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地球自轉速度變快,那麼地球上的時間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2021-01-08 騰訊網

一天24小時是怎麼來的?我們的老祖宗將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是兩小時。當然了,不比管是12或者是24,因為時刻的劃分只是為了方便人類的生產活動。我們也可以定為36個小時,當然這個已經沒有必要了。

但是不論時刻分成幾個,它們的周期標準都是按照地球自轉一圈算的,通俗點也能理解成第一次太陽落山到第二次太陽落山的間隔時長。那麼這時候,地球的自轉加快了,顯然,太陽落山的間隔變短了,也就是每天過去的很快,可能這就是題主想要問的轉速和時間的關係。

不過這個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原因也在上面都說了,人們依據太陽的東升西落,而有了晝出夜伏的規律。但是就現代社會而言,白天黑夜對人類的發展的限制,已經不再明顯。

不過就算地球哪天變的快了,對人類來講,是沒什麼好處了。就不談生活作息被打亂這個影響了,主要問題出現在地球加速自轉的過程中物體會相對地表產生一種位移的趨勢,當速度變化更激烈的時候,人就要隨地亂滾了。以及當轉速維持在高速時,會導致地表物體失重的現象,再快一點就真的是「甩」飛了。

如果地球自轉速度變快,時間肯定會變,但不是變快,而是變慢,相對於我們現在的時間變慢,變慢的幅度可以由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方程精確推算。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認為,物體運動時,會發產生時間膨脹效應,這種效應和物體運動速度與光速之比相關。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膨脹效應越明顯,只是在我們所處的低速環境下體現不出來,因為我們平常所看到的物體,不管它運動多快,速度和光速相比都小得可憐,所以作用其上的時間變慢效應完全可忽略不計。比如在以7.66公裡/秒飛行的國際空間站上,呆的時間最長的太空人,總共呆了803天,但他的時間也只不過變慢了0.02秒。

所以如果有外力讓地球自轉加快的話,地球表面上的我們的時間當然會變慢,但速度不快的話,變慢效應根本就不明顯。比如,即使地球一個小時轉一圈,即一個小時就經歷一次太陽東起西落,我們也根本無法感覺到時間變慢效應;一分鐘轉一圈呢?我們來算算,地球赤道的周長大約是4萬公裡,那麼赤道上任意一個地點的速度為40000/60,大約不到700公裡/秒,和光速比起來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時間變慢效應也體現不出來;只有當地球每秒鐘轉7圈還要多的時候,速度才會接近光速,這時候時間變慢效應才會明顯。但你能想像地球每秒鐘轉7圈嗎?早就已經散架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反,時間與空間與物體的運動緊密相聯,就我個人而言,時間是物體運動的產物,而空間是物體運動的狀態,因為有太陽的存在,所以便有了晝夜變化,正如我上面所說.時間是物體運動的產物,而且這個產物的量是一定的,如果物體運動的速度改變,那麼它所能夠產生的時間也會改變,

正是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局限了我們的思維,就連科學家也不例外,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他的狹義相對論中說道,物體運動速度增加,甚至連時間也會變慢.

舉一個例子吧,上一節課,如果這節課的內容你很感興趣的話,這節課便過的快,倘若你不感興趣並且只巴望下課,這節課便過的很慢.

