何讓一天的時間變得更長一點。比如,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比現在慢10倍,那地球上的時間過渡會不會僅為目前的十分之一?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只是主觀臆斷性的假想,而對時間的本質缺少基本認知。
關於時間的本質
不管是白晝和黑夜之間的交替,還是擁有不同色彩和體驗的四季變化,都是地球旋轉饋贈給我們的禮物。生活中的我們與時間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管是我們的上下班時間、一年中的各種節日,還是大家的年齡和生日。很多時候,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的我們,甚至還會將時間觀念作為衡量一個人的基本標準。
雖然,似乎每個人都在遵循時間的規則,並試圖規劃人生中所有重要事件的時間點。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生活中有不少人總是想要抓住時間,甚至希望時間可以倒流,但時間卻不過是我們人類來拿來描述所有物質運動過程、又或是事件演變過程的參數工具罷了。
簡而言之,時間會涉及到多個要素,其中包括物質的運動情況,其變化的持續性,以及整個過程中表現出的順序性。作為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時間並不適合孤立於物質和空間之外存在。而且,就地測量的層面來說,空間和時間都會因為觀察對象的時空結構、或相對速度不同,而無法得到一個普通人以為的關於時間流逝的絕對值。
比如,在宇宙中神秘存在的黑洞,廣義相對論將其時空結構描述為由於重力場而異常扭曲。倘若我們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進行的測量,那麼,在它附近空間中的時間流逝速度,會明顯比其他與之距離遙遠的地方更慢。換一個角度來說,人類使用的時間其實是自我感官形成的一種度量單位,源自於地球上其他物質在進行三維運動時對人產生的感官刺激。
日月年的時間長度是怎麼得來的?
人類所指定的時間,本質是建立在地球的旋轉活動基礎之上,我們將地球自轉一周稱為一天、將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成為月,並將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稱為一年。就現階段而言,地球完成一次自轉活動需要耗時23時56分左右,其平均自轉速度大約為 4.167×10-3度/秒。
如果用更形象一點的表達方式來說明的話,我們可以參照地球在赤道上大約每秒465米的自轉線速度。而月球的公轉時間周期大約為27.32天,雖然潮汐鎖定讓地球上的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但這並不代表著月球就是靜止不動的。
或許很多人還有所不知,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也隨著地向前而越來越遠,只是將這個變化值放在我們可及的時間範圍內可以暫時忽略罷了。其實,地球和月球的公轉軌道都是橢圓形,而地球公轉一周的具體時間大約是365.2天左右。簡而言之,每天、每月和每年的時間長度應該如何進行計算,其實都隸屬於天文學的曆法範疇。
而人類對時間的定義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比如,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將一天劃分為了12個時辰,每一個時辰代表了現在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午夜」則是一天中所有時辰的起點。當時間來到明末清初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因為受到西方機械鐘錶的流入,而將時間更改為以刻為單位(先後順序為96刻、108刻、120刻)。
古代的人們習慣用光陰來表示時間,當代人根據物質運動來劃分時間,但客觀而言,宇宙中存在的「時」本無間,物質在運動過程中會持續性的消耗「時」。之所以人類要將「時」劃分為不同的區間,是因為大家的思維難以對「時」的本質進行識別。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如果不對「時」進行分割的話,便無法對其進行區分和命名,這相當於是將思維用具象化的數字符號來表示。
為什麼時間不會因為地球自轉速度慢十倍而同步變慢?
在很長時期以來,科學家們對地球的自轉行為進行了很多研究,並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發現了其運動過程中的三個變化特徵:長期減慢、周期性變化和不規則變化。不要以為地球的自轉從來都是保持相同的速度和時間周期,事實上,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一直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
僅僅在剛剛過去的這兩千年時間裡,地球的自轉就因為潮汐摩擦的原因,而累計大約變慢了2個小時的時間。如果根據這樣的規律來推算,那麼,對於大約兩億年之後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而言,那時的一年便只有300天的樣子,而一天的時間長度也變成了30個小時左右。
與此同時,地球的自轉周期還因為風的季節性變化,而出現了秋天比春天旋轉速度更快的特徵;而且,地球的自轉活動還會在部分時間呈現出快慢不規則的變化特徵。倘若地球自轉的速度真的如很多人希望的那樣,變成了現在的十倍以上,時間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即便由於地球自轉周期的耗時變長,導致了一天的時間不止24小時,一年也不到365天。但時間的本質屬性就決定了,所有物質的運動、持續性和變化情況,並不會因為我們劃分出的時間而受到影響。簡而言之,不管地球的自轉發生怎樣的變化,一天、一月和一年的時間長度為多久,時間本身都不會因此而變得更慢。
如果覺得這樣的描述太過抽象,我可以以人的年齡來具體說明。年齡不過是我們對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長短的基本定義,而生命的衰老過程其實從形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身體器官的持續性衰老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你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因為你對自身年齡的界定而發生變化,即便地球自轉速度的加快讓你擁有了更小的年齡,但這並不能改變身體的真實衰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