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下衛星,日本萬噸驅逐艦正式入役,號稱「亞州第一艦」

2021-01-13 騰訊網

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驅逐艦「摩耶」號,艦艏62口徑127mm單管Mk45Mod4艦炮

當地時間2020年3月19日,日本橫濱,聯合造船集團磯子工廠,萬噸級驅逐艦「摩耶」號(護護衛艦「まや」)正式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

日本海自沿襲舊日本海軍傳統,以天象、海象、山川、河流、地名為艦艇命名,「摩耶」經過投票評議,最終由防衛大臣決定,以日本兵庫縣神戶市六甲山區最高的摩耶山(海撥702米)而命名。 摩耶山在日本被稱為「八州峰」,因登上山頂,可以看到周圍八個小國而出名,現代也是登高望遠的勝地,特別夜晚時分,登上摩耶山頂,神戶港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本次交付儀式在神奈川縣橫浜市磯子區聯合造船集團磯子工廠舉行(廠長:千葉 光太郎) 。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海上幕僚長(相當於海軍司令)山村浩、防衛裝備廳長官武田博史出席了交付典禮。

舷號為179

「摩耶」號標準排水量8200噸,滿載排水量11000噸,全長169.9米,在原有愛宕級艦體基礎上放大艦型,外部採用隱身設計,對各種開口進行了全面的封閉。

摩耶級有兩個方面改進較大,一是燃氣輪機混合動力系統;二是從美國引進的"宙斯盾"SPY-1D(V)作戰系統。

比較大的改進在於動力和武器系統,該艦採用燃氣輪機組合電力推進方式(COGLAG),低速時使用燃氣輪機發電帶動發電機驅動,而在高速時直接使用燃氣輪機驅動,兼顧了經濟性能和高速性能,避免柴油機發電固有的振動頻率,對於反潛作戰非常有利。

參加交艦儀式的艦員,大多戴上了口罩

"摩耶"級配備了"宙斯盾"SPY-1D(V)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由美國雷神公司生產,是"宙斯盾"系統最新型號, 提高了探測和跟蹤掠海飛行的巡航飛彈、戰術彈道飛彈等目標的能力,在雜波和嚴重幹擾條件下,也有極佳的性能。由於採用"宙斯盾"基線9C版本的多任務信息處理器,可以共時應對多批次防空和彈道飛彈,兼備備防空和反導綜合防禦能力。

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他右見戴口罩者為海上幕僚長 山村 浩 海將(上將)

該艦的垂直發射系統多達128單元,可以裝"標準"-2ER BLOCKⅢA/B遠程防空飛彈、"標準"-3B BLOCKⅡA型海基攔截飛彈、"海麻雀"改進型防空飛彈、"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等,從火力通道數上,是世界上最強驅逐艦。未來將裝備日本國產超音速反艦飛彈,可以對付航母級別的大型水面艦艇,據稱可達到3倍音速,射程150~200千米,採用組合式的主動和被動雷達尋的頭和GPS制導系統 。

標準-3Block2飛彈由美日聯合研製,採用了和標準-3Block1B相同的引導頭,更為先進的高速戰鬥部,以及複合材料製作的蚌式頭罩,同時2,3級火箭發動機直徑達到了21英寸,標準-3Block2A使用了變軌能力更強的第三代動能戰鬥部,作用距離更遠的中波/長波紅外成像引導頭,並進一步提高飛行速度和射程,具備擊落低軌衛星的能力。

「摩耶」號的艦名牌

"摩耶"級充足的電力,也是日本未來艦載武器試驗平臺,日方計劃未來會在該級艦上進行電磁軌道炮和固態雷射武器試驗。

磯子工廠公布的主要數據:

艦長: 170m

寬: 21.0m

水線高: 12.0m

吃水:  6.2m

艦員: 300名

航速: 約30節

軸功率: 69000馬力

動力形式: COGLAG型式,兩具燃氣輪機,2臺電動機。

反潛設備包括 SQQ‐89A(V)15型大型中頻反潛聲吶,SQS‐53C型船體聲吶,TB‐37多功能拖曳聲吶。

128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可以發射07式火箭助飛魚雷,還有兩套HOS‐303魚雷發射裝置。