所以,地球自轉速度變慢時間就會變快.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一天或要刪減1秒,科學家懷疑與冰川融化有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周需24小時,自轉形成晝夜,自轉軸傾斜造成了四季更替。而因為我們和其他所有事物(包括地球的海洋和大氣層)以相同的恆定速度與地球一起旋轉,所以我們沒有感受到地球在轉動。當然,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但實際上,地球的自轉速度其實是忽快忽慢的,沒有一天是整整24小時的。
  • 地球自轉速度變快,一天或要刪減1秒,科學家懷疑與冰川融化有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周需24小時,自轉形成晝夜,自轉軸傾斜造成了四季更替。而因為我們和其他所有事物(包括地球的海洋和大氣層)以相同的恆定速度與地球一起旋轉,所以我們沒有感受到地球在轉動。當然,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 地球的自轉為什麼會變慢?
    地球的自轉動量繼承於形成太陽系的星雲(角動量守恆),這個星雲的名字也叫太陽星雲。圖:正在成形的行星地球的自轉是在不停的變慢的,目前的一個恆星日(地球相對於某個恆星連續兩次經過其上中天的時間間隔,有別於太陽日的24小時)是23時56分2.1秒。
  • 假如地球自轉速度變快或變慢,氣候有變化嗎?對生物有什麼影響?
    實際上由於地月之間的潮汐摩擦,地球的自轉速度是在逐年減慢的,只不過是這種變化十分的微妙,不被輕易察覺而已。地球的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由於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主要體現在晝夜交替、產生地方時以及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移這三個方面,因此假如地球自轉速度變快或者變慢的幅度非常大,也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發生一些改變,並會引起其他的一些「併發症」。
  • 地球轉速變快會有什麼影響?時間變短是小事,可怕是引發這種災難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圍繞著太陽系運行,其中的時間就稱為公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年時間。而地球自己也會隨著自轉軸而進行轉動,其中就是我們一天的時間。其中公轉對於一個星球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影響星球最大的是一顆星球的自轉。這個自轉的速度快了,就會導致一天時間變短,而自轉速度慢了,就會導致一天時間變長。
  • 地球自轉在變快 2021或將成為史上最快一年
    然而,這個看似常態的時間循環,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的速度一直在變化。 近期,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正在以50年來最快的速度自轉。地球上一天的長度是由地球自轉一周定義的。這就意味著,隨著地球自轉變快,地球上一天的時間也在變短。
  • 地球自轉變快了,你也沒必要杞人憂地
    地球的自轉快慢並非是恆定不變的,通過對珊瑚蟲化石的研究發現,數億年前地球上一年有400多天,現在一年只剩下大約365天。地球自轉的變慢從長期看是必然的,潮汐的摩擦會使地球的轉動動能不斷減小。即使把時間縮短到幾十年裡,最近五十年地球的自轉也是朝變慢的方向發展。自1972年設置閏秒以來,增加了近30個閏秒,這都是地球自轉速度變慢造成的。
  • 地球自轉速度異常,科學家:一切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理論上,地球的自轉速度大概為24小時一周,轉動一周所用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定義的一天。但是地球這一個自轉的速度,現如今已經有所改變了。地球自轉速度異常,科學家:一切可能只是剛剛開始。地球自轉速度突然間加快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自2020年開始,地球僅僅只需要23小時59分59秒的時間就能自轉一周了,也就是比24小時少了一秒。
  • 月球公轉在變慢,地球自轉也在變慢,會不會慢到一天就是一個月
    月球公轉在變慢,地球自轉也在變慢,會不會慢到一天就是一個月?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天,而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的時間則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月。這裡所說的地球自轉與月球公轉的數據都只是一個概數,嚴厲來講,地球自轉一周所需求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04秒,而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是27天7小時40分48秒。 無論是地球的自轉還是月球的公轉,並不是從一開端就堅持著這個速度的,在地球構成的初期,它的轉速要比如今快得多。在地球最初構成的時分,太陽系是非常繁華的,那時各種大小的天體遍及於太陽系之中,碰撞是在所難免的。
  • 月球公轉在變慢,地球自轉也在變慢,終有一日,一天就是一個月
    這裡所說的地球自轉與月球公轉的數據都只是一個概數,嚴格來講,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04秒,而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是27天7小時40分48秒。無論是地球的自轉還是月球的公轉,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保持著這個速度的,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它的轉速要比現在快得多。
