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定,強度中等到強!寒冬將至?

2020-10-31 心繫大健康

據媒體報導,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什麼是「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ña的音譯,意思為「聖女,小女孩」,相對於El Niño(厄爾尼諾,意思是「聖嬰,小男孩」)。拉尼娜指的是一種大規模的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現象。通常由於東太平洋表面海水水溫、水位較常年平均值下降,導致全球一系列非常態降雨及乾旱等天氣異常變化,也叫做反厄爾尼諾現象。

拉尼娜現象一般兩到七年發生一次,據統計,2001年以來,發生了五次拉尼娜事件,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同時,內蒙古、東北、華北部分地區冬季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2℃。

相信大家對2008年初的我國大範圍雨雪冰凍災害還有印象,這次災害其實就是一次拉尼娜現象。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遭受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襲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範圍廣,南方多地出現大到暴雪,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今年10月份,我國多地氣溫驟降,降溫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甚至有地區已開始降雪。網絡上瘋傳「今年冬天或是60年來最冷」。中國氣象局專家不得不出來闢謠說,今年冬天將是60年來最冷冬天的傳聞是謠言。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也不是每次發生拉尼娜事件,都會出現大範圍雨雪冰凍災害。10月北方個別地區氣溫降至冰點,開始降雪屬於正常現象,主要是受到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與拉尼娜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但是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說明拉尼娜現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我國出現「極寒」天氣的概率依然存在。加之最近各國新冠疫情大規模反彈,這兩個消息放在一起給了我們一種不好的預感,拉尼娜現象可能造成的寒冷天氣給新冠病毒的傳播創造了天然的良好條件,我們應該做好準備,嚴加防護。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
  • 世界氣象組織:太平洋已形成「中等到強」的反聖嬰現象
    世界氣象組織(WMO)29日表示,今年太平洋已形成「中等到強」的反聖嬰現象(La Nia),儘管有降溫效應,但在氣候變遷推動下,全球氣溫仍將高於平常
  • 世界氣象組織公布:「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圖片來源於世界氣象組織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將持續至明年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通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
  • 2020年拉尼娜現象被確認已經形成,嚴冬寒潮要來了嗎
    北京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強度可能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夏季。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還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是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自然驅動因素,但當前所有自然發生的氣候事件都可能是在人類導致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
  • 「拉尼娜現象」再次到來,2020—2021或成超級寒冬
    受強冷空氣影響,2021年1月7日清晨,錫林浩特市氣溫-37.8℃,破21世紀最低記錄。由於冷空氣活躍,過去的一個多月,大家可謂在氣溫「跌跌不休」中度過。寒冷已成為常態。為什麼2020-2021年冬季這麼冷?
  • 拉尼娜……來了!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 權威專家確認:拉尼娜正式形成,強度可觀!網友:廣東要下雪了嗎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太平洋上已經形成了拉尼娜現象,並且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通報,熱帶太平洋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有高達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是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自然驅動因素
  • 拉尼娜來襲,今年冬天會冷得發抖?其實拉尼娜≠冷冬
    此次的氣溫下降,讓很多人為此懷疑,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拉尼娜現象,但很快官方就闢謠,此次的降溫並非拉尼娜引起的,而60年最冷只是謠傳罷了。 不過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其中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今年預計中等到強,且將會持續到2021年,全球多個地區都會受影響。 但是拉尼娜≠冷冬!
  •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專家回應|附天氣情況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 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 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消息一出 「海南將現最冷冬季」的說法 也在朋友圈中傳播
  • 拉尼娜現象來襲 美的空調均勻制暖熱得舒坦
    在今年冬天,「拉尼娜現象」受到了大眾的熱議。世界氣象組織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有氣象專家預測,拉尼娜現象可能會導致各地冬季氣溫偏低。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集中供暖的地區部分居民會選擇依靠空調製暖來過冬。
  •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專家回應 | 附天氣情況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
  • 拉尼娜現象意味著全球小麥供需平衡面臨調整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拉尼娜的強度將為中等到強水平。拉尼娜現象通常意味著南美南部大部分地區天氣乾燥,北美南部地區降雨量低於平均水平,這也是兩大小麥主產區。拉尼娜現象還經常伴隨著西太平洋颶風強度增加,而今年截至11月底,也是有史以來颶風最為頻繁的年度。
  • 時隔9年再次形成,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災難一旦爆發席捲全球
    據環球網消息稱,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稱,拉尼娜現象時隔9年已經再次形成,此次表現強度為中等到強。由此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這次災難一旦爆發將會席捲全球。據世界氣象組織指出美國西部出現乾燥現象,澳大利亞和南美地區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對於亞洲地區來說日本出現寒冬,我國氣候夏熱冬冷,南旱北澇。
  • 雲智贏期貨分析:農產品期貨在「拉尼娜」影響下會怎麼樣?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影響世界許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的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將持續到明年。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的強度為中等到強。上一次出現強拉尼娜事件是2010-2011年,隨後在2011-2012年出現了中度事件。
  • 寒冬將至 這個冬季昆明遇強冷空氣概率超80% 降雪概率大大增加
    今年是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的一年,而說到「拉尼娜」,很多人會想到2008年出現的極寒天氣,網絡上也出現了不少「今年是百年一遇的寒冬」之類的信息,也有人說昆明今年會下起大雪等等。那今年冬季的昆明真的會大降溫,下大雪嗎?
  • 新機會:拉尼娜氣候概念股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任何買賣依據 【今日研報】 —拉尼娜概念— 消息面:10月底,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今年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
  • 拉尼娜出現已基本確認,地球或迎來寒冬期
    拉尼娜出現已基本確認,地球或迎來寒冬期!近期地球發生的變故太多了,全球變暖尚未解決,又迎來更大的災難。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拉尼娜現象發生的概率上調至60%,不止這一大組織公布過這一消息,就連日本氣象廳也明確過,預計在9月到11月份,拉尼娜出現的概率更高。
  • 氣象知識之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na——「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 世界氣象組織: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十年接近尾聲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儘管拉尼娜現象總體上會對全球氣候有降溫作用,但2020年仍異常炎熱,並影響了世界許多地區的天氣模式。大多數模型顯示,預計拉尼娜現象的強度將在12月或明年1月達到峰值,並持續到明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說:「像2016年一樣,出現破紀錄高溫的年份通常也發生了厄爾尼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