艦員登艦,該艦共有艦員300人

艦員上艦

升旗

升起海上自衛隊旗

防衛相河野上艦視察,他指點的裝備是一臺日本古野雷達,上有電子海圖,應當是說明該艦現在位置

造船廠女員工獻上花束

送別

啟程

海自攝影師鑽研軍艦,這是軍艦大旋迴試驗時拍下的,白浪花反光把側面照得很亮,外行拍不出這麼美的照片

全文完

19號颱風將至,日本野豬組團逃生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和英、美等海軍國家將驅逐艦作為護航和輔助的艦艇的做法不同,驅逐艦在日本海軍的「漸減作戰」的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反艦角色,所以日本的驅逐艦都是採用重武裝的配置。而吹雪級驅逐艦可以說是日系驅逐艦是新時代的翹楚與劃時代的產品,日本的驅逐艦發展開端就從1923年的「吹雪級驅逐艦」開始。
  •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十年磨一「艦」的印度神盾,標準的「萬國造」
    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同時盡享西方和俄羅斯技術的國家,其海軍發展,一貫追求所謂的「高大上」—反艦、區域防空、反潛能力都要擁有。早在1977年設計建造「德裡」級驅逐艦時,就已經將此理念貫徹其中,參照蘇俄的「現代級」、「卡辛2級」和英國的「林仙級」三者設計元素建造的「德裡」級,以6800噸的排水量,強大的反艦、防空能力傲視第三世界國家,自稱為「第三世界第一艦」。
  • 日本第2艘萬噸摩耶級宙斯盾艦「羽黑」號海試,具備何種能力?
    日本第二艘萬噸摩耶級宙斯盾艦「羽黑」號開始海試,該艦於2019年7月17日下水,標準排水量為8200噸,滿載排水量1萬噸,全長170米,最大寬度為21米,是日本第8艘 「宙斯盾」艦,通過一系列測試之後,該艦預計明年年初正式入役。
  • 印度也有神盾艦,包頭設計地道咖喱味,萬國製造本國組裝
    1991年,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服役,該型驅逐艦和之前驅逐艦最大區別,多了四面類似盾牌的相控陣雷達。從此人類海軍正式進入「盾艦」時代,阿利伯克之後,各國紛紛開啟盾艦製造。日本的金剛級、韓國的世宗大王、中國的052及055系列驅逐艦,還有印度的加爾各答級飛彈驅逐艦。
  • 世界十大驅逐艦
    本級艦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絡通信、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無一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尖端科技結晶,展現了美國海軍的科技實力、財力的雄厚以及設計思想上的前瞻,是美國海軍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2016年10月15日,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正式服役。2019年1月26日,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麥可·蒙蘇爾」號正式服役。
  • 印度萬噸驅逐艦計劃公布,將裝備電磁炮和雷射炮,號稱世界最強
    這種驅逐艦的排水量將超過13000噸,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大型戰艦。而且這種驅逐艦的速度還要超過30節,上面配屬400名官兵執勤。這些基礎的指標外,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方面對這艘驅逐艦的各種設備要求,實在是把人能嚇一大跳。因為要求之高,指標之先進,完全超乎了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品。比如一上來就要求能安裝大功率的雷射炮,功率高達300萬千瓦,可以在遠距離打擊敵人或攔截對方的飛彈甚至炮彈。
  • 日本海軍陽炎型八番艦,號稱友軍毀滅者的祥瑞,雪風號驅逐艦
    在日本聯合艦隊中非常出名的軍艦是大和號戰列艦嗎?是赤城號航母嗎?還是裝母信濃號?其實都不是,日本聯合艦隊最出名的軍艦其實是雪風號驅逐艦,只要是雪風參與護航的艦艇必然沉沒,參加的戰鬥必然損失慘重,連日本海軍官兵們都畏懼於雪風號的「祥瑞」,稱呼其為「死神」。
  • 陽炎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驅逐艦
    1937 年初,《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正式失效,在日本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之中,傾日本之全部國力大舉擴張海軍的第三次擴軍補充計劃(丸三計劃)誕生了,建造出日後鼎鼎大名的「聯合艦隊豪華旅館」大和型戰列艦——和翔鶴型大型航空母艦。
  • 日本5900噸驅逐艦與中國漁船相撞被撞出1米長損傷
