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溫瀟瀟
2018-03-14 14:02 來源:澎湃新聞
3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環保部獲悉,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結果,預計14日當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區域擴散條件持續不利,重汙染天氣過程將持續。而從15日起,冷空氣將自北向南影響京津冀地區,區域汙染形勢將有所緩解。
自3月9日到目前為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較為嚴重的大氣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每日組織專家會商,對此次汙染過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進行分析解讀。
據此次最新分析介紹,依據歷年3月氣象資料,本次汙染過程經歷了近年同期最為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
具體來說,今年3月上半月,北京市1500米高度的大氣平均溫度達0.4攝氏度、最高溫度達15.2攝氏度,分別是從2000年以來的次高和最高水平,比2013-2017年同期平均水平分別高出2.8度和7.6度。
中層異常高溫導致區域大氣形成強逆溫,北京市13日08時地面到1500米高度的逆溫差屬近年同期異常強逆溫。由於區域逆溫層很厚,大氣邊界層高度大幅降低,抑制了大氣汙染物的垂直擴散,汙染快速累積,區域內多個城市空氣品質達到重度甚至嚴重汙染。
另一方面,本次汙染過程期間存在典型的汙染區域傳輸,12日起區域北部持續靜穩天氣,同時區域南部有較強的南風,伴隨部分時段區域的偏東風,有利於高濃度汙染氣團向太行山東側和燕山南側輸送,並在山前地區出現停滯和累積,甚至影響到京津冀北部山區,太行山和燕山沿線城市空氣品質迅速惡化。張家口、承德的小時PM2.5濃度也達到重度汙染水平,這在歷年3月是比較罕見的。
有專家此前分析,3月是我國華北地區冬春季節交替的時期,大氣環流形勢通常較為活躍,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以偏南風、偏東風為主的暖溼氣流將大量水汽輸送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容易出現靜穩、高溼等不利氣象條件。
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目前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結構尚未根本改變,汙染物排放強度仍然很高的情況下,區域上一旦出現不利氣象條件,很容易發生大氣重汙染。
名詞解釋:逆溫層:指大氣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區域。對流層中氣溫一般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有時受各種因素影響,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阻礙空氣上升運動,加劇空氣汙染。
大氣邊界層:指大氣最底層靠近地表、受地面摩擦阻力影響的區域。大氣邊界層高度隨氣象條件、地形、地面粗糙度而變化,大致為300~1000米或更高。通俗而言,大氣邊界層是汙染物易於累積、混合的區域,在相同的汙染物排放量下,大氣邊界層高度越低,汙染物濃度越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京津冀 空氣品質 重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