  • 這也能叫時間變慢的證據?
    因為金字塔,或大山的重量巨大,對周圍的物體(包括人)也有萬有引力,因此接近金字塔的人時間會變慢。(參見短文《接近金字塔時間會變慢?這個效應竟然是真的》) 那麼,怎麼證明時間變慢呢? 因為有這一現象:地面上的原子鐘比GPS衛星上的原子鐘走動更慢。
  • 厄爾尼諾現象與地球自轉速度有什麼關係?
    ○厄爾尼諾現象與地球自轉速度有什麼關係? 答: 地球自轉速度變化導致地球表層物質東西漂移。 受離心力與慣性力的影響,地球自轉速度變快,地球表層向西漂移;地球自轉速度變慢,地球表層向東漂移。
  • 地球自轉速度達到 50 年來最快
    地球自轉速度達到了 50 年來最快,今年的時間可能過得比過去 50 年都要快。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因為地球自轉速度變快,現在每天也過得更快了,一天 24 小時會提前半毫秒結束。現在負責計時的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是否應該刪除一秒鐘來讓時鐘與地球自轉速度保持一致。
  • 前所未有 地球自轉速度50年來最快
    但科學家們卻驚訝地發現,地球近來自轉速度特別快,以至於一天的時間變短,在2020這一年中就有28個自1960年以來最短的日子,估計2021年地球自轉速度還會更快。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5日報導,2020年是過去50年來地球自轉最快的一年,一天的時間就比正常的24小時要短。而且地球自轉的速度還在加快,2021年或將成為「史上最快的一年」,平均一天的時間將會比以往快0.5毫秒。
  • 地球自轉在加速,一天變短了
    其實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並不均勻,又因黃道和天赤道不在同一平面內,所以一年中真太陽日的長短是不一樣的,用它來計時並不方便。在天文學中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就假想有一天體在天球赤道上以勻速由西向東運行;此速度等於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平均速度。這個假想的天體,稱為「平太陽」。在一年內真太陽日的平均值我們叫平太陽日。
  • 一年縮短60天,地球自轉變慢原因何在?科學家:人類自救很可笑
    自從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生物鐘以來,對前奧陶紀的貝殼、珊瑚等化石的研究表明,當時的地球每年有420天,相比較現在的365天,多了整整60多天。這表明,地球自轉的速度正逐漸變慢。之後天文學家們對比了天文觀測數據,也得出了與地質學家一致的結論。這種趨勢是否還在繼續,地球為何會變慢呢?這也是許多人一直關心的問題。要說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地球自轉的原因。
  • 科學家證實地球時間變快了,更有網友聯想到了2012年末日說。
    美國《世界日報》網站援引英國《每日星報》消息,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使得我們的一天實際上比24小時還短。 報導稱,科學家在爭辯地球官方計時器「原子鐘」是否要刪除一秒鐘,才能將時間流逝跟地球自轉速度保持一致,而確切作法就是調整原子鐘上的「閏秒」。
  • 地球自轉加速,一天時間已不到24小時,對我們有何影響?
    宇宙中的任何天體都在規律的運動之中,地球也不例外。我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鐘,一天是24小時,一年是365天。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演變,這樣的規律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是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數據來看,進入2021年來地球時間似乎變快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未來一天從24小時變240小時?科學家:沒錯,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了
    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自轉速度變慢帶給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天的時間變長,未來的一天會從24小時變成240小時,甚至更多。太陽升起落下到再次升起,一天就這麼過去了。5億年過去,地球自轉一圈的周期變慢了20多個小時,那是什麼原因讓地球自轉變慢的?未來的地球一天還是24小時嗎?這要從原始地球在太陽系中的環境開始說起,太陽系原本是一團原始星雲物質,裡面的物質經過了漫長時間地碰撞結合,才演變成了太陽系中的各個天體。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感覺時間變快了?是宇宙膨脹導致的?
    相信大家都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覺,總是認為時間好像變快了。《論語》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流走,一去不復返。那麼時間越變越快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眾所周知,地球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365天,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所以人們就有了對年和天的時間概念。不論是一天或是一年,除了幾秒這樣細微的偏差外,這個時間都從未改變過。但有些人還是會認為時間過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