    日本5900噸驅逐艦與中國漁船相撞!日媒稱驅逐艦撞出一米長損傷)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日本廣播協會(NHK)剛剛援引日本防衛省消息稱,30日晚,日本海上自衛隊「島風」號驅逐艦在東海海域與一艘中國漁船相撞。
  • 中國漁船撞上日本驅逐艦,日艦船身出現大窟窿,防衛省介入調查
    但沒想到,這一幕竟出現反轉,我國漁船撞上日本護衛艦,日艦的船身卻出現了一個大窟窿,這一事件引發外界一片譁然,在我國的東海水域上,日艦為何會撞上一艘漁船?目前,為了徹查此事,日本防衛省已經介入調查。3月31日,日本廣播協會發布消息稱,經日本第10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鹿兒島)表示,當地時間30日,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艘「島風」號驅逐艦在東海海域與我國的一艘漁船相撞,事故中並未出現傷亡人員。但日本的驅逐艦船身卻出現嚴重損毀,左舷後方被撞出一塊長1米、寬20釐米的損傷。而我國的漁船竟然「毫髮無損」,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損傷,船上的水手均安然無恙。
  • 日本命名宙斯盾艦的艦名,二戰時下場很慘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船,按下列的命名法則,取自日語「平假名」的艦名。大型驅逐艦,以日本的山嶽命名,與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的命名法則相同。所以,很多日本海軍自衛隊的驅逐艦,二戰時日本海軍的戰艦重名。或許,日本在對戰艦命名時包藏著復闢軍國主義的野心。
  • 衛星見7個起飛點,顏值剽悍打造亞洲最強兩攻艦
    據俄塔社11月28日消息,外國衛星拍攝到了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停泊港口的畫面,圖片可見,075首艦的外形方方正正,如同一塊板磚,直通甲板上的7個直升機機位盡顯無遺。有人對此疑問稱,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飛行甲板為什麼這麼方?
  • 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目前日本最著名的軍港便是駐紮美國第七艦隊的橫須賀了。不過軍迷恐怕還知道有一個著名的軍港,那便是吳港,這裡曾是「雪親王」的下錨地。不過作為曾經內有「祥瑞」的地方,日本在這裡駐紮了二戰後第一批自行研製的反潛驅逐艦。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我國4.8萬噸軍艦服役,航速可達25節,遼寧艦沒它不行
    1917年,英國開始建造全球第一艘航母。3年之後,日本也著手航母的建造計劃。原本,英國的航母可以很快完成,但是由於一戰的關係,航母的工期放慢很多。1992年,日本建造的鳳翔號航母服役,第2年,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才建成。
  • 日本最新驅逐艦下水 以二戰時萬噸重巡洋艦為名
    【環球網軍事報導】7月17日,日本橫濱海洋聯合公司造船廠,日本海上自衛隊「平成27年度計劃艦」(27DDG)的二號艦「羽黑」號(舷號180)舉行了下水命名儀式。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若是誰能服役在不沉之艦上,那就更是讓其它水兵羨慕無比。可是在日本海軍中,有這麼兩艘驅逐艦雖然運氣十足,卻讓友軍厭惡非常,其中一個我們很熟悉,就是號稱「雪親王」的雪風號驅逐艦,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時雨號驅逐艦。
  • 俄軍又曝出離奇盜竊案,軍艦前指揮官偷走驅逐艦13噸重螺旋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在去年年底俄軍被曝出「末日飛機」遭竊後,近日又一起離奇的軍用裝備被盜事故曝光,一名俄軍驅逐艦指揮官與他人合謀,盜走了一艘退役驅逐艦上的兩個銅製螺旋槳。據美國「動力」網站「戰區」專欄1月11日報導,俄羅斯海軍表示,目前已經退役的「現代」級驅逐艦「難忘」號(Bespokoynyy)的一名前指揮官與他人合謀,偷走了這艘驅逐艦上的兩個銅製螺旋槳,當時這艘驅逐艦正在幹船塢內改裝成一座浮動的博物館。
  • 「重慶」號驅逐艦退役 新家落戶天津公園供參觀
    「重慶」號驅逐艦為我國051型飛彈驅逐艦,該艦曾在1985年執行攔截監視蘇聯海軍「伏龍芝」號飛彈巡洋艦任務,當時日本攝影師拍攝反應這一事件的照片《中國海軍之勇姿》中,記錄了我「重慶」艦不畏比自己噸位大數倍敵艦,與之鬥爭的形象。「重慶」號是中國海軍有歷史紀念意義的艦名。1949年,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官兵起義,加入人民海軍,成為我海軍第一艘巡洋艦,後因遭國民黨空軍轟炸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