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拉尼娜現象級事件出現次數正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增多,在08年、14年等近期曾給我國帶來極度乾旱、極度寒冷的惡劣災害,最嚴重時全國受災民眾達1億之多,主產區受損嚴重,直接損失經濟540多億,影響到全年農作物市場貿易。
而現今經氣象局預計,拉尼娜有了再次出現的徵兆,與專家預測的「暖冬」相反,本次強度中至高,且持續時間最長可能達6個月,也是就春季和夏季的播種收穫將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現在的冬天也會有「極寒」的可能,對於種植冬天農作物的農民來說今年如果想穩定豐收需要增加保暖措施,室內也需要提高儲溫能力,避免其風雪影響到農民日常生活。
防護舉例:冬小麥、沿海野生藥材
如果極寒天氣真的到來,大棚、地暖貼等措施估計只能起到推遲耕地板結的作用,因此儘量要保障冬小麥能夠順利成長,施肥量可以適當較少,雖然會導致減產的可能性出現,但能讓冬小麥將根部深扎入土裡,避免凍傷。
11月是冬小麥的分櫱期,這時候冬小麥會儲存大量養分在根莖處,它能夠自行進行光合作用不需要陽光,因為是否會被雪深埋並不重要,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寒霜和冰雹,這兩項才是冬小麥的「剋星」。
寒冬過後天氣依舊寒冷,這時的溼冷和「倒春寒」現象可能會導致冷霜傷害到冬小麥根部,需要多多關注土壤溼潤情況,有必要時為其開燈照明,增加其光合作用時間。
沿海地區需要注意防範洪災暴雨,這對於沿海或多降雨地區來說農作物耕種極為困難,諸如雲南,水土流失的概率極大,排水渠一定要保持疏通。
拉尼娜的出現其實是由於大氣變遷過度導致,這種現象的頻發意味著全球大氣破壞程度已經達到一個較為嚴峻的地步,按照資料來說,平均四年一次的正常氣候變遷已經不再正常,未來如果不能做到有效恢復手段,那麼極端天氣的頻繁性將會進一步增加,直至每年如此。
關於以上觀點,您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