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對攝影是否有興趣,大概都聽說過光圈這個攝影名詞,也一定聽說過主體突出、背景虛化這樣的說法。那麼光圈到底是什麼?它對於最終成像又有著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下。
什麼是光圈?
鏡頭中的葉片組合形成了一個圓形孔徑
簡單來說,光圈就是控制光線進入鏡頭的裝置。在鏡頭內部多枚葉片組合成一個圓形孔徑調節裝置,通過調節孔徑大小就可以控制鏡頭的通光量。光圈用英文字母F表示,F值與光圈大小成反比,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反而越小。常見的光圈值有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在這些數值中,F1.4光圈最大,F22光圈最小。
光圈作用一:控制通光量
剛才我們說了,光圈就是鏡頭內控制光圈進入的裝置。通過調節光圈的大小就可以在單位時間內獲得不同的通光量。具體到拍攝中,光線充足的環境中要使用小光圈減少進光量避免照片過曝,光線昏暗的時候使用大光圈增加進光量讓照片不欠曝。
使用大光圈拍攝時,在獲得照片正確曝光的同時可以縮短快門速度。高速快門既可以避免手持相機拍攝時身體的輕微抖動對成像的模糊,又能記錄下稍縱即逝的精彩瞬間。
大光圈可以提升快門速度清晰定格精彩瞬間
而使用小光圈拍攝時因為進光量的減少,要想獲得正確曝光的照片,就需要延長曝光時間也就是快門速度變慢,如果是手持拍攝就會因為身體的抖動造成成像的模糊,也無法清晰定格快速移動的物體。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提高感光度來提升快門速度,但感光度的提升又會帶來畫面噪點的問題。因此在弱光環境下或者想要抓拍精彩瞬間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大光圈來拍攝,既提升快門速度又可以獲得清晰明銳的照片。
光圈作用二:控制景深
既然大光圈可以獲得清晰明亮的照片,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拍攝都使用最大光圈就可以了呢?
光圈大小影響景深範圍
當然不是!光圈的大小除了可以控制進光量讓畫面的明暗產生變化以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控制景深。景深簡單來說就是照片中清晰圖像的範圍,光圈大小的改變會讓景深產生變化,使用大光圈拍攝時,會獲得更淺的景深,使用小光圈拍攝時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
F1.8光圈下的景深
F22光圈下的景深
人們常說的主體突出背景虛化,就是指使用大光圈拍攝獲得的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題材都需要使用大光圈達到背景虛化的目的。有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張照片中位於不同焦平面的事物都清晰,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小光圈進行拍攝了。
大光圈適合拍攝什麼題材
既然大光圈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那麼在弱光環境下比如室內、夜景就需要使用大光圈拍攝了,既可以確保正確的曝光同時又可以縮短快門時間,獲得曝光準確同時清晰不虛的照片。同時又因為使用大光圈拍攝可以獲得較淺的景深,在拍攝人像、靜物、花卉這類需要儘可能的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照片時,就需要使用大光圈了。
夜景拍攝多使用大光圈
大光圈人像照片突出主體
大光圈花卉照片虛化背景
小光圈適合拍攝的題材
在拍攝風景照片以及多人合影留念時,我們需要畫面中位於不同焦平面的元素都清晰,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以獲得更大的景深。同時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攝,比如室外晴天也要使用小光圈以避免照片過曝。
風景照片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
拍攝合影時使用小光圈讓每個人都清晰
光圈對於畫質的影響
組成鏡頭的鏡片都是中央的光學素質要好於鏡片邊緣,光圈越大意味著更多的光線是從鏡片的邊緣通過,反映到最終成像上就是銳度不高、暗角和色散等問題。
因此很多時候一枚大光圈鏡頭的最佳成像並不是它最大光圈時,而是縮小一至兩檔光圈。當然高等級(就是很貴啦)大光圈鏡頭,因為鏡片研磨、鍍膜、材質、鏡頭結構等更加優秀,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很好的畫質。
當然也不是說光圈越小成像就越好,因為光線衍射等問題,當光圈縮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鏡頭的解析度反而是下降的。因此在購買一款鏡頭後,一定要多拍多研究,逐漸了解這枚鏡頭在何種光圈情況下可以做到畫質最優。
總結一下
1、光圈就是控制鏡頭進光量的裝置,以英文字母F作為標識,光圈大小和數值成反比,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數值越大光圈越小。
2、光圈大小影響進光量且可以控制景深範圍,光圈還與快門、感光度等其他拍攝參數聯動,共同影響最終成像。
3、大光圈和小光圈適合不同的拍攝題材,需要突出單一主體或者弱光環境下需要使用大光圈,需要照顧到畫面中各種元素的時候使用小光圈。
(73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