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壇》的作者史鐵生是一個在人生最黯淡的季節截癱的人,一個歷經苦難磨鍊卻又與命運頑強抗爭的人。在《想念地壇》中,史鐵生從懷念地壇講到寫作意義,再轉而思考人生價值,將個人的苦難經歷和思想的成熟過程娓娓道來,讓人讀罷猶如喝了一杯甘甜醇香的美酒,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像史鐵生一樣,我們的人生也會有風雨雷電、寒霜黑夜一起襲來的時候。面對生命固有的痛苦、失落和感傷,我們與其逃遁,不如像海燕一樣迎著閃電和海浪飛翔。人生本就像一列負重的列車,在蒼茫的人世間喘息著前行,直到那世人皆知的終點。在長長的通道裡,我們難免會因黑暗而畏懼,因孤單而沮喪,只有在驀然回首瞥見遠方起點的一剎那,才恍然:自己已經走過了這樣的一段人生旅程。於是發現,在過於匆忙的腳步中,在一次次的得意失意中,我們竟忘記了細細品味流逝在身後的美麗風景。殊不知,只有讓歲月的滄桑和苦難洗盡一身的鉛華,生命才能顯出別具一格的分量與魅力。
作者的母親無聲地離開了作者,那是一年秋天,收穫的季節,各種花開得正鮮豔的季節。這個章節從題目到每一個字都暗藏著悲傷和對母親的懷念。秋天的懷念:「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雙腿癱瘓後,她侍弄的花都死了。」這題目,題記,都是在懷念母親,母親那麼愛花,可為什麼「我」的雙腿癱瘓後就都死了?母親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顧「我」身上,哪還有時間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母親離開時的最後一句話竟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母親總能包容「我」那喜怒無常的怪脾氣,可能是雙腿癱瘓後不適應的常態吧,「我」一個人搖著輪椅去地壇,一待就是一整天,母親怎麼能不擔心「我」,「我」拼命捶這自己那兩條沒用的雙腿,拼命地喊:「我還活什麼勁?」只有母親,也只會有母親,會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兒,好好活兒。」誰能料到,母親還是沒有等到的第一篇小說發表,「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在《想念地壇》中,真正以地壇為主題的其實並不多,更多的,是那顆心信馬由韁到過的地方,關於挫折,關於愛,關於文革記愧,關於牆,關於那一刻突然的所想……是關於生命的思考。我想,這就是他所帶給我們的吧。那些超越了文字所能表現出來的,隨靈魂的思考迸濺出來的火花,多少年後,依然會在美麗的位置上沉沉的有著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