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太平洋已形成「中等到強」的反聖嬰現象

2021-02-15 搜毛毛羽絨信息

世界氣象組織(WMO)29日表示,今年太平洋已形成「中等到強」的反聖嬰現象(La Nia),儘管有降溫效應,但在氣候變遷推動下,全球氣溫仍將高於平常,2020年仍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

綜合外媒報導,WMO表示,反聖嬰現象「已經形成,預計將持續到明年,影響世界許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該組織表示,這也可能導致今年異常活躍的颶風季節。

WMO表示,今年的反聖嬰現象的強度預計為「中等到強」。根據該組織說法,最近一個短暫且較弱的反聖嬰現象發生於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而上一次發生強度反聖嬰現象是2010到2011年。

反聖嬰現象和聖嬰現象相反,聖嬰現象對天氣和氣候形式及相關危害,如大雨、洪水和乾旱,具有重大影響,並讓全球溫度變得更暖,但反聖嬰現象卻剛好相反。

WMO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在聲明中表示,但全球暖化可能讓種現象的影響更大或扭曲,「現在所有自然發生的氣候事件都是在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下發生的,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天氣並影響了水循環。」

他指出,反聖嬰現象通常會對全球溫度產生冷卻作用,但是這大幅被溫室氣體散發到大氣中的熱量所抵銷。塔拉斯說,「因此,2020年仍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2016至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5年」。

塔拉斯說,現在出現反聖嬰現象的年份甚至比過去出現聖嬰現象的年份更暖。

WMO預測,今年反聖嬰現象將導致非洲之角地區和中亞的降雨低於正常,東南亞一些太平洋小島和南美洲北部的降雨將比平常多,未來3個月將讓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比正常情況還乾燥。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定,強度中等到強!寒冬將至?
    據媒體報導,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什麼是「拉尼娜」?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
  • 世界氣象組織公布:「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圖片來源於世界氣象組織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將持續至明年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通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
  • 2020年拉尼娜現象被確認已經形成,嚴冬寒潮要來了嗎
    北京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強度可能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夏季。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還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是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自然驅動因素,但當前所有自然發生的氣候事件都可能是在人類導致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
  • 反聖嬰現象來襲 加拿大今年冬天會特別冷
    加拿大首席氣象學家斯科特(Chris Scott)預測,因為反聖嬰現象的影響,今年加拿大的冬天將非常寒冷,氣候變得很不穩定。反聖嬰現象又稱為拉尼娜現象(La Nina) ,其特徵是東部和中部太平洋的海水溫度低於平均水平。當太平洋赤道地區-南美洲西海岸的向西風向增強時,拉尼娜逐漸發展,強風將溫暖的地表水推向印度尼西亞和澳洲,從而使深冷的海水沿南美海岸上升到地表。
  •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專家回應|附天氣情況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 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 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消息一出 「海南將現最冷冬季」的說法 也在朋友圈中傳播
  •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專家回應 | 附天氣情況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
  • 權威專家確認:拉尼娜正式形成,強度可觀!網友:廣東要下雪了嗎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太平洋上已經形成了拉尼娜現象,並且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通報,熱帶太平洋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有高達而因為水溫的差異,更暖的西太平洋能催動空氣出現大規模上升運動,形成降雨,而上升的氣團一部分在東太平洋下沉,形成一個循環,這種大氣循環模式被稱為「沃克環流」。
  • 時隔9年再次形成,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災難一旦爆發席捲全球
    據環球網消息稱,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稱,拉尼娜現象時隔9年已經再次形成,此次表現強度為中等到強。由此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這次災難一旦爆發將會席捲全球。目前由今年年初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現已轉化成拉尼娜,據氣候預報數據顯示,今年形成的拉尼娜影響將有可能持續到明年的第一季度。
  • 受"反聖嬰現象"影響,加拿大今年冬天會很冷,並且時間很長
    前排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反聖嬰現象」:熱帶東太平洋地區有聖嬰(El Nino)及反聖嬰現象。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預計全球氣溫將超平均值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當地時間3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稱,未來幾個月,即使沒有厄爾尼諾發生,全球多地氣溫仍將超過平均水平。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最新報告指出,今年3月至5月,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發生的可能性分別為35%和5%。6月至8月,兩者發生機率均為20%~25%。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氣候分析工具「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GSCU)顯示,無論是熱帶還是非熱帶地區,全球大部地區的海洋表面溫度可能高於平均值。
  • 氣象報告指出,2020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低
    鑑於去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再加上多地氣象組織對2020年的氣象預測,不少氣象專家認為2020年還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該消息一傳出去,立即引起了公眾的熱議。如果今年再次上演厄爾尼諾現象,那麼很多地區又將迎來極端天氣,不僅會導致農作物欠收,還會導致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 ——圖說中國與世界氣象組織
    2010年,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由中國氣象局倡議發起並承辦首屆大會。   中國是WMO空間計劃的重要參與方之一。中國在軌運行8顆氣象衛星並向世界免費提供基本氣象衛星資料。中國已將風雲二號H星定點於東經79°,可為南亞、西亞、中亞和大部分非洲國家提供持續遙感觀測支持。
  • 拓展閱讀: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
    圖丨氣候術語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分別是一對女孩和男孩的名字拉尼娜現象(西班牙語:La Niña),又稱反聖嬰現象
  • 聖妞現象作祟 南加今年冬天比以往更乾熱
    (記者程果兒/洛杉磯報導)根據本周公布的最新研究,與「聖嬰現象」相反的「聖妞現象」正在形成,氣象學家認為這將加劇南加州的乾旱情況,導致南加州今年冬天比以往更溫暖、乾燥。聖妞現象(La Nina)又稱反聖嬰現象,與聖嬰現象的太平洋海水變暖相反,聖妞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使澳洲和東南亞地區降雨量異常多,使臺灣、日本等地區異常寒冷。
  • 太平洋「斷崖式」降溫!今年降雪特別強?拉尼娜或迅速生成
    所以這再次確定了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概率上升,按照NOAA,日本氣象廳,世界氣象組織等機構的說明來看,未來發展出來的機率達到了60%,而澳大利亞氣象局給出的數據是說發展可能性達到了70%。那可以確定拉尼娜現象要來嗎?